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合集下载

9篇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集合

9篇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集合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共9篇)目录篇一、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C....”..”......”..".........”...". (3)篇二、电大作业: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参考答案 (19)篇八、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形考大作业: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商品的理••••••••••••••••••••••••••••••••••••••••••••••••••••••••••••••••••••••••••••••••••••••••••••••46篇九、理论联系实际,如何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IJJ?••••••••••••••••••••••••••••••••••••••••••••••••••••••••••••••••••••••••••••••51篇一、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般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

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

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矛盾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的?答:商品交换内在矛盾的发展导致了货币的出现,而货币在一定条件下则转变成资本。

资本最初是以货币形式出现的,但是货币不是资本。

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 —G—W),其中,货币是单纯作为流通媒介存在的;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 —W—G’),其中,资本家买进商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

这两种流通,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的交换,但形式和目的上的区别是明显的。

从形式上看,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处在公式两端的两种商品的价值量是相等的,货币存在的目的是满足不同生产者之间交换使用价值,商品流通的使命在于使不同的商品完成交换。

而资本流通在形式上市先卖后买,目的是要得到增值的价值。

当资本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了。

公式中的G’=G+△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马克思把它称为剩余价值。

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发生了价值增值,这时资本已经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所以,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G—W—G’这个公式反映了所以资本最一般的运动形式,对一切形式的资本都适用。

而且,这一公式体现了资本的本质属性——增值性。

因此,马克思称其为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的增值,但从形式上看,其与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

如此,资本流通中产生的价值增值就同价值规律的要求不相符。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

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中产生的。

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同样,价值增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可见,商品生产者在流通领域之外,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接触,也不能使价值增值。

因此,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1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3道小题,总分值65分) 1.(5分)A 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C 马克思主义哲学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5分)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C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D 三大工人运动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5分)A 核心B 合理内核C 基本内核D 精髓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2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5分)A 理论联系实际B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C 实事求是D 一切从实际出发 纠错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的是()。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A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0.4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5.(5分)A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B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6.(5分)A 生命物质的共性B 有形物质的共性C 一切物质的共性D 自然物质的共性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7.(5分)A 普遍性B 永恒性C 客观性D 有用性纠错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1.1.3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8.(5分)A 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B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 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 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1.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D.时间和空间相对性3.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6.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7.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8.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对立统一规律10. 生产方式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1.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是说: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辩证法思想13.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实践的1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D.实践性1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20.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2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生产方式2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实践的观点23.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2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25.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26.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27. 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2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附2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请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附2篇参考答案】国家开放大学24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卷A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4春+试题Λ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手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口'F1.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马过河”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小马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就必须要亲自试试,这就是实践。

人们可以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李时珍吞服曼陀罗宜至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肮行中发现地球是圆的。

这些宜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然而,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靠直接经验获得。

所以,人们大多数的知识还是要通过学习接获得。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这些间接性的认识,也同样来源于实践,因为它们都是前人实践的结果。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就是说,实践的需要能够大大推动认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现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产生立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势,它的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A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再生产C、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1.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本题2.0分)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2. ( 单选题 ) 世界观是( )。

(本题2.0分)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3. ( 单选题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本题2.0分)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4. ( 单选题 )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

(本题2.0分)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5. ( 单选题 ) 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本题2.0分)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6. ( 单选题 ) 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本题2.0分)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7. ( 单选题 )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本题2.0分)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8. ( 单选题 )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本题2.0分)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9. ( 单选题 )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本题2.0分)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识、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0. ( 单选题 )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本题2.0分)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11. ( 单选题 )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
15.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
A.消灭利益差别
D.唯一动力
18.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 金融寡头的统治( )。
A.经济上通过“参与制”
B.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
C.生产上通过“企业联合’
D.管理上通过“经理负责制”
10.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A.错误
B.正确
18.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
A.错误
B.正确
19.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A.错误
B.正确
20.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A.错误
B.正确
D.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6. 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1.第4题空间是()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5题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一切运动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的灭亡D.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6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反映论的观点B.可知论的观C.辩证法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7题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8题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9题规律是()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10题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16题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17题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概念B.表象C.知觉D.感觉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18题“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A.唯条件论观点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19题社会改革是()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2.第22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C..是否坚持可知论的观点D.是否坚持唯理论的观点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3.第23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4.第24题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5.第25题“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6.第26题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7.第27题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也不是终极真理,而是不断发展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一定条件下的实践()A.都具有客观性B.都具有能动C.具有社会性D.都具有历史局限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8.第28题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A.客观性B.绝对性C.全面性D.相对性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9.第29题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C.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0.第30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B.通过做投机生意而攫取高额利润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1.第34题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2.第35题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的产物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3.第40题“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宿命论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决定论观点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4.第41题空间的特点是()A.三维性B.一维性C.可知性D.连续性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5.第42题时空的相对性是指()A.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B.时空的客观性是可变的C.时空是主观的D.时空是客观的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6.第43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普通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7.第44题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8.第45题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具有( )A.社会性B.绝对性C.相对性D.有用性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9.第46题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两在部分构成。

这两部分是()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0.第51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1.第2题下列属于一元论观点的有()A.主观唯心主义B.庸俗进化论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直线论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2.第3题下列命题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表现的有()A.积羽沉舟,积腋成裘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E.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3.第11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您的答案:A,B,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4.第12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E.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您的答案:A,B,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5.第13题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您的答案:A,C,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6.第20题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E.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您的答案:A,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7.第31题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实用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实践性E.革命性您的答案:B,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8.第32题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E.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您的答案:A,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9.第33题下列各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相对静止的有()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B..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C.事物运动处于某种特殊状态D.事物没有发生根本质变E.事物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0.第36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 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您的答案:A,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1.第37题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您的答案:A,B,C,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2.第49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职能的有()。

A.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D.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E.防御外来的侵略,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3.第52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要成果有()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E.科学社会主义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4.第53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的有()A.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D.不能把事物理解为运动发展的过程E.主张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5.第54题从本质看,科学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