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例为例,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的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江南地区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知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重点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较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开发过程、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加深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音频等多媒体资料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与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的的历史文献、故事、传说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江南地区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东晋南朝时期的背景,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为何在那时得到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附学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附学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写的,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峰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东晋的兴亡自主阅读课本P82~83内容,完成第1题。

1.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局面?(1)317年,司马睿,建康;(2)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3)“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知识模块二南朝的政治自主阅读课本P83~84内容,完成第2题。

2.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怎样频繁更替的?继宋朝之后,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为何处于劣势?(1)东晋——宋、齐、梁、陈(统称南朝)(2)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东晋南朝上承三国﹑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双头州郡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初一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

本课着重讲叙东晋的兴亡、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

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它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所以它与以后的课程有联系。

本课还是七年级历史书中为数不多的政治、经济史内容并存的一课,难度比较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国家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参与生动的课堂,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为此,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梯度问题,视频欣赏等,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体会学习的乐趣和作用。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教学准备】图片、史料、白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导入新课设疑:何处是江南?(利用白板在地图上画出)(历史上的江南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人称江东或者江左)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以古代南方经济的繁荣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做好铺垫(二)、探究学新课学生活动:齐声朗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过渡:从学习目标分析,本课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以上内容把学习内容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知江南政权之更替;第二篇章:探江南开发之缘由;第三篇章:品江南开发之繁盛。

第一篇章:知江南政权之更替一、东晋的兴亡多媒体展示:南北政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东晋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317年建立者: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在位时间318年-323年)都城:健康灭亡时间:公元420年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东晋的社会状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教材从江南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准备《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关章节的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关于江南地区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地区吗?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地位?”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2、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3、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影响
【教学难点】
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播放视频《江南美景》。

教师: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

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
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问题:司马睿在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回事吗?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在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你们听过“闻鸡起舞”的故事吗?故事主人物是谁?他为什么要如此勤奋练舞?
展示:教材83页的相关史事,请学生阅读和回答问题。

西晋末年,祖逖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东晋初年,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朝廷对祖
逖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展示:图片《东晋形势图》,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2)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政治
请学生阅读教材的“南朝的政治”的内容,回答问题:
(1)南朝时疆域最大,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的是哪个政权?
(2)为什么说“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1、南朝:420一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统治:南朝后期,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处于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展示史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西汉)
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勤奋,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

——《宋书》
(南朝)
(1)上述两则材料是对哪个地区的描述?
(2)汉朝与南朝时的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得到开发?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江南;
(2)因为汉朝的江南尚未开发,南朝的江南已经过三国、西晋、东晋的长期开发;
(3)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
(4)在教师的指导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农业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南方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总结:
1、原因: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
2、农业: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3、表现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4、影响: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难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问题,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我们要认识到今天江南地区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反对战争,爱护和平。

【板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2.东晋的统治
3.东晋的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更替
2.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的开发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