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概述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1. 什么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指关于计算机基本原理、组成结构、操作系统、网络技术、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经历了计算尺、打算盘、维纳机等机械计算设备的发展,直至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冯·诺依曼等人于1946年研制成功的ENIAC。

3.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最终产生输出结果。

计算机包括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组成部分。

4.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5. 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支持应用程序的运行等功能。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Linux等。

6.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等功能。

常见的网络技术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等。

7. 数字数据表示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将数据转换为0和1进行存储和处理。

常见的数据表示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等。

8.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数据的操作方法。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9. 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好的算法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计算机程序的性能。

10. 总结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对于理解计算机原理和进行编程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计算机基础知识笔记

计算机基础知识笔记

计算机基础知识笔记【最新版】目录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二、计算机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2.存储器3.输入设备4.输出设备5.总线三、计算机软件系统1.操作系统2.应用软件3.编程语言四、计算机网络基础1.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网络协议与网络模型3.网络设备的基本类型五、计算机安全知识1.计算机病毒与防范2.数据加密与保护3.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正文【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和存储信息的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安全等相关知识。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指令。

2.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主要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输出。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5.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电路。

【三、计算机软件系统】1.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提供应用程序运行环境的系统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 Windows、Linux、Mac OS 等。

2.应用软件:是用户为了完成特定任务而使用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图像软件、多媒体软件等。

3.编程语言:是一种用于人与计算机之间沟通的工具,常见的编程语言有 C、C++、Java、Python 等。

【四、计算机网络基础】1.网络的定义与分类: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和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网络根据覆盖范围、拓扑结构和协议等方面可分为不同类型。

2.网络协议与网络模型: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规则。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 TCP/IP、HTTP、FTP 等。

网络模型是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的模型,如 OSI 七层模型、TCP/IP 四层模型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1.3.3 控制器
控制器是全机的指挥中心,它控制各部件动作,使 整个机器连续地、有条不紊地运行。控制器工作的 实质就是解释程序。 控制器每次从存储器读取一条指令,经过分析译码, 产生一串操作命令,发向各个部件,进行相应的操 作。接着从存储器取出下一条指令,再执行这条指 令,依次类推。通常把取指令的一段时间叫做取指 周期,而把执行指令的一段时间叫做执行周期。因 此,控制器反复交替地处在取指周期与执行周期之 中,直至程序执行完毕。
CPU
2、控制器 3、存储器: 内存:RAM 外存:硬盘、软盘、光驱 4、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 5、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显示器
主机
键盘 鼠标 音箱
1.3.1 运算器
运算器是完成二进制编码的算术或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 器由累加器(用符号A表示)、通用寄存器(用符号B表 示)和算术逻辑单元(用符号ALU表示)组成 ,其结构 如图1-6所示,其核心是算术逻辑单元。
输出设备是变换计算机输出信息形式的部件。 它将计算机运算结果的二进制信息转换成人 类或其它设备能接收和识别的形式,如字符、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目前广为使用 的输出设备有激光打印机、绘图仪、显示器 等。
1.3.6 总线
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通过一组被称为总线(BUS) 的公用信号线联系起来。这些总线按照传送 信息的不同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 (DB)和控制总线(CB),其中地址总线用于传 送地址信息,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或程序, 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1.2.5 常用的信息编码 2、汉字的编码 汉字是象形文字,因此不能直接将汉字对 应到ASCII 编码的字符集中,需要分别对 输入、存储和输出进行编码。
1.3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逻辑上可以分为五大类:运算器、控制器、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现代计算机不仅用来进行计算,还能综合处理声音、图像、 文字、视频和音频信号。
1.1.3 计算机的分类
1、按规模和综合性能指标分类 1) 巨型机:运算速度快,可达到数百亿次/秒。处理能力最强:航天、
气象等尖端领域。我国的“银河”、“神威”和“曙光” 等
2)大型机:运算速度在100万~几千万次/秒,大型、通用、速度较快、
1.2.1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945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提
出了一个“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这个方案包含3个 要点:
⑴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⑵将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
⑶计算机硬件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 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随机存储器 (RAM)

内存储器 (内存)
算 机
外存储器(外存)
只读存储器 (ROM) 软盘
硬盘

光盘

键盘
外设

输入

显示器、投影机
输出设备(Output)
打印机
微机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
绘图仪
语言处理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通信管理程序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包 用户程序
几种类型的CPU(奔腾4、赛扬D、AMD)
Pentium 4 506+ 2.66G 接口类型:LGA 775
CPU主频:2.66 针脚数(Pin):775
CPU外频: 制作工艺:0.09微米 二级缓存容量:1M CPU类型:台式机
64位技术:支持
Celeron D 346 3.06G 接口类型:LGA 775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1.1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1.第一代:1946年—50年代中,电子管时代,有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2.第二代:50年代中—60年代中,晶体管时代,使用操作系统,出现Fortran、COBOL、ALGOL 高级语言。

3.第三代:60年代中—70年代初: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使用了磁盘。

4.第四代:70年代初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开始引入光盘、优盘。

二、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机精确度高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力4.有自动控制能力5.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分类: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2.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3.按规模分类: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机四、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3.自动控制4.计算机辅助功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5.人工智能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1.2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什么是信息信息就是收信者事先不知道的报道,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用于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并再生信息的一类技术。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第二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第三次革命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第四次革命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

三、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二进制只有0、1逢二进一2.八进制3.十六进制B—二进制D—十进制O—八进制H—十六进制4.不同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5.西文字符的编码计算机系统中有两种重要的西文字符编码:ASCII和EBCDIC码(IBM大型机用)普通采用的是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一个字节为8个二进制位,最高位为0,共有128个字符EBCDIC采用8位二进制表示256个字符6.汉字编码(1)国标码GB2312-80国标码收录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字符,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按拼音顺序排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顺序排列,所有汉字和字符组成一个94行(区号)和94列(位)的矩阵,第一个字对应的行号和列号合起来叫区位码。

计算机基础概述

计算机基础概述

一、计算机分类:1、按原理分类:⑴数字计算机:按位不连续的跳动运算,用数字0(关)和1(开)来表示数据,数字计算的计算方式,程序控制控制方式,高精度大数据量,很强的逻辑判断能力。

⑵模拟计算机: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连续的运算过程,用电压来表示数据,电压组合和测量值计算方式,盘上连线控制方式,低精度小数据量,没有逻辑判断能力。

2、计算机按大小分类:⑴微型机:如PC机;个人、家庭、办公、娱乐。

⑵嵌入式计算机:工业控制:汽车、电视、空调、电梯。

⑶小型机:最高并行工作的CPU为4个;银行、大型企业、科研机构。

⑷中型机:最高并行工作的CPU为8个;银行、大型企业、科研机构。

⑸大型机:最高并行工作的CPU最少16个;银行、大型企业、科研。

⑹巨型机:科学、军事、航天。

3、PC机分类:A、台式机:品牌机:性能稳定、售后服务好IBM、DELL、联想、长城组装机:价格便宜、个性化配置、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B、便携机:笔记本电脑:移动办公、方便、扩容不方便C、掌上电脑:PDA、商务通、联想、文曲星、手机二、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现代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是1946年由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并论证的。

1、计算机硬件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程序和数据。

3、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将程序和数据放入同一个存储器中(内存储器)。

三、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时钟频率(主频)和机器周期:时钟频率(主频)它是指CPU内部晶振的频率,常用单位为兆(MHz)。

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在机器语言中,使用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来说明指令执行的速度。

一般使用CPU类型和时钟频率来说明计算机的档次。

如Pentium III 500等。

2、机器字长:是指CPU一次最多可同时传送和处理的二进制位数.3、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数。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一、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指令自动进行高速计算、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2. 计算机分类- 个人计算机(PC)- 服务器- 工作站- 主机- 嵌入式计算机3.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计算机(1940-1950年代):真空管技术- 第二代计算机(1950-1960年代):晶体管技术- 第三代计算机(1960-19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 第四代计算机(1970年至今):微处理器技术二、计算机硬件1. 中央处理器(CPU)- 功能:执行程序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

- 类型:单核CPU、多核CPU。

2. 主板(Motherboard)- 功能:连接计算机各个硬件组件,提供数据传输通道。

3. 内存(RAM)- 功能:临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 类型:DRAM、SRAM。

4. 存储设备- 硬盘驱动器(HDD)- 固态驱动器(SSD)- 光盘驱动器(CD/DVD)5. 显卡(Graphics Card)- 功能:处理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器。

6. 外围设备-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触摸屏。

-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

- 存储设备:U盘、移动硬盘。

三、计算机软件1. 操作系统(OS)- 功能: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

- 类型:Windows、macOS、Linux。

2. 应用软件- 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Google Docs。

- 浏览器:Chrome、Firefox、Safari。

- 多媒体软件:Adobe Photoshop、Audacity。

3. 编程语言- 高级语言:C、C++、Java、Python。

- 低级语言:汇编语言、机器语言。

四、计算机网络1. 网络基础- IP地址:网络中设备的唯一标识。

- 域名系统(DNS):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 协议:TCP/IP、HTTP、FTP。

2. 网络设备- 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转发数据包。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什么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什么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什么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基础知识成为当今时代必备的技能。

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普通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它负责执行所有的计算和逻辑操作。

人们常说的“计算机的大脑”即指的是中央处理器。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它的主要分为主存储器(RAM)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正在进行的程序和数据,而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3. 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它们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二、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资源,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2.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而开发的程序,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

3.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是指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和概念,包括IP地址、域名、网络协议等。

在互联网时代,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对于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是非常重要的。

三、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1.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C++、Java、Python等。

了解编程语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编写计算机程序。

2.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们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四、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1. 病毒与防御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会感染计算机系统并造成损害。

了解病毒的种类和防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计算机安全。

2. 密码学基础密码学是研究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学科,了解密码学基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密码技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结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现代社会的参与者而言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概述
1.1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展望、
计算机是指一种能存储数据和程序,并能自动执行程序,能快速,高效地自动完成对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1.1.1 现代计算机发展史
1.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初,美国宾夕尼亚大学的莫克利等人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运算速度5000次/秒比人计算速度的8400多倍。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器件,可将计算机分成四个时代。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到1957年)采用电子管作逻辑元件。

(2)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1958到1964年)采用晶体管作逻辑元件。

(3)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1965到1970)的逻辑元件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代计算机自1971年至今,为计算机发展的第四代。

这一代的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1.2 现代计算机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运算的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
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等几类。

1)巨型机
主要用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国防尖端技术。

2)大型机
大型机具有通用性强,综合数据处理能力强,性能交高等特点。

主要应用在公司,银行,政府等部门,在大型数据处理,信息管理与安全保护,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等方面发挥的巨大的作用。

3)小型机
小型机,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较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技术。

这类机器由于可靠性较高,对运行环境要求相对较低,易于操作且便于维护。

因此,小型机易于推广和普及。

4)工作站
工作站是一种高档微机系统,它具有大,中,小型机的多任务,多用户能力,又兼有微型机的操作便利和良好的人机界面,可连接多种输入/输出设备,具有很强的图形交互处理能力及很强的网络功能。

用于工程领域,商业,金融,办公等方面。

5)微型机
微型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pc,简称微机或电脑。

它具有先进,小巧灵活,通用性强,价格低,省电等优点,是发展
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

除了台式机,还有笔记本性,掌上型等微型机算计。

1.1.3 微型机算计发展的几个阶段
用微处理器装配的计算机称为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微机。

按CPU字长和功能,可将微处理器的发展分成以下几个时代。

1)第一代微机
第一代:4-8位微机(1971到1977年)。

1971年Intel 公司推出了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内置了2300多个晶体管。

2)第二代微机
第二代:16位微机(1971到1984年)。

1978年和1989年,Intel公司先后生产出了16位8086和8088微处理器,其内含29 000多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

77。

其后的80286微处理器装配了286微机,内含120多万晶体管。

3)第三代微机
第三代:32位微机(1985到本世纪末992年)。

主要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386和80486微处理器。

4)第四代微机
第四代:64位微机(1993年至今)。

Intel公司于1993年生产出了64位微处理器,其真式名称为PentiumI和PntiumIII。

1.1.4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发展高速,大存储容量和功能更强大的巨型机,以满足尖端科学的需要。

并行处理技术是当今研制巨型机的基础。

2)微型机
发展小,巧轻,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3)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网络传输率更快,提供的服务更多,质量更高,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4)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使计算机具备人的某些只能。

例如听,说,识别文字,图形和物体,并具备一定的学习和推理能力等。

5).多媒体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计算机已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的能力。

多媒体化是指计算机能更有效地处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人们更自然,有效地使用信息。

1.2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
所谓数据,就是一串符号序列。

数据通常分为数据性数据和字符性数据两类。

1.3 计算机应用
1.3.1 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1)数值计算
它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字,字符,文字,图形,声音,图象等各种类型进行收集,存储,分类,加工,排序,检索,打印和传送等工作。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成为实时控制或自动控制。

它是指计算机对控制对象实时地进行数据采集,检测和处理,按最佳状态来控制或调节被控制对象的一种方式。

4)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是应用计算机中的重要的应用之一。

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指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使计算机向人一样具备识别语言,文字,图形和推理,学习及自适应环境的能力。

6)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按照通信协议,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连起来,使其相互通信,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7)计算机辅助设(CAD)计和教学(CA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