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参数计算(设计)

合集下载

算例6-1按照水平一的要求确定交通参数示例

算例6-1按照水平一的要求确定交通参数示例

2.5 示例2.5.1 按照水平一的要求确定交通参数示例华中地区某一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

根据OD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3500辆/日,交通量年增长率为6.5%。

方向系数取0.55;根据表2-3,车道系数取0.50,则设计车道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日均交通量为962辆/日,进而计算得到15年大型客车和货车累计为850万辆,可知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重。

根据对路段每辆车实际收集到的轴载组成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列于表2-11。

表2-1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分别统计2~11类车辆中单轴单胎、单轴双胎、双联轴和三联轴的数量,除以各类车辆总量,按式(2-11)计算各类车辆中不同轴型平均轴数,列于表2-12。

表2-12 各种车辆类型的不同轴型平均轴数按式(2-12)计算2~11类车辆不同轴型在不同轴重区间所占的百分比,得到不同轴型的轴重分布系数,即轴载谱。

部分车辆类型的不同轴型的轴载谱如图2-23~图2-26所示。

图2-23 部分车辆类型的单轴单胎轴载谱图2-24 部分车辆类型的单轴双胎轴载谱图2-25 部分车辆类型的双联轴轴载谱图2-26 部分车辆类型的三联轴轴载谱验算的设计指标包括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和永久变形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和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针对这三个设计指标,按式(2-13)计算2~11类车辆各种轴型在不同轴重区间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然后按式(2-14)计算各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针对不同设计指标的各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列于表2-13。

表2-13 不同设计指标的各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根据表2-13的计算结果,按式按式(2-16)和(2-17)计算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

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和永久变形量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3.23×107次;对应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3.71×109次;对应于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6.55×107次。

交叉口计算相关公式

交叉口计算相关公式

交叉口计算相关公式交叉口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交叉相接的地方,是城市交通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叉口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通流的顺畅与安全。

计算交叉口的相关公式有以下几种:1.交叉口设计速度计算公式:交叉口的设计速度是指为满足交通需求和交通安全要求,在设计交叉口时所采用的基本交通速度。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vd = v0 + ((n * a) / (k * l * b))其中,vd为交叉口设计速度,v0为参考速度(一般取主干道道速度),n为车流量,a为受站和出站影响的车流量调整系数,k为车头间距,l为进口道数目,b为绿灯时间/C(R/G)比值。

2.交通流量计算公式:交通流量是指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目。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Q=q*l*t*3600其中,Q为交通流量(辆/小时),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车道交叉口的车流量(辆/小时),l为进口道数目,t为单位时间。

3.渠化控制设计公式:渠化控制是指通过划分车行道和的法规规定,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流量。

常用的渠化控制设计公式有:l=q/(n*a*b)其中,l为进口车道数,q为交通流量,n为车流上升系数,a为平均延误时间,b为车头间距。

4.极大交通流量计算公式:极大交通流量是指在道路网络上的其中一交叉口的最大交通流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Q=q*l*t*3600*(1+S)其中,Q为极大交通流量(辆/小时),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车道交叉口的车流量(辆/小时),l为进口道数目,t为单位时间,S为安全性标志,一般为0.085.车流密度计算公式:车流密度是指交叉口上单位面积的车辆数目。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k=Q/v其中,k为车流密度,Q为交通流量,v为车流速度。

6.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通行能力是指交叉口或道路的容车能力,即单位时间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C=Q/V其中,C为通行能力,Q为交通流量,V为通行速度。

以上是交叉口计算相关的公式,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交通工程师在设计、规划和优化交叉口时进行参数计算,以满足交通需求和提高交通效率。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表格计算过程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表格计算过程

0 0 0 23 82.4 11.6 0 0 0 54.52 3.48 0
各车道,各车辆换算系数表.(注:拖车、载货车按小型载货汽车折算)
小汽车小客车 拖车、载货车 摩托车人力车 自行车
东进口
南进口
西进口
北进口
左转 直行 右转 左转 直行 右转 左转 直行 右转 左转 直行
1 1 1 1 1 1 1 1 1 1 1
各方向各个车道转弯情况细表
小汽车小客车 拖车、载货车 摩托车人力车 自行车
东进口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8.82 89.18
3.87 39.13
2.52 25.48
0 0
东进口
南进口
西进口
北进口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中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中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19 4.2 5.8 17 0 23 11.02 7.98 6.58 0.42 10.83 8.17 0.8
74 8.4 11.6 0 0 0 0 0 54.52 3.48 0 0 0.2
东进口
南进口
西进口
北进口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中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中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自行车 / / 23 74 20 / / / 58 /
注:南北停车线距离50m,东西停车线间距60m。
附表2 各类进口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
车道 饱和流量 直行车道 1200 左转车道 1000 右转车道 1000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1. 简介小时交通量系数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用于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拥堵情况。

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或路段的车辆数量,是交通规划师和设计师进行道路规划和设计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文将介绍小时交通量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调整交通设施和管理措施来改善小时交通量系数。

2. 定义小时交通量系数(Peak Hour Volume, PHV)指在一小时内通过某一道路或路段的车辆数量。

它可以用于评估道路在高峰时段的通行能力和拥堵情况,从而为道路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

3. 计算方法计算小时交通量系数需要收集并分析一定时间范围内的交通数据。

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工观测、视频监控、车辆感应器等。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选择观测点:根据实际需要,在道路上选择一个观测点。

2.观测时间:选择一个典型高峰时段,通常为早上或下午的交通高峰时段。

3.观测时间间隔:将所选时段划分为若干个等长时间间隔,通常为5分钟或10分钟。

4.观测数据:在每个时间间隔内,记录通过观测点的车辆数量。

5.计算小时交通量系数:将每个时间间隔内的车辆数量相加,得到该小时内通过观测点的总车辆数。

小时交通量系数的单位是辆/小时。

4. 影响因素小时交通量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道路条件、交通设施、信号控制和驾驶行为等。

1.道路条件:道路宽度、车道数量、坡度和曲线等都会影响交通流量。

宽敞平直的道路能够容纳更多车辆,而狭窄曲折的道路则限制了车辆流动性。

2.交通设施:路口信号灯、匝道设计和公共交通设施等也会对小时交通量系数产生影响。

合理设置信号灯和匝道可以提高道路的吞吐能力,促进交通流动。

3.信号控制:信号配时、协调和优化对于交通流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合理的信号控制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小时交通量系数。

4.驾驶行为:驾驶员的行为也会影响交通流量。

例如,超速、频繁换道和不礼让等不良行为会增加道路拥堵。

5. 改善方法为了改善小时交通量系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道路容量:通过扩建道路、增加车道数量或改善道路条件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交通标线工程量计算

交通标线工程量计算

交通标线工程量计算一、标线长度计算1.道路长度计算:根据设计图纸或现场实测数据,计算道路的长度。

示例:假设道路长度为1公里(1000米)。

2.道路宽度计算:根据设计图纸或现场实测数据,计算道路的宽度。

示例:假设道路宽度为10米。

3.标线类型确定:根据道路交通管理要求和设计图纸,确定所需的标线类型。

示例:假设道路需要单黄线、双黄线、停车线和减速标线等。

4.标线长度计算:根据道路长度、宽度和标线类型,计算所需的标线长度。

示例:单黄线每千米需要300米,双黄线每千米需要400米,停车线每个车位需要5米,减速标线每个需要10米。

标线长度=单黄线长度+双黄线长度+停车线长度+减速标线长度=300*(道路长度/1000)+400*(道路长度/1000)+5*(停车位数量)+10*(减速标线数量)假设道路长度为1公里,停车位数量为100个,减速标线数量为10个,则标线长度为:标线长度=300*(1/1000)+400*(1/1000)+5*100+10*10=0.3+0.4+500+100=900.7米二、材料计算1.标线宽度确定: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材料的规格,确定标线的宽度。

示例:假设标线宽度为0.15米。

2.标线厚度确定: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材料的规格,确定标线的厚度。

示例:假设标线厚度为0.005米。

3.标线材料计算:根据标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计算所需的标线材料数量。

示例:标线材料数量=标线长度*标线宽度*标线厚度=900.7*0.15*0.005=0.675(立方米)综上所述,交通标线工程量计算包括标线长度计算和材料计算两个方面。

标线长度计算根据道路的长度、宽度和标线的类型等因素来确定所需的标线长度,而材料计算则根据标线的宽度、厚度等参数来计算所需的材料数量。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参数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参数

B—环道宽度(m) 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m) 各相交道路中心线的最小夹角 (α)经实地测量各相交道路中心线最 小夹角为∠BOC=42°,取α=42°。 环道宽度B,即环绕环岛的单向行车 带,其宽度取决于相交道路的交通量 和交通组织。一般,靠近环岛的一条 车道作绕行之用,最靠外侧的一条车道 供右转弯之用,中间的一至两条车道为 交织之用。据观测统计数据表明,当环 道车道数从两条增加到三条时,通行能 力提高的最为显著,而当车道数增加到 四条以上时,反而易使行车混乱,导致 不安全,通行能力增加很少。考虑到以 上因素,本案例中采用三条车道,增加 曲线加宽后机动车道环道宽度B取值为 16.5m。 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Bp):案 例中京赞公路为双向四车道,并考虑到 无繁公路、章武路在规划中都将由现在 的双向二车道改造为双向四车道,所以
环道设计速度(V),从公式 (1)中可以得到R与V2成正比,所以 随着环岛设计速速的增大车辆绕行环岛 的距离也随之增大,部分转向行车绕 行时间也将增长。比较案例中各主流 行车方向的行车路线,绕行距离最长的
是B→D方向为0.71倍的环道周长(即 4.46倍环道半径)。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并参考国内实例(公共汽车位0.5V,载 重车为0.6V,小客车为0.65V),相交 道的设计速度为80Km/h,在案例中采 用0.5V即40Km/h。
P规划设计 LANNING & DESIGN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参数
文 / 何彩霞
工程概况
省道无繁公路、京赞公路、章 武路在某县城的外环路西南角处相交 叉。省道无繁公路目前为双车道二级 公路,拟改建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 章武路是县城城区的主要出口路为双 车道(见图1)。主要的车流方向共8 个即:A←→B、A←→C、A←→D、 B←→D,其中A←→D方向车辆较少。

道路路线设计计算书

道路路线设计计算书

(二)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1.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平面曲线的设置一般情况下的起点和终点,设置于过渡段平图4-16平、这样的安排通常称为相应的平面入的凸形竖曲线顶点之前,可以本要求要与设置的竖曲线相互对应,如图示,曲线的路线上。

、纵曲线的组合原则曲线和竖曲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清楚地看到平曲线在年底开始,辨别应竖曲线当车辆进的转折,不是判断失误造成的事故。

图4-竖曲线的半径大,平,竖曲线位的曲线,和半径小于某一极限而一条直线在斜坡或图4-17 平曲线与竖当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的半在顶部或凹形竖曲线不插入线相同!,避免视线误导司机的平面曲线的设置与竖曲线的均衡,对应,相互协调,不能太曲线半径大致平衡的参考值表平、纵曲线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平面长直线和双车道公路纵应,平坦地区交通,线性的视觉应注意:1)长直线长的平面,单调2)平面线在短距离内垂直有影响。

3)不能插入竖曲线在平面上-17是根据要求的线性设计,既舒适又美观置不受上述限制。

如果没有更好的与而不是横向和纵向曲线开了一个相当大的距离竖曲线的直线段平曲线折合良好的线形径半径很小,水平和垂直曲线不重叠。

水平曲线小半径竖曲线的底部,不应视线,使驾驶员操作失误,造成交通事故线的设置长度应保持均衡,平,竖曲线几何长也不能太短,要适当,合适协调。

4-19。

半径的均衡 表 4公路坡路段的组合可以提供方便超车,在觉效果不佳是不连续的。

平面直线与纵单调、乏味,容易使死机疲劳驾驶和造成超速许多变坡,有隐藏的部分,而夜间平面的短周期。

若平,垂直和水平的距离,在曲线。

该与反向曲事故。

何要素必须的水平和竖4-19与地形相适断面组合时超速。

行车大灯的。

道路交通流参数

道路交通流参数
➢对路面的影响 1)降低路面材料强度; 2)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 3)唧浆、冲刷; 4)使路面因支撑不足而出现疲劳损坏。
排水目的
➢把降落在路界范围内的表面水有效的汇集并 迅速排除出路界; ➢把路界外可能流向路基的地表水拦截在路界 范围以外以减小对路基路面的危害; ➢隔断、疏干和降低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 并将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
交通量的换算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7t的货车
大型车
2.0
载质量>7t~≤14t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的货车
交通量
• 交通量不是一个静止的量,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在表达式上通 常取某时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段的代表交通量。
•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Week Average Daily Traffic
WADT
1 7
7 i 1
Qi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
交通量的月变化: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

AADT M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 月平均日交通量
365
i1
Qi
1k k i1Qi
年平均日交通量 月平均日交通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7
三 交通密度
1.交通密度的定义
交通密度是在某一段时间内一定路段长度上的车辆数
(辆/km)。交通密度是判别交通流所处状态和拥挤程度
的指标。从而决定采取何种管理措施。
• 交通流三要素的关系式,通过计算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γ
Ns——设计初年设计车道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γ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η——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t——设计年限(年)。
20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水泥路面
21
交通量车道分配系数——水泥路面
单向车道数 1 2 3 ≥4 车道分配系数 1.0 0.8~1.0 0.6~0.8 0.5~0.75
17
后轴数
后轴轮 组数
轴距 (m) 前-后 1-后2 2.5 6 2.8 4.17
8、标准轴载换算——水泥路面
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按照下式换算为标准轴载作用 次数:
⎛ Pi ⎞ N = ∑ α i ni ⎜ ⎟ ⎝P⎠ i =1
k 16
式中, α i ——轴-轮型系数; 单轴-单轮时,
α i = 2.22 × 10 3 Pi −0.43
⎛ Pi Ns = α ⋅⎜ ηi = ⎜P Ni ⎝ s
⎞ ⎟ ⎟ ⎠
n
5
3、标准轴载换算——沥青路面
按照规范,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 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均应按下式 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 Pi ⎞ N = ∑ C 1C 2 n i ⎜ ⎟ ⎝P⎠ i =1
k 4 .35
3
3、标准轴载换算——标准轴载参数
标准轴载 标准轴载P (kN) 轮胎接地压 强p(MPa) BZZ-100 标准轴载 单轮传压面 当量圆直径 d(cm) 两轮中心距 (cm) BZZ-100
100
21.30
0.70
1.5d
4
3、标准轴载换算——等效性原理
路面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状态,即称 这两种荷载的作用次数是等效的。等效性是相对的,与 等效指标、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
前轴 48.0 49.0 13.4 20.97 25.66 60.0 50.7 84.0
后轴1 97.0 91.50 27.35 70.38 70.07 100.0 113.3
后轴2
后 轴 数 1 1 ຫໍສະໝຸດ 1轴距(m) 前-后1-后2 5.5 6.0 2.8 4.17 4.2-3.25 4.66-1.27 3.5-6.52-1.36 3.55-1.327.1-1.32
重交通 1.2×107~2.5×107 2.5×107
14
例题1
某四车道一级公路,预测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下 表所示,年均增长率按10%计,试预测其设计年限内的 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车型 三菱T653B 黄河JN163 江淮HF150 解放 SP9200 湘江HQP40 东风EQ155 重量(KN) 前轴 29.3 58.6 45.1 31.3 23.1 26.5 后轴 48.0 114.0 101.5 78.0 73.2 56.7 后轴数 1 1 1 3 2 2 >3m >3m <3m 后轴距 (m ) 交通量 (次/日) 300 400 400 300 400 400
24
交通组成资料
车型 北京牌 BK651 50 东风牌 EQ144型 130 黄海牌 DD680 70 日野 2M440 60 北京牌 BJ130 1100 黄河牌 SPP250 35 解放牌 CA15 370 太脱拉 T815S 20
25
辆数
车型
辆数
重量(KN) 车型
北京牌 BK651 黄海牌 DD680 北京牌 BJ130 解放牌CA15 东风牌 EQ144型 日野2M440 黄河牌 SPP250 太脱拉 T815S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
(一) 交通参数分析
1、车型分类
客车 小客 中客 大客 6座以下 6 ~ 20座 20座以上 轻型货车 中型货车 重型货车 特重型货车 货车 <2.5t 2.5 ~ 7t 7 ~ 12t >12t
2
2、路面结构设计中的交通参数
AADT(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 方向系数 车道系数 车型组成比例 标准轴载 轴载换算系数 7) ESAL(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 8)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9) 平均轴载年增长率 10)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轴次N 1) 2) 3) 4) 5) 6)
0.36
内主 车道
0.05
超车道
双向 八车道
超车道 慢车道
0.21
0.24
0.26
0.29
0.31
0.38
0.20
0.11
10
5、交通参数研究——车道系数2
按标准轴载统计的车道系数推荐值
行车道 双向四车道 超车道
0.84
慢车道 双向六车道 主车道
0.16
超车道
0.71
慢车道 双向八车道 外主车道
0.24
9
5、交通参数研究*——车道系数1
按不同指标统计的车道系数推荐值
车道数 双向 四车道 双向 六车道 包括所有车辆时 行车道 超车道 不包括小车时 行车道 超车道
0.44
慢车道 主车道
0.56
超车道
0.62
慢车道 主车道
0.38
超车道
0.33
慢车道
0.37
外主 车道 内主 车道
0.30
0.59
外主 车道
26
37.27 100.0
2 2
2×76.75 3
2×87.5 2×109.0 4
思考题:
1.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哪些车辆因素? 2. 轴载的等效换算原则是什么? 3. 为何要考虑轮迹的横向分布?何谓横向分布系 数?
27
双轴-双轮组时, α i = 1.07 × 10 −5 Pi −0.22
α i = 2.24 × 10 −8 Pi −0.22 三轴-双轮组时,
18
19
9、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水泥路 面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 数Ne用下式计算:
Ne = Ns
[(1 + γ ) − 1]× 365 η ⋅
内主车道
0.05
超车道
0.56
0.23
0.18
0.03
11
5、交通参数研究*——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标准轴载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行车道 双向四车道 超车道
0.20~0.27
慢车道 双向六车道 主车道
0.22~0.30
超车道
0.21~0.25
慢车道 双向八车道
0.33~0.36
外主车道 内主车道
0.27~0.31
式中:N——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 n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100kN);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一个轴载 计算,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C1 =1+1.2(m-1) ,式中m为轴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 6 0.38。
15
例题2
某六车道高速公路工可预测交通量如下表所示,试分析 计算其设计年限内的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年份 路段 洋清—沙坡 2010 沙坡—东坡岭 洋清—沙坡 2020 沙坡—东坡岭 洋清—沙坡 2025 沙坡—东坡岭 15905 4499 3735 6201 2761 828 34946 16 11400 10085 3654 3323 2682 4747 4841 5179 2292 2243 664 576 26300 26937 2383 7564 1778 2699 994 3791 1863 4116 1347 1887 364 460 8991 21132 小客车 3264 大客车 1631 小货车 1696 中货车 2289 大货车 1140 特大货车 256 绝对数合计 10582
3、标准轴载换算——沥青路面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 的作用次数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 用次数N'
⎛ Pi ⎞ ' ' ' N = ∑ C1 C 2 ni ⎜ ⎟ ⎝ P⎠ i =1
k 8
式中, C1 '——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 ,按单独一个轴载计算,小于3m时,按双轴或 多轴计算, C1 '=1+2(m-1),式中m为轴 数; C2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 轮组为1,四轮组为0.09。
实际最大轴次数
轮迹横向分 布系数
平均轴载 换算系数 车道轴次数 标准轴次数 车道系数
(二)
等效标准轴次的确定过程
13
7、交通分级标准——沥青路面
交通等 BZZ‐100累计标准轴 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 级 次Ne(次/车道) 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 轻交通 中等交 通 特重交 通 <3×106 3×106~1.2×107 <600 600~1500 1500~3000 >3000
注:交通量大时,取低值;交通量小时,取高值
22
10、交通分级——水泥路面
设计车道BZZ-100KN累计标 准 轴次Ne(万次) <3 3~100 100~2000 >2000
23
交通等级 轻 中 重 特重
习题
1、某沥青路面,交通组成资料如下表,请换算 为等效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2、若该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双向四车道 ,设计初年标准轴载的平均日作用次数同题1,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请计算 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3、若为水泥路面,设计资料同上,设计年限为 30年,试判断该路交通量等级。
例题2
重量(KN) 车型分类 代表车型 前轴 小客车 大客车 小货车 中货车 大货车 特大货车 桑塔纳 2000 黄海 DD680 北京BJ130 解放牌 CA15 黄河JN162 雄风牌 SP9250 49 13.4 20.97 59.5 50.7 91.5 27.35 70.38 115 113.3 2×76.7 5 后轴1 后轴2 1 1 1 1 1 3 1 2 2 2 2 2 3.56.52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