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科学认识

合集下载

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社区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体育健身是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状况并不理想。

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较低,参与率不高,健身设施匮乏,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

通过对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老年人健身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城镇社区老年人健康体育生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为构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健康中国的目标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老年人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体育健身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城镇社区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情况,包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方式、内容等方面的情况;2.分析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参与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等;3.探究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问题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个人意识等方面的因素;4.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老年人体育健身对于城镇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而体育健身作为老年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对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关于人体衰老衰退的一些看法

关于人体衰老衰退的一些看法

关于人体衰老衰退的一些看法展开全文自古以来,就有人认为,“寿命无穷,与天地终”,人是可以长生不老的。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始,人们就开始研究健康长寿这一问题,并开始寻找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良方妙药,还想出了各式各样的花招,来企求健康长寿。

其中,有的人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的寿命在内,都是“天命”神灵来主宰决定的,想通过求神拜佛,来求天神赐寿;有的人则四处寻找仙丹妙药,以求不死,在中国,秦始皇、汉武帝等封建帝王就曾派人四处寻觅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结果,枉费心机;在欧洲,达官贵人们想通过服用黄金液、甲鱼汤、吸入处女呼出的气体等等手段来益寿延年,1492年教皇伊诺森特八世,甚至啜饮了三位青年人的血液以求添寿,结果适得其反,吸后不久便撒手人寰,也未能如愿;到现代,又有科学家想通过“基因”研究,寻找治疗疾病、健康长寿的捷径,后来的研究又证实,基因对人的健康长寿的影响,并没有健康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和改善生存环境对人的影响大……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取决于遗传因素,7%取决于环境影响,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现代医学,60%取决于自己的生活、心理状态等因素。

人们想要健康长寿,首先要搞清楚人为什么会衰老。

不搞清楚衰老的机理,健康长寿仅仅是一种偶然的机遇。

一、衰老的概念衰老是什么?衰老是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结构上和功能上,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的、持续的衰退现象,这是一个长期的、贯穿人的一生的自然过程。

人体在生理、心理、社会、智力、道德和生物节律等所有这几方面都会变老或衰退,只不过个体在衰老和衰退的速度上各不相同,存在着差异而已。

要了解衰老问题,还必须从了解生命的周期及其相关联的角色开始。

其实人一出生,就有衰老伴随着。

只是由于在30岁以前,正处于人生的生长发育阶段,认为来日方长,人们一心只想到学习、掌握未来生存的本领,成家立业,报效祖国和社会,没有想到衰老问题,都是以生长、发育、成长,“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风华正茂等来形容自己和这一年龄阶段的人;40岁前后,又正是事业的鼎盛时期,人们感觉不到衰老问题,人们常常以成熟、成功、有为等来形容自己和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只有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更年期以后,人们才感觉到衰老的到来。

老年人平和质中医体质特征

老年人平和质中医体质特征

老年人平和质中医体质特征一、生理机能平和质的老年人,其生理机能相对稳定,各器官功能正常,无亢进或虚弱的迹象。

呼吸平稳,节奏规整,心跳有力,血压正常。

整体生理机能表现较为健康。

二、身体素质平和质的老年人体质强健,耐力较好,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强。

他们通常精力充沛,不易疲劳,恢复较快。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较少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三、心理状态平和质的老年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他们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少出现大喜大悲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对能力强,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够从容应对,不易出现心理失衡或情绪波动。

四、适应能力平和质的老年人适应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变化。

他们能够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身体的舒适和健康。

五、耐受能力平和质的老年人耐受能力较好,能够承受一定的身体和精神压力。

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或需要长时间保持一定强度的活动时,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易出现身体不适或疲劳。

六、康复能力平和质的老年人在患病后康复较快,因为他们体质强健,抵抗力好。

在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时,他们能够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较少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

七、饮食习惯平和质的老年人在饮食上较为均衡,不偏食挑食。

他们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摄取各种营养素,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他们也注重饮食的卫生和安全,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疾病。

八、运动习惯平和质的老年人喜欢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抵抗力。

他们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在运动过程中,他们能够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因运动过度而造成身体损伤。

同时,他们也注重运动后的休息和恢复,确保身体健康。

老年高血压科普

老年高血压科普

老年高血压科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高血压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管理,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加强对老年高血压的科普宣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老年人了解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以持续性心动过速、心血管功能失调等症状为主的疾病。

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往往会伴随其他疾病一起出现,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老年高血压本身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血管等器官的负担,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等。

老年高血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老年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2. 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高血压使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加,容易导致脑血管收缩,从而诱发脑卒中等疾病。

3. 肾脏受损:高血压会使肾脏受到长期的高压影响,容易引发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疾病。

4. 视网膜病变:高血压会损害眼睛的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严重时甚至造成失明。

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时,应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以避免出现以上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措施:1. 合理饮食:老年人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为主,避免摄入过高的盐分和不健康的油脂。

2. 保持适量运动:老年人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过重会增加心脏负担,恶化高血压情况。

4. 戒烟限酒:老年人应远离烟草,限制酒精摄入,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血压:老年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6. 合理药物治疗:对于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人,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管理,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
目录
01 一、我国老年人慢性 病现状
03 三、实践建议
02 二、应对策略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问题日益凸显。慢性 病是一种长期积累形成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本次演示将对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现 状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慢性病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慢性病容易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 生活质量降低。例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控制饮食、 按时服药,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负担。同时,慢性病还可能导致老年人的 社会参与度降低,社交圈子变窄,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法。问卷调查对象为南京市60岁及以 上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 慢性病患病情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同时,文献综述主要从公开发表的文 献中搜集关于老年人多重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整 理和分析。
2、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的支持力度,提供各种形式的照料和关 爱。此外,可以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健身活动等,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
3、个人调节:老年人自身也需要积极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例如,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等,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老 年人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慢性病的患病率 也相应上升。因此,年龄是慢性病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性别:女性老年人在慢性病患病率上高于男性老年人。这部分是因为女 性老年人往往比男性老年人更注重健康保养,但也需要女性老年人可能面临的特 殊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等。

老年人健康体检心得体会

老年人健康体检心得体会

老年人健康体检心得体会份,作为尊老、敬老、爱老和服务社会的具体实事,当作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者当仁不让的神圣职责,彻彻底底、脚踏实地地展开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入讨论、及时制定工作计划。

领导召开会议讨论落实了我镇的具体工作步骤,落实了工作职员,制定了工作计划,确保了我镇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建立健全镇村两级组织网络。

为确保工作进展,我们对全体防保职员实行了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划区包干,明确了1名分工负责人、1名管理职员在村一级,也明确了村卫生室医师亲身负责,构成了自上而下的工作协力。

通过上下联通、医患互动,使我镇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零的突破。

三、展开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活动。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利用脍炙人口的情势,广泛深进地展开了老年健康教育与健康增进活动,如广场互动式健康知识教育、健康橱窗展现、专题健康知识讲座、发放老年保健小册子等,使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家庭急救、预防跌倒、老年体育活动和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等科学知识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认同和把握。

四、做好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评估、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工作。

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2416人,已建立健康档案1726份,建档率71.4%,根据公式:老年人人数=全镇人数x0.0789%套入得:20500x0.0789%+1617.45,应完成体检指标数+全村老年人数x70%套入得:1617x70%=1132依照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的要求,我们组织了防保、临床和检验职员,走出医院、深进社区,扎扎实实地展开工作,截止12月91日,我们已完成963人体检任务,体检率85%。

体检进程中,我们及时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估,对查出的高血压病病人,糖尿病病人信息,已及时转进慢病组进行慢病管理,通过努力基本完善了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

五、实行绩效管理。

在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中,我们率先引进绩效管理机制,对镇村两级工作质量和工作效力进行及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奖金挂钩,做到了奖勤罚懒,进步了工作效力。

老年人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内容

老年人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内容
互动讨论:鼓励学员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培训效果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员亲身体验培训课程中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
线上学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线上学习:通过视频 教程、在线讲座等方 式,为老年人提供健 康教育培训课程
线下活动:组织健康讲 座、义诊、健康操等活 动,增强老年人的健康 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课程评估与反馈
课程评估方式:采 用问卷调Hale Waihona Puke 、面谈、 观察等多种方式进 行评估
评估内容:学员对 课程内容的掌握程 度、对课程设计的 满意度等
反馈渠道:建立学 员意见反馈机制, 及时收集学员意见 和建议
改进措施:根据评 估结果和反馈意见 ,对课程进行改进 和优化
Part Five
课程效果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课程地点与设施
培训地点:社区中心 设施: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的座椅、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额外设施:洗手间、茶水间和紧急出口 周边设施:便利店、公交站和停车场
教师资质与培训
培训教师具备相关领域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 教师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确保教学质量 培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学技巧和亲和力 教师需关注学员需求,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急救知识与技能
急救意识的培养
心肺复苏(CPR) 技能
止血与包扎技巧
常见急症的应对措 施
Part Three
课程形式
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理论授课:介绍健康知识和理念,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员的健康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互动交流:鼓励学员之间的互动和分享,加深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心理学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心理学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心理学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护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除了对老人的生理健康进行照料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转向老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为老年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老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首先,心理学为老年护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老人克服心理困扰和负面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变化,老人往往会面临着诸如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手段,老年护理人员可以帮助老人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关怀。

比如,通过情绪管理训练,老人可以学会积极应对困境和压力,增强心理韧性,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程度。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通过认知重建、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老人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幸福感。

其次,心理学在老年护理中还可以促进老人之间的社交互动和社区参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社交互动是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许多老人面临着孤独感、社交隔离等问题,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心理学的介入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交活动、亲子关系培训等方式,鼓励老人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加社会支持网,降低孤独感。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老年护理人员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为老人提供温暖和关怀,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通过促进老人的认知活动,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学的干预可以通过认知训练、脑力游戏等方式,提高老人的认知能力,减缓认知衰退的速度,延缓老年痴呆等脑部疾病的发展。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通过情感支持和康复训练,帮助老人重塑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1.軀體無明顯畸形,無明顯駝背,骨關節活動基本正常。

2.無偏癱、老年性癡呆等神經系統疾病。

3.心臟基本正常,無高血壓、冠心病。

4.無慢性肺部疾病。

5.無肝腎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惡性腫瘤。

6.有一定的視聽能力。

7.無精神障礙,性格健全,情緒穩定。

8.能恰當地對待家庭,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9.能適應環境。

10.具有一定的學習、記憶能力。

1. 眼有神。

2. 聲息和。

3. 前門鬆。

4. 後門緊。

5. 形不豐。

6. 牙齒堅。

7. 腰腿靈。

8. 脈形小。

(一)軀體健康:
1. 能走1公里路。

2. 能爬1層樓。

3. 能舉5公斤的重量。

4. 能彎腰、下蹲、下跪。

5. 保持標準體重。

6. 沒有糖尿病。

7. 很少接受醫療照顧。

1. 適應體力與健康的衰退。

2. 消費欲望逐步降低。

3. 適應配偶、朋友、家屬的死亡和由此帶來的死亡臨近感。

4. 與周圍的人保持和諧的關係,不自我封閉。

5. 繼續承擔公民的義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關心他
人,鼓勵他人,幫助他人。

6. 降低對物質生活滿足的要求。

7. 適應社會角色的改變,保持平常心。

衰老自己能測出
一) 單腳立,斷衰老:
被測者雙手自然下垂,緊貼大腿兩側,閉上眼睛,用一隻腳站立,另一人看碼錶,根據其單腳獨立穩定不移動的時間,來判斷衰老的程度。

測定標準(男性)為:
30-39歲為9.9秒;
40-49歲為8.4秒;
50-59歲為7.4秒;
60-69歲為5.8秒。

女性比男性推遲10歲計算。

未達標準者,生理年齡已經高於實際年齡了,需要保養身體,保持心情愉悅。

以5層樓為限,30歲左右的人,一步邁兩層臺階,能快速登上5層樓,仍覺得輕鬆,說明健康狀況良好;
50歲左右的人應該能一級一級登上5層樓,中途不休息,不用借助扶手,沒有明顯的氣喘現象,說明健康狀況不錯。

不論哪個年齡階段的人,如果登上3樓就氣喘吁吁,心跳加速,說明體力較差,應加強鍛煉。

屏氣的測試可以讓你察覺肺是否健康。

游泳或盆浴時,先深吸一口氣,然後將頭埋進水裏,屏住呼吸,再慢慢吐出,看能維持多長時間。

如果在30秒以上,就說明肺很健康;能達到1分鐘,肺就十分強壯了。

想提升肺的品質,可以在空氣良好的環境裏做深呼吸,並主動咳嗽,這樣可以排出沉積在肺中的雜質。

人進入老年時期,心臟經過幾十年日夜不停的跳動,功能會不斷衰減,容易發生病變,如想知道自己的心功能情況,以下幾點可作粗略自我鑑定:
心率:
正常人每分鐘心跳應在60~100次之間,超過或低於都屬不正常之列,但是不同年齡有不同心跳次數,60歲以上老年人,心跳可減慢,但最慢不能低於每分鐘50次,運動員或強體力勞動者,由於心排量比正常人明顯增大,心跳次數可在45次左右。

發熱、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恐嚇等均可有暫停性心跳次數加快,這是機體正常調節的反映。

總之,心跳次數快慢,可以反應自身心功能情況,有力、強勁、規則、協調的心跳是心功能良好的標誌之一。

節律:
心臟負擔著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供應,通過心臟有力的搏動,經氧化後的血液不斷輸送給全身各個部位;進行新陳代謝,使人保持飽滿精神狀態。

正常人每次心跳間隔互差不能大於0.12秒以上,明顯的節律不均是心臟病佐證,如出現過度的長期間歇,很可能是各類傳導阻滯,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心電圖,明確診斷,及早用藥。

睡眠:
睡眠也能反應心臟功能,有部分老年人睡到深夜突感心慌、氣促,坐起後氣急緩解,這是夜間性左心衰表現,也是心功能不全的一種反映。

有以上情況的老年人,應服藥治療,以改善心臟切能,睡眠枕頭適當增高可避免氣促現象。

正確的睡眠姿態是右側臥位。

症狀:
各類心臟病有各種症狀,一旦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吐泡沫樣血痰、眼前發黑,這些都是心臟病症狀,不能疏忽大意,應及早去醫院治療。

運動:
有部分心臟病人在平靜情況下不能顯示出心臟病變,只有在增加心臟負荷情況下,才能顯露心臟病本質,最典型的是冠心病人。

正常心臟有足夠儲備能力,它能承受一定運動負荷,當心臟發生某一疾病,這種儲備力就會明顯減弱,輕微活動就會感氣急。

疑有冠心病但又沒有確切依據,應去醫院做前動態心電圖檢查,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研究員發現,行走速度快的人比行走速度慢的人長壽,數據顯示,在這9年裏,行走速度快的人有27%逝世,行走速度慢的人當中,則有77%死亡。

行走速度快的定義是每小時在步行機上行走達4公里,斯圖德斯基說,人們常以步伐蹣跚或者依舊健步如飛來形容一個人的身體狀態,她說:「這是很簡單的分析,讓我們驚訝的是:如此簡單的資訊竟然可能成為醫生判斷一個人健康狀況的徵兆。


一個人的步行速度可以顯示出他身體各器官的機能,例如、心、肺、四肢、循環系統的機能,一旦行走速度突然慢下來,醫生可能就得仔細地診斷了,以確定是否是心臟功能減弱等問題造成的。

機率可降低40%!
禁食,不僅意味著減肥,還能降低心臟病幾率,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如果一個人每月至少有一次連續24小時的禁食,患心臟病幾率能降低40%。

專家們表示,這是由於停止一段時間的食物攝取,可重新調整新陳代謝。

美國加州大學老化研究中心華福特教授研究發現,每週禁食1—2天,可以讓人更健康,因為大腸是專收糞便的「垃圾箱」,若不按時清理,任其堆積腐化,便會產生毒素,變成慢性病的「工廠」,引起感冒、頭痛乃至高血壓、癌症等,而禁食,則是一次全身「大掃除」,能徹底「清倉」。

但專家們所說的禁食並非滴水不沾,你可以在這天多喝白開水和鮮榨蔬果汁,不過,專家提醒,糖尿病人可不要輕易禁食,而要聽從醫生指導。

祝您
健康快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