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一、引言:探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神。

本次讲座,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讲座内容概览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儒、道、佛三家的智慧碰撞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4. 传统节日与民俗的魅力5. 中医养生与道家修炼6.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1. 仁爱:儒家提倡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2. 中庸:追求和谐、平衡,不偏不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3. 忠孝:忠诚于国家,孝顺于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 诚信:诚实守信,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石。

5. 礼仪:礼节、仪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重与谦逊。

四、儒家、道家、佛家的智慧交融1. 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强调人伦道德,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倡导仁政与民本。

2. 道家智慧:老子的《道德经》揭示了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

庄子则进一步阐述了自由逍遥的人生境界。

3. 佛教文化:自汉代传入我国,佛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佛教提倡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引导人们向善、修心。

五、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1. 诗歌: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与审美。

2. 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达到了高峰,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书法与绘画:书法艺术讲究气韵生动,绘画则追求意境深远,两者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

六、传统节日与民俗的魅力1. 春节: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寓意着团圆、喜庆、祈福。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象征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非遗知识讲座

非遗知识讲座

非遗知识讲座
非遗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非遗?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等方面的文化传统。

它是
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遗的分类
1.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语言、文字、谚语、歌谣等。

2.表演艺术:包括戏曲、曲艺、杂技等。

3.社会实践:包括民俗信仰、祭祀活动等。

4.知识与实践:包括手工艺制作技艺等。

三、非遗保护政策
1.法律保护: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了保护措施和责任主体。

2.国家级保护:对于重要性别特别突出的非遗项目,国家将予以重点保护,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地方性保护:各地政府也会对本地区的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

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1.教育培训:开展非遗相关课程,组织传统技艺培训班等。

2.产业化发展:将非遗项目与现代经济相结合,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

3.文化旅游:将非遗项目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五、著名的非遗项目
1.中华传统戏曲:包括京剧、黄梅戏、评剧等。

2.中华民族音乐:包括古琴、二胡等。

3.中华民间工艺:包括景泰蓝、刺绣等。

4.中华民间舞蹈:包括大型花鼓戏等。

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1.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2.关注和支持非遗保护事业,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和义务工作。

3.购买和使用真正的手工艺品,支持民间手工艺人的生计。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传承和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注重创新和发展,结合时代特征和 现实需求,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形式和内涵,使其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推广和教育:我们应该积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开展相 关课程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和形式,如文化节、文艺演出、文化交流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实践和应用:最后,我们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将其精髓应用 到实践中,如做人处世、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使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讲座
-
1 引言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4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结语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7 如何在教育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 结语
1
引言
引言
在当前世界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历史遗产,更是一种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教育资源。 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道德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通过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升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学习 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促进社会和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和而不同",这种思 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 养合作精神和包容心态,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学习传统文 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 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讲座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

传统文化讲座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

传统文化讲座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传统文化讲座: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智慧、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讲座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传统文化讲座的重要性,讲座内容和形式,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讲座增进文化素养与认知。

一、传统文化讲座的重要性1. 传承文化血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生活的灵魂。

传统文化讲座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血脉,使其得以延续。

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如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等。

传统文化讲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领悟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其弘扬和传播。

3. 塑造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识。

通过传统文化讲座,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讲座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仁爱、诚信、礼仪等。

介绍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为后续的讲座内容打下基础。

2. 传统节日与习俗:介绍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讲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民间传说,使听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3. 经典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同时分析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

4. 传统艺术形式:介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舞蹈等。

讲解其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通过演示和互动使听众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讲座形式1. 专家讲解: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进行讲解。

专家可以通过PPT、视频等方式,结合图文并茂地讲解,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 示范演示:在讲座中加入实际的演示环节,例如演示传统乐器的演奏、书法的写作过程等。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在中秋节这一天,很多人可能对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加人们对中秋节的了解,我们特意组织了这次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本次讲座将全面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以及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让大家更加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一、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庆祝的传统节日。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最初,中秋节是祭祀月亮的节日,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来祈求农作物丰收和家庭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中秋节的主要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古人认为,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所以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水果等美食,整家人一起围坐在一起,共同欣赏月亮的美丽景色。

2. 吃月饼:中秋节最有特色的就是吃月饼了。

传统的月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而现在,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也五花八门,人们品尝不同的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的一大乐趣。

3. 点灯笼: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还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不同地方的灯笼款式和形状各异,但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祝愿。

三、中秋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首先,中秋节强调的是家庭团圆和亲情。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而中秋节正是一个让家人团聚的时刻,有利于增进亲情和家庭的和谐。

其次,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人们在中秋佳节里追求的是共享天伦之乐和与人为善的精神。

再者,中秋节还蕴含着传统的农耕文化,人们在这一天祈求丰收和富饶。

通过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四、中秋节的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也得到了现代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传承,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本次讲座,我们将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一、儒家文化——道德的灯塔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

儒家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他们的智慧与思想,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

二、道家文化——自然的哲学道家文化,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作,其“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佛教文化——心灵的净化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提倡慈悲为怀,引导人们修行向善,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四、书法艺术——纸上的舞蹈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被誉为“纸上的舞蹈”。

从甲骨文、金文到楷书、行书、草书,中国书法艺术历经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绘画艺术——丹青的魅力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东方艺术的魅力。

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各有千秋,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希望您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进一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七、民间艺术——生活的诗篇中国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皮影戏等,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们以朴实的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力,描绘着生活的诗篇。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文稿

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文稿

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文稿导言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通过本次讲座,我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探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它包括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艺术形式、科学知识、文学作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从古代的礼乐文化、儒家思想,到宋元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再到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2. 综合性和包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综合的体系,它包含了众多的学问和艺术形式,如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篆刻、戏曲曲艺等。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包容性,吸收了多个民族的文化成果,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特点。

3. 强调道德伦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和传承。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美德,道家思想讲究自然和谐,佛教强调慈悲和智慧。

这些思想观念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4. 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无论是书法、绘画、音乐还是舞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它们通过对细节的雕琢和对情感的表达,使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 传承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文房四宝作品赏析
文房四宝独具一格,它既表现 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 风俗, 又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 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 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中国优秀 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 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 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谢谢观赏!
作品介绍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 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 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生动。
作品介绍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 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 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生动。
京剧脸谱作品赏析
传统艺术——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 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 活动的民间艺术。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 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 日。因为相传年兽怕红 色,怕火光和怕响声, 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 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 俗。 不同时期、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 都不相同。
叁 传统艺术
泥人张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 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 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生动。
贰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七夕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 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 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 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 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 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 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 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 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 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 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 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 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 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 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荣幸来给大家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在古圣先贤面前,我只是小小学生,德未修,感未至,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同学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配合、多多支持,感恩你们!(鞠躬)其实今天我只是把古人的思想和今人对古人思想的理解和大家做个分享,根本谈不上是什么讲座!首先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大家听一下!看有什么感受(上古时代)孝感动天相传,舜是传说中的帝王。

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让舜修补谷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拿两个斗笠跳下跑了;让舜挖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挖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关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做媳妇;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割股孝母王加惠,明朝清丰县人,他自幼丧父,跟母亲度日,家境非常贫寒。

有一年,母亲染病,一心想吃猪肉。

加惠心想,今年庄稼欠收,买粮食都没钱,哪还有钱买肉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他来到了外边,用刀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回到屋里,把肉煎熟,端到了母亲面前,说是买的猪肉,母亲也没有多问,就把肉吃了下去,几日后她的病果然好了,加惠心里很高兴。

数年后,母亲去世,他无钱殡葬母亲,就向财主家借钱,财主嫌他穷借了钱还不上,没有借给他,加惠再三求告,财主才答应说,借给你钱可以,你得给我干活,以抵债务,加惠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

从财主那里借来钱买了一口棺材,殡葬了母亲。

事后,加惠给财主扛了三个月的活,才算还了账。

清丰县知县得知此事,随表彰加惠为孝子。

上面的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说明了孝道)是啊,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课本、儿童启蒙读物的《弟子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弟子规总叙【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一直都是社会所提倡的。

,懂得感恩的人,无论在哪,都会受人尊敬。

古人很讲孝道,那么在传说中和今天的人是怎样传承的呢关于孝心的故事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

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

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

”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

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

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

”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

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

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谭为起用无限孝心反哺母亲,谱写现代版的孝心故事他,不是一位有钱有财的老板,更不是一位有职有权的领导,而是一位普普通通,再平常不过的农家汉子。

就是他,竭尽全力服侍着身患病症后无法下床、生活不能自理的88岁老母亲;他,就是家住高密市阚家镇谭家营三村的谭为起。

当人们议论他“孝子”一事时,知情的男女老少都树起大拇指——他的孝心感动着谭家营的每个人!谭为起的母亲生于民国初年,她饱受封建遗毒的侵蚀,留下了一双小脚。

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医疗条件落后,太多的不幸发生在她身上:幼年丧父、中年丧偶,她出生不到两岁的女儿也夭折。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她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独自一个人带着刚满月的儿子挣扎着生存。

一直把谭为起抚养长大,本该幸福的晚年,可由于年老体衰加之食管囊肿,无法正常饮食,导致她无力下床,自2011年下半年连生活也不能自理。

谭为起是母亲唯一的子女,于是60多岁的他担负起照理母亲的重担。

早晨起床为母亲梳头、洗脸,母亲食管囊肿无法吞咽食物,他就为母亲调制液状流质为母亲灌饮。

母亲性格要强不愿在炕上大小便,他每次都抱着母亲下炕大小便,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二三十次,尤其是夜里每睡两三个小时他就起来看看母亲有没有大小便,每次外出、下地干活时也是如此,母亲的每一声呻吟都牵动着他的心。

就这样的他以超出常人的付出和细心、精心,陪伴母亲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他心细如发,体贴备至,照顾起母亲简直就是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

望着日夜守护身边的儿子眼熬红了,人累瘦了,这位倔强的老母亲也偷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现在母亲病情更加严重,他最担心的就是母亲不能翻身长期挤压和湿热导致身体去皮,他就定期为母亲翻身,并垫上布垫以便通风;为了不烫着母亲,每次喂食他都亲自用嘴试试饭菜的温度,再给母亲吃;为了减轻母亲的病痛,他四处求医,只要有一线希望再难也愿一试,只要有一点线索再远也要一问;为了消除身上挤压的瘀肿,他亲自为母亲按摩,一次就几个小时。

那些细微而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就连打吊瓶的村医生都交口称赞到:“没有看到过如此悉心呵护病人的大孝子!”。

当有人问他是什么让他这么悉心照顾母亲的,他常跟人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娘早年失子丧夫,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老了遭罪我不能不管他了,都说‘久病床头无孝子’,但只要我活着就要想法让娘少受一天罪,我就要照顾我娘一辈子,我就要孝敬他一辈子!”虽然是一句朴实的话,但我们也从中醒悟了一些道理:每个人都有老和生病的时候,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身边离不开最近的亲人关怀照料。

这是子女反哺父母回报养育之恩的关键节点,谁也替代不了你。

有了挚爱的儿女侍奉在身边,是老人最大的幸福和慰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流传着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

谭为起正是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谱写着现代版的孝子故事,希望我们赞美和他一样的现代孝子,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弘扬!在我们学习完孝道之后,我们看在《弟子规》的总序后面几句,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陈蕃立志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业。

这就启示年轻人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一点努力,后天的一点学习,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

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从“扫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

陶侃励志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

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

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故事启迪】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年轻人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生活的动力。

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才能实现。

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乐羊子半途而废【传统故事】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有一年,乐羊子决定外出求学,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纺线织布。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说他太想家,不想求学了。

妻子听后,什么都没说,而是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成了两半。

然后才语重心长地说:“织布机上的这些布看起来很美丽,但他们都是由一根根丝线慢慢累积起来的,现在我一刀就把他们剪断了,等于前功尽弃。

你在外求学,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你这样半途而废,怎能学有所成”乐羊子觉得妻子说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继续求学了。

【人生感悟】乐羊子因想家欲终止学业,遭到他妻子的反对。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要靠勤奋与坚持才能精进。

在学习中,青少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被一些表面的困难所吓倒,更不能为自己找一个看似充足的理由而停止。

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薛谭学歌【传统故事】战国时有个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艺。

没学多久,薛谭便自以为把老师的技艺全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辞行。

秦青也没挽留,只是说明日要为他饯行。

第二天一早,秦青在大道边的凉亭里为薛谭摆上了酒菜。

酒过三巡后,秦青引吭高歌,对薛谭唱起了送别曲。

这一曲时而高亢激昂,直入云霄;时而婉转动听,使整个树林充满回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