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创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河南省第三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大赛-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打火机氢氧化亚铁沉淀(共12张PPT)

河南省第三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大赛-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打火机氢氧化亚铁沉淀(共12张PPT)

用小药瓶和封口膜来密封保存用煮沸的水 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便于多次取用。
利用打火机小孔狭小的空间优势使打火 机处于几乎密封状态。这是实验成功的 关键一步。
1 2
实验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科学化
实验创新的绿色化
3
4
实验创新的生活化 实验创新的趣味化
敬请各位专家、老师 批评指正!
河南省第三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信阳市罗山高级中学 许成群 娄朋晓
(化学必修1.P60 实验3-9)
教材实验的有待优化之处:
亚铁盐不稳定,易水解、易被氧化而变质。
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现象不明显不易观
察,且迅速变为灰绿色。
Fe+ H2SO4 == FeSO4+ H2↑ FeSO4+ NaOH== Fe(OH)2↓+Na2SO4
改进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实验药品:
铁粉、0.1mol/L稀硫酸、 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煤油
实验仪器:
打火机、注射器、塑胶导管、 废物缸、胶头滴管等
1、取一只已预处理的废旧的打火机。
2、沿打火机的小孔加入铁粉。
3、用注射器向打火机中注入稀硫酸。
实验现象:打火机中产生气泡。
说明: 由于此反应所需时间较长,否则加入的氢氧化钠就会和 未反应的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观察不到白色沉淀。 受会场时间限制,因此我们换用按照同样操作步骤 提前准备的另外一只打火机。
4、用另一只注射器向打火机小孔内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5、为了长时间保存,便于学生传递 观察,我们另外滴加几滴煤油,并旋 上打火机自带的塞子。
实验优点:
A
现象明显
B

化学实验创新完整ppt课件

化学实验创新完整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6
3、实验操作过程:
①用剪刀剪好硬纸片,紧靠烧杯内壁。 ②点燃蜡烛,并把铁片搭在硬纸片上。 ③从硬纸片的另一边倒入CO2气体并观察现象。
精选课件PPT
7
4、实验改进装置图:
精选课件PPT
8
5.实验视频
• 二氧化碳实验.MOV
精选课件PPT
9
4、现象及结论: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 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三的内容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课题三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改进
笔架山中学学校
易候玲
精选课件PPT
1
一、作用和地位: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三的内容,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中 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 而课题三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 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
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精选课件PPT
10
五、改进后装置优点: 1、硬纸片也可改用金属片。 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避免了实验的
失败。 3.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精选课件PPT
11
笔架山中学学校
易候玲
精选课质实验是学好本课题的关 键!该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对学生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都有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选课件PPT
2
二、原实验装置图:
精选课件PPT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实验创新》公开课优秀课件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实验创新》公开课优秀课件
2、试管中白磷燃烧,而具支试管内水中白 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又燃烧说明燃烧需 要与氧气接触。
创新之处
(1)使用代用品完成实验,材料易得,适合农村 学校。
(2)制成小花,增加了美观性,便于学生观察,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3)氨水,小花能循环使用,不用清洗,效果明 显。
(4)浓氨水放在青霉素钠针剂瓶中,用时打开, 减少了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创新设计思路
• 1.把白磷和红磷从铜片上改放在两支试管中,并 塞上带吸入水滴管的塞子。再放入热水中。(传 热快,燃烧在密封试管中,白烟不会排出,可防 止污染。滴管起缓冲作用,滴管中水会自动压入 试管中能吸收白烟,并能使火焰熄灭。装热水的具支试管中,并 且在具支试管上装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从导管通入氧 气。在支管上加一个导气管将出气通入水中吸收可能冒 出的白烟。(融化白磷吹散后又会回到试管底部,试管 底部空间小,白磷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现象更明显。 在密闭空间中燃烧不存在安全隐患。)
谢谢指导
再见!
该实验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 地位与作用
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将从认识分子、原子 的真实客观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 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向微观认识的开始。此实验使 “分子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 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同时又 为学习原子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实验步骤:
步骤一、 在大烧杯中注入热 水。
步骤二、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 入红磷和白磷,并塞上带吸 热水滴管的塞子,放入热水 中。
步骤三、 在具支试管中注入 热水并放入白磷,塞上带导 管的橡皮塞,再放入大烧杯 中,并用纸板把试管和支管 隔开。用注射器向具支试管 中通入氧气。
实验原理说明

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设计74页PPT

中学化学实验创新设计74页PPT
从竹子中抽出一定体积气体、再从 空气中抽出同等体积的气体,再将 它们分别注入等体积的同一质量分 数的石灰水中,观察到实验现象有 什么不同?
如为了强化空气中不只是有氧气组 成,将点燃的木炭先放在装有空气 的瓶中燃烧,再放入氧气瓶中燃烧。
对比是一把“解剖刀”, “从相同之处找不同,从不同之中找 相同”,而对比联系方法能将“解剖刀”磨得更加锋利。
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
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
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
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
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 个人、小组、集体等多
引入到实验 教学中
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
解决实际问题。
“STSE”教育理念
回味5: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最后一次提示这一实验分析酸的化学性质。 (前设后置的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的层次与方法(具体措施) • 4、教会学生熟知化学实验的规则知识
新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化 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 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新课程理念
提倡同学们的自主学习, 目的是张杨同学们的个 性.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层次与方法
学科知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
由浅入深
• 教学层次性 • 方法科学性
化学实验教学的层 2、促使
• 教学层次性 • 方法科学性
措 施

3、提高
• 4、教会
• 5、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的层次与方法(具体措施) • 1、引导学生明确化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 2、促使学生建立化学实验的思维模型 • 3、提高学生联系化学实验的对比能力 • 4、教会学生熟知化学实验的规则知识 • 5、培养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的误差处理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银镜反应的改进与创新课件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银镜反应的改进与创新课件





银氨络离子、葡萄
糖、氢氧根离子
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
3%硝
酸银
mL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2
8
2
9
2
10
2
11
2
12
2
13
3
14
3
15
3
16
3
17
3
18
3
4%葡 萄糖
mL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20% NaOH

2 2 3 3 4 4 3 3 4 4 2 2 4 4 2 2 3 3
三 我的收获 1 树立了科学严谨的态度 2 增强了敢于假设,勇于探究的信心
敬请指教 谢谢大家
3 锦上添花
②用玻璃片做卡通造型或带数字、汉字的平面镜
学生很有成就感的作品
4 银镜处理
稀硝酸
氯化铁
银镜 处理
双氧水
4 银镜处理
3mol/L稀硝酸
3Cu+8HNO3 原 =3Cu(NO3)2+ 理 2NO↑+4H2O
25%双氧水
6mol/L氯化铁Fra bibliotekH2O2+2Ag=H2O+Ag2O
Fe3++ Ag+ Cl—
银镜反应的改进与创新
我的设想
我的探究
银镜 反应
我的收获
一 我的设想
银镜反应 中学有机化学重要反应之一 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实验之一
2%的稀氨水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件(共23张PPT)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件(共23张PPT)

课堂练习
1.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烧瓶 D.锥形瓶
【答案】A 【解析】 试管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A选项符合题意; 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 锥形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可直接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
课堂练习
2.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C 【解析】 A 中向燃着的酒精灯中加酒精,可能会发生火灾; B 中用酒精灯对火,可能引起火灾; D 中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引发火灾;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故选项 C 正确。
课堂练习
1.化学试剂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药品状态
所需仪器

镊子
注意事项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试剂时,为避 免试剂粘在管口或管壁上,可先将 试管横放,把盛有试剂的钥匙或用 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 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竖立起来。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试剂放入玻璃容 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 试剂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树 立起来,使块状试剂缓缓滑到容器 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量筒竖直放置,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量筒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2.物质的加热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绝 对 禁 止 用 酒 精 灯 引 燃 另 一 只 酒 精 灯; (3)用完酒精灯后,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4)如不慎碰倒酒精灯,不要惊慌,万一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1 分子和原子-化学创新实验 氨分子运动实验的创新 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1 分子和原子-化学创新实验 氨分子运动实验的创新 课件
纸条
原型
改进型
平底烧瓶 浓氨水
四、实验仪器和药品
• 分液漏斗、平底烧瓶、橡皮塞、 • 滤纸条、氨水、酚酞溶液
五、实验过程

将适量氨水倒入平底
烧瓶,塞上已插入分液漏
斗的橡皮塞(漏斗下端不要
插入液面以下),在分液
漏斗的内外壁上分别贴上
用酚酞溶液浸润过的稍长
的滤纸条,打开活塞,观
化学创新实验 氨分子运动实验的创新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化学的研 究对象是物质,学习了空气和氧气的有关 知识,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准备了一定 的条件,但是从宏观物质到微观粒子仍是 化学学习的一个跨越。在现阶段的教学条 件下,本次实验能起到很好的思维过渡作 用。
察滤纸条颜色的变化。
六、实验效果
• 1、分液漏斗中的滤纸条自下而上逐渐 变红,外面的滤纸条不变色。
• 2、教室中几乎闻不到有刺激性的气味, 减少了污染 。
• 3、氨水可以重复使用,酚酞溶液的用 量减少了,节约了药品。
• 4、该实验装置操作简便,便于移动,可 以让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 本实验通过增加一些
二、原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 1、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 中,教室中会弥漫一股难闻的 有刺激性的气味,造成空气严 重污染。
• 2、实验所用氨水难以重复使用, 且酚酞的用量比较大。
• 3、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 移动,教室后面的学生难以观 察到实验现象。
• 4、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 不便于学生观察,且实验用时 长。

环节、改进一些操作
、 自
很好地证明了分子的 有关性质,符合学生
的心理认知特点,充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PPT课件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PPT课件
2.向苹果汁中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再观察 颜色
精选ppt
5
实验现象:
1.果汁在短时间内呈绿色,放置有段时间,苹 果汁很快变成较深的黄颜色。
2.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 很快由黄色变浅或恢复原状。
精选ppt
6
实验原理及结论:青苹果中含有Fe2+,呈绿 色。一段是时间后Fe2+被氧气氧化生成 Fe3+,呈黄色。
Fe3+又被维生素C还原为Fe2+
精选ppt
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相信大家平时都喝过苹果汁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过苹果汁的颜色变化
化学实验展示
相信大家平时都喝过苹果汁,但不知大家 是否注意到过苹果汁的颜色变化。
精选ppt
2
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精选ppt
3
实验仪器:榨汁机,透明玻璃杯 实验药品:一个青苹果,两片维生素C
精选ppt
4
实验步骤:
1.用榨汁机把苹果榨成汁,倒入玻杯中,观 察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四、实验改进装置: 1. 实验器材:
已收集好的CO2气体两瓶、阶梯型铁片、烧 杯、蜡烛、火柴、硬纸片、剪刀
5
2、实验原理:
把硬纸片紧靠烧杯内壁,再把蜡烛已点燃的铁片 搭在硬纸片上 ,从纸片的另一边倒入CO2,因为CO2 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会沉积在烧杯底部,并从纸片下 边进入燃烧的蜡烛这边,又因为CO2不能燃烧不支持 燃烧的性质,导致最先与CO2接触的下层蜡烛先熄灭。
6
3、实验操作过程: ①用剪刀剪好硬纸片,紧靠烧杯内壁。 ②点燃蜡烛,并把铁片搭在硬纸片上。 ③从硬纸片的另一边倒入CO2气体并观察现象。
7
4、实验改进装置图:
8
5.实验视频
• 二氧化碳实验.MOV
9
4、现象及结论: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 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改进
笔架山中学学校
易候玲
1
一、作用和地位: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三的内容,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中 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 而课题三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 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
不能燃烧且置优点: 1、硬纸片也可改用金属片。 2、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避免了实验的
失败。 3.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11
笔架山中学学校
易候玲
12
演示好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是学好本课题的关 键!该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对学生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都有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二、原实验装置图:
3
三、原实验的不足:
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时,容易出现 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的,或者是两 支蜡烛同时熄灭现象,导致实验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