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合集下载

服务创新理论研究述评

服务创新理论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原小能,女,经济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11期服务创新理论研究述评原小能(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南京210042)摘 要:服务创新理论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的,虽然由于服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有关服务创新理论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对国外有关服务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别阐述了服务创新概念、服务创新研究方法和代表性模型、服务创新类型、服务创新特征和服务创新模式,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服务创新;研究方法;特征;模式 随着经济的日益知识密集化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就业和G DP 中的比重已达2/3以上。

在微观上,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从事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将战略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以提高获利能力。

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 )明确提出要实行由制造业公司转变为服务业公司的战略调整,将原有制造业务进行转移或外包;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 B M )已经把业务转向电子服务业。

而且在当前,制造业的竞争力已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还包括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服务”成为产品增值的重要渠道。

无论是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制造业公司服务功能的改进,都要依赖于服务创新,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学者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服务创新问题。

本文对国外有关服务创新的研究成果加以了梳理,以期扩展我们对服务创新理论的理解,并以此来指导和推进我们的服务创新。

本文的综述主要包括服务创新概念、服务创新研究方法、服务创新类型、服务创新特征和服务创新模式几个方面。

一、服务创新概念熊比特是首位用经济学方法和概念分析创新的学者,但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主要针对的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熊比特以及后来追随熊比特的学者关注的重点。

面向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云服务框架模型

面向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云服务框架模型

面向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云服务框架模型面向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云服务框架模型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计算技术的支持。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云服务成为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面向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云服务框架模型的出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加高效、灵活的科研工具和服务。

本文将对这一框架模型进行介绍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第四范式云服务框架模型的基本概念。

第四范式是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科学研究进程、挖掘科学发现的一种研究方法。

而云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一种按需、可扩展、易于访问的计算资源和应用程序。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面向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云服务框架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科学家们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数据和算法上传到云端,通过云服务进行科学计算和分析。

云端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科学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云服务进行科研工作。

通过云服务,科学家们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模拟实验和科学计算。

面向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云服务框架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科学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云服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资源的扩展和收缩。

其次,它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云服务提供商会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并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

再次,它具有高度的易用性和用户友好性。

科学家们无需关心底层的计算资源和网络环境,只需要专注于科研工作本身即可。

在面向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云服务框架模型中,科学家们可以利用云服务进行各种科研工作。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云服务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

云服务提供了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的能力,科学家们可以将海量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他们可以通过云服务进行模拟实验和科学计算。

云服务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一能力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和模拟实验,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

此外,科学家们还可以通过云服务进行科研团队的协作和共享。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及实例分析的开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及实例分析的开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及实例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服务的发展趋势之一。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获取更大数量和更多种类的信息,但是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运而生,它能够为每个用户定制专属的信息服务,帮助用户更轻松地获取和使用信息。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个性化信息服务,并以实例分析的方式对其进行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个性化推荐算法、用户画像、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实例分析打下基础。

2、选取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如在线购物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浏览记录、搜索记录等数据,实现个性化推荐服务。

3、对于个性化信息服务中隐私保护问题的研究,分析用户数据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方案。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如下:1、对互联网个性化信息服务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提供支撑。

2、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个性化信息服务在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实现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3、对于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隐私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具体流程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2、选取一个具体应用场景,如在线购物平台,进行实例分析,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

3、对用户数据隐私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4、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前期准备:文献搜集和综述、研究计划设计等(1个月)。

2、实验阶段:选取应用场景,进行实例分析,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3个月)。

3、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1个月)。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酒店企业服务创新研究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酒店企业服务创新研究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酒店企业服务创新研究作者:孙海燕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32期[摘要]服务创新是酒店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提升我国酒店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以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为基础,分析我国酒店企业服务创新活动包含的四个维度:新服务概念、新顾客界面、新传递系统、新技术,对酒店企业服务创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酒店企业;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一、服务创新的内涵Joseph(1934)认为创新是就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的组合,并将它列入生产体系。

Bait(2003)等人认为服务创新是新的或者大幅度的改变服务概念、与客户互动的渠道、服务交付系统或者技术,这些改变导致一种或者多种新的服务功能的出现。

Berry(2006)等人则认为,服务创新包括但不限于增加新的服务、扩展现有的服务、改进服务的提供方式。

许庆瑞等人(2003)认为服务创新是指在服务过程中运用新思想或者新技术对现有服务流程或者服务产品进行改善或者变革,提高服务企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服务项目,为顾客创造新价值,最终使服务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二、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一)维度1:新服务概念酒店企业本质是向顾客出售服务产品,提供各种利益,因此酒店行业市场竞争的焦点不仅是经营、管理、文化的创新,更是服务产品的创新,因此,酒店在日常经营中要梳梳理创新理念,主动地进行服务产品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经营利润。

第一,关注顾客的需求与期望。

酒店产品具有很强的体验性,其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其对产品的期望以及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

因此,在创新服务产品之前,要将顾客的期望和需求放在首位,聆听顾客的反应与建议,让服务创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同时,服务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依靠顾客推动,因此,酒店进行服务创新时,需要用超前的眼光把握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推陈出新。

第二,精心经营消费环境。

酒店的环境是其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离不开环境的衬托,如很多主题酒店就是通过塑造与众不同的场景和氛围,提供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

四为服务的基本内容

四为服务的基本内容

四为服务的基本内容
四维服务(Four-Dimensional Service)是指以时间为第四个维度,结合空间、品质和情感,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体验。

它强调在服务过程中注重时间的管理和价值的创造,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四维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
1. 空间服务:提供舒适、便利的服务环境,包括整洁的场所、舒适的座位、顺畅的交通等,以确保客户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2. 品质服务: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优质的产品、专业的服务技能、准确的信息传递等,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

3. 情感服务:注重与客户的情感连接和情感共鸣,通过真诚、友善、关怀的态度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时间服务:有效管理时间,注重响应速度和时间效率,提供快速、及时的服务响应和解决方案,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节约客户的时间成本。

四维服务的目的是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体验,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和期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学生上网监控软件的推广服务模式研究——基于服务创新视角

学生上网监控软件的推广服务模式研究——基于服务创新视角
1 . 引 言
其他 原因,比如 由于家长工作繁忙 ,无暇顾及孩子 ,孩 子由爷爷奶
科技的发展对社Biblioteka 的进步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是科 技也是一把 双刃剑 。比如说网络 ,网络沟通 了世界 ,传递了信 息 , 使 得地球在相对 意义上越来越小 ,但是网络上 面的负面信息也在疯狂的滋长 ,阻碍着社 会 的进步 。未成年人越来越成 为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军 ,但是 由于其人 生 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形成 阶段 ,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不 良信 息的 影 响而阻碍其健康成长。所以急需监控软件来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本论文基于 问卷调查和对监控软件 的实 际操作体验 ,分析 了市 场上 常见的监控软件 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基于服务创新视 角,对 学生 上网监控 软件 的推广服务模式进行研究 。 2 .学 生上 网监控软件的主要功能与应 用状况
服务创新是指在服务 过程 中服务企业应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来改 善和 变革现有 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 品,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 率 ,为 顾客创造新的价值 ,最终形成 服务企业 的竞争优势 。 服务创新具有以下四个维度:服务概念 ,即供应商 以什 么概 念吸引 新 老客户 ;客户接 口,即供应商与客户端交互平 台;服务传 递 ,即供应 商和客户 间有效传递所共创或获取的价值途径 ;技术选择 ,即如何开发 新技术并应用于 服务系统 中 ,推 出新服 务概念 ,设 计 更先进 的客 户接 口、建 立更有效 的传递系统。( 下 图是服务创新 的四维度模型框架) 3 .2学生上 网监控软件营销推 广中的服务创新模式 3 .2 .1服务概念创新应用 服务企业在进行新服务概念开发时 , 需 要明确 回答这样 一些基本 问 题: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以保 留现有 客户并 发展新 的客户? 竞 争者提 供的产品是什 么?如何将新服务传递 给实际顾 客和潜在顾 客?这 些问题 就构成了 “ 新服务概念” 的范畴。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酒店服务创新思考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酒店服务创新思考

基于四维度模型的酒店服务创新思考作者:李培英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04期[摘要]随着酒店业迅猛发展,酒店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

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多元化酒店产品与服务的需求,酒店企业应进行服务创新,以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为基础,从服务概念、顾客界面、传递系统、技术四个维度进行酒店服务创新,以达到丰富酒店产品、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酒店业;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策略[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0261酒店业服务创新的意义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过服务创新满足顾客个性化、多元化的入住体验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关注点。

服务创新于现代酒店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服务创新使酒店企业获得差异化优势服务创新是酒店企业获得服务产品差异化优势和持续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当下,酒店市场变幻莫测、竞争日趋激烈,服务产品成本、质量、功能同质化问题凸显,单凭以往服务产品和价格优势难以取胜。

必须通过服务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属性上看,酒店产品是“无形”服务和“有形”物质产品的组合,这使得基于服务的“无形性”特征的酒店服务产品的创新有“无限”的可能性,可通过酒店产品“无形”服务和“有形”物质产品组合的形式“套餐化”、丰富化的创新形式,促成酒店产品的差异化。

12服务创新可提升酒店顾客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酒店顾客消费意识发生变化,消费经验日渐成熟,从简单卫生的住宿、餐饮基本需求,到要求精良、多功能设施、设备等核心服务,再到追求酒店品牌及附加服务,酒店顾客消费期望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更趋多元化。

通过服务创新,设计开发和提供个性化和增值性服务体验产品,可大大改进模式化的服务方式,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13服务创新可使酒店企业获得增值利润服务创新让酒店企业利润增值是上述两个前提的逻辑演变结果。

对酒店企业来说,通过服务产品创新,既可增加附加服务和附加价值,又可以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培养更多的满意客户,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最终获得客观利润。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综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也逐渐向数字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与研究的重要资源中心,其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基于用户需求和偏好进行定制化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

在高校图书馆中,个性化信息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传递服务。

用户在图书馆搜索相关文献时,可以选择个性化的文献传递服务,将符合自己需求的文献传递到自己的邮箱或者个人文献管理系统中,提高文献获取效率。

2. 馆藏查询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提供的馆藏查询服务,在不同场景下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图书馆馆藏资料。

比如,通过电子资源检索系统查询到具体的数据库或期刊,或者通过在线预约系统查询到馆藏书籍的可借阅情况等。

3. 个性化推荐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根据用户的阅读记录、搜索记录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书目推荐服务。

推荐的书籍可以基于对用户读者类型、阅读兴趣、学科特长等维度进行推荐。

1.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图书馆用户需求分析图书馆用户需求分析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与使用习惯,以及用户对各种服务模式的认知与接受程度。

1.2 个性化检索算法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检索算法研究,通过对用户阅读行为等信息进行分析,提高文献相关性的判断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文献推荐服务。

研究成果主要以算法优化、效果评估等方面为主。

1.3 个性化推荐系统开发针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信息推荐服务,开发了一些个性化推荐系统。

这些系统主要基于协同过滤、机器学习等算法,通过挖掘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文献、数据库等资源推荐。

2.1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与实践国外研究者首先从概念上对个性化信息服务进行阐释和界定,同时也进行了实践研究,比如通过问卷或者访谈的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和接受程度,从而在此基础上提供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情报研究Library&Information Studies第1期4卷2011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谈晓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210093)摘要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传统信息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以符合用户兴趣、身份和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形式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为促进服务创新,从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特点、要求等基本内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服务科学从服务创新的四个维度,探讨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传递、接口及技术创新。

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服务服务科学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分类号G203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the Four-Dimensional Modelof Service InnovationTan Xiaojie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 Abstract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challenges th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by providing users with specific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 and identity.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ervice innovation in service science,this paper explores innovation in concept,transfer,interface and technique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user-oriented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he content,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service innovation.Key words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ervice science;service innovation;four-di-mensional model1引言随着生产型经济的高度成熟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经济活动已由制造为中心日渐变为以创新和服务为中心,服务经济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典型特征[1]。

服务活动已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行业,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制造行业等都越来越强调服务,甚至向服务转型。

服务正逐渐成为制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源泉和价值增长点,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蓝色巨人”IBM公司,并且IBM成为了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服务科学的倡导者。

服务科学的研究为“服务”赋予了新的内涵,其目标在于[2]:科学分析服务、有效管理服务并通过流程设计最大化服务的生产力;其核心主题即为[3]:服务创新。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新月异,面对海量的、多样的信息资源,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亦日益增长,也就是说,需要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正确的时间内将正确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传递给用户。

由此,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运而生,即需要针对用户的个人需求、环境、心理、知识等特征实施信息服务[4],这对传统信息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进一步促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本文从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尚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特点、要求等基本内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SSME,从服务创新的四个维度,探讨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传递、接口及技术创新。

2个性化信息服务与信息服务创新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以用户为中心,重视与用户的交互,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服务具有主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符合了“面向信息源———面向信息交流———面向信息用户”的信息服务发展轨迹。

然而,尽管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广泛应用,轨迹的前端得以实现,在当前条件下,对轨迹的后端———个性化信息服务而言,仍然存在如下不足[5]:(1)向用户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缺乏针对性。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虽然可以使用户能够远程利用信息资源和跨系统使用信息资源,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但是,它不能针对差异性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策略、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

而针对性正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质所在。

(2)向用户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缺乏关联性。

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机构可以拓展用户可用的信息资源的范围,提供更多可用的信息产品与服务。

但是,它不了解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水平,不了解用户理解、消化信息知识的程度,因此,对用户来说,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缺乏关联性。

(3)对于重点用户来说,仅仅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机构只能为其提供相对较全的信息资源,但是无法跟踪用户,无法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无法主动自适应,无法实现即时服务。

(4)存在资源深层利用的问题。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利于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跨系统检索和“一站式”获取。

然而,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共享平台无法提高用户利用资源的效应与效益,信息机构必须使资源面向用户集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层组织,解决资源深层利用的问题。

总而言之,目前的信息服务解决了资源共享问题,但是就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来说,为使用户满意,提高服务质量,其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上都有待创新。

如前文所提,服务创新正是服务科学的核心主题,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其服务理念、服务方法、管理模式、相关技术值得用来借鉴,探寻有价值的发展途径。

3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创新继2002年首次提出服务科学的概念,2005年7月,IBM公司结合服务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把服务科学正式更名为“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services sciences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SSME),认为SSME是服务科学(service science)、服务管理(service management)和服务工程(service engineering)三者的结合。

正如很多新兴学科发展之初,迄今,未能有机构或学者对SSME形成统一的定义。

归纳多种观点,可以说,SSME是通过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工业工程、数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社会科学和法学等诸多领域的交叉,运用科学、管理和工程的原理对服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能在商务和技术的交叉点上促成整个企业的转型,推动创新[6]。

服务创新管理是SSME的核心。

BILDER-BEEK[7]等建立的“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如图1所示:图1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从图1可以看出,服务创新关注四个方面,即:服务概念创新、客户接口创新、服务传递创新及技术创新,服务的增长需要在人、技术、价值、顾客四个方面进行革新。

基于此模型,在SSME的相关理论、方法及技术的指导下,可以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3.1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服务概念创新服务概念,也就是服务提供者以什么样的概念吸引新老用户。

信息服务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服务,其传统概念即:以信息运动各环节为内容的服务业务,从社会现实出发,以充分发挥51谈晓洁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信息的社会作用、沟通用户的信息联系和有效组织用户信息活动为目标,满足用户全方位信息需求。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在利用信息公用平台的同时,对个性化集成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需要从服务概念上首先进行拓展,确立面向用户的,以用户的有效利用为目标的新的信息服务理念。

在对信息资源网络、用户需求及行为动态变化精确把握的基础上,SSME的研究进展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创新提供了相关理论和方法。

首先,对信息服务的本质可以重新进行界定。

例如按服务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用户分为会员或非正式的;按服务需求的变化性,可以区分用户信息需求波动的大小;按服务交付的方式,可以确定定制化程度的高低,等等。

此外,SSME是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自然科学、工程关注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关注商务创新,社会科学关注“人”、组织创新,全球经济与市场关注顾客方的需求创新,这些领域的理论方法对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

3.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服务传递创新服务传递,即在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之间有效传递所共创或获取价值的途径。

信息服务传递来源于信息载体、传输技术和传递通道三者的结合,也就是说,传统的信息服务传递系统是服务提供者为服务传递而做出的组织内部安排。

然而,这在SSME观点下显然不够全面,因为用户是服务活动重要的参与者和价值共创者,他在接受信息服务时,也在向服务提供者反馈价值,而且,在当前网络信息环境下,互联网向个性化和互动性方向发展,具有业务关联的用户之间也有信息沟通的需要。

由此,服务传递系统除了发展其组织内部结构,还需面向用户,考虑双向甚至多向的信息传递。

在发展信息的个性化导航、信息资源的整合及主动推送的同时,关注用户生成内容,从而拓展交互服务业务。

3.3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用户接口创新用户接口,也就是服务提供者与用户的交互平台。

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以用户为中心,面向用户的交互式用户接口是最直接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用户与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交互过程已经具备提升的可能。

例如联机检索系统中友好的用户界面,能有效提高用户获得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面向用户的服务集成,将数据和知识资源按照用户的具体需求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能够为用户提供动态的、在时空上一致的服务;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构建,根据用户与信息服务互动的客观反映,强调信息的表达和展示,从用户观点来考察信息构建的内容组织、界面设计等,力求为用户提供清晰可理解的信息。

从SSME的观点来看,通过接口的交互,决定了用户头脑中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是服务接触中的关键点。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用户接口在强调交互性的同时,还要增强对用户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从而能响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成为一个交互的、实时的、柔性的、反应迅速的平台,最终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3.4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即如何开发新技术并应用于服务系统中,推出新服务概念、设计更先进的客户接口、建立更有效的传递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