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
六年级作文教案侧面描写

六年级作文教案之侧面描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侧面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侧面描写表达情感和描绘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侧面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难点:如何运用侧面描写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作文素材和案例。
2. 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描写方法,如正面描写、动态描写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侧面描写的概念: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主体人物的一种写作手法。
3. 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可以增强作文的艺术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体人物,丰富作文内容。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运用侧面描写的地方,并解释其作用。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某个对象或场景为题材,进行短篇作文练习。
6.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评价对方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是否恰当,并提出改进意见。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自选题材,写一篇作文。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实例讲解: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侧面描写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侧面描写的运用。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将侧面描写应用于作文创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模板和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
4. 反复练习: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让学生逐步熟练运用侧面描写技巧。
七、教学评价:1. 作文评价:根据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其描写准确性、创新性和文章整体效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侧面描写技巧的掌握情况和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作多向思维,从多方面作观察,从多方面挑选可以用来进行描写的材料,加强学生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作一些侧面描写。
揣摩《口技》中恰当运用侧面描写的衬托方法,表现了口技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学习《观潮》中兴发此而意在彼的精妙笔墨,突出表现了钱塘江潮摄魂夺魄的壮美景观。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侧面描写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运用于学生自己的习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侧面描写;领悟;掌握;提高;写作能力侧面描写的特点是不直接描写文章对象,而是描写由对象所引起的反响,或是描写和对象有关系的能够表现它的事物,使读者从这一些描写中产生联想和想象,由此来认识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
侧面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
写女子的美貌,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说的是这位女子的美貌能使鱼和雁惊得或“沉”或“落”,使皎洁的月亮和美丽的鲜花也因自愧不如而或“闭”或“羞”,这是用拟人手法写美丽女子所引起的反响,但那女子究竟容貌如何,则全凭读者自由想象,这便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女子,贾府下人兴儿向尤二姐说起林薛二人:“这两位姑娘都是美人一般的呢,又都知书识字,或出门上车,或在院子里遇见,我们连气儿也不敢出。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敢出气时,他的回答是“是怕气儿出的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这是从兴儿的语言中写林、薛姑娘。
试想,呼吸的气儿竟会吹倒林姑娘,她该是多么的娇弱;呼吸的气儿又会吹化了薛姑娘,她的肌肤该是多么的细嫩。
像这样运用对话,写他人的感受来表现描写对象,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乐府双璧的《陌上桑》,描写一位名叫秦罗敷的佳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这几句描写,自然不是为了表现“行者”、“少年”等,而是从对他们神情态度的描写上来表现罗敷的漂亮,这又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是由描写对象所引起的旁观者的反响上来进行描写的。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Word 文档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锣场学校刘于伏(此文曾获荆州市征文二等奖)作文是检验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程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现在,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没有兴趣,非常害怕写作文,即使勉强写,也是干巴巴的几句话,缺少内容,缺乏生气。
究其原因,一是心中写作素材不够,二是缺少一些写作技巧。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我看还是得从阅读教学着手。
一、在阅读教学时抓住精彩片段仿说、仿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默读、轻声读、品读、精读,感悟课文内容,吸取其中的精彩词语,优美句子,从文中探索到写作成功的奥秘,从而悟出“怎样写”的真谛。
或者通过“读写例话”、“基本训练”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将教材中零散、片段的写作知识系统化。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教到这里,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品读、领悟到这里是作者面对战友邱少云被大火活活烧身的矛盾而痛苦心理的描写,并即时进行优化训练,让学生写一段描写心理活动的片段,或者说一段描写心理活动的片段,就会既收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的效果,又会收到作文教学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在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做过这样一个尝试,当教到“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时,我反复教学生朗读,通过颂读,学生体会到这段文字的优美,体会到漓江水的特点,接着,我立刻叫学生仿照这种句式写一段家乡或者学校或者去过的地方的美景,学生好高兴啊,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诵读自己写的内容,这时,学生的热情更高了。
所以,我觉得让学生用在阅读中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影响、解决写作问题,学生就不觉得作文难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吸收各种文学知识,拓展文化视野。
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了每一位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阅读训练、写作实践和反馈指导三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阅读训练1. 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阅读训练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前后推理、概括归纳、语境理解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给予适当阅读材料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予适当难度的阅读材料,既要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又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通过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文章、故事、诗歌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认知,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品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文学修养。
二、写作实践1. 提供写作机会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布置作文题目,激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阅读材料进行写作,展开想象,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2. 鼓励文学作品创作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
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于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认识和能力。
三、反馈指导1. 提供写作评价在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写作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深度、语言表达和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核心,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加强培养。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多读好文章作为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学生读书量的积累和阅读成果的输出尤为关键。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及报刊杂志等,同时鼓励学生读诗、朗诵、背诵等活动,帮助学生熟悉不同的文体和阐述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好文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阅读指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文章解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行文技巧,同时,将有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延伸阅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拓展阅读面,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认识。
(3)写作积累。
通过对经典句子和好文段进行剖析和归纳,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写作素材,把握文学作品的精髓和内涵,为日后的写作提供支持。
二、培养学生的预设意识学生面对写作题目时,首先需要读懂题目以及题目所蕴含的意图。
因此,培养学生预设意识的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去揣摩题目的“背景”、把握题目所强调的重点。
例如,对于“我的梦想”这个主题,学生不能仅仅写梦想的内容和形式,更应在梦想背后找到它的价值和美好所在,从而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和阅读吸引力。
除了通过语言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预设意识,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激发情感。
让学生在某些情境下深入体验、感性领悟题目的含义,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文化内涵。
(2)活动体验。
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各类写作活动,例如写作小组讨论、语言比赛、创意写作展演等,通过写作训练,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细节感知。
(3)扩展阅读。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材料和名人传记,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到相应领域的情境,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高2

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高[内容摘要] 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体,我们要将作文指导融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使之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高。
让阅读教学成为作文教学的“训练场”,让作文指导成为阅读教学的“阅兵台”。
[关键词] 阅读教学写作有机结合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两大主体,能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融会贯通。
教学时,我们要坚持引导学生做好语言文字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厚积薄发。
要将作文指导教学融入在平时阅读教学之中。
让阅读教学成为作文教学的“训练场”,让作文指导成为阅读教学的“阅兵台”。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学习的东西多了,更加熟悉各种技巧与手法,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
其实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就是很好的写作例文,《济南的冬天》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春》中的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背影》中对父亲生动传神的描写,《阿长与山海经》中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润物无声处教给写作方法,有意识的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同行。
给孩子们提供把知识和技能结合的实践机会,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做到读写结合呢?这可谓见仁见智,下面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一、把作文教学贯穿在每一节阅读课中的基本教学模式(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想象,激发写作灵感。
如教学鲁迅的《故乡》一文,我采用了多角度、立体化鉴赏人物形象的做法。
自制教具,画了各不相同的图画,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及鲜明的对比,感受人物闰土、杨二嫂20年来前后的变化,层层揭示农村经济凋敝给人们思想带来的扭曲变化。
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和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分角色表演,通过“我”、于勒、菲利普夫妇、姐夫等人物的细节描写认识人物形象,体会于勒地位的变化,进而牵出小说的情节发展。
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途径探析共4页文档

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途径探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让阅读不断地为写作提供新奇、感人的素材,以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使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如果说写作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那么阅读和生活便组成了写作的“源头活水”。
因为写作是对生活的体现,而阅读就是使生活更加饱满的富有情感的源头。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汲取优秀文章中的精华之处,然后对自己的生活加以描述,这是展现出真实而感人的生活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八年级的课堂上,教师给出的作文题目是“坚强”,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作,以初中生的经历也许无法真正体会到“坚强”这一词语真正的意义,但是教师将这一作文题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的第一个单元的课程教学完成后,那么这个作文题目就显得应景而贴切了。
这一单元无论是《白杨礼赞》,还是《海燕》,无不体现了“坚强”这一主题。
教师利用对课文的阅读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然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坚强”的理解,都体现出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教师合理利用阅读这一写作的源头活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使阅读成为写作的灵魂导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精髓很重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领悟到写作的技巧,不但学习文章运用的内容,还要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方法及技巧。
如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描写人物的时候,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借鉴。
通过阅读教材上的文章,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便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描写人物的精髓之处。
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就是一篇描写人物的典型之作,如在描写与藤野先生初见的时候,作者采用的是外貌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首先在外貌上介绍藤野先生:“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多侧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多侧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使其用语文的目光善待生活中的一切,鼓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搞好语言积累,多侧面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认识水平,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人毕,积累素材。
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进电影、电视。
<抉择>、<黑洞>、船无痕>、<忠诚>等展现出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正义战胜邪恶的较量都可以让人在洗礼灵魂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赏体育赛场上感人的风采。
中国健儿奋力拼杀的精神,他们的汗水、进步和成功,可以作为许多文章的题材来使用。
北京2008年申奥成工,中国足球入围世界杯,可以让学生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在文章里回望历史,畅想未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流行歌曲萦绕着学生们的心灵,悦耳的歌声可以牵动其内心深处根根写作的情丝。
<涛声依旧>曾倾倒一代青年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文化内涵积淀启发了许多学生的写作灵感;<水手>本身就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小诗;<常回家看看>叙写普通人情,节奏明快悠长。
不断提醒学生在吟唱歌曲时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去加深理解,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生活留给学生的写作天地很宽,学写通知,编排广告,—封家书、寻物启事,讨论发言、会议记录、拟定计划、制定班风等,机会很多,教师应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二、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创新能力。
学生认识毕活的能力是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完成审题,驾驭题材、实现创新的基础。
如果认识生活的能力低,就不能突破—些狭隘的思想局限,表现在作文中就是—些较为陈旧落后的观点,如谈“读书”时便畅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谈“磨难”时便引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向华云向俊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3年第02期
【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作多向思维,从多方面作观察,从多方面挑选可以用来进行描写的材料,加强学生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作一些侧面描写。
揣摩《口技》中恰当运用侧面描写的衬托方法,表现了口技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学习《观潮》中兴发此而意在彼的精妙笔墨,突出表现了钱塘江潮摄魂夺魄的壮美景观。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侧面描写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运用于学生自己的习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侧面描写;领悟;掌握;提高;写作能力
侧面描写的特点是不直接描写文章对象,而是描写由对象所引起的反响,或是描写和对象有关系的能够表现它的事物,使读者从这一些描写中产生联想和想象,由此来认识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
侧面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
写女子的美貌,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说的是这位女子的美貌能使鱼和雁惊得或“沉”或“落”,使皎洁的月亮和美丽的鲜花也因自愧不如而或“闭”或“羞”,这是用拟人手法写美丽女子所引起的反响,但那女子究竟容貌如何,则全凭读者自由想象,这便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女子,贾府下人兴儿向尤二姐说起林薛二人:“这两位姑娘都是美人一般的呢,又都知书识字,或出门上车,或在院子里遇见,我们连气儿也不敢出。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敢出气时,他的回答是“是怕气儿出的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这是从兴儿的语言中写林、薛姑娘。
试想,呼吸的气儿竟会吹倒林姑娘,她该是多么的娇弱;呼吸的气儿又会吹化了薛姑娘,她的肌肤该是多么的细嫩。
像这样运用对话,写他人的感受来表现描写对象,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乐府双璧的《陌上桑》,描写一位名叫秦罗敷的佳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这几句描写,自然不是为了表现“行者”、“少年”等,而是从对他们神情态度的描写上来表现罗敷的漂亮,这又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是由描写对象所引起的旁观者的反响上来进行描写的。
侧面描写能够引起联想,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文章的容量因而增大,文章也能因此而显得富于变化。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和妙处,要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多作多向思维,从多方面作观察,从多方面挑选可以用来进行描写的材料,从多方面构想表现描写对象的方法,加强学生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作一些侧面描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林嗣环的《口技》,以准确笔触描述各种声音,再现了口技艺术家的表演情况和高超技艺外,还恰当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衬托方法,表现了口技艺术家的技艺高超。
其一是道具的侧面描写,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前后呼应地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只是“一桌、一椅、
一扇、一抚尺而已”。
连续运用四个“一”字,渲染出了道具的简单;间隔反复地写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从而表明表演当中所发出的万千声响,都来自于简单道具和口,别无它物。
所再现的日常家庭生活背景和紧张失火救火场面,并未凭借什么外物,完全出自表演者的一张口,衬托除了口技艺术家技艺的高超。
其二是听众反应的侧面描写,作者写听众的反应更有独到之处。
他不只是写听众对表演称绝叫好,而且具体描写了听众在聆听表演过程中的动作、神态、情绪的反应。
全文的中心部分,则是正面写“善”。
形象而逼真地描述口技艺人精心模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先正面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侧面描写听众的情绪变化。
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深化了文章主题。
文中三次描写听众的反应,采用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第一个场景正面描写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的喧闹情景后,侧面描写观众竟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现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之笔,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在彼,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高超。
第二个场景正而写闹而复静的情景后侧面描写听众的情绪,”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的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难以自持。
再一次表现口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第三个场景正面写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后侧面描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感到口技表演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这一侧面描写,不能不让读者为之拍案叫绝。
南宋作家周密的《观潮》一文,突出表现了钱塘江潮摄魂夺魄的壮美景观,笔墨酣畅,气势宏大,匠心独运,作者以正面描写(第一段)和侧面描写(第二、三、四段)的手法,从大处落墨小处渲染,极耳目之所及,着力刻画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四个场面。
第二部分,写教阅水军演兵习武之情景,以“分列”之形,突“分合”之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神态各具,出神入化,场面变幻摄人魂魄,作者看似写水军健儿的勇敢,实则是对钱塘江水涨船高的暗托;第三部分,写“吴儿”弄潮的神勇,“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鲸波”写弄潮儿的矫健,抓住富于特征和表现力的情态,作传神的刻画,一气如注,目不暇接,旗尾不湿,技高至极,作者看似对弄潮儿本领高妙称颂赞叹,实则表现钱塘江巨浪滔天的大潮;第四部分写江岸观潮胜况,“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十余里”,逶迤而去,路途长显出观潮胜,行文至此,作者犹觉不足以尽意,看棚之内,席地不闲,插足不得,作者泼墨在饮食看棚上,运意却在人潮上,江心江岸,江潮人潮,连成一片,而作者写观潮之胜又非目的,而实以人潮赞海潮,以此反衬出江潮之美。
如果江潮不壮美,怎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呢?这实在是兴发此而意在彼的精妙笔墨。
作者在本文大量运用侧面描写,对比和映衬相间,水军操演映衬白浪滔天;弄潮儿本领高映衬波翻浪滚;观潮盛况映衬出江潮壮伟。
通过映衬,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加惹眼,一切视突出主题的需要,广为采用,腾挪多变,显出作者笔墨技法的妖娆多姿。
总之,中学很多课文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侧面描写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领悟、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运用于学生自己的习作中,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