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高级)复习课程
2024年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学习教案

2024年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特点、症状和预防措施。
2.培养学生掌握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能力。
3.增强学生关爱婴幼儿、关注婴幼儿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婴幼儿常见疾病:感冒、发烧、咳嗽、腹泻、手足口病等。
2.疾病预防与护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识别和护理方法。
2.教学难点:疾病预防措施的掌握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冒、发烧、咳嗽的预防与护理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健康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婴幼儿感冒、发烧、咳嗽的发病率及危害。
2.学习感冒、发烧、咳嗽的症状(1)感冒: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
(3)咳嗽:干咳、有痰等。
3.学习感冒、发烧、咳嗽的预防措施(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4)定期接种疫苗。
4.学习感冒、发烧、咳嗽的护理方法(1)感冒:保持呼吸道通畅,多饮水,适当休息。
(2)发烧: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适当使用退烧药。
(3)咳嗽:保持呼吸道湿润,适当使用止咳药物。
第二课时:腹泻、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1.学习腹泻的症状(1)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
(2)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2.学习腹泻的预防措施(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2)保持婴幼儿餐具清洁,定期消毒。
(3)加强婴幼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
3.学习腹泻的护理方法(1)调整饮食,适当限制脂肪和糖类摄入。
(2)保持婴幼儿水分平衡,防止脱水。
(3)适当使用止泻药物。
4.学习手足口病的症状(1)手、足、口腔出现疱疹。
(2)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5.学习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定期接种疫苗。
6.学习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2)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3)保持口腔卫生,适当使用止痛药物。
2.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健康问题,提高关爱意识。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优质课件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内容涉及《儿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婴幼儿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等常见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及传播途径。
2. 掌握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婴幼儿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难点:婴幼儿疾病的病因、症状识别及护理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生病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健康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感冒的病因、症状及传播途径;(2)婴幼儿腹泻的病因、症状及传播途径;(3)婴幼儿肺炎的病因、症状及传播途径;(4)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及传播途径。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模拟护理感冒的婴幼儿,讨论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分组讨论,每组针对一种婴幼儿疾病设计一套预防及护理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婴幼儿腹泻护理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常见疾病感冒腹泻肺炎手足口病2. 预防及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个人卫生遵医嘱用药注意饮食调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婴幼儿感冒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2)分析一道关于婴幼儿肺炎护理的病例,给出护理方案。
2. 答案:(1)病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症状:流涕、咳嗽、发热等;预防措施:增强体质、避免接触病人等。
(2)护理方案: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病因、症状的理解仍需加强。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高级)

2、泪管和咽鼓管 婴幼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而鼻咽腔开 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喉 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富余淋巴 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容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 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发生窒息
4、气管、支气管 婴儿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进入右侧支气 管
1、症状 发热,连续或间接性咳嗽并逐渐加重,并有食欲不振、腹 泻等消化道症状和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精神症状。 (1)轻度肺炎 咳嗽并出现呼吸频率增快。2-12月≥50次 /分;1-4岁≥40次/分。 (2)重度肺炎 咳嗽并出现胸凹陷。叹气时胸壁下部内陷 即为胸凹陷。 2、治疗 (1)轻度肺炎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对 发热、咳嗽予以对症处理,及时到医院就诊。 (2)重度肺炎 常因并发症危及病儿生命,发现重度肺炎 立即送医院治疗,仅仅通过家庭护理无法治愈。
二、鼻出血的简单护理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
正确姿势:指导婴幼儿低头止血,家长手指捏住鼻翼两侧, 大约4-8分钟可以止血
错误姿势:抬头 血会流到鼻腔后方、口腔、气管甚至肺部 轻者可引起气管炎、肺炎,重者导致气管堵塞,呼吸困难, 甚至威胁生命。如果把血都咽下去,还会引起胃部不适。 医生无法估计出血量
三、轻度肺炎一、腹痛的护理
1、原因 (1)便秘:数日没有排便,腹部胀痛,无食欲 (2)胃肠绞痛:肠胃道痉挛引起,因受寒、饭食过多引起胃部胀痛。可用 热水袋热敷,可减轻疼痛。 (3)肠套叠:多见于年龄较小的肥胖儿,由于被套入肠子血液供应收到阻 碍会引起疼痛,时间过长会发生肠坏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会造成套入部 分加深,加重病情 (4)肠虫症:当某种因素刺激虫体时,可使蛔虫蠕动,刺激肠道引起痉挛 疼痛。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课件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教材为《儿科护理学》第三章“婴幼儿常见疾病及其护理”,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呼吸道感染、腹泻、感冒、发热、湿疹等疾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2. 掌握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技能。
3. 培养学生关爱婴幼儿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病因分析、症状识别及护理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的实践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婴幼儿模型、体温计、消毒棉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幼儿生病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婴幼儿健康的关注,导入本节课内容。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症状、预防及护理。
(2)婴幼儿腹泻的病因、症状、预防及护理。
(3)婴幼儿感冒、发热、湿疹等疾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及护理。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典型案例,分析病因、症状及护理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疾病设计护理方案。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婴幼儿护理操作练习,如体温测量、皮肤护理等。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常见疾病及其护理呼吸道感染腹泻感冒、发热湿疹2. 预防措施3. 护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2)列举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方法。
(3)针对感冒、发热、湿疹等疾病,设计一份婴幼儿护理方案。
2. 答案:(1)病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症状:咳嗽、流涕、发热等。
预防措施:加强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人等。
(2)护理方法: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就医等。
(3)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休息、饮食、用药、护理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标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标准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针对这一主题,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如何预防和护理婴幼儿常见疾病。
一、理论基础1.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概述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更容易感染某些疾病。
预防婴幼儿常见疾病至关重要。
2. 护理课程标准指导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需要遵循一定的课程标准,包括疾病预防知识、日常护理技能等内容。
二、深入探讨1. 疾病预防知识(1)常见婴幼儿传染病:手足口病、呼吸道感染等。
(2)疫苗接种:婴幼儿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家长需要了解相关疫苗接种知识。
2. 日常护理技能(1)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该了解婴幼儿饮食的注意事项。
(2)睡眠护理: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家长需要掌握婴幼儿睡眠护理的技巧。
三、总结回顾家长们在预防和护理婴幼儿常见疾病时,需要充分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和日常护理技能,同时遵循相关的课程标准,确保婴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而针对这一主题,我个人认为,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增强护理能力,以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本文的总结和理解,相信家长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掌握预防和护理婴幼儿常见疾病的知识和技能。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标准”,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我们需要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
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他们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传染病,例如手足口病、呼吸道感染等。
家长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家长可以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婴幼儿个人卫生等方法来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家长需要了解婴幼儿疫苗接种的时间和种类。
2024年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学习教案

2024年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婴幼儿护理学》第五章“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详细内容涉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病、意外伤害等四类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要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婴幼儿健康,提高护理婴幼儿的责任心。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难点:各类疾病护理措施的细节及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视频等。
2. 学具:护理操作工具、模拟婴幼儿、消毒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幼儿患病案例,引发学生对婴幼儿健康的关注,引入课题。
2. 理论讲解:(1)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讲解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呼吸道感染的类型,介绍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
(2)消化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介绍消化道感染的病因、症状,教授预防与护理技巧。
(3)皮肤病的预防与护理:分析常见皮肤病的原因,讲解预防与护理方法。
(4)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护理:列举常见意外伤害类型,教授应急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针对各类疾病,讨论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2)角色扮演:模拟护理婴幼儿,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例题讲解:讲解历年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常见疾病类型及预防措施2. 各类疾病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3. 实践操作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2)分析消化道感染的病因及护理方法。
(3)列举三种常见皮肤病,并介绍其预防与护理要点。
(4)谈谈你对意外伤害预防与护理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操作过程中的问题等。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标准

在撰写文章之前,我首先会对指定的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确保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得到满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标准,以便你能更深入地理解。
我会在文章中多次提及这个主题文字,并包含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以便你能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主题。
第一部分: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1.1 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的概念婴幼儿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吐奶、过敏等,这些疾病在婴幼儿阶段较为常见,预防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1.2 分析婴幼儿常见疾病的原因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成因和传播途径,让你更加全面地了解疾病的来源和流行特点。
1.3. 总结预防措施在本部分,将从疫苗接种、卫生习惯培养、环境净化和饮食营养等多个方面总结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婴幼儿健康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1 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的概念本部分将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的定义和意义,强调护理的重要性。
2.2 分析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的标准这一部分将涉及具体的护理标准,包括各类疾病的护理措施和应急处理,旨在让你更了解如何对待婴幼儿常见疾病。
2.3 总结培训课程的重要性我们将从培训课程的角度来分析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的重要性,强调专业护理培训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这一部分,我将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对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标准的理解。
我认为,婴幼儿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而预防与护理工作是保障婴幼儿健康的重要手段。
对于这个课程标准,我认为应该更加细化和精准,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婴幼儿健康需求。
整篇文章将围绕着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标准展开,带你深入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文章取材、文字编排和格式会遵循知识的文章规范,确保信息清晰且易于阅读。
文章长度将会超过3000字,以确保对主题的全面探讨。
在文章中,我将多次提及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标准,以增强主题的连贯性和深度。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是关于如何预防和护理常见疾病的课程。
婴幼儿是身体抵抗力较弱的群体,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侵袭。
因此,正确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护理对于保护婴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的一堂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常见婴幼儿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给婴幼儿接种疫苗,如乙型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和百日咳疫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
-洗手是预防感冒的有效措施,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
-避免接触病人和感染源。
2.预防腹泻和肠胃疾病-鼓励母乳喂养并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
-每次喂食前后清洁婴儿的双手,避免传播细菌。
-食物消毒和婴儿用具的清洁。
-避免给婴儿生食和不洁食物。
3.预防湿疹和皮肤病-保持婴儿皮肤清洁与干燥。
-使用温和的香皂和洗发水。
-避免使用刺激性和过敏性的护肤产品。
-注意室内湿度的调节。
4.预防婴幼儿口腔疾病-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结束后用温水清洁婴儿的口腔。
-避免让婴儿长时间舔吸奶嘴或拇指。
-避免让婴儿吃含糖食物,如糖果和果汁。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第二部分: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和处理1.发烧的护理和处理-测量体温并记录。
-温水擦浴或浸温水,降低体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
-给予足够的水分。
2.腹泻和呕吐的护理和处理-让婴儿多喝水,注意补充体液。
-避免给婴儿含糖和含咖啡因的饮料。
-提供适宜的食物,如面汤和蒸蛋。
-肢体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3.咳嗽和感冒的护理和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鼓励婴儿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
-使用温湿化疗法缓解婴儿的症状。
-避免给婴儿吃冰冷食物和油炸食物。
4.皮肤病和湿疹的护理和处理-保持婴儿皮肤清洁与干燥。
-使用温和的护肤品,如润肤乳。
-对于湿疹,可以使用适量的抗过敏药物和外用药物。
这是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课程的一个简要内容。
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护理,可以更好地保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岁)
4-7 8-14
呼吸次数 (次/分)
20-25 18-20
2、婴幼儿呼吸类型:腹膈式呼吸,站立行走后发展为胸腹式 混合呼吸
婴幼儿消化系统
一、口腔 1、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吸吮和吞咽反射,出生后即可开奶
2、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非常细嫩,血管丰富,易于受伤
3、唾液腺发育差,分泌量极少,口腔干燥 3-4个月唾液分泌增加,5-6个月显著增多,由于口底浅,故常 发生流涎,称为生理性流涎
2、泪管和咽鼓管 婴幼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而鼻咽腔开 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喉 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富余淋巴 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容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 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发生窒息
4、气管、支气管 婴儿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进入右侧支气 管
嗽,全身乏力,并可伴有呕吐及腹泻。病程2-3周。 (3)并发症 当炎症扩散时,可引起鼻窦炎、中耳炎、肺炎、支气管炎
等。
90%由病毒引起,是婴儿出生6个月后,随着母体获得的抗体减 少而感染的常见病。春、冬两季发病较多。发病率较高,起病 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合并症。
2、护理(感冒的护理)
(1)服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药;或在医生指导下服抗生 素;高烧不退,可物理降温。
(2)环境安静、舒适;上下午开窗通风各一次,每次15分钟, 避免对流风,保持空气清新;适度温度适宜。
(3)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多饮开水。
(4)保持鼻咽部畅通,及时清除分泌物,注意鼻部周围皮肤护 理。
(5)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1-2次;克服鼻塞或 用口呼吸引起的口腔黏膜干燥,必要时可涂点香油。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婴幼儿呼吸系统
一、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及鼻旁窦、咽及咽鼓管、喉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1、鼻 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粘膜柔软并富于血管。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 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
(4)肺炎引起发热,遵医嘱服药,物理降温,多饮水。
(5)发病周期:1周左右好转,1—2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痊 愈。过多去医院,婴儿得不到休息,还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6)护理过程中,发现婴儿烦躁、面色发灰、憋喘出汗、 口唇发绀、脉搏加快等心力衰竭症状,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得病两周以上不见好转,也要入院。
四、肠 新生儿肠的长度约为身长8倍,婴幼儿超过6倍,成人仅为4倍 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发生肠套叠及肠扭转 肠壁较薄,屏障功能弱
五、胰腺 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液 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发挥多种消化酶的消化作用
六、肝、脾 新生儿肝脏相对较成人大,10个月时为出生时2倍,3岁时增至 3倍。
肝脏富有血管,结缔组织较少,肝细胞小,再生能力强,不易 发生肝硬化
4、牙齿发育变化大 4-10个月出牙,2岁左右长齐,共20颗
乳牙类型:中切牙、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 牙五类 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容易被腐蚀形成龋齿
二、食管 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和肌层尚不发达, 容易溢乳
三、胃 呈水平位,当开始会走时,其位置 逐渐变为垂直 吸吮时常吸入空气,称为 生理性吞气症。贲门张力低, 易使婴幼儿发生呕吐或者溢乳
3、护理
(1)居室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温适宜(20—24 度),定时开窗换气,避免对流风。禁止在室内吸烟。保 持适当湿度。
(2)穿衣盖被不宜过厚。安静时可平卧,如有气喘,可用 枕头将背部垫高,使其呈半躺半坐位,增加肺通气量,有 利于痰液排出。
(3)饮食:如果呛奶,可在奶里加米粉将其变稠,可减轻 呛奶。选择小孔奶头,喂一会休息会。多喂水,补充身体 慢性呼吸道疾病,可因某些诱发因素而反复发作。
2、诱发因素:剧烈运动可使过度呼吸,某些非抗原性物质如 蚊香、烟尘、汽油等,刺激支气管黏膜,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如 粉尘、花粉、棉絮、兽毛等
3、护理 (1)保持合适的室温,以18-20度为好 (2)忌养小动物,以避免空气污浊和发生感染、过敏等
(6)半流饮食,以勺喂食;适当增加喂奶次数,每次减少奶量, 少吃多餐;加食果蔬汁。
态度:积极预防;高度重视;积极治疗;精心护理。
尽量母乳喂养,至少喝4-6个月母乳
二、鼻出血的简单护理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
正确姿势:指导婴幼儿低头止血,家长手指捏住鼻翼两侧, 大约4-8分钟可以止血
错误姿势:抬头 血会流到鼻腔后方、口腔、气管甚至肺部 轻者可引起气管炎、肺炎,重者导致气管堵塞,呼吸困难, 甚至威胁生命。如果把血都咽下去,还会引起胃部不适。 医生无法估计出血量
三、轻度肺炎的家庭护理
1、症状 发热,连续或间接性咳嗽并逐渐加重,并有食欲不振、腹 泻等消化道症状和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精神症状。 (1)轻度肺炎 咳嗽并出现呼吸频率增快。2-12月≥50次 /分;1-4岁≥40次/分。 (2)重度肺炎 咳嗽并出现胸凹陷。叹气时胸壁下部内陷 即为胸凹陷。 2、治疗 (1)轻度肺炎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对 发热、咳嗽予以对症处理,及时到医院就诊。 (2)重度肺炎 常因并发症危及病儿生命,发现重度肺炎 立即送医院治疗,仅仅通过家庭护理无法治愈。
5、肺脏 感染时易被黏液堵塞引起炎症,并易发生肺部胀、肺 气肿及肺后下部坠积性淤血等
6、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 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 肋骨呈水平位
二、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1、婴幼儿呼吸特点:呼吸频率较快,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年龄(岁)
新生儿 1岁以下 2-3
呼吸次数 (次/分)
40-45 30-40 25-30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护理
上呼吸道感染 鼻出血 哮喘
轻度肺炎 百日咳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鼻、咽部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急性炎症,包 括鼻咽炎、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1、症状 (1)轻症 以局部症状为主。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
可有发热,体温在37.5℃~38.5℃,一般持续2-3天。 (2)重症 全身症状比较明显。高热,体温在39℃~40℃,流涕多,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