宋词诗词与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

合集下载

【公开课经典课件】《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全文

【公开课经典课件】《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全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这句是在夕阳的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候,具有 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 “归帆”“酒旗”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 的行旅之人。由萧瑟的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 面顿时生动起来。
近观、动静结合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远眺、动静
下阕怀古、抒情。借凭吊六 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 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 之情。

文本分析
赏 析 上 阙
品景
回顾: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色彩——色彩映衬、色彩对比鲜明 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对偶等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比喻、用典、远近结合、动 静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对历史兴 亡的感叹。 3.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 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导入
余秋雨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学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 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 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 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 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 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 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 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 章。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等。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诗歌鉴赏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诗歌鉴赏

桂枝香·金陵怀古作者: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1,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2,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誉。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3遗曲。

全部注释1.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2.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指隋灭陈事。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兵临金陵城下之际,陈后主尚与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赋诗作乐。

3.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词本倚声,但王安石说:\'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显然是不满意只把词当作一种倚声之作。

这在当时是异端之论,但今天看来,却不失其锐敏和先知先觉之处。

他曾在读晏殊小词后,感叹说:\'宰相为此可乎?\'(魏泰《东轩笔录》引)。

所以他自己作词,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安石偶尔作词,但成就不凡。

此《桂枝香》词,置两宋名家之中,曾无半点愧色。

上阕写登临所见,下阕抒登临所感。

叶梦得《避暑录话》载:\'(王安石)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乃归。

\'杨湜《古今词话》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词林纪事》卷四引)。

《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赏析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赏析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赏析简答题【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一、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二、赏析简答: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2、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请联系全词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5、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

6、“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7、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8、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个例子,举的什么例子?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二、赏析简答: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答:地点—故国,季节—晚秋,气候—初肃。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内容。

2、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答:“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⑧“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

作品争议
主题归属
关于该词的主题归属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认为其属于怀古词,也有人认为其属于 感怀词。
创作背景
关于该词的创作背景也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认为其创作于作者游览金陵古城之时 ,也有人认为其创作于作者回忆往事之时。
06 相关作品链接
作者其他作品推荐
《青玉案·元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该作品被广泛用于文学教育和传统文 化传承,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 审美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05 作品评价与鉴赏
历代评价
宋代评价
宋代文人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该词在词 坛上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明代评价
明代文人对该词的评价略有分歧,有人认为其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也有人认为其语言过于雕琢。
文学价值
桂枝香·金陵怀古不仅在文学上具 有重要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 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文学影响
婉约派代表
柳永的词作以其细腻、婉约的风 格,影响了众多文人墨客,成为
婉约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情感表达
桂枝香·金陵怀古通过抒发作者对 历史和人生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 情感内涵,对后世的情感表达产生 了深远影响。
02
词文解析
词文大意
总结词
描述词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意思 。
详细描述
该词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对金陵古 城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古城景 象和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历 史的感慨和思考。
词文意象
总结词
分析词文中所呈现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
详细描述
该词文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如“桂枝香”、“金陵”、“怀古” 等,营造出一种深沉、悠远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和感慨。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引导语: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桂枝香·金陵怀古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5)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7)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 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13)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

(14) 商女:歌女。

(15)《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金陵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3)天气初肃:天气刚转为清肃、萧索。

(4)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5)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6)去(zhào):停船。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7)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星河,指长江。

(8)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9) 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10)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1)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2) 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3) 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14) 商女:歌女。

(15)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参考译: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的酒旗斜出直。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扩展: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诗词与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宋词及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

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

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

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


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

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

换头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

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

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

不仅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

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

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曲。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进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

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

“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

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

“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彩舟云
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

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词大约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