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几个新颖有趣的补充实验

合集下载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但是,有些化学实验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引入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几个趣味化学实验的例子,并探讨它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胡萝卜变红灯这个实验利用了胡萝卜的颜色变化特性,用胡萝卜的汁液制作指示剂,在不同状况下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教授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和酸碱反应。

实验步骤:1. 装备:取一些鲜胡萝卜和一个搅拌机。

2. 制备指示剂:将胡萝卜洗净、切碎,然后用搅拌机打成汁液。

3. 观察颜色变化:将胡萝卜汁液分别加入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比如,当胡萝卜汁液加入酸性溶液中时,颜色会变红;加入碱性溶液中时,颜色会变橙黄或黄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颜色会有所不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知识。

二、气球火箭实验这个实验利用醋和小苏打的反应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利用气体的冲力驱动气球飞行。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教授化学反应和气体的性质。

实验步骤:1. 装备:一个空气充气泵、一个喷水枪、食醋、小苏打、一个空气球和一根细长的塑料管。

2. 准备燃料:将一些食醋倒入空气球里,然后加入小苏打。

3. 进行实验:将充好气的气球口用细长的塑料管插入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中,快速封口,并迅速将气球固定在喷水枪上。

然后,打开喷水枪,观察气球的飞行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气球的飞行,并了解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原理。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比例的醋和小苏打混合物,观察气球的飞行高度和时间的变化,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三、植物叶子变色实验这个实验利用鲜叶子的颜色变化特性,在酒精中提取色素,然后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的直观感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而将化学实验趣味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探究精神。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

一、彩虹添加剂实验:实验要求:试管装满清水,先一滴一滴往测试管中加入食盐(NaCl)溶液,然后再一滴一滴加入洗洁精(洗涤剂)溶液。

实验过程:学生可观察到溶液由透明到浑浊再到透明的变化过程,表现出多种颜色的变化,如白色、蓝色、红色等多种颜色。

实验原理:食盐溶液中的氯离子可以沉淀出盐析,形成白色浑浊的颗粒。

然后加入洗涤剂溶液,由于它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使得盐析颗粒重新分散,从而溶液变得透明。

二、发光电池实验:实验要求:将铝箔作为阳极,铜板作为阴极,将它们分别插入柠檬中,然后用导线连接至电灯泡。

实验过程:学生可观察到电灯泡亮起,发出光亮。

实验原理:柠檬中的酸可以促使铝箔与铜板发生反应,形成电池。

电流经过电灯泡时,可以发出光亮。

三、彩色龙骨实验:实验要求:在一根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紫外线荧光粉,然后用导线连接电源,并将电源的另一端连接到玻璃管的两头。

实验过程:学生可观察到紫外线荧光粉在电流的作用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亮。

实验原理:玻璃管中的紫外线荧光粉可以在电流的作用下发出荧光,不同颜色的荧光由不同的化合物产生。

四、魔法瓶实验:实验要求:将瓶子装满可乐,然后用硫酸铜溶液注入瓶口。

实验过程:学生可观察到瓶子中的可乐变为蓝色,然后逐渐变回原来的颜色。

实验原理:瓶子中的可乐中含有糖分,糖分能够催化硫酸铜的反应,使其发生变色。

然后由于化学反应的消耗,可乐逐渐恢复原来的颜色。

五、彩色火焰实验:实验要求:将盐盛放在湿纸巾上,再用火柴点燃湿纸巾,然后将火焰接近盐。

实验过程:学生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变化,有不同颜色的火焰升起。

实验原理:盐中的金属离子在燃烧时能够释放能量,形成不同颜色的火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趣味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

实验一:制作彩色火焰材料:酒精、咖啡杯、金属夹子、打火机、不同金属盐。

步骤:将酒精倒入咖啡杯中,然后在酒精中加入一些不同种类的金属盐,如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钾等,然后点燃酒精,用金属夹子夹住金属盐,并将其放入火焰中。

结果:不同金属盐进入火焰后,火焰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如氯化钠为黄色、硫酸铜为蓝色、氯化钾为紫色等。

实验原理:不同金属盐在燃烧时会激发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当金属盐燃烧时,金属离子被激发,进而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造成不同颜色的火焰。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金属盐在燃烧时产生的不同颜色的火焰,从而学习到金属离子在燃烧时的特性。

实验二:酵母发酵制作二氧化碳气球材料:酵母、砂糖、温水、塑料瓶、气球。

步骤:在塑料瓶中倒入一些酵母和砂糖,然后加入温水,将气球套在瓶口上。

随着酵母和糖在水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球会被膨胀起来。

结果:气球会逐渐膨胀,直到不能再膨胀为止,这是因为酵母和砂糖在水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气球膨胀。

实验原理:酵母和砂糖在水中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气球膨胀。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过程,理解发酵作用,并且可以体验到化学反应带来的有趣效果。

材料:砂糖、白醋、食用色素、水、小勺、玻璃瓶。

步骤:在玻璃瓶中加入一些水和白醋,然后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和砂糖,用小勺搅拌均匀。

结果:玻璃瓶中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糖浆。

实验原理:砂糖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分解成焦糖,而不同食用色素的颜色也会混合在一起。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看到砂糖在加热过程中的分解和变化过程,并且可以通过混合不同食用色素,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变化。

29个趣味化学小实验

29个趣味化学小实验

趣味化学小实验(一)鸣炮庆祝用品:研钵、玻璃片、滴管、玻棒、纸。

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

原理:氯酸钾为强氧化剂,红磷为易燃物,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用药匙将它们相混时会发生燃烧。

将混和物撞击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5KClO3+6P=5KCl+3P2O5操作:将2克氯酸钾晶体放在研钵里研成粉末,倒在玻璃片上。

取0.6克红磷放在氯酸钾粉末旁。

用滴管吸取酒精滴到两种药品上,使药品潮湿,然后用玻棒将它们混和均匀调成糊状,分成三等分。

等它们干燥后分别用纸包紧粘牢。

庆祝开始时,把三个纸包先后用力朝水泥地或砖头上掼,就会发出三声炮响。

(二)玻棒点火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

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

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2Mn2O7=4MnO2+3O2↑C2H5OH+3O2→2CO2+3H2O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

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

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

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

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三)钢丝点火用品:钢丝、瓶盖、蜡烛、硫粉。

原理:利用铁丝上硫燃烧时火焰很淡,白天在远处看不出来,好象真的是钢丝把蜡烛点着的。

操作:事先把自行车钢丝一端锤扁成凹槽,在槽里放一些硫粉,加热熔化着火,备用。

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上。

这时用瓶盖将烛焰盖灭,再用钢丝接触烛芯上升的白烟,烛火便复燃。

可再盖灭,再点燃。

这样一亮一灭,令人暗暗叫奇。

(四)手指点火用品:研钵、小木板。

蜡烛、氯酸钾、硫。

原理:蜡烛的余烬使硫燃烧。

最新初中化学几个新颖有趣的补充实验

最新初中化学几个新颖有趣的补充实验

初中化学几个新颖有趣的补充实验一、证明分子不停运动的补充实验——“铁树”开花二、取4条长15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一个7号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如图1所示,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十分壮观。

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情境下,通过对“春风来”和“桃花开”现象的解释,启发学生想象分子的存在和不停地运动,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进而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三、二、有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补充实验——鸡蛋“跳舞”四、1、实验步骤及现象五、在一个玻璃茶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高度高几厘米。

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

六、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体积约为清水的),同时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

不久可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

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断翻转,犹如“跳舞”一般,妙趣横生。

七、2、实验分析八、我们知道,各种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九、CaCO3+2HCl=CaCl2+CO2↑+H2O十、由于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逐渐浮起来。

当鸡蛋浮到液面时,附着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头重脚轻”,浮出液面的部分转向下面,气泡多的部分露出水面。

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翻转或上下浮沉,犹如“跳舞”。

十一、实验时加一滴洗涤剂是十分必要的,它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使液面上的泡膜破裂,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但不能多加。

十二、三、有关“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补充实验——“雨”落叶出红花开十三、1、实验步骤及现象十四、(1)实验步骤十五、①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5%的H2SO4溶液画上花;②玻璃棒洗净拭干,再蘸10%的NaOH溶液画上叶;③将白纸挂上墙,用装有5%紫色石蕊试液的喷雾枪向纸上喷洒即可。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列举了几个适合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化学实验。

1. 彩色变换材料:红、蓝、黄三个溶液、酚酞指示剂过程: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红、蓝、黄三种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学生可以观察到红色溶液变为黄色,蓝色溶液变为红色,黄色溶液变为红色。

原理: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黄色,利用这个特性可以进行颜色变换的趣味实验。

2. 热气球材料:空心铁丝、铝箔、纯碱、瓶盖过程:将铝箔剪成小片,并放入瓶盖中,然后用铁丝固定住。

在瓶盖上撒上少量纯碱粉末,然后点燃铝箔。

学生可以观察到铝箔燃烧时产生大量气体,瓶盖会因为气体的升力而浮起来,形成类似热气球的效果。

原理:纯碱和铝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的产生使得瓶盖受到的升力增大,从而浮起来。

3. 彩虹管材料:透明的玻璃管、不同颜色的食品着色剂、蜜蜡过程:将玻璃管两端封闭,并在玻璃管的一端插入少量蜜蜡,并将其封住。

然后在玻璃管的不同位置加入不同颜色的食品着色剂,用水充满整个玻璃管。

学生可以观察到在不同高度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形成彩虹效果。

原理:不同颜色的食品着色剂在水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加入不同位置的食品着色剂可以形成不同颜色的液体。

4. 木炭笔材料:木炭、塑料袋过程:将木炭放入塑料袋中,然后用火烧烤袋子的一角。

学生可以观察到袋子燃烧时产生大量黑色的烟雾,并可以用烟雾来书写。

原理:木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碳黑,碳黑具有黑色的特点,可以用来做黑板上的粉笔。

33个趣味化学实验

33个趣味化学实验

33个趣味化学实验1、制作彩色温度计本实验利用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呈现不同颜色的原理,制作一种能根据温度变化呈现不同颜色的温度计。

具体步骤为: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振荡使其溶解。

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2、制作苏打-酸灭火器本实验利用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一种简易的酸灭火器。

具体步骤为:将碳酸氢钠溶液倒入大瓶中,加入装有浓盐酸的试管,使其竖立在瓶中,倒转瓶子并将玻璃管口指向火焰,此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将液体从管口压出,灭火。

3、魔棒点灯本实验利用高锰酸钾晶体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热量,使酒精灯点燃的原理,制作一种不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将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滴入2-3滴浓硫酸,蘸取后用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即可点燃酒精灯。

4、制作“水中花园”本实验利用硅酸钠溶液和不同盐的晶粒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制作一种可以生长五彩缤纷“花”的实验。

具体步骤为:将硅酸钠溶于水中制成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加入水玻璃中,不能摇混,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5、喷雾作画本实验利用FeCl3溶液和不同化学物质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原理,制作一种可以喷出不同颜色的涂料的实验。

具体步骤为:用毛笔分别蘸取不同化学物质在白纸上绘画,晾干后喷上FeCl3溶液,即可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涂料。

6、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本实验利用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失水而碳化的原理,制作一种可以在木器或竹器上刻出黑色或褐色花或字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用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涂在木(竹)器上,使其失水而碳化,洗去多余的硫酸,即可刻出黑色或褐色花或字。

感刺激。

实验步骤:1.准备矿泉水或经过消毒的饮用水、二氧化碳气体、白糖、果汁和香精。

2.将水倒入瓶中,加入适量白糖、果汁和香精,搅拌均匀。

3.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瓶中,直到瓶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

(完整)初中化学趣味实验

(完整)初中化学趣味实验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一、魔棒点灯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二、红糖制白糖【实验原理】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实验步骤及现象】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

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

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三、琥珀”标本的制作我们可以选用优质(特级)松香,自己动手制作一块人造琥珀标本,花费不多,操作也不难。

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把买来的优质松香(用量的多少根据昆虫大小来决定,一般100克左右就能做一块),放在烧杯内,加少量酒精(它们的比例一般采用10:1),用酒精灯加热,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松香熔化,含的酒精基本上蒸发就好了然后,把要做标本的蝴蝶、甲壳虫、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纸折好的小纸盒内(先在折好的纸盒内衬一层蜡纸)。

纸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状。

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倒入盒内。

当松香凝结变硬以后,撕去纸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标本四周多余部分,这是琥珀标本的毛坯,只有上面透明,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小昆虫,其余的五面是毛糙、不透明的,看不清里面的小昆虫,还必须经过酒精洗涤,晾干,这样整块人造琥珀通身透明,小昆虫象冬眠般地睡在里面,微细的结构都看得一清二楚,好象一块真的昆虫琥珀一样。

装在玻璃盒内,标本就制成功了。

四、烧不断的棉线在一杯热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取一根20 cm~30 cm的棉线,在一端缚上一个回形针,然后将棉线浸没在浓盐水中数分钟,取出后将棉线吊起来晾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几个新颖有趣的补充实验一、证明分子不停运动的补充实验——“铁树”开花取4条长15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一个7号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如图1所示,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十分壮观。

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情境下,通过对“春风来”和“桃花开”现象的解释,启发学生想象分子的存在和不停地运动,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进而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

二、有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补充实验——鸡蛋“跳舞”1、实验步骤及现象在一个玻璃茶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高度高几厘米。

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

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体积约为清水的),同时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

不久可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

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断翻转,犹如“跳舞”一般,妙趣横生。

2、实验分析我们知道,各种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如下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由于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逐渐浮起来。

当鸡蛋浮到液面时,附着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头重脚轻”,浮出液面的部分转向下面,气泡多的部分露出水面。

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翻转或上下浮沉,犹如“跳舞”。

实验时加一滴洗涤剂是十分必要的,它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使液面上的泡膜破裂,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但不能多加。

三、有关“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补充实验——“雨”落叶出红花开1、实验步骤及现象(1)实验步骤①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5%的H2SO4溶液画上花;②玻璃棒洗净拭干,再蘸10%的NaOH溶液画上叶;③将白纸挂上墙,用装有5%紫色石蕊试液的喷雾枪向纸上喷洒即可。

(2)现象喷洒时可见纸上出现蓝叶红花,正可谓“雨”落叶出红花开。

该实验是将“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化学原理设计成富有诗意的趣味性实验,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此实验对紫色石蕊试液在酸、碱中的变色情况印象极深,收到了很好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临床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9 问乙同学:“你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这还不知道,因为在发明这种农药的时候,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

”乙同学胸有成竹地回答。

甲同学反驳说:“你说的不对,我听别人说,这种农药是用六百六十六种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

这两位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请读者评一评,他俩谁讲的对?为什么?答案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对。

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作苯的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从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亲爱的同学,我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

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10 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

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答案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1(气)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

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

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9、一个鸡蛋的沉浮11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

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

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答案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

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

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

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12 10、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亲爱的同学,你想在一块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吗?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来雕刻这幅图案。

方法很简单,在这块玻璃上涂一薄层熔化的石蜡,待冷凝后,用针尖在石蜡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图案。

另外,拿一个铅制蒸发皿,在蒸发皿内放入氟化钙和硫酸,在蒸发皿的边缘上垫一圈橡皮,然后把涂蜡的画朝下放在蒸发皿上,微微加热,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蜡,此刻,玻璃上的美丽图案就雕刻出来了。

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纹来?答案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氢氟酸。

因为氟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氟化氢和硫酸钙,氟化氢气体从溶液中挥发到玻璃上,又溶解于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氢氟酸,氢氟酸是不和石蜡发生反应的,可是它有个非常奇特的化学脾气,就是专门和形成玻璃的主13 要原料——二氧化硅反应,反应后生成水和氟化畦气体,这种能“吃”玻璃的酸,人们称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这样,凡是没有被石蜡遮盖保护的玻璃表面即图案部分)都被这种酸“吃”掉了一层,清除石蜡后,玻璃上的图案就显示出来了。

其反应如下:4HF 十Si02=2H20十SiF4(气)以下是我在课堂中经常穿插的化学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可乐”变“雪碧”】可口可乐和雪碧都是夏令时节的理想饮料。

可口可乐是淡褐色的液体,而雪碧汽水则是清澈透明的液体。

下面介绍一则将“可口可乐”变成“雪碧”的小实验。

取可口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

取烧杯一只加入50亳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

一瓶“可乐”制好了。

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内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

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口”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原来,硫化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I2+2Na2S2O3===2NaI+Na2S4O6自然,这种“可口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

【白纸上面变黑字】取一张白纸,用稀硫酸在白纸上写“化学”两字,因为稀硫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白纸上几乎看不出字迹来,但是将白纸晒干以后,白纸上面就变出,“化学”黑字来。

请问,这是什么道理?答案当稀硫酸在白纸上晒干后,由于水分的减少,使稀硫酸变成浓硫酸,浓硫酸有个特性,就是可以使有机物质碳化。

白纸的主要成分是由纤维素(有机物)组成的,浓硫酸使白纸脱水碳化,使写字的地方变成焦黑,原来写的“化学”两字就变了出来。

【魔棒点灯】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答案是肯定的。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魔棍下的猴变蛇】“下一个节目,魔棍之下猴变蛇,是由化学组张老师表演。

”报幕员的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年过半百的张老师信步走到讲台上来,只见他右手拿着个洁白如玉的工艺品小猴,左手拿一根二尺多长的细玻璃棒,让观众看过之后,把猴子放在表演台上。

接着又用玻璃棒的一端轻轻地点了一下猴子的小脑袋,奇迹立刻出现了:顿时,小猴升烟起火,变成了一条婉蜒的淡黄色的长蛇,冲天而竖,摆出要袭击宿敌的架势,他的精采表演,令人感到惊奇。

诚然,除了张老师的搁熟的技巧之外,一定还有什么诀窍。

请大家动脑深思,他的诀窍在什么地方?答案原来,这个小猴子是用一种叫做硫氰化汞的材料做成的。

其方法是:取适量的硫氰化汞,少许的水,微量的胶水,再加一些蔗糖和硝酸钾,把这些物质粘聚后,做成小猴,待干后便可表演。

表演前,将小猴的头部钻一个小洞,然后滴进几滴酒精。

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一些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液,因为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和浓硫酸混合后,具有强烈的氧化燃烧作用。

所以,只要轻轻地点一下小猴子的头部,酒精即燃,随后整个猴子开始燃烧,因为含有硝酸钾(硝酸钾受热时放出氧气),所以燃烧的猛烈。

由于硫氰化汞受热时膨胀极大,于是,一条弯曲的谈黄色的长“蛇”拔地而起。

但是,当蛇形发生时,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注意不要把灰弄到嘴里。

【奇怪的节目单】铃声一响,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

首先由报幕员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向观众报幕,只见他手里拿着喷雾器,对准一张白纸一喷,白纸立刻出现鲜艳夺目的红字:第一个节目“奇怪的节目单”,其他节目也依次显现出来。

这位报幕员的精采表演,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可是,其中有位小观众提出个问题:这张白纸红字的“奇怪的节目单”是怎样显现出来的?亲爱的读者,你能否给予解释?答案原来,这个“奇怪的节目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

过程是这样的,先用无色的酚酞溶液在白纸上把字写好、晾于,报幕员再用喷雾器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到纸上,两者化合即变成红色。

1.花露水与水混合。

实验用品:花露水瓶一个(瓶颈细长,195 mL)、过期花露水约半瓶。

实验步骤:在空的花露水瓶里倒入约半瓶水,再慢慢倒入约半瓶花露水至瓶口,用大拇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置,然后正放,重复2次,使瓶内液体混合均匀,观察液面是否低于瓶口。

实验现象:液面明显低于瓶口。

2、自制简易净水器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小卵石等,就得到一简易的净水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