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理学

合集下载

动物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动物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动物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动物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吸收、代谢、分布、排泄和药效等方面的科学。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研制、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动物药理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1. 药物的吸收:药物通过口服、注射、贴皮、吸入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方式会影响其药效。

2.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动物体内经过肝脏等器官的代谢作用,药物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3.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血液循环和药物的亲疏水性等因素的影响,药物分布的不均匀可能导致不同组织的药效不同。

4. 药物的排泄:药物经过肾脏、肝脏、肺等器官的排泄作用,药物的排泄速度和方式也会影响其药效。

5. 药物的药效:药物的药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剂量、时间、途径、动物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6.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需要对药物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测。

7. 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如药物的加强或减弱作用,需要考虑药物的配伍性。

以上是动物药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行为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药理学及临床应用

动物药理学及临床应用

动物药理学及临床应用动物药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对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规律的科学。

动物药理学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药理学知识,帮助兽医医生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并指导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动物疾病。

动物药理学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进入动物体内的过程。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从而影响药物的效果。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输送和分布情况,取决于药物的分布系数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等因素。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的过程,主要由肝脏和肠道参与,代谢产物可能比原有药物更具活性或毒性。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排出过程,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呼气和乳汁等途径排泄。

动物药理学不仅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影响机制,还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

药物的安全性包括药物的剂量效应特性、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等因素,合理使用药物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而滥用药物则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药物的毒性则是指药物对动物体组织和器官的不良影响,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过敏反应等,毒性反应可能导致动物中毒或死亡。

动物药理学在兽医临床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药理学知识,兽医医生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动物疾病,合理制定药物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药物的滥用和毒性反应。

例如,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或需要长期用药的动物疾病,可以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药效动力学研究,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动物药理学是兽医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对提高兽医医生的临床治疗水平、保障动物用药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动物药理学,加强药物合理使用和监管,将为动物健康和兽医临床实践带来更多的益处。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动物药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物在动物身上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的科学。

通过对不同动物种类的药理学研究,可以为动物医学、药物开发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药物在动物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动物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物与动物生理、病理过程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吸收:研究药物经不同途径(口服、注射等)进入动物体内吸收的规律,以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如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等。

2. 药物分布:观察和描绘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规律,了解药物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分布,以及药物与血液、脑脊液、胎盘等生物体液及组织的相互作用。

3.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酶促反应、代谢产物的生成和消除等,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如个体差异、年龄、生理状态等。

4. 药物排泄:研究药物经尿液、粪便、呼吸等途径从动物体内排出的过程,了解药物的排泄动力学以及排泄路径。

5. 药物与生理、病理过程的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对生理系统和病理过程的影响,包括药物的药效、药理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

二、动物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常采用实验动物模型进行,通过对动物体内药物的监测和分析,得出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和动物对药物的反应。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动物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给予药物并观察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效等指标的变化。

2. 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分析药物在基因水平上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对基因表达、信号通路等的影响。

3. 细胞实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细胞培养和实验操作,观察药物对细胞的生理、生化效应。

4. 影像学技术:如药物显影技术、PET、MRI等,可以观察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进一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动物药理学

动物药理学
兽药包括兽用处方药和兽用非处方药。 1.1.2 药物的来源 药物的种类很多,来源也很广泛,大体分两 大类: ①天然药物 是自然界的物质,经过适当的 加工而作为药用者。包括:
来至植物---中草药。 来至动物---生化药物,胰岛素、胃蛋白酶 。
动物药理学
来至矿物---无机药物:氯化钠、硫酸钠等。 来至微生物的---抗菌素和生物制品:青霉素 、疫苗等。 ②人工合成和半合成药物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称为对症治疗 ,亦称治标。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 本兼治。 2)不良反应 包括:①副作用②毒性反应③后遗效应④变 态反应⑤继发反应 1.2.4药物作用的机理 1)通过受体产生作用。 2)通过改变机体的理化性质而发挥作用。 3)通过改变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
动物药理学
4)通过影响或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过程而发 挥作用。 5)通过改变细胞的通透性而发挥作用。 6)通过影响体内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发 挥作用。 1.3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1.3.1 药物的跨膜转运。转运方式主要有: 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少部分还存在胞饮、 胞吐和吞噬。
药物的剂型通常按形态分为液体制剂、半 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气体制剂和注射剂5类 ,疗效速度一般以注射剂最快,其次是气体 制剂和液体制剂、固体较慢,半固体多为外 用药。
动物药理学
1)液体制剂 从外观上看呈液体状态。
液体制剂的特点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 高,能迅速发挥药效;给药途径广、可内服 也可外服;减少胃肠道刺激,且剂量较易控 制,便于使用。稳定性差(易降解、霉变) ;储存、运输以及携带均不方便。
动物药理学
2)固体制剂 从外观上看呈固体状态。优点是:比较稳 定、便于储藏、容易运输和储存方便。 包括:散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 剂、微囊剂、栓剂 4)气体制剂 气体制剂通过呼吸道吸入后经肺泡毛细血 管迅速吸收,速率仅次于静脉注射。 气体制剂使用方便、药物分布均匀,对创 面可减小局部给药的机械刺激作用,剂量准 确、奏效快。

动物药理学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与药效

动物药理学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与药效

动物药理学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与药效动物药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和药效的学科。

通过对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人类医学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动物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动物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关注动物体内对药物和化学物质的反应。

药理学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猴子、狗等。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将药物注射或给予动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对药物的反应和药效。

临床观察则是通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疗效来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并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属、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等。

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同一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

举例来说,某些药物在小鼠体内可能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在人体内则无效。

因此,对不同动物种属对药物的反应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性别也会对动物对药物的反应产生影响。

有些药物在雄性动物体内的代谢速率较快,而在雌性动物体内的作用效果较弱,这可能与雌性激素的存在有关。

因此,在动物药理学研究中需要考虑性别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

年龄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年龄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婴幼动物的肝功能不完善,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因此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成年动物不同。

在进行动物药理学研究时,需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健康状况是动物对药物反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存在疾病或病理状态的动物,可能会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进行动物药理学研究时,需要选择健康状态良好的动物进行实验,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药物反应变化的因素。

第三部分:动物对药物的药效药效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也是动物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动物药理学

动物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资料动物医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或用于保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消毒污物和杀灭病媒的各种化学物质。

2、毒物:对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甚至引起死亡的物质。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4、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5、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若再增加剂量而效应不再增加。

6、效价强度: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7、药物的转运:指药物跨膜运动。

8、药物的转化:指药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

9、协同:同时(或前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使原有的效应增强。

10、拮抗:同时(或前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使原有的效应减弱。

11、量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可以用绝对数量表示。

12、质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

13、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4、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或消除疾病的症状。

15、MIC:最小抑菌浓度,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16、MBC:最小杀菌浓度,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17、首关效应:药物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过灭活而进入人体循环的量减少。

18、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制剂被吸收进入动物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19、半衰期:血浆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0、治疗指数:指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

比值越大药物的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

21、药物的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与之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22、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具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23、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4、毒性作用:指药物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25、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或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动物药理知识点总结ppt

动物药理知识点总结ppt

动物药理知识点总结ppt第一部分:药理学概述1.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科学,是临床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起效、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等。

2.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可以分为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镇痛药物等不同类别。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激动剂作用、抑制剂作用、拮抗剂作用等。

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是药理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药物在消化道的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和药物在肾脏的排泄等。

第二部分:动物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 动物体内药物作用的观察方法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生理指标和组织学改变来评价。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行为学观察、生理学指标检测、病理学观察等。

2. 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参数测定,以及药物的药效学参数测定。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给药途径的选择、药物浓度的测定、药物效应的评价等。

第三部分:动物药理学的应用1. 动物药理学在临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动物药理学在临床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动物试验评价药物的毒性、药效、代谢和排泄等药理学参数,为新药的临床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2. 动物药理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动物药理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动物模型评价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参数、药物代谢和排泄等药理学特性,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部分:动物药理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动物药理学的现状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药理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药物治疗中,动物药理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动物药理学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药理学将会呈现出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发展趋势,为临床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动物病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动物病理学研究的内容?A. 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B. 动物疾病的治疗原则C. 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D. 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答案:B2. 动物药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B. 动物疾病的治疗原则C. 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D. 药物对动物机体的作用规律答案:D3. 动物病理学中,病理变化的类型包括:A. 功能性变化和器质性变化B. 局部性变化和全身性变化C. 炎症和肿瘤D. 以上都是答案:D4. 动物药理学中,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是指:A. 药物剂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B. 药物剂量与毒副作用的关系C. 药物剂量与药物浓度的关系D. 药物剂量与药物吸收的关系答案:A5. 动物病理学中,病理过程是指:A. 疾病的发展过程B. 疾病的治疗过程C. 疾病的预防过程D. 疾病的诊断过程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______、发生、发展规律和______的科学。

答案:病因;转归2. 动物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动物机体的______、______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答案:作用;作用机制3.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理变化包括______变化和______变化。

答案:功能性;器质性4. 动物药理学中,药物的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所产生的生物效应。

答案:效应5. 动物病理学中,病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损伤;抗损伤;修复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动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动物病理学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转归以及与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

2. 简述动物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动物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对动物机体的作用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

3. 动物病理学中的病理变化有哪些类型?答案:动物病理学中的病理变化包括功能性变化和器质性变化,局部性变化和全身性变化,以及炎症、肿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药理学动物药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5*3=15分二、选择题25*2=50分三、填空题15分四、问答题:20分名词:1、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2、(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中医称治本。

(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中医称治标。

3、LD50(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4、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药物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又称首过消除。

P185、耐药性:又称抗药性。

分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

(1)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性。

(2)获得耐药性是细菌在多次接触抗菌药物后,产生了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的改变,从而形成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6、交叉耐药性:某种病原菌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同一类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7、抗菌药后效应:指抗菌药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对细菌保持一定的抑制作用。

8、药物的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制成制剂时,可能出现药物的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产生诸如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称为配伍禁忌。

P359、不良反应:指在按规定用法用量应用兽药的过程中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毒性反应。

P4210、副作用:指药物在常用治疗计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P511、肝肠循环: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某些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可被直接重吸收,另一些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可被肠道微生物的β-葡萄肝酸酶所水解并释放出原形药物,然后被重吸收的过程。

P2412、封闭疗法:将局麻药注射于患部周围或神经通路,阻断病灶部的不良冲动向中枢传导,以减轻疼痛、改善神经营养。

P6913、MIC:最小抑菌浓度指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P22614、化疗指数:是评价化疗药安全性的指标。

以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表示,即CI=LD50/ED50;或以动物的5%致死量(LD5)与治疗感染动物的95%有效量(ED95)之比值来衡量。

P22615、化疗三角:使用化疗药防治畜禽疾病的过程中,化疗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称为“化疗三角”.P22516、穿梭用药:在同一个饲养期内,换用两种或三种不同性质的抗球虫病。

P33617、轮换用药:是季节性地或定期的合理变换用药,即每隔三个月或半年或在一个肉鸡饲养期结束后,改换一种抗球虫药。

P336其他:1、(1)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氟烷、异氟烷。

(2)适用于表面麻醉的麻醉:利多卡因、丁卡因。

(3)常用非吸入麻醉药:巴比妥类、分离麻醉类、异丙酚。

(4)不得用于皮下注射的药物:亚基蓝(美蓝)。

(5)颈静脉注射时,漏注可引起较严重颈静脉周围炎的注射液:5%水合氯醛。

(6)作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时的抗凝剂:肝素。

2、(1)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

(2)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大多数药物主要在肝脏经药物代谢酶(简称药酶)的催化,进行化学变化。

包括灭活、代谢活化、生物毒性作用;促使药物排出体外。

(3)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包括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非微粒体药酶系统、肠道菌丛的药酶系统。

(4)生物半衰期计算:t1/2=0.693/K。

(5)尿液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特点: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高度解离,重吸收少,排泄快;在酸性尿液中重吸收多,排泄慢;弱碱性药物则相反。

3、(1)解热药的作用特点:能使高热动物体温恢复到正常。

(2)肾上腺素适应症:心脏骤停急救、各种过敏反应、抢救休克患者、局部止血。

(3)松节油:擦剂或10%软膏剂,外用治疗各种慢性炎症。

4、(1)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用于胃肠迟缓、前胃迟缓、不全阻塞性肠便秘、瘤胃不全麻痹等,起排便、致泻或促进反刍。

(2)用于治疗动物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NaHCO3、强心苷类。

(3)治疗酸中毒的首选药物:NaHCO3。

5、(1)具有增加肠内容积、软化粪便、加速粪便排泄作用的药物:Na2SO4、MgSO4、NaCl。

(2)苦味健胃药的特点:有强烈苦味,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多,有利于消化,促进食欲,起到健胃作用。

(3)催吐药的种类:阿朴吗啡、CuSO4。

(4)碱式硝酸铋特点:在胃肠内小部分缓慢地解离出铋离子,与蛋白质结合,呈收敛保护粘膜作用,发挥止泻作用,用于肠炎和腹泻。

(5)不同剂量大黄的作用:小剂量呈苦味健胃作用。

中剂量表现收敛、止泻效应。

大剂量表现泻下作用.(6)常用的泻药种类:a、容积性泻药(盐类泻药)b、润滑性泻药(油类泻药)c、刺激性泻药(植物性泻药)d、神经性泻药:拟胆碱药(7)常用的止泻药种类:保护性止泻药、吸附性、抑制肠蠕动。

(8)反刍动物瘤胃兴奋剂有:拟胆碱药物、浓NaCl 注射液、酒石酸锑钾和甲氯普胺。

6、(1)一奶牛产后出现后躯的不全麻痹,应使用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士的宁(2)咖啡因的药理作用: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对心血管系统有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作用c、小剂量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大剂量解除胃肠道痉挛,舒张支气管和胆道的平滑肌d、兴奋骨骼肌,促进糖原分解,激活酯酶。

(3)最常用的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

7、(1)各类利尿剂的作用特点:a、袢利尿药: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抑制肾小管对Na+重吸收b、噻嗪类,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质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近端,增强NaCl和水重吸收c、保钾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产生拮抗醛固酮的作用,保K排Na d、碳酸酐酶抑制药,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

(2)动物专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安乃近、布洛芬。

(3)氟尼新葡甲胺的药理作用: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强效环氧化酶抑制剂。

(4)吡唑酮类药物的种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羟布宗(羟基保泰松)。

(5)抗生素治疗动物严重感染时,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目的:增强和稳定疗效,防止出现过敏反应。

(6)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平喘作用的药物:茶碱。

(7)常用于母畜同期发情的激素:孕酮。

(8)三合激素注射液组成:本品为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丙酸睾酮的复方制剂。

8、(1)禁止在动物饮水中使用的兽药:雌二醇、苯巴比妥、巴比妥(2)禁止在蛋鸡产蛋期使用的兽药: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

9、(1)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窄谱繁殖期杀菌剂,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放线菌、螺旋体。

(2)头孢噻呋适应症:牛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支气管肺炎、牛乳腺炎、猪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

(3)我国目前动物专用的头孢类抗菌素:头孢噻呋钠。

10、(1)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

(2)青霉素引起的休克:过敏反应。

(3)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tRNA与mRNA-核糖体复合体上的受体结合,阻止肽链延长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使细菌的生长繁殖迅速受到抑制。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对需氧G_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对G+作用较弱,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较敏感。

(5)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特点:抗菌谱较广,对需氧G—菌、某些G+菌有杀菌作用。

链霉素有杀灭结核杆菌作用。

与细菌核糖体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该类药物有抗生素后效应。

(6)利高霉素组成: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按2:1配成。

(7)适合治疗消化道感染的磺胺药:SG、PST、SST。

(8)给犬内服磺胺类药物时,同时使用NaHCO3的目的:以碱化尿液、促进排出。

(9)磺胺药的不良反应: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0)哪种磺胺药可作为脑部细菌感染的首选药:SD(11)a、DVD口服用于消化道感染b、TMP口服用于全身感染。

(12)恩诺沙星的不良反应:a、影响软骨发育b、损伤尿道c、胃肠道反应d、中枢神经系统潜在兴奋作用e、过敏反应。

(13)在我国,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沙星、达氟沙星(单诺沙星)、二氟沙星恩、沙拉沙星。

(14)泰妙菌素特点:口服难以吸收,毒性较低,不易造成药物残留;不易产生耐药。

(15)甲硝唑适应症:原虫感染、厌氧菌感染。

(16)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称为协同作用。

(17)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喹诺酮类。

(18)灰黄霉素适应症:各种皮肤真菌感染。

(19)表皮癣菌感染,应采用的治疗药物: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

(20)抗病毒药种类: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吗啉胍、抗生素等。

(21)辅助治疗犬口腔乳头状瘤的首选药物:长春新碱。

11、(1)适用于熏蒸消毒的药:甲醛溶液、高锰酸钾。

(2)0.1%苯扎溴铵溶液(新洁尔灭)浸泡消毒手术器械时,为防止生锈应添加的药物:0.5%亚硝酸钠。

(3)猪场带猪消毒最常用的消毒药:氯甲酚溶液。

(4)治疗水肿性溃疡不得使用的药物:樟脑酒精。

(5)常用的洗眼液:2%硼酸。

(6)煤酚又称甲酚,其50%肥皂液又叫煤酚皂溶液,又称来苏儿。

12、(1)防治禽皮刺螨病的药物:拟除虫菊酯。

(2)治疗鸡球虫病可选用的药物:马杜拉霉素,痢特灵,可爱丹,氯丙胍,克球粉。

(3)治疗犬蠕形螨病的首选药物:伊维菌素。

(4)蛔虫和复孔绦虫混合感染,最佳的治疗药物:阿苯达唑。

(4)具有抗球虫作用的药物:氯苯胍、氨丙啉(氨保宁)、球痢灵、尼卡巴嗪(力更生)、氯羟吡啶(可爱丹)、地克珠利(杀球灵)、磺胺类。

(5)预防或治疗兔球虫病,最易出现中毒的药物:马杜拉霉素。

13、(1)解磷定用于解救动物严重有机磷中毒时,必须联合应用的药物:阿托品。

(2)抢救中毒动物的最佳疗法:使用特异性解毒药。

(3)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动物时,使用解磷定的目的:解毒药在体内能与磷酰化胆碱酯酶中的磷酰基结合,而将其中胆碱酯酶游离,恢复其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故又称胆碱酯酶复活剂。

(4)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动物时,使用阿托品的目的:阿托品能解除有机磷中毒症状,起协同作用。

(5)美蓝作为特效解毒药常用于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

(6)猫发生敌鼠钠盐中毒时主要症状:出血。

(7)动物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血液颜色:酱油色,使用什么解毒:美蓝。

(8)动物发生氰化物中毒时血液颜色:鲜红色,使用什么解毒:NaNO2、Na2S2O?3。

问答题14、(1)量效曲线:药理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做图得一直方双曲线量效曲线;若以剂量对数标尺作为横坐标,效应强度作纵坐标,可得一条对称的S形曲线,即典型的量效关系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