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复习题非选择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一边看目镜一边调整反光镜,这最有可能是显微镜使用步骤的()A.对光B.取镜安放C.放置玻片D.调焦观察2.蜻蜓点水体现了哪一生命现象?()A.应激性B.生长C.新陈代谢D.繁殖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4.下图是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其中“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图像是A.①B.②C.③D.④5.下图是变形虫细胞的分裂过程的示意图,请按一次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1→2→3→4B.2→3→4→1C.3→1→4→2D.3→4→1→26.在一相对封闭环境中,有一条食物链A→B→C→D,若C因某原因大量死亡,B数量变化可能是()A. B. C. D.7.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各随机放入10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培养皿甲乙丙丁场所阳光下阳光下黑暗中阳光下纸巾干湿状态潮湿干燥潮湿潮湿温度(℃)2323235发芽数(粒)890900A.该实验能证明阳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B.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C.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D.乙、丙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8.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9.成贝妮同学将含有草履虫的池塘水置于烧杯中,不久后她惊奇地发现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表层,你认为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表层的原因是草履虫需要A.阳光B.二氧化碳C.氧气D.养料10.下列各图按照结构层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⑤③①②④B.⑤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③⑤1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1)盖盖玻片后染色(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3)撕取一小块内表皮(4)用镊子将内表皮展平A.(1)(2)(3)(4)B.(1)(3)(4)(2)C.(2)(3)(4)(1)D.(3)(1)(2)(4)12.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⑤是细胞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B.②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③是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③⑥⑦13.下列表格中,对实验所需器材或试剂,表述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名称器材/试剂1观察桃花的子房结构显微镜2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碘酒A.1 B.2 C.314.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下列现象与原因分析搭配错误..的是A.图1中的装片出现大量气泡——盖盖玻片环节操作不当B.图2中未观察到细胞——标本不够薄而透明C.图3中未观察到细胞核——光源亮度不足D.图4中细胞膜看不清楚——细胞膜很薄且紧贴于细胞壁内侧15.关于将光照后的叶片置于酒精中隔水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让酒精促进产生更多的淀粉,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让叶片变成黄白色,有利于后期的观察C.防止酒精受热燃烧,发生危险D.让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进行脱色16.下列各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A.B.C.D.17.下列不属于...马尾松适应干早而贫瘠土壤的结构特点是()A.根系发达B.叶细长如针C.气孔深陷表皮下D.种子为“松球果”二、实验探究综合题18.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一、选择题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使视野中A点到达视野中央,应A.向上移动装片B.向左移动装片C.向下移动装片D.向右移动装片2.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向日葵B.海马C.香菇D.烟草花叶病毒3.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

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温度B.土壤、水分C.水分、温度D.空气、阳光4.设洋葱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 ,如果其中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那么,分裂3次后,将得到细胞的个数和细胞体内的染色体数分别为()A.3、2 B.8、2 C.3、1 D.8、15.下图是细胞构成动物体的流程图,其中1, 2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结构层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1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复制B.2过程使细胞种类增多C.c是由不同的b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而成D.人体的皮肤对应的是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B.这个食物网一共有4条食物链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D.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7.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的B.图甲中的③是由图丁中的③发育而来的C.图丙中的②是由图乙中的⑤发育而来的D.大豆油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8.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法正确的是()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长期不换水导致鱼缸内壁出现绿膜的原因分别是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大量繁殖导致的B.与蕨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C.有些沼泽地带生长的苔藓植物,遗体一年年地堆积后会形成泥炭。

在我国西部和东北部的一些地区,泥炭是重要的燃料资源D.松、卷柏和侧柏都属于裸子植物,其中,松的球果是其果实9.某小组探究光照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锥形瓶中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培养初期,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数量B.草履虫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又会下降,原因可能是生存空间不足C.与光照条件相比,黑暗条件下容易获得更多数量的草履虫D.草履虫的个体大小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而增大10.如图表示细胞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是细胞分化B.过程②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C.过程③是细胞分裂D.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中的细胞结构多了细胞核11.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及视野中细胞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黑圈是气泡,这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B.调节图示结构5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图示结构1C.若观察甲时视野较暗,应换图示结构3的高倍物镜使视野明亮D.乙图中细胞太小,在放大观察时必须直接转动图示结构2换高倍物镜12.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一、选择题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显微镜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若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则载玻片上的原图是“↙”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目镜C.若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中的物像模糊,则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D.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时,污点未动,则说明污点一定在物镜上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3.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

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温度B.土壤、水分C.水分、温度D.空气、阳光4.如图表示细胞构成生物体的流程,1、2表示生理过程,a~f表示结构层次,其中a表示受精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和d均表示不同的组织B.无论形成植物体还是动物体,都要通过2分化形成不同的器官C.1最重要的变化是a中染色体复制并均分配到子细胞中D.c和f分别表示不同的结构层次5.图中(一)、(二)表示大豆种子萌发阶段,①~③表示相应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B.②和③都可进行光合作用C.(一)阶段种子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有机物D.(二)阶段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6.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请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生物种类蜻蜓幼虫小球藻小鱼水蚤体内食物成分水蚤蜻蜓幼虫小球藻A.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小球藻B.根据表中信息,写出的食物链为:小球藻→水蚤→蜻蜓幼虫→小鱼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到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小鱼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蜻蜓幼虫的数量增加,则小球藻的数量将减少7.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一、选择题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显微镜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若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则载玻片上的原图是“↙”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目镜C.若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中的物像模糊,则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D.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时,污点未动,则说明污点一定在物镜上2.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一山不容二虎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4.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 6 条染色体,1 个体细胞连续分裂 2 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4 个、6 条B.4 个、3 条C.4 个、12 条D.8 个、6 条5.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由图可知首先分裂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6.甲~成是某简单生态系统中的五种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下表是对其体内某种农药(无法排出体外)含量的制定结果: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戊单位体积内农药含量0.0450.0090.1450.0240.003(毫克)据此推测,这五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别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A.丙、戊B.戊、丙C.丁、丙D.甲、戊7.下图为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的3中储存有营养物质B.乙图中的a、b是由甲图中的2发育成的C.丙图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D.丁图中的③发育成乙图中的b8.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9.如图所示,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doc 一、选择题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③后,调节①使物像变清晰B.乙图中,使用物镜①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少C.由丙图转为丁图时,应将载玻片向右移动D.丁图细胞图像是在乙图物镜②下观察所得2.生命神奇而美丽,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生石花开花B.珊瑚礁长高C.种子萌发D.青蛙抱对3.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风调雨顺时瓜果获得大丰收B.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变成刺状C.夏天温度升高霉菌繁殖速度加快D.蚯蚓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4.下列关于如图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B.图A中②内的遗传物质在分裂前进行了复制C.图B中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图C的两个新细胞D.图C中③和④内的遗传物质相同5.如图是两种生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标号②所示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B.甲、乙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C.甲、乙都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甲、乙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数量最少的是鹰B.图中有4条食物链C.昆虫和杂食性鸟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7.下面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一中的3在发育成果实前需经过传粉和受精B.图二所示器官是由图一中的4发育而来C.图三中的a和b是由图二中的1发育而来D.图三中的c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图四中的A8.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A.它们的茎都没有输导组织B.没有根的分化,吸水能力差C.它们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D.它们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9.观察草履虫实验中,最好从表层吸取培养液。

草履虫大量聚集于表层的原因是()A.食物充足B.氧充足C.温度适宜D.障碍物少10.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C.过程①染色体并未发生改变,因此细胞未发生改变D.过程②染色体发生了改变,因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细胞11.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D.如果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③选择平面镜12.如图是丁丁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③④②C.③①④⑤②D.⑤②④①③13.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标号④表示的结构是细胞核B.标号①③⑤所示结构是植物细胞具有的C.标号②所示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标号①所示结构是细胞膜,有保护和支持作用14.以下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甲是操作步骤,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中出现几个大而圆形且带黑边的物像可能是因为a步骤操作不当B.制作好临时装片后,先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C.若向左上移动装片,几个大而圆形且带黑边的物像不会随着移动D.图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dc15.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精选模拟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精选模拟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精选模拟一、选择题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内的变化是()①细胞数目减少②细胞数目增多③视野变暗④视野变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4.如图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动物、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B.正常情况下,生物细胞的分裂是受到严格控制的C.两种细胞分裂的相同点是细胞质先分开,细胞核再分开D.两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5.如图表示两类生物细胞分裂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B.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C.细胞分裂先是细胞质分成两份,再是细胞核分裂成两个D.图C所示新细胞与A时期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6.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YB.四种绿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层C.池塘出现水华后又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7.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

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子含水量/%20304050607080种子萌发率/%8163356738681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 ℃B.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C.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D.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8.下列几类植物中,没有出现输导组织的是()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9.某小组探究光照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锥形瓶中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培养初期,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数量B.草履虫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又会下降,原因可能是生存空间不足C.与光照条件相比,黑暗条件下容易获得更多数量的草履虫D.草履虫的个体大小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而增大10.如图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过程产生的细胞经②过程可形成不同的组织B.①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C.①过程产生的细胞和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11.下图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部分操作步骤,请你据图回答步骤①和④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A.清水、碘液B.碘液、清水C.生理盐水、碘液D.碘液、生理盐水12.下图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部分操作步骤,请你据图回答步骤②和④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A.碘液、清水B.清水、碘液C.清水、清水D.碘液、碘液13.一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1)擦拭盖玻片;(2)在载玻片上滴清水;(3)取材;(4)染色;(5)盖上盖玻片。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使用光学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A.取用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B.移动装片,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也移动,说明污点在装片上C.在载物台上放置好玻片标本后,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D.观察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亮2.鲸鱼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该过程体现的生命现象是()A.生物的生长发育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对刺激的反应D.生物的新陈代谢3.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4.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C.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5.如图为组织形成的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1表示细胞的生长B.过程2表示细胞分裂C.过程3表示细胞分化D.过程2表示染色体数量减半6.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B.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D.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7.图甲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示意图,其中 X为鲜重变化曲线,Y 为有机物质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种子吸水萌发,其中 H 是由子叶发育而来的B.图乙中,X曲线的 ab 段,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大量吸水C.图甲中,种子萌发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D.图乙中,Y曲线的 ae 段,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呼吸作用水分大量散失8.下列特征与生物个体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由菌丝构成,细胞没有叶绿体,能产生孢子---蘑菇B.根、茎、叶有输导组织,能产生孢子---葫芦藓C.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构成,有一片子叶---花生D.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肾蕨9.下列全为单细胞的一组生物是A.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向日葵B.酵母菌、衣藻、眼虫、草履虫C.酵母菌、猫、眼虫、衣藻、变形虫D.衣藻、油菜、变形虫、草履虫10.下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若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去掉的结构为5、9C.图中能利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有3、5、6D.此图若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为1、2、51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②存在于所有细胞中C.③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④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2.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D.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13.如图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示意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⑦⑥⑤②③④①B.⑦②⑥⑤④③① C.⑦②④③⑤⑥①D.⑦②⑥③④①⑤14.如图是有关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描述,请据图找出错误的一项是( )A.丙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B.乙由种皮和胚构成C.③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D.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减顺序为甲--丙--乙15.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A.凉水B.热水C.碘液D.酒精16.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3所示结构是A.叶脉 B.叶肉 C.上表皮 D.气孔17.小明同学对如图生物(1葫芦藓,2肾蕨,3衣藻,4银杏)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A.1是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根、茎、叶的分化B.2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和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高大C.3是单细胞藻类,细胞内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D.4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二、实验探究综合题18.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期末生物非选择综合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C.对光时应先将小光圈正对通光孔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细准焦螺旋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D.生物能呼吸3.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下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4.如图是与细胞分裂过程有关的图,请你根据图选出正确的分裂顺序()A.a→b→c B.b→a→cC.a→b→c D.c→a→b5.表明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1)细胞质由一份分成两份,每一份含有一个新生的细胞核(2)细胞核经过一系列变化,由一个分成同等的两个(3)在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A.(1)(2)(3)B.(3)(2)(1)C.(2)(1)(3)D.(1)(3)(2)6.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B.图中所示成分加上分解者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物质最多的是乙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7.下图是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菜豆种子的胚由图甲中的1、2和3组成B.图甲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2C.图乙中的A是由图甲中的1发育成的D.图丙中的a是吸水的主要部位8.“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是诗人袁枚对苔藓植物(如地钱)的生动写照。

下面解释你不认同的是()A.“白日不到处”——地钱生活在阴湿的环境B.“青春恰自来”——正好到了地钱的繁殖季节C.“苔花如米小”——地钱长出的孢蒴很小D.“也学牡丹开”——“苔花”和牡丹花具有相同的结构9.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名称操作目的A观察草履虫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B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染色C制作临时切片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使叶片更薄,便于观察D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碘液滴在叶片上看是否变蓝检验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否有淀粉A.A B.B C.C D.D10.如图是动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①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D.过程②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细胞11.图中1中甲图明显在视野中出现气泡,要纠正,下列操作哪一步,可看到视野图1中乙图的图像A.B.C.D.12.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视野中光线过强则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看不完整,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液泡等结构D.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13.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用红色水彩笔将咽涂上颜色;用黄色水彩笔将喉涂上颜色。
4.如图是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各部分的名称:
[2][3][5][6].
(2)外界空气到达图中[3]后,进行气体交换,此处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
(3)根据非典所属的传染病类型和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预防“非典”我们应该做到
第四章 物质的运输
2、你了解自身的消化系统吗?
下图为消化系统结构图,请仔细观察,然后再回答下列问题:
(1)【】既无消化功能,
又无吸收功能。
(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它能分泌促进脂肪的消化。
【5】和【8】的内壁上均有,
能分泌和。
(3)在消化道中最彭大的部位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它主要起到的作用。最长
的部分是,三大营养物质
在此被充分消化。
(1)图1向1、2两支试管注入的淀粉糨糊的量应。
(2)图2表示向2号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向1号试管加入。
(3)图3表示将两个试管放在相当于人体体温的℃水中保持10分钟,然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
(4)图4表示分别往冷却后的两支试管里各滴入两滴碘液。这时可以看到:
1号试管内
2号试管内。
(5)实验结果说明。
(1)图中【6】内的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填心脏的结构名称)。
(2)图中【5】内的血液比【4】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明显升高,这与作用有关;【3】内的血液比【2】内的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3、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人体消化道的各个器官,纵轴表示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曲线甲、乙、丙代表三类物质的消化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推断字母表示的器官:
A;B;C;D。
(2)据图分析,甲表示的消化过程,乙表示的消化过程,丙表示的消化过程。
(3)参与物质甲消化的消化液有。
(4)由图可知,三种物质均在被充分消化。这是因为胰腺分泌的、肝脏分泌的和肠腺分泌的都进入中发挥消化作用。
(4)在心脏的四个腔内,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填代号)。
12.(2012年怀化)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 )组织构成。
(2)肺循环开始于( )、肺循环完成后血液由( )变成动( )
(3)D和B心壁哪个厚?( ),其原因是什么?( )
(4)若通过手部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 )腔。(填标号)
(5)图中e和f的作用是( )
13.(2012年襄阳)右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请问B代表的血管是( );流经C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
(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的器官是小肠。
(4)为了增加营养,在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几种营养素可以预防一些群体性疾病的发生。如在食盐中加碘可有效地预防的发生,食用铁强化酱油,可使儿童
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人体的呼吸检测题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
(1)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模拟人体的膈,序号模拟人体的胸廓。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下面是某优质火腿肠包装上的部分说明,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购买该火腿肠时,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应首先关注包装说明上的。(2)为了防止食品腐败,火腿肠一般都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如果误食了包装袋已鼓胀的火腿肠会引起中毒。
(3)从配料中可以看出,火腿肠含有比较丰富的,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被食用后在人体最终消化成。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瓶;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瓶。
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 ]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__的场所。
(3)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支气管共同组成呼吸道,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2年聊城)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心脏的结构看,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心室壁的厚度比心房壁厚;从心脏的功能看,心脏的收缩能将血液“泵”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上说明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2)在人体的血液循化过程中,体循环开始于( ),结束于( )
(3)人生病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 )(填序号)。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 )
七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二、非选择题
1、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做如下处理:
(1)如果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则号试管作为对照。
(2)如果只探究唾液的作用,则只要号试管作为对照就可以了。
(3)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号试管。
(4)实验结果说明:。
(2)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径增大。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径的变化。
2.下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向乙瓶;
(3)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一个肾单位时,经过(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4)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 )(填“m”或“n”)端。
二、识图问答题
1.(2011菏泽)24.(8分)下面是人体部分血液循环与肾单位模式图,阿拉伯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右图为小肠绒毛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1】是,其存在的生物学意义
是。
(2)【2】是;【4】是,
它们共同的结构特点是,其生理
意义是。
(3)肠道内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大部分营养物
质被【】吸收。
(4)【7】是,它能分泌,对食物进行消化。
5、下图为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实验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