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第二章鉴别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理化鉴别法 薄层色谱鉴别法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理化鉴别法 薄层色谱鉴别法

硅 胶 G( 含 粘 合 剂 煅 石 膏 ) , GF254( 含 254nm 荧 光 剂 ) , 硅 胶 H(不含粘合剂),硅胶HF254
硅胶:常用极性吸附剂,具表面活性中心,略带酸性;
氧化铝:常用极性吸附剂,具表面活性中心,略带碱性;
•硅藻土:中性吸附剂;
•纤维素:液-液分配色谱担体(水为固定液),具一定粘性;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2.仪器与材料
(1) 薄层板 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化学惰性、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厚
度均匀,价格合理,常用为玻璃板。 玻璃板的常用规格:5cm ×20cm、10cm×20cm、20cm×20cm,
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干燥。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2.仪器与材料 (2) 固定相
荧光淬灭法的GF254薄层板
荧光淬 灭斑点
日光检视
紫外光365nm或254nm下检视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4.注意事项 制备薄层板应清洁干燥后制板; 预制薄层板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 使用新鲜溶剂配制展开剂; 配制多元展开剂时,各种溶剂应分别量取后再混合。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例:首乌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提取方法:甲醇提取 固定相:硅胶G+0.5%NaOH 展开剂: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15:2:1)
首乌丸的薄层色谱
1 大黄素 2 大黄素甲醚 3-4 何首乌对照药材 5 首乌丸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 鉴别技术
3
理化鉴别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1.概述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 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加供试品和对照 品,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显色剂显色,检出色谱斑点,对比供试 品与对照品的色谱图进行定性鉴别。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显微鉴别法 显微鉴别法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显微鉴别法 显微鉴别法
• 取粉末适量,置载玻片上,滴加 水合氯醛试剂1-2滴,搅拌均匀后, 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夹紧载玻片,置 酒精灯上做轻微的移动,慢慢加热至 近干,此为透化1次。重复此损伤1-2 次,加稀甘油1-2滴,装片镜检。
案例分析——
• 【处方】大黄300g 盐酸小檗碱5g 黄芩浸膏21g
• 【制法】以上三味,黄芩浸膏系取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 用盐酸调PH1-2,静置1小时,取沉淀,用水洗涤使PH值至5-7 ,烘干,粉碎成细粉。取大黄150g,粉碎成细粉;剩余大黄粉 末成粗粉,用3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 醇,并减压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细粉,盐酸小檗碱细粉,黄芩 浸膏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 ,包糖衣或薄膜衣;或压制成500片,包薄膜衣即得。
鉴别指标的选择
选用该药材在本制剂中易查见、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作为 鉴别指标
处方中每一味药多用一个最主要特征作为鉴别指标 排除相互干扰或因加工而消失的特征
供试品预处理
内容物为颗 粒状,应研 细,直接取 粉末制片
取2-3片研 细,混匀, 直接取粉末 制片
包衣者除去包 衣,取数丸或 1-2锭,置研 钵中研成粉末 ,取适量粉末 制片
取蜜丸切开, 从切面由外至 中央挑取适量 样品或用水脱 蜜后,吸取沉
淀物少量
散剂、胶囊剂
片剂
水丸、水蜜 丸、锭剂等
蜜丸
显微制片方法
➢ 一般与观察原药材粉末的该显微特征 方法相同
➢ 用甘油醋酸试液直接装片观察淀粉粒 ➢ 用水合氯醛试液直接装片观察菊糖 ➢ 用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后观察细胞组织
特征
水合氯醛透化法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 鉴别技术

药物分析 第二章鉴别

药物分析 第二章鉴别

药品的熔点与分子结构有关,当构成晶 格的单位(对有机化合物来说一般是分子, 无机化合物的是离子或原子组成)受热, 动能增加到足以克服各单位间相互作用力 即格子力,晶格崩溃涣散,这时的 温度 就是固体的熔点。每种纯的固体有机化 合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晶型结构和分子间 力,因此要熔化固体,就需要一定的热能, 所以每种固体物质都有独特的熔点。
5、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法
药物+试剂 新化合物有一定mp; 药物酸化或碱化生成游离酸或碱。操作繁琐费时 间,应用较少。
二、光谱鉴别法
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 规定浓度的供试液在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吸收度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 经化学处理后, 测定其反应产物吸收光谱特性
比旋度:指在一定波长下,偏振光透过1dm且每1ml中含有
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可用于鉴
别药物、检查药物的纯度和含量测定。
[n]TD = 100α/dL 摩尔吸收系数εh.P收载的方法)E1%1cm=A/CL
二、一般鉴别试验 (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注意事项:
1、由于受薄层板质量、边缘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操作 中有时会遇到同一物质在同一薄层板上的Rf值不一的情 况,操作中可增加将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量混合, 点样后出现单一斑点作为鉴别依据。
2、单独使用TLC鉴别时,需要进行色谱系统适应性试验内 容,对斑点的比移值和分离效能进行考察。必要时进行 灵敏度考察。
(二)提高反应灵敏度方法 1. 加入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取浓集
2. 改变观测方法
溶解度
物理常数: 相对密度、馏程、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 、 折光率、黏度、酸值、碘值、皂化值、羟值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3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3

注意:
各成分间干扰大,专属性差,需先将样品纯化
pyh2014
鉴别方法:
规定吸收波长法 对照品对比法 最常用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值法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
多溶剂光谱
pyh2014
例:复方丹参滴丸
鉴别:取本品15丸,加少量水,搅拌使溶解后
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取2ml,加水至 25ml, 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83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慎重使用专属性不好的反应,如:泡沫反应
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3.利用阳性对照、阴性对照,防止出现假阳性。
pyh2014
马钱子散中马钱子的鉴别
【鉴别】 取本品1g,加浓氨试液数滴及氯仿 10ml,浸泡数小时,滤过,取滤液 1ml 蒸干,残 渣加稀盐酸1ml 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 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丹参喷雾粉末
Absorbance
1146 1606 1415 2929 1520 3390 1070 1144 2930 1606 1416 1287 1520 3428 1021 1080 1156 1417 2927 1644 848 1384 762 707 577 871 799 591 870 1287 798 590
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位置、颜色(或荧光) 应与对照品相同。
pyh2014
•薄层色谱法:最常用 1.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提取--净化
单一溶剂萃取 分段萃取 液液萃取 固液萃取
各自成分不同的溶解度
pyh2014
2、薄层色谱法所用材料:
薄层板 吸附剂或载体
涂布器 点样器 展开缸 显色或检测仪器
pyh2014
pyh2014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技术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4.注意事项 制备薄层板应清洁干燥后制板; 预制薄层板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 使用新鲜溶剂配制展开剂; 配制多元展开剂时,各种溶剂应分别量取后再混合。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例:首乌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提取方法:甲醇提取 固定相:硅胶G+0.5%NaOH 展开剂: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15:2:1)
一、基础知识
(一)概念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料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
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二)应用范围
以药材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的制剂或添加部分药材粉末 的制剂,原药材的显微特征仍保留。如大部分散剂、丸剂、片 剂等。
二、方法
制片
观察
测量
记录
结果判断
(一)制片
散剂、胶囊剂:取粉末,用适当的试液处理,直接观察; 片剂:从药片断面刮取少量样品透化装片,观察; 水丸、颗粒剂:置乳钵内研成粉末后观察; 蜜丸:氢氧化钾法、硝铬酸法、氯酸钾法等使黏结组织解离 后再进行观察。
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干燥。
二、方法
(四)薄层色谱鉴别法 2.仪器与材料
硅 胶 G( 含 粘 合 剂 煅 石 膏 ) , GF254( 含 254nm 荧 光 剂 ) , 硅 胶 H(不含粘合剂),硅胶HF254
(2) 固定相
硅胶:常用极性吸附剂,具表面活性中心,略带酸性;
氧化铝:常用极性吸附剂,具表面活性中心,略带碱性;
二、方法
(二)升华鉴别法: 4.实例——牛黄解毒片中冰片的鉴别 【处方】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
甘草。 【鉴别方法】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
升华物,加新配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 瑰红色。

中药鉴定学考试复习笔记:第二章(3)

中药鉴定学考试复习笔记:第二章(3)

⽩芍 Radix Paeoniae Alba【来源】⽑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燥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东阳、安徽亳州、四川等地。

【采收加⼯】夏、秋⼆季采挖种植3~4年植株的根,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中煮⾄透⼼,除去外⽪或去⽪后再煮,晒⼲。

【化学成分】芍药苷,芍药花苷,牡丹酚,⽩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平直或略弯曲,两端平截。

表⾯浅棕⾊或类⽩⾊,全体光滑,隐约有纵皱纹、⽪孔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外⽪。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较平坦,类⽩⾊或微红⾊,⾓质样,形成层环明显,⽊质部有放射状纹理(菊花⼼)。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1个细胞含2⾄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具缘纹孔导管或纹、梯纹导管;⽊纤维主要为纤维管胞;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理化鉴别】1.化学定性取本品横切⽚,加1%三氯化铁试液显蓝⾊。

取本品粉末5g,加⼄醚5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0ml,置⽔浴上蒸⼲,加醋酐1ml与硫酸4~5滴,先显黄⾊,渐变成红⾊、紫⾊,最后呈绿⾊。

2.薄层⾊谱取本品粉末0.5g,加⼄醇10ml,振摇5min,滤过,滤液蒸⼲,残渣加⼄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2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喷5%⾹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斑点显⾊清晰。

供试品⾊谱在与对照品相应的⾊谱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斑点。

【含量测定】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效液相⾊谱法。

本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0.80%。

黄连 Rhizoma Coptidis【来源】⽑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燥根茎,药材依次习称“味连”、“雅连”和“云连”。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方法

苷元与糖或糖的衍生物通过苷键(缩醛键)连接而 成的化合物。苷易水解成苷元和糖。
CH 2 OH O
OH
HO CH 2 OH O O OH
HO
OH
人参皂苷Rb1
(ginsenoside Rb1)
OH
水解
HO HO
HO
糖类(saccharides)
单糖:无色晶体,味甜。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低聚糖:2~10个单糖缩合而成。味甜,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多糖:10个以上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
细辛醚 (asarone)
强心苷(cardica glycosides )
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无色,有旋光性、 对粘膜有刺激性。
洋地黄毒苷 (digitoxin)
皂苷(saponins)
由螺甾烷类或三萜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低聚糖苷, 前者为甾体皂苷,后者为三萜皂苷。无色,对粘膜有刺 激性,有吸湿性、发泡性和溶血性。
HO
CH 2 OH O
OH
OH
O HO
CH 2 O
OH
OH
O HO
CH
2
OH O
O
OH
HO CH 2 OH O O OH
HO
OH
薯蓣皂苷
(dioside Rb1)
其他成分
有机酸 鞣质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植物色素 树脂 油脂和蜡 无机成分 微量元素
第2节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CH3O CH3O
CH3O CH3O
OH CH3 CH3
黄芩苷
(baicalin)
萜类和挥发油(terpeonids and volatile oils )
萜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分子式符合(C5H8)n的 衍生物。

2第二章中药制剂鉴别

2第二章中药制剂鉴别
川贝母粉碎成细粉入药,可显微鉴别
4.小儿惊风散:全蝎、僵蚕、雄黄、朱砂、甘草。
五味药以生药粉投料,均可显微鉴别。
显微化学鉴别法 升华法某些成分的升华性,在一定温度下将其从制 剂中升华分离出来,并以升华物所具有的某些理 化性质作为制剂鉴别的依据。
(二)特点
升华法具有简便、实用等特点,由于升华性仅为 少数中药化学成分所具有且升华物纯度较高,故 该法专属性亦较好。
学特征及所含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化学
反应、光谱特征、色谱特征及某些物理化
学常数来鉴别中药制剂各单味药材的真伪 及存在与否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鉴别
中药制剂的鉴别药味的选取原则如下 单味制剂;复方制剂,按照君臣佐使依次选择药味 药味较多时,应首选君、臣药、贵重药、毒药鉴别
处方中每一药味均鉴别,选择尽量多的药味写入
第二节 显微鉴别
作业: 1.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 性鉴别
熟地黄; 山药; 牡丹皮; 茯苓; 泽泻。
块 根
山茱萸 ; 果 实
根 茎 皮 类 菌 核
根及根茎
作业
2.银翘解毒片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
牛蒡子(制)、桔梗、淡竹叶、甘草
金银花、桔梗以生药粉投料,可显微鉴别
3.蛇胆川贝散:蛇胆汁、川贝母。
升华法(Sublimation)
对升华物可:
1.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晶形。
2.在可见或紫外光下观察 其颜色或荧光。
3.加入一定试剂处理后显 出不同颜色或荧光。
升华法-实例
中药制剂中常见的具有升华性的成分有冰片、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牡丹皮中丹皮酚、
薄荷中薄荷醇;斑蝥中斑蟊素等。
第二节 显微鉴别 • 显微化学鉴别法实例 升华法 万应锭中冰片的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黄解毒片的显微鉴别

处方:
雄黄 大黄 牛黄 冰片; 黄芩 石膏 桔梗 甘草

制法: ---雄黄、大黄、牛黄、冰片成粉; ---黄芩等四味加水煎煮,滤液浓缩成膏; ---混匀,压制成片或包衣,即得。 分析结果:检--大黄 雄黄(中国药典)
---牛黄解毒片的显微鉴别 取样:取2~3片,去包衣,乳钵中研细, 或用刀片从药片断面刮取少量粉末。
解离组织制片法



纤维素细胞壁的细胞间质主要有果胶纤 维构成,可因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等 碱液共热而分解破坏;木化细胞的细胞 间质常因含有木质素而不被碱液破坏, 可用氧化剂破坏木质素,是细胞分离。 氢氧化钾法-薄壁组织发达,木化组织 较少或分散存在的供试品。 硝铬酸法,氯酸钾法-木化组织较多或 集成较大群束的供试品。
分析:本法中, 盐酸的作用是将谷氨酸钾 转变为谷氨酸。 两份样品的旋光度值级差 0.02°,测定 前后空白读数均为0.00°,故测定结果有 效。 设供试品中谷氨酸钾的浓度c(g/100ml)

测定某药物的比旋度,配制的供试品溶液 浓度为50.0mg/ml,样品溶液宽2dm, 测得旋光度为+3.25°,则比旋度为 A. +6.50° B. +32.5° C. +60.0° D. +16.25° E. +325°
(四)
应用
1、鉴别和纯度检查 2、含量测定
(1)折光率因素(F)法
方法:a.配制浓度已知标准溶液, b.求F(斜率)
n n0 F C
标准溶液 折光率
同温度时水 的折光率
样品%
样品溶液每间隔1%浓度时折光率增加值
c.求C测
未知溶液 折光率
பைடு நூலகம்
同温度时水 的折光率
(n n) c F
(2)标准曲线法
测定盐酸土霉素的比旋度时,若称取供试品 0.5050g , 置 50ml 量 瓶 中 , 加 盐 酸 液
(9→1000)稀释至刻度,用2dm长的样品管
测定,要求比旋度为–188 ~ –200。则测得
的旋光度的范围应为
A、–3.80~–4.04 C、–1.90~–2.02 E、–1.88~–2.00 B、–380~–404 D、–190~–202


注意事项: 制剂的性状指成品的颜色、形态、气味等; 有包衣的丸剂、片剂应描述除去包衣后的片 心、丸心的颜色及气味; 硬胶囊应写明除去胶囊后内容物的性状; 制剂色泽有两种色调组合,描写时以后者为 主,如棕红色。
对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常采用不同的性状 描述方法

附子理中丸(蜜丸):本品为棕褐色 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为棕褐色至棕 黑色的大蜜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 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四)显微观察
2-5个标本 对照观察
“之”字移
(五)显微测量
用目微尺,
目镜测微尺
在显微镜下 测量细胞及 细胞内含物 等的大小。
直径18~20mm的圆形玻璃片( 50格或100格)
台微尺(标定目微尺)

通常将长1mm(或2mm)精确等分成100(或 200)小格,每1小格长为10μm
标定目微尺
甘草
牛黄清心丸
显微鉴别的目的
检查制剂中 是否有缺少或代用的药材
对药品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二、程序
处方分析 供试品预处理
显微制片
显微观察 显微测量
显微化学反应
结果判断
(一)处方分析
1. 选择鉴别药味
组成较少:全检---如左金丸(黄连、吴茱萸) 组成较多:主药、贵重药、毒性药、混乱品种 ---如人参健脾丸:由11味药材组成
配制一系列的标准溶液,浓度 在供试品近似浓度附近,测定一系 列n, 做出标准曲线(n-C曲线)
物质的折光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A、光线的波长 B、被测物质的温度
C、光路的长短
D、被测物质浓度 E、杂质含量
20℃时水的折光率为
A、1.3305 B、1.3325
C、1.3330
D、1.517 E、1.7左右
5、药物鉴别的方法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 再现性好、以及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
6、制剂鉴别要考虑干扰成分的影响
第一节 性状鉴别
性状:通常是药品的形状、状态、 剂型、外观色泽、气味、口味、溶解性、 熔点等的总称。
制备工艺

1.形状或形态 当制剂的形状或形态发生改 变时,可能与变质、掺杂等有关。 2.色 泽 系指制剂在日光下呈现的颜色及 光泽度。常与制剂的品种、原料、所含成分、 生产工艺、贮藏时间等有关,一般较为固定, 为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标志。 3.气、味 口尝制剂时,要取少量有代表性 的样品,咀嚼至少1分钟,使舌的各部位都充分 与药液接触,以便能准确地尝到药味。
二、物理常数测定
相对密度:八角茴香油相对密度在25℃时0.975~0.988。 折光率:丁香罗勒油折光率为1.530~1.540。 旋光度:八角茴香油旋光度为-2° ~ +1°。 凝点:八角茴香油凝点不低于15℃。 熔点:薄荷脑熔点为42~44℃。 馏程:松节油 在154~165℃馏出的数量不得少于90.0%

t D

cl
c g / ml


t D l
c%
100

t l D
(二)
影响α因素
结构
溶液浓度
液层厚度
溶剂
光的波长
温度
旋光管
(三)
标准石英旋光管
旋光仪使用
旋光计的检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 规定用
A. 葡萄糖作基准物
B. 水杨醛作基准物 C. 半乳糖作基准物
第二节
一、含 义
显微鉴别法
利用显微镜对含药材粉末的中药
制剂中特有的组织、细胞及细胞内含
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方法。
板蓝根颗粒制法

取板蓝根,加水煎煮, 煎液滤过,滤液浓缩, 加乙醇静置使沉淀, 取上清液,回收乙醇 并浓缩至适量。加入 适量的蔗糖和糊精, 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牛黄 羚 羊 角 朱砂 ……… 29味中药材
sin r
折射角
钠光谱D线 (589.3nm)
(二)
影响n因素
物质性质
溶液浓度
温度
光的波长
压力
(三)
阿贝折光计使用
观测系统和读数系统 入射角i为90º 时,sin i=1, 这时折射角达到最大值, 称为临界角β0(一定条件 下为常数), n=1/sinβ0
目镜中颜色的调节
表示光线从棱镜入射角达到了临界角
第二章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中药制剂的鉴别
利用制剂的处方组成、性状特征、显微
特征、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色谱和光谱特
性以及相应的物理常数,确定制剂真实性的
方法, 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三大类。
特点
1、药物鉴别是药物分析的首项任务
2、药物鉴别为已知药物的确证试验
3、鉴别试验是个别分析
4、化学鉴别试验要有明显的现象
药典规定需检出:人参—主药 砂仁—贵重药 山药—混乱品种
(一)处方分析
2. 选择专属性鉴别特征
选取该药材在本制剂中易察见、专 属性强的显微特征1~2个 排除类似的或因加工而消失的特征
人 参 粉 末 图
导管
树脂道
淀粉粒
木栓细胞
簇晶

戊己丸:3 ------白芍—草酸钙簇晶
芍白

六味地黄丸:6 ------牡丹皮—草酸钙簇晶
一、化学反应鉴别法
(一)原理 (二)特点
1.操作简便,适用性较强。 2.其否定功能往往强于肯定功能 ,专属性较差。 3.易发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应用注意
①处方分析,首选主药、辅药、贵重药和毒性药作 为鉴别重点。 ②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除去干扰性成分,富集被检
成分。选用专属性较强的检测试剂。
D. 水合氯醛作基准物 E. 标准石英旋光管
仪器预热
空白校正 调零
供试品 测试
(四)
应用
1. 鉴别
2. 在杂质检查中的应用
H C O H C OH OH C H H C OH H C OH CH 2 OH
如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的检查
3. 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如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实例分析】谷氨酸钾注射液(规格: 20ml∶6.3g)的含量测定
通过旋光仪测定,不是物理常数
K C L
旋光度 旋光系数 溶液浓度
液层厚度
4、比旋度


20 D

cl
当旋光性物质的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 ldm时所测得的旋光度。
t D
l-液层厚度或旋光管长度,dm 钠光谱D线 (589.3nm) c-溶液浓度,g/ml
固体供试品
精密量取本品15ml 2份,分别置50ml量瓶 中,各加盐酸10ml,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依法测定旋光度,旋光管的长度为2dm,测得 第一份样品的3次旋光度平均值为+4.84°、 第二份样品的3次旋光度平均值为+4.85°, 两份样品各次的旋光度的级差为0.02°。测定 前,以溶剂为空白,校正读数为0.00°;测定 后,再次测定溶剂的旋光度, 仍为0.00°。 求出谷氨酸钾注射液标示量的百分含量。已知 谷氨酸的比旋度为+31.5°~+32.5°。
制片:按粉末制片法装片
观察:置显微镜下观察,应有以下特征
---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µm(检大黄)
---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检雄黄)
---牛黄解毒片的显微鉴别
大黄
雄黄
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 2005版一部检验上述项目, 结果符合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