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7.排比教学设计

7.排比教学设计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要注意:要注意运用排比句时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达出磅礴的气势。
讲解例句: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希望是;希望是……
教学策略
采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重点难点
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学习排比
排比,也叫排语、排句,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成串排列,增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三、排比的好处
四、完成任务单
微反思
修辞手法(排比)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上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他们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在分析问题中,他们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
学习目标
1.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排比。
2.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各版本通用
知识点名称
排比
设计者
吴海飞
视频时长
5:50
微教案
设计思想
对于即将升中的学生来说,系统、全面地梳理小学阶段的知识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本微课以修辞手法为专题模块,把学生常用的六种修辞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把学生不常用的五种修辞手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意图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一、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认识排比句二、选题意图: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排比句,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微课程在学生学习《荷花》时,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进行语言运用实践。

三、内容来源: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四、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五、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荷花》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2、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六、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学习《荷花》一课时,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七、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读了《荷花》一课后,相信北国天山景色的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屏幕出示)请你默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赏析句段,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把上面句子中相同的字用粉色标出)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屏幕出示)像这样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者为什么要用排比的形式来描写呢?认真朗读,感受一下。

感觉到了吧,用了排比,景物的描写更生动,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你能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排比句教学设计

排比句教学设计

《排比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2、认识排比句的类型。

教学重难点:排比句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一、教学导入: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排比句。

学习排比句的特点、类型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排比句。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例: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排比句的类型有三种:(1)短语排比例:我的书桌上摆满了东西,小小的玩偶,厚厚的字典,长长的铅笔,真的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句子排比:例:大地像是一位巨人,绵延的山丘是他的起伏的胸肌,茂密的森林是他的头发和胡须,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

(3)段落排比例:亲亲我的宝贝,我要越过高山。

寻找那已失踪的太阳,寻找那已失踪的月亮。

亲亲我的宝贝,我要越过海洋。

寻找那已失踪的彩虹,抓住那瞬间失踪的流星。

小结:排比句的作用:用排比句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句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句来叙事写景,可使文章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更形象生动。

三、小练笔: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可以说出有关云朵的排比句吗?可以说出有关课间的排比句吗?可以说出有关幸福的排比句吗?例1:天上的白云,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

例2: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热闹非凡。

小明在打球,小红在踢毽子,小华在跳皮筋。

例3: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喜悦。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江西教师网

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江西教师网

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 - 江西教师网系列微课,认识排比句教案一,什么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二,基本格式,只要句子意思是并列的,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式相同的句子。

词与词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不过词、句或者段要是三个或以上还有排比的东西要并列。

三,作用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四,优美排比句欣赏心灵心灵是一方广阔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人生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诗,每一句都是动人的,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悦耳的,人生如梦,每一个都是美丽的。

书籍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五,排比句的辨析,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

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比如“人教版第七册语文书《桂林山水》,有一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意思相连,都是描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句式相似,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

如果是三个相关并列词语,而不是词组或者句子组成的句子,不是排比句。

如,“动物园里有大象、河马、猴子……大约有上百种。

认识排比句(讲义)

认识排比句(讲义)

阅读目标:认识排比句阅读方法点拨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

排比句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增强文章的气势。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排比句呢?首先,我们希望自己的文章像动听的歌曲一样朗朗上口,有节奏感,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排比句。

其次,当我们想在文中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时,我们也可以运用排比句。

用排比来抒情,文章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例:画家喜爱鹰。

爱鹰的健美——它像欢腾的海水送着夕归的帆船,那么美丽;爱鹰的声音——它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亮、清脆,好像在遥远的天边吹着口哨,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爱鹰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画家心里,使人产生美丽的幻想;爱鹰的雄姿——它那“一飞冲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这一段写画家爱鹰。

全段五句话,用了四个排比句,写鹰的健美、鹰的声音、鹰的眼神、鹰的雄姿。

句子整齐有力,感情波澜起伏,鹰的形象逼真,表达了画家爱鹰的真情实感。

阅读达标训练收下吧,妈妈最好的礼物比起众多的父母,蒲公英妈妈可高明多了。

她明白,自己终究要离开孩子;她明白,孩子终究要独自远行;她明白,万贯家私、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终究不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可是,她用心编制了一把小伞,静静地放入了孩子的行囊。

她等待着,有朝一日孩子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将它撑起,勇敢地去接受大自然的挑战。

收下它吧,孩子。

接受那迎接困难的勇气,那克服困难的信心,那战胜困难的意志。

这,就是伞;这,就是妈妈最好的礼物。

拥有这样的礼物,面对这样的妈妈,哪个孩子能不全力以赴去撑起这把伞呢?岳飞撑开了,于是有了战场上铮铮男儿的精忠报国;道奇森撑开了,于是有了儿童文学宝库中的明珠——《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周恩来撑开了,于是有了新中国第一位总理的丰功伟业。

他们回敬了母亲的恩惠,他们显示了生命的辉煌,他们也启迪了所有的父母应该如何去锻炼孩子,保护孩子,成就孩子。

五年级语文教案 认识排比-市赛

五年级语文教案 认识排比-市赛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谈话引出近代历史中的爱国者——梁启超。
2.指导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分类,筛选对应信息பைடு நூலகம்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借助资料,理解课题。
1.出示字典中“说”的义项,根据自己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判断“少年中国说”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2.交流讨论《少年中国说》写作的背景资料,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少年中国”的。
③以排比做框,加入其它修辞手法,让表达更生动。
2.“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3.读好句子,注意气势逐渐加强。
4.小组合作,讨论:祖国与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5.交流反馈,体会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希望。
六、总结规律,引导背诵
1.课件出示:少年X则国.....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并试着背诵。
4.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
重点
难点
1.查找并筛选资料,了解梁启超及《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借助微课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
设计
课前三分钟展示:我心中的爱国者
3.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三、解决字词,通读课文。
1.多种方式读,读准字音。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2.辨清字形。
区分“泻”与“泄”的字形字义,完成选字填空。
3.写好生字“哉”。
4.读好感叹句。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学生各自背诵。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一、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认识排比句二、选题意图: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排比句,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微课程在学生学习《荷花》时,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进行语言运用实践。

三、内容来源: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四、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五、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荷花》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2、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六、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学习《荷花》一课时,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七、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读了《荷花》一课后,相信北国天山景色的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屏幕出示)请你默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赏析句段,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把上面句子中相同的字用粉色标出)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屏幕出示)像这样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者为什么要用排比的形式来描写呢?认真朗读,感受一下。

感觉到了吧,用了排比,景物的描写更生动,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你能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小学排比句讲课教案模板

小学排比句讲课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学会运用排比句表达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排比句的特点及运用。

2. 学会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排比句的构成及运用。

2. 学生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排比句。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小黑板3. 排比句相关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排比句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排比句的特点。

2. 让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排比句,激发学生对排比句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排比句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构成及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排比句的构成要素,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3. 教师举例说明排比句在写作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排比句,哪些不是。

2.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修改成排比句。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比句的特点及运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排比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排比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主题,让学生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点评对方的排比句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排比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排比句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认识排比句
二、选题意图: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排比句,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微课程在学生学习《荷花》时,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进行语言运用实践。

三、内容来源: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
四、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荷花》一课,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

2、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六、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学习
《荷花》一课时,利用微课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概括出排比句的特点作用并能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一个具体场景。

七、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读了《荷花》一课后,相信北国天山景色的特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屏幕出示)请你默读下面的句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赏析句段,概括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
(把上面句子中相同的字用粉色标出)
是的,作者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花海“五彩缤纷”的特点。

(屏幕出示)像这样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作者为什么要用排比的形式来描写呢认真朗读,感受一下。

感觉到了吧,用了排比,景物的描写更生动,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你能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我们都知道,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那你知道,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比喻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排比句:(屏幕出示)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你发现了什么(屏幕出示)
对,这个排比句它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也就是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比喻之外,还能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其实,拟人、设问的修辞也可以运用到排比句中。

排比句只是一个架子,在这个框架内可以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

如果能在排比句中再运用了多种修辞,那么文章就会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结合课文中的句段,赏析排比句。

(三)拓展运用:
认识了排比句,那你会写吗相信你能把下面的“排比句+比喻句”补充完整。

(屏幕出示)仿写句子: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

书籍。

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运用排比句四、结语(屏幕出示)在习作中,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因此我们在习作中一定要多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课后,你可以练习运用排比+其他修辞的形式表现秋天的景象。

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习作实践。

把、设计亮点:
1、了解语言表达特点“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七月的天山》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七月天山的秀丽风景。

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感悟和体会七月天山不同寻常的美。

所以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七月的天山的特
点的就应成为研读的重点。

本微课程就从课文的语言风格入手,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分析概括出其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注重语言的实践运用本微课程在学习时让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排比句的修辞方法,教师设计了一个补充题作为支架,帮助学生仿写排比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拓展。

3、力求画面简单实用本微课程在技术上采用了常见的ppt和录屏工具,在设计时,教师只求简洁与实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讲解语言的设计上力求精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