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前处理与后整理复习题
后整理工艺对纺织品抗起球性能的影响考核试卷

C.缩水
D.碱处理
16.以下哪些后整理工艺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A.甲醛处理
B.硅油处理
C.酸处理
D.热定型
17.以下哪些后整理工艺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A.甲醛处理
B.碱处理
C.酸处理
D.热定型
18.以下哪些后整理工艺可以提高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A.硅油处理
B.轧光
3.天然纤维适用碱处理,提高抗起球性能;合成纤维适用酸处理,同样能提高抗起球性能。
4.后整理工艺应选用环保型化学试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纺织品的使用寿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1.后整理工艺中,通过________处理可以增强纺织品的抗起球性能。()
2.在后整理工艺中,________处理常用于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和柔软度。()
3.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抗起球性能,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4.在后整理工艺中,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可以改善纺织品的表面光滑度。()
2.热定型处理会使纺织品变得更硬,从而提高抗起球性能。()
3.柔软处理会降低纺织品的抗起球性能。()
4.硅油处理可以同时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和抗起球性能。()
5.酸处理对所有类型的纤维抗起球性能的提高效果相同。()
6.碱处理在合成纤维的后整理中应用较多。()
7.甲醛处理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但对环境无害。()
D.甲醛处理会降低纺织品的抗起球性能
19.以下哪种后整理工艺方法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抗起球性能和耐磨性?()
A.碱处理
B.酸处理
C.柔软处理
D.轧光
20.在后整理工艺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同时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和抗起球性能?()
纺织品后整理技术考核试卷

C.荧光处理
D.功能性整理剂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纺织品后整理中,用于提高纺织品光泽度的整理剂是______。
2.在纺织品后整理过程中,______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可以改善纺织品的手感。
3.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整理通常使用______来实现。
12.下列哪种后整理技术可以增加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性能?()
A.柔软剂
B.硅油
C.抗菌剂
D.吸湿排汗整理剂
13.在纺织品后整理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柔软整理?()
A.提高纺织品强度
B.改善纺织品手感
C.降低纺织品缩水率
D.提高纺织品耐磨性
14.下列哪种后整理技术属于化学方法?()
A.烫金
B.柔软剂
C.漂白
A.预缩处理
B.粘合剂
C.干定型
D.湿定型
18.以下哪些后整理技术可以提升纺织品的环保性能?()
A.无甲醛整理
B.生物酶处理
C.水性涂层
D.热定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纺织品后整理的色牢度?()
A.染色方法
B.定型温度
C.洗水工艺
D.化学品的选用
20.哪些后整理技术可以增加纺织品的附加价值?()
A.印花
纺织品后整理技术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纺织品后整理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纺织品后整理复习题

第一章: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能1、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组成是什么?简述纤维素纤维的主要性能。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是由 3 - D -葡萄糖剩基,彼此以1, 4苷键联结而成.聚合度n:天然纤维的聚合度一般较高.一般条件下,聚合度越低,纤维强度越低,湿强度也越低,脆性较明显•纤维素大分子结构特点:纤维素大分子具有还原性,但大分子链较长,端基还原性不明显;中间每环上有三个自由羟基,能起酯化、醚化反应;纤维素大分子中的苷键对碱的稳定性较高,在酸中易发生水解,使纤维强度降低;羟基在分子间和分子内形成氢键。
纤维素的主要化学性质:①与碱作用:苷键对碱比较稳定②与酸作用:纤维素纤维遇酸后,手感变硬,强度严重降低,因为酸对苷键的水解起了催化作用③与氧化剂作用:易受氧化剂的作用生成氧化纤维素,使纤维变性,受损,强度下降,所以用氧化剂漂白时,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保证织物和纱线强度。
2、什么是纤维素共生物?在染整加工前为什么要去除它?纤维素共生物:在棉纤维生长过程中起保护作用的物质,以及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杂质,与纤维素共生共长。
主要有:果胶,含氮物质,蜡状物质,天然色素,棉籽壳。
共生物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影响纤维的吸水,染色,白度的性能,因此,在染整加工前处理中需要去除,以满足染整加工与服用的需要。
3、蛋白质大分子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常用的蛋白质纤维有哪些,分别叙述其主要性能。
元素组成:主要有碳、氢、氧、氮,少量的硫、磷等元素。
氨基酸的组成: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羊毛纤维的主要性能:1、可塑性:指羊毛在湿热条件下,可使其内应力迅速衰减,并可按外力作用改变现有形态,再经冷却或烘干使形态保持下来。
2、热作用:羊毛耐热性差,在加工和使用中要求干热温度小于70C 3、水和蒸汽作用:①具有较强得吸温作用,在相对湿度60〜70%时,含水杂达15〜18%,且吸湿后溶胀,各向异性,强度下降。
②在沸水和蒸汽中,纤维受到得溶胀更为剧烈。
织物后整理的环保技术考核试卷

B.涂层整理
C.超临界二氧化碳整理
D.水洗整理
20.下列哪种后整理技术可以减少织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
A.染色
B.硅油整理
C.生物酶整理
D.氨基硅油整理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环保型织物后整理技术包括哪些?()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生物酶整理技术通过使用生物催化剂(酶)进行织物的整理,具有专一性强、条件温和、效率高、环保等优点。它可以降低能耗、减少化学助剂的使用,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提高织物的生物降解性。
2.超临界二氧化碳整理技术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替代水作为介质进行整理,无污染、无需后续清洗,减少水资源消耗,降低能耗,提高整理效率。
B.硅油整理
C.生物酶整理
D.氨基硅油整理
2.下列哪种整理剂对环境影响较小?()
A.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B.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C.铜酞菁染料
D.硫酸酯盐
3.下列哪个指标可以评估整理过程中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A.织物强力
B.耐洗色牢度
C.耗氧量
D.白度
4.下列哪种整理工艺可以提高织物的生态性?()
A.涂层整理
B.压力
C.二氧化碳流量
D.织物结构
11.以下哪些后整理技术可以提升织物的功能性?()
A.抗菌整理
B.防水整理
C.吸湿排汗整理
D.保暖整理
12.以下哪些方法可以减少织物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A.使用无卤素染料
B.采用封闭式染色系统
纺织服装类_织物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

1 . 染整加工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A.退浆B.定型C.后整理D.皂洗答案:C2 . 为提高直接染料染色牢度,可用( )后处理,但色泽变( )。
A.金属固色盐,更加鲜艳B.金属固色盐,深而萎暗C.烧碱,更加鲜艳D.烧碱,深而萎暗答案:B3 . 下列哪种染料染色后要经过固色后整理()。
A.直接染料B.阳离子染料C.分散染料D.还原染料答案:A4 . 轧染时为防止产生头深现象,初染液应该()。
A.加浓B.与常规染液(补充液)一致C.冲淡D.加入适量扩散剂答案:C5 . 活性染料染色应尽量采用()浴比染色。
A.大B.小C.干缸D.共浴6 . 苎麻经脱胶的主要目的是A.增白B.增加纤维光泽C.赋予纤维柔韧性,使纤维易于分离D.赋予纤维吸水性答案:C7 . 酸性染料真丝染色时,长时间的沸染容易引起织物灰伤,光泽萎暗,所以染色最高温度控制在()摄氏度左右。
A.100B.80C.85D.95答案:D8 . 烧毛后长毛基本没有,可评为A.1级B.2级C.3级D.4级答案:C9 . 活性染料染棉时,下列()为常用的促染剂。
A.碳酸钠B.氢氧化钠C.硫化钠D.氯化钠答案:D10 . 不溶性偶氮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B.蚕丝C.涤纶D.纤维素答案:D11 . 一般把硬度在()的水称为较硬的水A.2-3mmol/LB.3-4mmol/LC.4-6mmol/LD.6-8mmol/L答案:D12 . 下列可以去除PVC及其混合浆的助剂是A.双氧水B.硫酸C.盐酸D.酶答案:A13 . 染涤棉针织物,应该选择()染色设备。
A.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B.常温常压染缸或轧染机C.高温高压染缸或轧染机D.常温常压染缸或绳状染色机答案:A14 . 还原染料染色织物最适宜的皂洗后处理方法是()。
A.还原清洗B.中性皂洗C.碱性皂洗D.漂洗答案:C15 . 为防止活性染料染后风印的发生,皂煮宜采用助剂()。
A.中性洗涤剂B.肥皂C.肥皂+纯碱D.烧碱+保险粉答案:A16 . 去除织物上色素的处理为A.烧毛B.退浆C.煮练D.漂白答案:D17 . 退浆后织物退浆率达()以上即可A.60%B.70%C.80%D.90%答案:C18 . 煮练主练剂A.硫酸B.保险粉C.烧碱D.纯碱答案:C19 . 羊毛炭化剂主要是A.烧碱B.纯碱C.保险粉D.硫酸答案:D20 . 烧毛评价方式采用A.目视B.化学方式C.机械测试D.手感答案:A21 . 炭化的目的是A.去除羊脂,羊汗B.去除粗毛C.去除草籽,草屑等植物性杂质D.去除砂土答案:C22 . 去除原布上大部分浆料的处理为A.烧毛B.退浆C.煮练D.漂白答案:B23 . HLB在15-18可用作A.消泡B.净洗C.润湿渗透D.增溶答案:D24 . 下列哪种糊料适合涂料印花A.淀粉及其衍生物B.乳化胡C.海藻酸钠D.合成龙胶答案:B25 . 消泡王R有A.洗涤作用B.起泡、增溶作用C.乳化、分散作用D.润湿、渗透作用答案:B26 . 精确量取10ml染料母液,应选择()移取。
纺织品整理学复习题

1、水对染整加工质量有什么影响?煮练:①钙、镁盐与烧碱反应,生成沉淀,浪费烧碱,形成钙斑,影响手感、光泽。
②硬水煮练,织物的毛效会降低。
③铁盐会使织物泛黄,产生锈斑。
④真丝精炼:钙、镁盐与肥皂反应,生成沉淀,浪费肥皂,影响手感、光泽. 漂白:①金属离子催化双氧水的无效分解、纤维脆损,布面形成破洞。
易使漂后的织物发黄.染色:①硬水染色,易使一些染料和助剂沉淀,产生色斑、染色不匀、鲜艳度下降。
②水中金属离子会使活性染料发生色变或者溶解度降低,电导率高,活性染料上染速率快,上染不匀,产生色渍。
③碱性条件下,染料会固着,染花④影响产品色牢度柔软处理:钙、镁盐与含硬脂酸的柔软剂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沉积在织物上对锅炉的影响:耗能增加,易引起锅炉的爆炸和腐蚀。
2、染整厂对水质的具体要求有哪些?(1)无色、透明、无臭;(2)pH=6.5~7.4;(3)总含固量≤100ppm;铁、锰离子含量<0.1ppm;灰分含量40~60ppm;氧化铁含量≤0.05ppm;氯含量≤10ppm;有机物含量≤6ppm(4)硬度<60ppm;(5)浊度<3;(6)色度<43、水的软化方法有哪些?①石灰-纯碱法:氢氧化钙去除碳酸(氢)盐,碳酸钠去除非碳酸(氢)盐Mg(OH)2、CaCO3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软化程度不高②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等交换水中钙、镁等水溶性的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交换水中的各种阳离子,如Ca+2、Mg+2离子等;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交换水中的各种阴离子,如SO4-2、OH-等;③软水剂添加法:常用软水剂: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软水剂B)、氨三乙酸钠(NTA)(软水剂A)沉淀法:磷酸三钠、纯碱。
原理: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络合法:六偏磷酸钠、EDTA、NTA。
原理:与钙、镁离子形成水溶性络合物4、以常压平幅连续轧漂为例,制订一个棉织物漂白工艺,并说明双氧水漂白时需要加入哪些助剂?工艺流程、条件:浸轧漂液(带液率90%)---汽蒸(95-100℃,45-60min)----水洗工艺处方:30%H2O2 10-40g/L,NaSiO、35-10g/L,渗透剂1-2g/L,pH=10.5-10.8 稳定剂、渗透剂。
后整理工艺在纺织品防护性能提升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B.防化学品整理
C.抗菌整理
D.防紫外线整理
13.在纺织品后整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能?()
A.硅油整理
B.氯整理
C.生物酶整理
D.烫金整理
14.以下哪些后整理工艺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A.抗静电整理
B.使用导电纤维
C.添加抗静电剂
D.防水整理
15.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纺织品后整理工艺的防护性能效果?()
2.在纺织品后整理工艺中,如何平衡提高防护性能与保持纺织品舒适性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3.请详细说明提高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后整理工艺流程及其在医疗纺织品中的应用。
4.针对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请列举三种常用的整理方法,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C
4. B
5. C
A.烫光整理
B.柔软整理
C.拉幅整理
D.色牢度整理
19.以下哪些后整理工艺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环保性能?()
A.使用生物降解整理剂
B.无毒整理剂
C.节能整理工艺
D.降低化学物质使用
20.在纺织品后整理工艺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纺织品的综合防护性能?()
A.多功能整理
B.复合整理
C.交叉整理
D.单一整理效果叠加
A.抗菌整理
B.抗氧化整理
C.吸湿排汗整理
D.防火整理
16.在纺织品后整理工艺中,提高纺织品保暖性能的方法主要是()
A.添加保暖剂
B.磺化处理
C.热定型处理
D.柔软剂处理
17.下列哪种后整理工艺主要用于提高纺织品的柔软性能?()
纺织品功能性整理技术考核试卷

B.防菌、防螨、防霉
C.防静电、防紫外线、防皱
D.防缩、防褪色、防变形
11.下列哪种整理技术可以赋予纺织品防菌功能?()
A.硅油整理
B.抗菌整理
C.防静电整理
D.抗起毛起球整理
12.纺织品抗静电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A.降低纺织品吸湿性
B.提高纺织品导电性
C.减少纺织品起毛起球
D.降低纺织品摩擦起电
D.拒水整理
11.纺织品抗静电整理的常用方法包括哪些?()
A.抗静电剂整理
B.导电纤维混纺
C.纳米导电材料整理
D.拒水整理
12.以下哪些整理剂可用于纺织品的拒水整理?()
A.硅油
B.全氟化合物
C.聚乙烯醇
D.纳米二氧化钛
13.纺织品防皱整理的方法包括哪些?()
A.硅油整理
B.生物酶整理
C.甲醛整理
D.热定型
2.硅油整理可以同时实现抗起毛起球和改善手感的效果。()
3.纳米二氧化钛整理是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的唯一方法。()
4.生物酶整理只能用于提高纺织品的强度。()
5.纺织品的吸湿排汗整理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6.防火整理的纺织品在燃烧时不会产生烟雾。()
7.纺织品的拒水整理会影响其透气性。()
8.防菌整理的纺织品可以完全杀死所有细菌。()
13.下列哪种整理技术可以提高纺织品的保温性能?()
A.抗菌整理
B.拒水整理
C.抗静电整理
D.轻薄化整理
14.纺织品功能性整理中,提高纺织品强度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A.硅油整理
B.生物酶整理
C.热定型
D.三防整理
15.下列哪种整理剂适用于纺织品吸湿排汗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去除棉纤维中的蜡状物质、果胶质、含氮物质、棉籽壳等天然杂质以及少量残留的油剂和浆料等人
为杂质,使棉织物具有较好的润湿吸湿性能,以利于后续染整加工。 (2)方法 碱煮练、酶煮练 (3)原理 碱煮练的原理 碱煮练就是用稀烧碱溶液作主煮练剂的加工工艺。烧碱在适当的温度下能使果胶中的酯键水解,成
传统的三步法前处理工艺稳妥,重现性好,但机台多,能耗大,时间长,效率低,而短流程前处理 工艺能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5. 何为丝光, 丝光的原理,简述丝光棉的特点。
(1)丝光 所谓丝光,通常是指棉织物在一定张力作用下,经浓烧碱溶液处理,并保持所需要的尺寸,结果使 织物获得丝一般的光泽。这个加工过程就叫丝光。 (2)原理 水合理论 棉纤维在浓碱作用下生成纤维素钠盐(CellONa)和醇钠化合物(CellOH·NaOH),并使纤 维发生不可逆的剧烈溶胀。其主要原因是钠离子体积小,不仅能进入纤维无定形区,还能进入纤维的部 分结晶区;同时钠离子又是一个水化能力很强的离子,钠离子周围有较多的水,其水化层很厚。当钠离 子进入纤维内部并与纤维结合时,大量的水分也被带入,因而引起纤维的剧烈溶胀。 浓碱条件下施加张力,纤维经拉伸后,整齐度提高,棉纤维表面原有的皱纹消失,表面平滑度提高, 对光线的反射由原来的漫反射转变为较多的定向反射,并增加了反射光的强度,从而使织物显示出丝一 般的持久光泽。 (张力是增进光泽的重要因素) 膜平衡原理 1.把纤维内部视作膜内系统,外部的碱液视作膜外系统; 2.当纤维用含有食盐的 NaOH 溶液处理时,便有:Cell-O-, Na+, OH-, Cl-等离子存在。其中, Cell-O只能留在膜内,不能扩散到膜外去,而其他离子都是可以移动的;
为可溶性的羧酸钠盐而被除去,另外,发生果胶大分子链的断裂,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以致能获得比 较彻底的去除。 含氮物质(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会发生水解断裂,最终形成氨基酸钠盐而被洗去。 在精练过程中,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在热稀烧碱溶液中能发生皂化而溶解, 再经水洗便可去除。 木质素中的酚羟基与烧碱作用,发生结构上的分解,相对分子质量降低,使其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从而被去除。
织物前处理与后整理复习题
1. 棉织物退浆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1)目的 上浆对织造是有利的,但却给后续的染整加工带来了困难,例如坯布上的浆料会沾污染整工作液和 阻碍染化料向纤维内部的渗透。因此在染整加工中,棉及棉型织物的第一道湿处理工序就是退浆。 “退得净”是退浆工序的主要目标,在退浆中,要尽可能多地除去坯布上的浆料,以保证后续染整 加工的顺利进行。 (2)方法
酶精炼的原理 果胶酶与果胶先形成复合物,之后又与这个复合物继续反应,使其分解变成水溶性的产物而从纤维 上溶落下来。 纤维表面的果胶和蜡状物质是相互附生的,果胶将蜡状物质粘附在纤维中,随着果胶从纤维表面溶 Nhomakorabea第1页共7页
解下来,残留的蜡状物质结构发生松动,很容易与表面活性剂接触而被乳化去除。
3. 棉织物漂白的目的,指出常用三种漂白方法及相对应的漂白剂成分。分析氯漂时,为何 体系中 pH 值以 10 为佳?
(1)目的 棉织物煮练后,杂质明显减少,吸水性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尚不 够洁白,除少数品种外,一般还要进行漂白,否则会影响染色或印花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在于破 坏色素,赋予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同时保证纤维不受到明显的损伤。 (2)漂白方法 漂白剂主要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亚氯酸钠,其工艺分别简称为氯漂、氧漂和亚漂;漂白方式有 平幅、绳状;连续、间歇之分,可根据织物品种的不同、漂白要求和设备情况制定不同的工艺。 次氯酸钠漂白的主要成分是 HClO 和 Cl2。在酸性条件下,Cl2 取漂白作用;碱性条件下,HClO 起漂 白作用。亚氯酸钠漂白的有效成分是 ClO2 。双氧水漂白的有效成分是 HO2— 。 (3)在弱酸性条件下,漂白速率相当快,有大量的氯气溢出,劳动保护比较困难,所以在棉及混纺 织物漂白中,一般不采用这种条件;如果将漂液的 PH 值提高到接近中性范围内进行漂白,漂白速率虽然 比酸性时慢,但比碱性时快,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纤维素将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
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氧化剂退浆 (3)原理 碱退浆原理 在热碱液中,淀粉和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天然浆料以及 PVA 和 PA 类等合成浆料,都会发生溶 胀,与纤维的粘附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较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不发生化学变化) 酸退浆原理 酸可降低淀粉分子甙键的活化能,对淀粉的水解起催化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 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并转化为水溶性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去而获得退浆效果。 酸退浆多用于棉布退浆,其成本低廉,但很少单独使用,常与碱退浆或酶退浆联合使用,例如碱--酸退浆或酶---酸退浆。酸退浆时要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避免纤维素的损伤。 酸退浆的退浆率不高,但有大量去除矿物盐和提高织物白度的作用。 酶退浆原理 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可快速切断淀粉大分子内部的α—1,4—甙键, 催化分解无一定规律,形成的水解产物是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Β—淀粉酶从淀粉大分子链的非还原 性末端顺次进行水解,产物为麦芽糖。 酶退浆主要使用的是α—淀粉酶。 氧化剂退浆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等浆料发生氧化、降解直至分子链断裂,溶解度增大,经 水洗后容易被去除。
4. 简述棉织物的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能够实行短流程的原因何在?
从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出发,把退浆、煮练、漂白三步前处理工艺缩短为两步或一步,这种工 艺称为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由于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把前处理练漂工序的三步变为两步或一步,故必须采 用强化方法, 提高烧碱和双氧水用量,同时还需添加各种高效助剂,但另一方面增加棉纤维损伤的危险 性,所以要严格掌握、控制工艺条件。两步法前处理工艺分为织物先经退浆,再经碱氧一浴煮漂工艺和 织物先经退煮一浴,再经常规漂白工艺,前者适用于含浆较重的纯棉厚重紧密织物,后者适用于含浆不 重的纯棉中簿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一步法前处理工艺是将退浆、煮练、漂白三个工序并为一步,采用 较高浓度的双氧水和烧碱,再配以其他高效助剂,通过冷轧堆或高温汽蒸加工,使半制品质量满足后加 工要求。其工艺分为汽蒸一步法和冷堆一步法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