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线路设计的要求(科学材料)

旅游线路设计的要求(科学材料)
旅游线路设计的要求(科学材料)

旅游线路设计的建设性要求

1、满足自助旅游者需求的原则。旅游线路设计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散客旅游者,大众旅游者,设计具体线路时,应当注重研究目标群的旅游需求,求同存异,尽可能满足其需要,即“设其所需”。如自助游中许多是家庭族,应考虑多给其提供静谧环境,私密空间;有的出于减缓工作压力,放松心情,以求空间置换,则应侧重休闲。当然,自助旅游者需求各异,众口难调,但一定要与团队旅游区别开来,根据大众自助游类型有的放矢地设计。

2、突出主题的原则。主题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出行的目标。主题旅游本身就是对景区内涵的浓缩和升华,不仅字里行间凸显景区魅力,容易一下子抓住游客,而且能使同一旅游地针对不同的主题多次组合进入旅游线路,进而增大旅游地的被感知机会,大大提高旅游地的重游率。所谓品牌响亮、特色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主题。如广西兴安县开发的“忘忧谷”和“乡里乐”,前者是森林生态休闲型,后者为田园风光休闲型,以此为主题,可谓意境深远,活灵活现,让游人禁不住前往体验。因此,突出意境,突出主题,是旅游线路设计成功的保证。总体上看,农村旅游大多山清水秀,自然旅游资源相似度高,但是各地旅游资源的丰厚度、特色度、组合度及区位条件是不同的,突出各线路的旅游主题不仅现实而且必要。

3、“一、两日游”的原则。近些年来,旅游迅速发展,家庭旅馆不断涌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成了农村旅游时尚,如此夜宿农家的旅游者越来越多,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早出晚归。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农村大多只能提供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夜生活则显得相对平淡乏味,有的即使能提供一定住宿,但因卫生条件较差,许多旅游者留意住宿大打折扣,这对大众旅游者尤其是青年旅游者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设法延长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滞留时间,应极尽旅游资源,至少完成一日游。许多成功的旅游景区已完成一日游并向两日游甚至三日游运作。

4、循序渐进开发的原则。旅游发展是一个渐近的历史过程。旅游首先是在旅游活动已经开展得活跃的景区景点,周围发展起来的。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应尽量依托原有的交通线路,根据旅游业发展现有的基础和旅游资源的丰度、特

色度、组合度及区位条件等,有区别地、有重点地确定线路循序渐进,梯次开发,适应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要克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的行为,不切实际地设计线路,结果摊子大、线路长,造成旅游无物,使游客产生被骗之感。有的甚至道路交通还没解决好,便将有关景点纳入线路之中,使本应自然朴实的旅游掺杂了不和谐的音符。

5、精品线路推出的原则。旅游精品线路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形象的“窗口”,不仅能强化游客对旅游地的印象,而且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不少成功的旅游景区便是在精品线路的带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广西阳朔县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条件,首先着力打造出“十里画廊”、渡江徒步、遇龙河山水田园风光、中国画古镇艺术体验等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将阳朔县农村盛景一下子暴露在游人面前,让游人大跌眼镜。如果当初不是靠精品线路强势推出,阳朔县农村旅游恐怕难以产生如此迅速的扩散效应。

旅游线路设计的要素

一是有利于旅游者达成出行目的。有些旅游景区认知度较低,加之多数旅游者初次涉足,且受主观因素限制,往往导致旅游者进入难、实现难。可以想象,缺乏合理的线路提供支持与服务,仅仅靠旅游者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恐怕就会陷入不知所云的地步。旅游线路的设计使旅游者(尤其是日益庞大的自助旅游者)能够依据自身条件与爱好,合理支配时间与费用,有区别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旅游产品。

二是便于旅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旅游景区涉及内容较多,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活动的管理难度将越来越大。每逢黄金周,人大量涌动,一些知名景区游人如织,人满为患,超负荷承载,有的景区因秩序混乱而带来资源破坏、生态践踏等许多负面影响。旅游线路的开辟最好能有效地减轻主要景区的人流压力,同时使旅游者相对集中在既定的旅游线路上,方便服务与管理。

三是有利于旅游产品的优化与组合。特色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所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促使有关部门、单位以及个人依托当地相当丰厚的旅游资源和自身条件,发挥聪明才智,精心打造和组合与众不同、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从而推动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方式的完善。有的景区资源算是丰富,但缺乏特色产品,影响力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线路整合缺乏合理性、有效性,没有将旅游资源最大化。

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初步显现,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增强,但与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旅游发达省份比,旅游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规划滞后。

总规打破了以往国内旅游规划编制中以资源为导向的常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从国际旅游市场对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产品的需求出发,对如何开发旅游资源,如何旅游产品结构做出了科学规划。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提出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的比重逐步加大,观光旅游产品逐步减小的要求和目标。总规引入了世界上较超前的旅游发展思维和理念。针对我省目前旅游设施的状况,要求开发一些低密度、高档次的旅游度假区,并且要具有一定规模,还从外国客源市场的需求角度提出有创意性的方案,总体规划的一大特色是可操作性强,既有指导原则,又有具体要求。

当今世界变化万千,旅游规划的编制同样也要受制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未来旅游规划的编制要求编制者注重对旅游规划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性思考。创新性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核心指标,只有不断的在旅游规划的内容上和所使用的技术上进行突破,所编制的规划成果才能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其次市场多元化趋势也要求旅游发展具有区域控制性,以突出区域特色。

作为现代社会的经济现象之一的旅游业,无法脱离把发展经济作为唯一目标的泥潭,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首先体现为经济增长取向,当谈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时,始终首先将之视为一个能保证“可持续”财富增长的概念。如在我国,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主要取决于为国家创汇的数量,而令人又惊又喜的旅游人口增长速度为旅游经济粗放发展提供了借口。

在后现代世界中,我们必须反思和批判传统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改变过去以追求产品数量和增长速度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追求生态经济效益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超越传统社会的“理性经济人”,向“理性生态人”转化[7]。我们必须看到,“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和衰退之间必须存在一种动态平衡,当一些事物不得不增长时,另一些事物则必须缩减……。增长可能碍事、不健康或引起疾病。”。我们应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和促进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双重优化的基础上,形成把资源利用的集约性、效益的整体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有机统一起来的生态经济发展

模式。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此观念的发生发展、成长成熟,标识着数百年工业文明的大转变,意味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全新变革。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数千年发展的最辉煌的成果,虽艰难却必然。这是一个有少数科学家不断呼吁、警告,到大多数人开始理解、响应的艰难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争论的过程。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正值人们对旅游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之时,因而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对旅游发展进行重新评价的中心议题,“可持续旅游”一语也应运而生。

因此,从旅游规则上来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区域性控制,旅游建设性控制是从旅游发展上来讲的三个方面,它们是针对不同发展要求而制定的,体现了旅游发展的多元化与不稳定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