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方法 •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结果
目录
•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提升策略建议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物质生产功能价值评估结果
提供食物
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提供能源
湿地中的泥炭等资源可以作为能源,为当地居民提供能源保障。
提供建材
湿地的土壤和植物可以作为建材,用于建筑和道路建设。
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
01
引言
湿地生态系统概述
01
02
03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 态环境和功能。
湿地类型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 海岸带等。
湿地功能
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点
01
02
03
04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长江 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推出多样化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如观鸟、野营 、科普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 意度。
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
0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湿地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的知识和重要性。
02
开展生态科普活动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

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一、引言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下属的一个重要科研机构。
旨在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揭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人在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二、实践内容1. 地理环境调查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进行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地理环境调查。
通过实地勘察,了解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植被分布等情况。
同时,还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2. 数据采集与监测在实践过程中,参与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工作。
通过设置观测站和采集样品,收集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水质、水位、气象、植被等多种数据。
同时,还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了生态系统的监测,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3. 数据分析与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和建模等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了湖泊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实践收获与启示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湖泊湿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湖泊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湿地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应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高人们对湖泊湿地的认识和意识。
三、结论通过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的实践,我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湖泊湿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深刻意识到湖泊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好湖泊湿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

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发文字号】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发布部门】江西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3.11.27【实施日期】2004.03.2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已由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3年11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20日起施行。
2003年11月27日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2003年11月27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鄱阳湖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鄱阳湖湿地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鄱阳湖湿地区域内从事湿地保护与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鄱阳湖湿地,是指天然形成的具有调节周边生态环境功能的水域、草洲、洲滩、岛屿等。
本条例所称鄱阳湖湿地区域,是指鄱阳湖丰水期水体所能覆盖的区域范围,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条保护鄱阳湖湿地资源应当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鄱阳湖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策和措施。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确定鄱阳湖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构。
具体组织本条例的贯彻实施,协调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湿地保护职责。
省人民政府鄱阳湖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构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及其所属的沿湖县、区人民政府和共青开放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统称鄱阳湖湿地区域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综合协调机构。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是中国的最大淡水湖,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湖泊水质监测:建立湖泊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鄱阳湖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
2.湿地保护:鄱阳湖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采取湿地保护措施,包括湿地保护区设立、湿地生态补偿等,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功能。
3.生态修复: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生植被恢复等,改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4.水资源管理:制定鄱阳湖水资源管理规划,合理配置和利用湖泊水资源,保障湖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5.水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治理,控制污染源,减少湖泊水环境污染。
6.生态保护教育:加强鄱阳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湖泊保护的良好氛围。
7.法律法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鄱阳湖保护的法律监管,依法惩治湖泊资源破坏者。
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系统论文题目

自然生态系统论文题目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2、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及其在中国的应用4、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5、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6、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7、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8、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湿度对n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9、景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概念、指标与案例10、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11、鼎湖山区域大气降水特征和物质元素输入对森林生态系统存在和发育的影响12、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3、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1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15、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16、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17、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18、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9、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0、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最新生态系统论文选题参考1、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2、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3、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4、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念构架与指标选择5、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6、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7、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8、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9、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I理论10、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11、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12、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1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14、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15、co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16、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17、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ⅱ.方法与案例18、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19、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20、土地利用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影响热门生态系统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2、莽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研究3、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湿度对n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5、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6、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7、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8、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10、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11、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进展12、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13、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14、长江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15、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16、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17、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硝态氮的淋失18、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19、黑河流域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研究——连续型和离散型条件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应用20、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关于生态系统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4、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5、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6、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7、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8、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9、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10、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11、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12、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13、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14、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5、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16、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17、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18、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1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20、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比较好写的生态系统论文题目1、生态化学计量学:探索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统一化理论2、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3、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4、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市为例5、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6、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7、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8、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methods and directions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方向9、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1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11、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12、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1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14、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15、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16、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应用17、LAND USE/COVER CHANGE EFFECTS ON CARBON CYCLING INTERRESTRIAL ECOSYSTEMS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18、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19、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气候、植被生产力背景的分析20、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
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是哪个

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是哪个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是鄱阳湖湿地保护区。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拥有众多湿地资源。
湿地是指有着浅水区、湖泊、河流、池塘、沼泽、沙洲等地盘,同时拥有着湿地植被和动物的自然环境。
湿地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而设立的一种自然保护区。
在中国,鄱阳湖湿地保护区是最大的湿地保护区。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三大淡水湖之一。
该湖泊占地面积约为3,000多平方千米,是中国重要的淡水鱼类和鸟类的栖息地。
由于其独特的湿地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鄱阳湖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
鄱阳湖湿地保护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动物资源。
湖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草地、湖泊和河流,同时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吸引着大量候鸟在此栖息繁殖。
在鄱阳湖湿地保护区,有超过300种鸟类和160种淡水鱼类。
其中,有许多稀有和濒危的鸟类,如东方白鹳、黑额鹤、黑鹳等。
这些鸟类在湖区寻找食物和栖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建立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巡视和监测、限制开发和污染等。
通过这些措施,鄱阳湖湿地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收益。
总之,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是鄱阳湖湿地保护区。
作为中国重要的湿地资源,鄱阳湖湿地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动物资源,为候鸟迁徙和生态平衡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时,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鄱阳湖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得到了保护和修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收益。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市场
生态旅游市场
能够对周围居民和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能够为湿地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等寻求经济支撑,增加保
护和管理的力度 ; 能够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和青海湖鸟岛的 观鸟生态旅游区等湿地生态旅游景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水资源
—
水交易
文化价值(包括美 学、娱乐、精神、 宗教、科研、教育
等)
生态旅游(如观鸟、
垂钓、狩猎、徒统水服控务制市、场
水土保持 防风护岸 碳固存
处理污水 — —
生态补偿
生态旅游 污水处理碳交易
4.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市场
湿地动植物产品市场
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肉食、毛皮、木材、药材、 蔬菜、水果、纤维、泥炭等生物产品。保护和合理利用湿 地资源,通过适应湿地生态特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 建立多功能高效复合湿地生态农业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 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轻对湿地的压力,促进湿地 保护和恢复。
综合评价 现有的评价大多 都是由点代面, 信息累加。应更 加细致深入地研 究湿地各组成部 分的功能差异和 价值比较,以及 湿地作为一个生 态系统整体效益 的综合评价。
4.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市场
湿随地湿着保地天护生然态和湿系恢统地复服越。务来消越费成者已为对存稀湿在缺的地市资生场源态,系社统会未服来各务的可界市的能场逐需建渐立求关由注单 一的供生给物服资务源向、 多种调水产节、服肉务食和、多蔬菜文、化服务转变,湿地资 源的生利物用多方样式性开保护始由耗药竭材性、利原用材向料等可持续利用方向转变。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湿地,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宛如大地的“肾脏”,在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价值,从而采取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服务功能,首先是水资源调节。
湿地能够像巨大的海绵一样,吸纳和储存大量的水分。
在雨季,它可以蓄洪,减轻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冲击;在旱季,又能缓慢地释放水分,维持河流的基流,保障周边生态系统和人类用水的稳定。
许多湿地还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补给区,对于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其次,湿地在水质净化方面表现出色。
水流经湿地时,其中的污染物会被湿地中的植物、微生物等吸收、分解和转化。
湿地中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群落,它们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有效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同时,湿地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湿地还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它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觅食的场所。
例如,许多候鸟依赖湿地作为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和补给站。
湿地中的丰富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境条件,使得各类生物能够在此共存,形成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这里既有鱼虾等水生生物,也有蛙类、蛇类等两栖爬行动物,还有各种鸟类和哺乳动物。
湿地在气候调节方面也功不可没。
它能够通过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
大面积的湿地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储存起来,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湿地还具有文化和娱乐价值。
许多湿地成为了人们休闲、旅游和科研的好去处。
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观察珍稀鸟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湿地周边的社区也常常依赖湿地开展渔业、农业等生产活动,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然而,要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并非易事。
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监测、模型模拟、问卷调查等。
实地监测可以获取湿地的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直接数据,但这种方法往往费时费力,且难以覆盖大面积的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摘要: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吞吐性河成湖,被称为长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
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鄱阳湖湿地效益类型丰富多样。
主要的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固定C释放O2、控制侵蚀、保护土壤、参与营养循环,作为生物栖息地。
主要直接的产品用途有储水、供水,生产湿地植物产品,生产湿地动物产品,能源生产,水运,休闲/旅游,作为研究与教育用地。
鄱阳湖湿地属性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社会文化重要性。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1 鄱阳湖湿地的特点1. 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鄱阳湖湿地是永久性淡水湖泊,它季节性涨水,具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
鄱阳湖湿地枯水期面积129 000 hm2,平水期面积279 700 hm2,丰水期面积390 000 hm2。
鄱阳湖是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来水与下泄长江的水量吞吐平衡中积水成湖、水落滩出。
5大河汇入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入长江。
因此,鄱阳湖被称为是“吞吐型河成湖”,它上承五水,下通长江,湖区水位主要受控于五河及长江的双重影响。
每当洪水季节,五河洪水入湖,水位高涨、湖面宽阔、一望无际。
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洲滩出露,湖水归槽,水面缩小,蜿蜒一线。
最大洪枯水位面积相差10 多倍。
由于鄱阳湖水位季节性变化极大的特点,鄱阳湖湿地包括水域、洲滩、岛屿、内湖、汊港。
鄱阳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水温18.3 ℃,年平均降雨量为1 474. 2 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003. 7 mm。
鄱阳湖的植物群落可分为4个带:湿生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
鄱阳湖有鱼类138种,贝类87 种,虾蟹类24 种;鸟类310 种,隶属17 目55 科;兽类47种;两栖类30种。
1. 2 鄱阳湖湿地生态断面结构鄱阳湖湿地周期性地被水淹没或显露,淹没或显露的日期、范围和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幅、地面高程。
这种周期性的水位变化和地面的干湿交替,直接影响到植被的演替以及土壤的发育,进而影响其栖息的动物,那么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相应地有变化,因此根据湿地的高程可以划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断面。
根据鄱阳湖的水位高程和相应的生态系统结构做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断面划分,具体如下[1 ]:18~16 m ,每年的显露天数为305. 5~271. 5天。
地貌类型为天然堤或高河漫滩的中部和上部。
土壤类型为草甸土。
这一断面淹没时间短,退水早,连续显露时间长,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茂密,主要的植物群落是荻芦苇—菊叶委陵菜,是草食性和草、昆虫杂食性候鸟的觅食场所,优势候鸟有白额雁、大鸨、麦鸡、云雀等。
16~14. 2 m ,每年的显露天数为271. 5~169. 5天。
地貌类型为天然堤高漫滩的中下部。
土壤类型为草甸沼泽土。
这一断面淹没时间稍长。
主要的植物群落为苔草。
由于苔草生长茂密,生物量很高,可以达到1 716g/ m2。
这里也是植食性和杂食性候鸟的栖息、觅食场所,主要的水禽有白鹤、白枕鹤、白鹳、白头鹳、灰鹤、黑鹤、苍鹭、鹬类、白琵鹭和野鸭等。
这而一地带涨水后也是一些经济鱼类,如鲤鱼的产卵场。
14. 2~13. 8 m ,每年的显露天数为169. 5~50天。
地貌类型为天然堤侧缘坡的低漫滩部位。
土壤类型为沼泽土,地表面时常被薄层积水所覆盖。
这一断面在枯水期是水位波动带。
优势植物种是苦草和马来眼子菜沉水植物带。
主要的水禽有鹤类、鹳类、鸡类、鹬类、鸥类、白琵鹭、天鹅、鸿雁、鹈鹕等。
13. 8 m以下,其中13. 8~13. 6 m 段淹水期少于30 天,13. 6 m以下高程全年被水淹没。
地貌类型为河道。
土壤保持原始沉积物的特点。
植被类型为典型的沉水植物,主要优势种为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
主要水禽有白鹳、白枕鹤、白鹤、天鹅、鸿雁、鹈鹕和鸥类。
2 鄱阳湖湿地效益类型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来源于湿地内部生物、物理、化学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服务功能的种类、价值大小、各种功能的作用性质取决于湿地的地理位置、规模、生态特征、所处的人类社会经济环境。
鄱阳湖湿地面积广大、生态系统完整而连续,其效益可分为3类:湿地用途、湿地生态功能、湿地属性。
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指鄱阳湖所具有的潜在或实际维持、保护人类活动以及人类未被直接利用的资源,或维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的能力。
鄱阳湖湿地的用途是指其中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
鄱阳湖湿地的属性是指鄱阳湖所具有的非功能、非用途性质的特征,它既不产生实质性的服务,也不提供产品,只满足人类心理上的某种需求。
3 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分析3. 1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主要为:截流降水、增加土壤下渗、抑制蒸发、缓和地表径流和增加降水等。
鄱阳湖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天然水流量调节器,据研究,鄱阳湖对“五河”洪水具有明显的调蓄作用:1953~1993年,1995~1998年的45年间,鄱阳湖历年合成最大日平均流量为12 000~65 900 m3/ s ,多年平均为30 400m3/ s ;湖口相应出流最大日平均流量为5 510~31 900 m3/ s ,多年平均为15 700 m3/ s。
鄱阳湖历年削减最大日平均流量2 690~37 300 m3/ s ,多年平均削减14 700 m3/ s , 削减百分比为48. 3 %。
从历年的水文统计资料中,选择17个大水年为对象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在大水年,鄱阳湖削减“五河”洪峰值为7 850~37 300 m3/ s ,平均削减洪峰流量为20 000 m3/ s ,其百分比为50. 9 %。
又采用13个大水年的水文资料,分析鄱阳湖对“五河”最大一次洪水过程的调蓄作用,这13年次洪水总量为143. 9~1 067. 6亿m3,平均为449. 7亿m3,相应湖口出水量为64. 5~864. 3亿m3,平均为306. 6亿m3。
则调蓄的水量为27. 0~247. 5 亿m3,平均为143. 1 亿m3,平均调蓄洪水量的百分比为31. 8 %。
他们还做了鄱阳湖对汉口至八里江段总入流量的调蓄作用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汉口至八里江段最大总入流量为69 100~116 000 m3/ s ,八里江最大出流量为63900~91 440 m3/ s ,鄱阳湖的削减流量百分数为18. 2 %。
对鄱阳湖9个典型大水年的洪峰调蓄量为95亿m3,占总调蓄量的82. 6 %。
由此可见,鄱阳湖能够对五河洪水、长江洪水储存一部分,直接减少径流,起着调蓄洪峰、控制洪水、减轻洪水危害的作用,如果没有鄱阳湖的调蓄,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将更为频繁和严重。
3. 2 调节气候功能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
由于鄱阳湖水面广大,湖泊的近岸区域植物茂密,因此水面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都很强烈。
湖泊水平方向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使其周围地方的气候比其他干旱区略温和和湿润。
从鄱阳湖地区的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来看,湖岛< 6. 5 ℃,棠荫为6. 3 ℃,湖岸站为6. 5~8. 0 ℃,内陆站均高于8. 0 ℃。
鄱阳湖湿地对湖区温度的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抑制了高温。
鄱阳湖地区7月平均最气温为32. 6~34. 7 ℃,由于湿地的作用,湖体周围地区的温度都要偏低,在湖体的北部,如棠荫和都昌7月最高温度为32. 6 ℃;永修为33.1 ℃,波阳为33. 5 ℃。
其次,鄱阳湖的水体吸收了太阳辐射后,缓慢释放出热量来,可以减弱降温强度。
从年平均最低气温来看,棠荫比波阳高0. 9 ℃,棠荫比乐平高1. 5 ℃,棠荫比永修高1. 4 ℃。
鄱阳湖在调高月平均最低气温方面,以夏秋明显,分别为1. 2~2. 3 ℃和1. 5~2. 3 ℃。
春秋次之,分别为0. 4~1. 2 ℃和0. 4~1. 1 ℃。
冬季鄱阳湖的增温作用表现在提高极端低温上,这种作用的范围在距湖20 km以内,而且离岸越近,提高的温度幅度越大。
第三,由于水体的存在,湖区热量增加,因而鄱阳湖增加了地区的积温和无霜期。
湖区≥0 ℃积温要高出其他区域80~200 ℃, ≥15 ℃积温要高出90~260 ℃,适于作物生长的季节延长4~9天,无霜期增加6~9天。
除了温度的变化外,湿地也会相应地带来其他气象因素的变化,如风的变化,降水的变化。
由于下垫面的糙度变小,加上特定的地形,当明显的天气系统过境时,便会出现大风。
在夏季还可以形成海陆风。
3. 3 降解污染鄱阳湖对进入湖泊的物质具有促进沉积沉降的自然特性。
通常营养物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与沉积物同时沉降。
鄱阳湖的营养物来源广泛,主要有入湖水系带来的农用化肥、人类废弃物和工业排放物。
营养物在湖体中随沉积物沉降后,通过湖中的湿生植物吸收,经化学和生物化学转换而被储存起来。
湿地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可能随植物的腐烂而再次释放到水中。
然而,从湿地收获生物量,如收割禾本科草类和莎草类用于盖房子和作为薪材,意味着营养物质以有用的形式从该系统中排除出去。
进入鄱阳湖的许多有毒物都是吸附在小沉积物的表面上或含在粗土的分子链中的。
在湖泊湿地中,较慢的水流速度有助于沉积物的下沉,也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有毒物的储存与转化。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植物物种如水生植物水湖莲( Erichhormia crassipes) 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
这一过程能保持甚至是提高水质,使下游地区受益。
湿地中有许多水生植物,它们能够在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中浓度高10万倍以上。
许多植物还含有能与重金属链接的物质,从而参与金属解毒过程。
水湖莲、香蒲和芦苇都已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
鄱阳湖的水质中,Cr ,Pb ,Cd和五氯酚钠的含量均未超过渔业用水标准,但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比水中高得多,如Pb在鄱阳湖中鱼的体内含量为0. 063 mg/ kg ,为湖水中含量的3倍,在水生物中的含量为0. 26 mg/ kg ,为水中含量的12. 23 倍,在水草中含量为1. 82 mg/ kg ,为水中含量的86. 667倍。
鄱阳湖中的水草和芦苇中的污染物的蓄积量依次为Cu > Cd > Zn ,而且水草中的含量比芦苇高。
可见鄱阳湖对湖水的污染有一定净化作用,这种净化作用主要来自于水中的植物体,而且水草等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更强。
3. 4 固定C和释放O2湿地是有机物质的堆积场所,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茂密,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碳(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碳。
在许多生态系统中,植物被降解,碳则以CO2 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湿地中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质,是陆地上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中可以累积的碳是一个重要的CO2 汇,有助于缓和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