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李安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书·李安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魏书·李安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魏书·李安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魏书·李安世传》原文及翻译魏书
原文:
李安世,幼而聪悟。兴安二年,高宗引见侍郎、博士之子,简其秀俊者欲为中书学生。安世年十一,高宗见其尚小,引问之。安世陈说祖父,甚有次第,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恒独被引问。诏曰:“汝但守此,至大不虑不富贵。”居父忧以孝闻。天安初,拜中散,以温敏敬慎,高宗亲爱之。累迁主客令。萧赜使刘缵朝贡。安世美容貌,善举止,缵自相谓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缵等呼安世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礼,五帝各异乐。安足以亡秦之官,称于上国?”曰:“世异之号,凡有几也?”安世曰:“周谓掌客,秦改典客,汉名鸿胪,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响文武,而殷勤亡秦。”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时民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曰:“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今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视,守分之士,永免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出为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敦劝农桑,禁断淫祀。初,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檦亲往讨之,波率其宗族拒战,大破檦军。遂为逋逃之薮,公私成患。安世设方略波及诸子三十余人,斩于邺市,境内肃然。以病免,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 译文:
李安世,幼时聪敏有悟性。兴安二年,高宗召见侍郎、博士的子弟,想选拔其中才学优秀者为中书学生。安世这时十一岁,高宗见他尚小,亲自召问。安世陈述家族情况,很有条理,即被取为学生。高宗每次巡幸国子学,常单独召见。诏示说:“你只要保持这种态度,不愁不富贵。”为父守丧以孝敬著名。天安初年,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因温和敏捷恭敬谨慎,显祖信任喜爱他。渐升至主客令。萧赜派刘缵朝贡,安世容貌端美,举止优雅,刘缵等人相互之间谈论说:“没有君子,难道能立国吗?”刘缵等称呼安世为典客,安世说:“三代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怎么能用亡秦的职官,称呼中原帝国。”刘缵问:“世代变化而名号不同,共有几次?”安世说:“周称掌客,秦改为典客,汉名鸿胪,现在叫主客。君等不想仿效周文王、周武王,却关注亡秦。”国家遇有江南使者来,拿出很多收藏在宫内的宝物,让京城爱好仪容服饰的富户买走,让使者任意买卖。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刘缵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德通于神明,山不吝惜珍宝,因此没有河流不出金,没有山岭不产玉。”刘缵开始想大买金玉,听到安世的话,羞惭作罢。当时民众贫困饥荒流离失所,豪强巨族大量占有土地,安世于是上疏说:“我认为现今尽管井田制度难以恢复,但应重新调节测量,采用周密的方法,使分田耕种有标准,能力与产业相称,小民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豪强没有多余土地取盈利。那么,皇上无私的恩泽,就能平均播洒给广大百姓;如山一样的粮食,可以堆积在家家户户。另外被争抢的田,应限定年限,事久难明产权的,一律归属现在的主人。然后虚伪诈妄的奸民,才会断绝觊觎的念头,安分守己的人,可永远免受欺凌侵夺。”高祖很赞同此议,后代的均田制由此产生。出朝任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禁止不合礼法的祭祀。当初,广平人李波,家族势力强大,残害侵夺百姓。前刺史薛道檦亲自去讨伐,李波率他的宗族迎击,大败薛道檦军队。于是李波处成为罪犯逃奔的地方,于公于私都成为祸患。李安世设计谋诱捕李波及其子侄三十多人,在邺城街市斩首,境内安定。因病免职。太和十七年去世于家中。李安世娶博陵崔氏,生了一个儿子李玚。崔氏因嫉妒凶悍被休,又娶了沧水公主。
《魏书·李安世传》
2、《魏书·李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魏书·李平传》原文及翻译魏书
原文: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也。少有大度。及长,涉猎群书,好《礼》、《易》,颇有文才。太和初,拜通直散骑侍郎,高祖礼之甚重。平因侍从容请自效一郡,高祖曰:“卿复欲以吏事自试也。”拜长乐太守,政务清静,吏民怀之。
平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选五郡聪敏者以教之,图孔子及七十二子于堂,亲为立赞。前来台使颇好侵取,平乃画“履虎尾”、“践薄冰”于客馆,注颂其下,以示诫焉。加平东将军,征拜长兼度支尚书,寻正尚书,领御史中尉。
冀北刺史、京兆王愉反于信都,以平为镇北将军以讨之。平进次经县,诸军大集。夜有蛮兵数千斫平前垒,矢及平帐,平坚卧不动,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贼攻围济州军,拔栅填堑,未满者数尺。诸将合战,无利而还,惮于更进。平亲入行间,劝以重赏,士卒乃前,大破逆众。愉时坠马,乃有一人下马授愉,止而斗死。乘胜逐北,至于城门,斩首数万级,遂围城烧门。愉与百余骑突门出走,遣统军叔孙头追之,去信都八十里擒愉。冀州平,世宗遣兼给事黄门侍郎、秘书丞元梵宣旨慰劳。征还京师,以本官领相州大中正。
延昌初,武川镇民饥,镇将任款请贷未许,擅开仓赈恤,有司绳以费散之条,免其官爵。平奏款意在济人心无不善世宗原之肃宗初转吏部尚书加抚军将军平高明强济,所在有声,但以性急为累。
熙平元年冬卒,遗令薄葬。诏给东园秘器①、朝服一具、衣一袭、帛七百匹。灵太后为举哀于东堂。赠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文烈公。
(节选自《魏书·李平传》,有删改)
[注]①秘器: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 译文: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长大后博览群书,喜爱《礼》、《易》,很有文才。太和初年,朝廷授任他为通直散骑侍郎,高祖对他十分器重。李平乘着侍从的机会从容请求治理一郡,高祖说:“你想治理一个地方来试试自己的才能吗?”授任他为长乐太守,李平处理政务清明平和,官吏百姓都很感念他。
李平鼓励督促农民耕田种桑,修建太学,选拔有学问的儒生来充任讲学博士,从五郡的读书人中选拔聪明敏捷的进行教育。描绘孔子和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挂在讲堂内,亲自为每幅画像写像赞。前任台使很喜欢搜刮民财,李平于是画“履虎尾”和“践薄冰”两幅画,悬挂在客馆,写上颂文,以警示告诫学子们。朝廷加封为平东将军,征授他长期兼任度支尚书,不久正尚书,兼任御史中尉。
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在信都造反,皇帝任命李平为镇北将军去讨伐他。李平进军驻扎在经县,叛军各路大军也向这里汇集。夜晚,蛮兵数千人攻打李平军营前面的营垒,箭射进了李平的军帐,李平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才安静下来。于是李平指挥军队进到冀州城南十六里处。敌人围攻济州军,拔去栅寨,填平壕沟,只差几尺沟就被填平了。诸将联合作战,无功而返,害怕再次前进了。李平亲自来到队伍中间,许以重赏,士兵于是又前进,大破叛贼。元愉当时从马上掉下来了,于是有一个人下了马救他,阻拦攻击而战死。李平乘胜追击,到了冀州城门,斩敌数万人,就开始围攻放火烧毁城门。元愉和一百多名骑兵冲出城门逃走,李平派统军叔孙头追击敌人,在距离信都十多里的地方擒获了元愉。冀州平定后,世宗派兼给事黄门侍郎、秘书丞元梵宣读皇帝旨意慰劳。出征回到京城后,李平以本官兼任相州大中正。
延昌初年,武川镇发生灾荒,镇将任款请求借贷,没有得到允许,擅自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有司用私散官仓这条法律处罚他,免掉了他的官职。李平上疏奏说任款的目的是为了救济灾民,用心是好的,宣武帝原谅了他。肃宗继位初年,调任李平为吏部尚书,加封抚军将军。李平精明强干,所在任上的声望都很高,但因性情急躁而常使自己受累。
熙平元年冬天去世,遗嘱让薄葬。帝诏赐予东园棺材一副、朝服一具、衣一套、帛七百匹。灵太后在东堂为他大声号哭。追赠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号文烈公。
《魏书·李平传》
3、《魏书·李先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魏书·李先传》原文及翻译魏书
原文: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也。少好学后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先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永徒于中山。皇始初,先于井陉归顺。太祖后以先为丞相卫王府左长史。从元仪平邺,到义台,破慕容驎军,回定中山,先每一进策,所向克平。车驾还代,以先为尚书右中兵郎。太祖谓先曰:“今蠕蠕屡来犯塞,朕欲讨之,卿以为何如?”先曰:“陛下神武,威德遐振,举兵征之,必将摧殄。”于是北伐,大破蠕蠕。转七兵郎。太祖问先曰:“天下何书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对曰:“唯有经书。”又问曰:“天下书籍,凡有几何?朕欲集之,如何可备?”对曰:“伏羲创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世传国记,天文秘纬不可计数。陛下诚欲集之,严制天下诸州郡县搜索备送,主之所好,集亦不难。”太祖于是班制天下,经籍稍集。太祖之讨姚兴于柴壁也,问先,对曰:“臣闻兵以正合,战以奇胜。夫高者为敌所栖,深者为敌所因,兵法所忌而兴居之,可不战而取。”太祖从其计,兴果败归。太宗即位,问左右旧臣之中为先帝所亲信者有谁。时新息公王洛儿对曰:“有李先者,最为先帝所知。”太宗召先引见,拜安东将军。诏先与上党王长孙道生率师袭冯跋乙连城,克之,悉虏其众。乃进讨和龙。先言于道生曰:“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各五尺围,用填城堑。攻其西南,绝其外援,勒兵急攻,贼必可擒。”道生不从,遂掠民而还。后出为武邑太守,有治名。世祖即位,征为内都大官。神?二年卒,年九十五。诏赐金缕命服一袭,赠定州刺史、中山公,谥曰文懿。
(节选自《魏书·李先传》) 译文:
李先,字容仁,是中山卢奴人。年轻时好学,后来慕容永听说他的名声,迎接他做主要的谋士。李先劝慕容永占据长子城,慕容永于是称帝,任命李先为秘书监。慕容垂灭了慕容永,李先迁徒到中山。皇始初年,李先在井陉归顺。太祖后来任命李先为丞相卫王府左长史。跟从元仪平定邺城,到义台,打败慕容驎的军队,回师平定中山,李先每一次献策,军队所向攻克平定。皇帝回到代地,任命李先为尚书右中兵郎。太祖对李先说:“如今蠕蠕军屡次来侵犯边塞,我打算讨伐它,你认为怎么样?”李先说:“陛下英明神武,威势和德政震慑远方,发兵攻打它,必将摧毁消灭。”皇帝于是北伐,大败蠕蠕军。改任七兵郎。太祖问李先说:“天下什么书最好,可以增长人的精神智慧?”李先回答说:“只有经书。”(太祖)又问说:“天下的书籍,共有多少?我打算收集它,怎样能收全呢?”(李先)回答说:“伏羲创立制度,帝王相继承,以至于现在,世代相传的国史,天文和记述神秘事物的书籍不计其数。陛下果真想收集它,可严令天下郡县搜索并全部送来,隆下既然喜好,收集起来也不难。”太祖于是向天下颁发诏令,经籍渐渐收集起来。太祖在柴壁讨伐姚兴,问李先,(李先)回答说:“我听说用兵以常法交战,战斗以出奇制胜。高处被敌人占据,低处被敌人围困,兵法所忌讳的而姚兴就处在这种境地,可以不战而取。”太祖听从他的计策,姚兴果然失败而归。太宗即位,问身边旧臣中被先帝视为亲信的有谁。当时新息公王洛儿回答说:“有个叫李先的,最为先帝所赏识。”太宗召李先来会见,授予他安东将军。诏令李先与上党王长孙道生率军袭击冯跋的乙连城,攻克它,全部俘虏该城守军。于是又进军攻打和龙。李先对道生说:“应当秘密地命令士兵人人准备一捆青草,每一捆围长五尺,用以填塞城壕。攻打城的西南面,断绝他们的外援,指挥军队急攻,一定能擒获敌人。”道生不依从,于是携掠民众而返还。后来(李先)出任武邑太守,有善于治理的名声。世祖即位,征为内都大官。神?二年去世,享年九十五岁。诏令赐给一套金丝编织的显示等级的制服,追赠为定州刺史、中山公,谥号为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