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砌体结构选型布局论其抗震设计
砌体房屋抗震结构设计

浅谈砌体房屋抗震结构设计摘要:在我国的县城、村镇上有着随处可见的砌体房屋,因为砌体结构曾经是我国民用建筑最广泛采纳的结构形式。
但是砌体材料抗拉、抗弯、抗剪的能力较低,导致砌体结构房屋承受地震作用的效果较差。
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设计时结构布置得当,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合理,计算要点准确明了,从这些方面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我们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越高,那么抗震设计要求就越严谨。
关键词:砌体房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近年来,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我国也频发地震。
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地面建筑物倒塌与破坏,其中当属砌体结构房屋受破坏程度最严重,比例最高,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此后国家连续多次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规范中对砌体房屋明确了规则性的要求:加强房屋底部的质量要求;加强楼盖的整体性;缩小最大横墙间距等要求,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原则,也使得我国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
一、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建筑平面与立面布置、结构选型、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施工质量都是影响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所以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建筑平面与立面布置房屋平面布置对称、规则:避免墙体局部突出或凹进;尽量避免开间尺寸较大的房间布置在整体的两端;建筑物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应该尽量接近。
房屋立面布置规则:由于建筑物墙体破坏主要是剪力破坏且下层破坏比上层破坏严重,因此,建筑物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应沿着竖直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变小,且均匀变化;避免局部突出;楼层不宜错层。
楼梯间布置规则:不宜布置在房屋端部的第一开间和转角处;不宜突出和开设大窗口,以免切断楼层圈梁;特别注意顶层墙体的稳定性。
(二)结构选型1、承重方案的选择砌体房屋设计时应优先选择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承重。
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对齐、沿竖向连续。
窗间墙在同一轴线上应均匀。
在建筑物的同一独立单元内宜使用相同的结构材料。
浅谈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一
《 配筋砌体结构 设计规范 》 I0 62 3 。 (S 95 — ) 配筋 砌体 结构 具有较 高 的承载 力和 延性 , 改善 了无筋 砌 该 标 准根 据钢筋 在砌 体结 构 中的设 置方 式 、 置及 作 用 位 的不 同 , 配筋 砌体 划分 为全 配筋 砌 体和 约束 配 筋砌 体 , 将 后 体结构 的受 力性 能 , 扩大 了砌体 结构 的应 用范 围。就配筋 率 者 是指在砌 体构件周边集 中配筋 或设 置现 浇钢筋混 凝土梁 和 而言 , 多学者认 为 配筋砌 体构件 的水 平及竖 向的最 小配筋 许
筑抗震设 计规 范 》 G 50 20 ) 简称 抗震规 范 ) ( B 0 1-0 1 ( 1 中未提 根 据 我 国抗 震规 范 的规 定和历 次地 震 的考验 , 可将 约束 及其 抗震承载力 的计算方 法。这种结 构在建筑抗 震加 固中已 砌体构 件的最低要求 界定为 : 侧力墙体 两端应设置构 造柱 , 抗
关键 词 : 体结构 ; 砌 抗震设计 ; 配筋 中图分类号 : U 5 T 3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2 7 ( 0 0) 6 0 3 - 2 10 — 3 4 2 1 1— 0 3 0
我 国在 1 8 9 8年承 担 国际标 准 化组 织砌体 结构 技术 委 员 面上对砌体结 构进行分 类。
柱 。这表 明我国广泛用 于抗震设 防区 的多层 砌体房 屋的构造 率均 不应小 于 0 7 有 的还 提 出水平 方 向和竖 向配 筋率之 . %, 0 柱 一圈梁结构体 系 , 国际上 已获得 认可 。 在 目前我 国正 在 进 行新 一 轮结 构 设 计 规 范 的 修 订 , 构造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砌体结构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其在很多建筑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砌体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出现破坏,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抗震设计的要点。
本文将介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素。
一、材料选择在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
砌体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选择砖块时,应优先选择抗震性能好的砖块,如红砖或轻质砖;同时,在使用砂浆时,应确保砂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粘结力。
二、墙体布置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依赖于墙体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应合理布置墙体,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抗震的作用。
一般来说,墙体应尽量设置在结构的主体部分,如外围墙、内隔墙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节点设计砌体结构的节点是其薄弱环节,容易出现破坏。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应特别关注节点的设计。
合理的节点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节点的加强设计中,可以采用加强板、加强筋等措施,以增强节点的受力能力和抗震性能。
四、提高整体刚度为了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还应从整体刚度的角度进行设计。
通过增加水平和垂直的刚性墙体,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刚度,并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
此外,还可以在砌体结构中引入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构件等,以提高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五、严格控制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不仅需要关注设计和施工阶段,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
合格的施工质量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其抗震能力。
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施工时,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材料的合格使用、墙体的正确砌筑和节点的正确加固。
六、专业检测和监测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应进行专业的检测和监测。
通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变形情况和破坏程度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结构的安全状态,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同时,定期进行结构的抗震性能检测,有助于发现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1. 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概念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结构合理、刚度足、强度大、韧性好和稳定性强。
结构合理是指结构布置符合规范,布置合理,荷载路径明确,逐层传递至基础。
刚度足和强度大是指结构刚度满足规范,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韧性好是指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能够吸收和延迟地震能量。
稳定性强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失稳。
2.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主要内容(1)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首先要考虑结构的合理布置和刚度的设计。
合理的结构布置应考虑荷载传递路径的连续性和逐层传递,以及墙体和柱的合理布置。
刚度的设计需要满足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避免结构出现过大的变形。
(2)墙体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是承受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
墙体设计应考虑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包括墙体厚度、配筋等。
还应考虑墙体与结构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确保墙体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3)材料选用在抗震设计中,砌体结构房屋应选择质量优良的砌体材料和优质的砂浆,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还应考虑材料的粘结性和耐久性,避免地震作用下材料的松动和脱落。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墙体和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我也认为抗震设计不仅需要满足规范的要求,更需要考虑实际的地震情况和建筑的使用要求,才能真正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墙体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我们强调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些内容,相信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浅谈砌体结构抗震设防措施

、
砌 体结构 现存 问题
随着建 筑业 的发展 , 临街 有底层 为钢筋 混凝 土框架 的大 空 间商店 , 部为 小空 间砖 房或 砌块 建筑 的房屋 大量 建设 。 上 这 种房 屋存 在着 明显 的弊病 : 1 .往往形 成梁上砌墙 的布 置 , 使抗震 横墙在最不利 的底 层 被切 断。且底层 框架一 般为大 空 间的公共 建筑 , 由于使用 功 能上 的需 要 , 在客观 上给纵横 抗震墙 的布 置带来 了不少 困
难。
2 .底层 大部 分用 于商业 目的 , 门窗开 洞要求 都很 大 , 因 而有 的采用 了前排 为钢筋混 凝土柱后 为砖 混 的结 构 , 结构 此 目前无 明确定 义且前 后两种 材料 刚度差异 悬殊 , 对高烈度 地 区 的抗震极为不利 。 3 .未 作计算凭 习惯 错误地认为 , 层框架 的侧向丹度 一 底 4 定 比砖房好 , 向框架侧 向刚度一定 比横 向好 , 实际上并 非 纵 而 如此 。 4 .上 面为 几层砌 体 、 开间小 、 墙多 、 仅重量 大 , 移 横 不 侧
摘要 : 国在地 理位置 上处 于世 界 两大地震 带之 间, 我 是世 界大 陆 内的一 个最 宽广的 浅源 强震 活动地 区, 多地 震 国 是
家。地震所 以能造成如此重 大损 失 , 主要原 因是 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 防。所谓抗震设 防是指对房屋进 行抗震设
计 包括地震作 用、 抗震承载 力计 算和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来达到抗震 的 目的。 文章主要 就砌体结构抗震措施加 以论述。
刚度也大 , 而底 层框 架侧移 刚度 比上 层小得 多 。刚度 的急 剧
构 的选 型和构造措施 等往 往又是建筑物抗震 设计 的关键 。因 此设计 人员应重 视并严格 遵守执行《 规范 》 的明确规定 , 确保 国家和人 民生命 财产 的安 全。砌体结构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采 取有效 的抗震构造措 施 , 高抗震 承载力 : 提 1 .合理进行平 面布 置。砖砌体 为脆性材 料 , 抗压强 度高 , 抗拉抗剪强度低 , 因此平 面布置应尽量使 砌体均匀受力 , 尽量 受压 , 而不受 弯曲或扭转 。 为此 , 面布置应规则 、 平 均匀、 简单 , 尽量避免 凹凸形状 , 多采用一字形平 面 , 以利于抗震 。 2 .立 面布 置应力 求体 型平 整规则 , 承重墙 体上 下对齐 , 连续 贯通 , 尽量 避免局部 突出。在一般地基条件 下 , 砌体结 构 房屋层 数越多 , 越高 , 害程度和破坏率也越大 。 高度 其震 因此 , 对 这类结 构房屋 的总高 度和层 数等方 面作 出规 定 , 一种 既 是 经济又有效的抗震措施。对保证多层砌体房屋不致因整体弯 曲而破坏 也是有利 的。多层砌体房屋 的总高 度和层数应符合 《 规范》 51 条( 第 .2 含表 5 .) . .2 的规定。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 1 与总宽度 的最 大 比值应符合《 规范 》 5 -条( 第 .3 含表 51 ) 1 .3 的 . 规定 。 3 .优 先采 用横 墙 承重 或 纵横 墙共 同承 重 的结 构体 系。 纵横墙 的布置 宜均匀对称 , 面内宜对 齐 , 向应 上下连 沿平 沿竖 续; 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横墙主要承担横向水平地 震作用 , 因此其间距对房 屋的空 间刚度 和整体性有很大影 响, 对 纵墙的受力状 态也有直接影 响。当楼盖与屋盖有足 够的刚 度, 而横墙 间距 较密并有 足够强度时 , 纵墙承受 的横 向水平 地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是指以砖块或石块为主要材料,通过砌筑形成的建筑结构。
砌体结构房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建筑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砌体结构房屋的特点,其抗震性能较差,容易受到地震的摧毁,因此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介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点和常见方法,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首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基础。
稳定性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
纵向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主要采取加固墙体、设置结构柱和墙柱联结等措施来提高。
横向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主要采取设置结构梁、设置剪力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等措施来提高。
此外,还可以采取设置承重墙和槽钢、角钢等材料的加固方法来提高整体稳定性。
其次,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关键。
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包括提高砌筑质量、增加墙体厚度和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
提高砌筑质量是通过提高砌筑技术水平,保证砌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和开裂。
增加墙体厚度是通过增加墙体的截面面积,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能力。
设置抗震支撑是通过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抗震支撑,增加结构的抗震稳定性。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基的抗震能力。
地基的抗震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加固基础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等措施。
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是在建筑物选址时就需要考虑的问题,合理选择地基类型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加固基础是通过增加基础的尺寸、加固基础的钢筋等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是通过加固地基土壤,提高土壤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两个方面来考虑。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使其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和安全。
基于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分析

基于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砌体结构房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一般较差,一旦地震发生,这些房屋往往容易受到严重的破坏。
对于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基于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为相关业主和建筑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必要性:砌体结构房屋一般采用砖、石或者混凝土砌块进行墙体和柱子的构建,这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受到破坏。
而且,由于这些房屋可能存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问题,抗震性能更是受到了影响。
为了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进行抗震加固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1. 增加水平抗震力:通过加固基础、增加墙体和柱子的截面尺寸、设置剪力墙等方法,提高房屋的水平抗震能力,从而减小地震对房屋的破坏程度。
2. 加固连接部位:砌体结构房屋的连接部位往往是容易发生破坏的关键部位,通过加固连接部位,包括梁柱节点、墙柱节点、柱基节点等,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 强化砌体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或者钢筋混凝土框架等方法强化砌体墙体的受力性能,提高整体的抗震能力。
4. 加固屋顶和楼层:通过加固梁、柱、楼板等构件,提高屋顶和楼层的承载能力,减少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5. 使用抗震支撑和减震装置: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抗震支撑和减震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对房屋的影响,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固结构、增加墙体柱子断面尺寸、加固连接部位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施工质量:抗震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房屋的抗震性能,因此需要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 材料选择:在抗震加固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同时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摘要:砌体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各类建筑中仍占82%以上的比例。
本文结合砌体结构抗震新规范,探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关键词:新规范;砌体结构;抗震设计1.引言传统的砌体结构是一种由脆性材料砌筑,屋面一般采用装配式结构或装配整体式组成的结构,经过破坏性大地震(邢台、唐山大地震),表明砌体结构在经受大地震的考验时抗震性能较差。
因此,国外抗震规范一般只允许建造3层及以下的砌体建筑。
考虑中国有丰富的黄土和砂石资源,有传统的生产和施工工艺,再者在城镇建设中,由于受人口集中,土地和经济的有限,砌体结构有其较好的适用性。
为了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在研究和总结地震震害的基础上抗震规范进行了多次修订。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又进行了修订,此次规范修订,总结了震害经验,对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就砌体部分也做了修订,从抗震构造和抗震设计对砌体结构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2.砌体结构概念设计砌体结构的墙体布置,直接涉及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要求建筑和结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确定建筑方案有较好的结构体系,结构工程师熟悉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在确定建筑方案时给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新规范延续了01规范在墙体布置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l)控制房屋总高度、层高、层数和高宽比等,避免整体弯曲变形。
(2)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并控制最大横墙间距,以减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不利影响。
(3) 砌体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避免因局部失效而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4)墙体宜均匀对称,对齐;竖向应上下连续,防止侧向刚度的突变。
较小房间的隔墙可改用非抗震墙。
(5)接梯间布置于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时,应采取加强墙体约束等措施,提高楼梯间的安全性。
(6) 对于竖向和平面严重不规则的房屋,如立面高差大丁6m、较大错层、或各部分结构刚度和质量截然不同,宜设置防震缝并符合最小缝宽的要求。
在遵循了以上基本规定之后,结合建筑方案,争取布置出合理的结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砌体结构的选型布局论其抗震设计摘要: 房屋建筑中,多层砌体房屋的应用比较广泛。
因为它可以采用地方材料,造价经济,而且施工简单。
但由于砌体的强度低,砂浆与块材之间的粘结力较弱,其抗拉、抗弯和抗剪的强度很低,对承受水平地震力极为不利,地震烈度加大时,容易开裂,甚至倒塌,破
坏率较高。
但是,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可提高其抗震能力。
关键词: 砌体结构;选型;原则;抗震设计;荷载
abstract: housing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is more extensive. because it can use local materials, cost the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simple. but because of the masonry low intensity, and mortar and piece of material of the bond between is weak, the tensile and shear,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very low, under horizontal earthquake force to very adverse, seismic intensity increase, easy craze, or even collapse, damage rate is higher. but, after the reasonable seismic design, strengthening 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 it can improve the seismic capability.
keywords: masonry structure; selection; principle; seismic design; load
中图分类号: 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地震,其对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主要反应在下列部位:房屋的墙角部位,纵横墙连接处,房屋平面凹凸变化处,楼梯间墙体,房屋的变形缝,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及房屋的附属物,如女儿墙及突出房屋的烟囱等。
经验表明,只要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加强抗震构造措施,保证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房屋还是具有相当的抗震能力的。
1结构的选型和布局原则
1.1多层砌体房屋的层高和高度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2及7.1.3条的规定。
1.2横墙数量多、间距小,房屋的空间刚度就大,抗震性能就好,因此地震区的砌体房屋宜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1.3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尽量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避免在平立面上有突然变化和不规则形状;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应力求等宽均匀布置。
1.4同一楼层应尽量设计成同一标高。
有特殊要求时,错层高度不宜过大,否则应考虑用抗震缝分割成独立单元。
1.5空间刚度较差的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否则应在构造上予以加强,如增设楼梯间休息板标高处的圈梁等。
应注意保障顶层楼梯间墙的稳定性。
1.6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
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
1.7当需要设置构造柱时, 应按照《抗震规范》gb50011-2001表7.3.1规定设置。
1.8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坪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构造柱与楼盖屋盖的圈梁相连。
房屋四角处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和配筋。
1.9构造柱应先砌墙后浇柱,墙与柱连接处宜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 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以增强整体连接。
1.10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抗震圈梁。
1.11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抗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体形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1) 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其两侧均应设置墙体或柱,基础可不设防震缝。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计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一般取50~100mm,防震缝可与沉降缝、伸缩缝统一考虑,但沉降缝、伸缩缝应符合抗震缝的要求。
2设计要点
2.1 计算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荷载时,结构底部总剪力为v0 = c
α1w,α1=αm ax ,c=0.45,并沿房屋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验算抗震强度。
2.2多层砌体结构的强度验算,主要针对平行于地震荷载方向的墙体进行剪切强度验算。
一般不对墙体作整体弯曲的核算。
2.3产生地震荷载的质量假设集中在各楼层标高处,每层的质点重量包括上、下各半层的恒载、活载及设备荷载,顶层应包括雪荷载。
如有全地下室时,可不作一层考虑;当为半地下室且每间开有窗井时,应按一层考虑,此时计算高度应算至地下室地面。
2.4可选择不利的墙段进行墙体的抗震验算,不利墙段一般是承受地震荷载面积较大或垂直压应力较小的墙段。
2.5多层砌体结构一般可不必验算地基的抗震强度。
如遇持力层为可液化的饱和砂土或轻亚粘土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2.6验算非承重墙体时,砌体抗剪强度可提高1/3。
2.7 验算突出屋顶的楼、电梯井时,其水平地震荷载可取楼层地震荷载的η倍。
a’:局部突出部分的平面面积
a :下部建筑面积
3抗震验算
3.1地震荷载的确定
多层砌体结构的纵、横向地震剪力可取同一数值。
作用在第i 层的地震剪力vi 即为i层以上各层地震荷载之和,即
突出屋面的水箱间,楼、电梯间,其地震剪力为:
vn + 1 = 3f n + 1或vn + 1 =ηf n + 1
3.2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间的分配
各楼层的地震剪力vi 假定由各层与vi 方向一致的各抗震砖墙共同承担。
因此, 在抗震设计中当抗震横墙间距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时, 横向地震荷载全部由横墙来承担,而不考虑纵墙的作用。
同样, 纵向地震荷载全部由纵墙来承担, 而不考虑横墙的作用。
楼层地震剪力vi 在各墙体间的分配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及
各墙体的抗剪刚度。
3.3横向楼层地震剪力vi的分配
1) 刚性楼盖
当楼盖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地震剪力按各墙
体的刚度比例进行分配:
式中: kij ,kij—— i层第j, m 道抗震横墙的抗侧移刚度;
vi —第i 层横向水平地震剪力。
2) 柔性楼盖
对于木楼盖、轻钢楼盖及开洞率较大的平面刚度较差的柔性楼盖, 各横墙所承担的地震剪力即可按各墙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的比例进行分配:
式中: gim —第i 层第m 道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
gi —第i层楼(屋)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3) 中等刚度楼盖
当楼盖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各墙所承担的地震剪力, 可近似按上述两种分配方法所得结果的平均值:
3. 4纵向楼层地震剪力vi 的分配
一般房屋纵向尺寸较大, 且纵向间距较小, 无论何种类型楼(屋)盖,其纵向水平变形均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 纵向地震剪力分配时, 均按刚性楼(屋)盖考虑。
即纵向抗震墙分担的地震剪力按纵墙的抗侧移刚度比例进行分配。
参考文献:
[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 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