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护理常规
结肠息肉护理常规

结肠息肉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头晕、心慌等症状,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1.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生化全项、凝血全项、梅免四项、肿瘤五项、心电图、胸部X光片。
2.除按常规电子肠镜检查进行准备外,须由麻醉科医生进行会诊。
3.注意观察大便习惯的改变。
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4.观察大便的形状,并教会患者正确识别。
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者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5.化验及时送检,依据化验结果遵医嘱给予病人完成各项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的作用及副作用。
(三)指导要点1.向病人讲解在内窥镜下行电烧息肉术的目的、方法及术中配合、注意事项。
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肠镜的检查和镜下治疗。
2.结肠息肉在内窥镜下行电烧息肉术后,肠腔可反复生长息肉,使病人易丧失治疗的信心,思想顾虑较重,焦虑或抑郁。
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并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认识到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本病的修复,从而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四)注意事项1检查后由护士陪同用平车将患者送回病房,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特殊患者应用床档加以保护,暂时家属陪伴。
3.严密观察麻醉药的副作用,若出现应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处理,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4.肠镜下电烧息肉术后不要马上进食,利于伤口创面的愈合。
直肠结肠息肉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直肠结肠息肉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直肠、结肠息肉是指肠内壁向肠腔隆起的肿块,发生在肠黏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患儿好发于结肠和直肠,且通常为单发,散发者少见。
【护理常规】
1.术前
(1)询问并观察患儿便血的性状、颜色、量。
(2)手术当日提前给予肥皂水大量不保留灌肠进行肠道准备。
(3)饮食与营养:肠镜检查前ld晚上应禁饮食,出血期间应暂禁食。
无出血患儿术前3d 进半流食,术前1d患儿进流食。
2.术后
(1)饮食与营养:术后6h可少量饮水,如患儿恶心呕吐,逐渐给予流食、半流食,尔后可进食易消化的少渣普食。
术后2周内禁食高纤维素、多渣饮食,减少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物的摄入,以免引起患儿腹胀。
忌辛辣、刺激性粗糙食物。
(2)体位与活动:麻醉清醒后取自由体位,不限制活动。
(3)排便:保持排便通畅,以稀便为佳,排便困难者可给予缓泻药,观察粪便的颜色,排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必要时做粪便隐血试验,以了解患儿有无活动性出血。
(4)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腹痛、腹胀等。
【健康教育】
1. 休息与活动不限制活动。
2.饮食指导鼓励患儿合理饮食,进食易消化少渣食物,不宜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用药指导告知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带药者按时服药。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适量活动,避免感冒,注意患儿肛周清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观察排便情况。
6.复诊须知常规出院2周后门诊复诊,如果患儿排便出现异常及时复诊。
肠息肉手术后(ESD 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ESD/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摘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常规术后禁食禁饮24h,术后第1个24h后可饮用少量冷开水,如无不适可进食冷流质饮食如稠米汤、清稀饭、汤类、菜水、藕粉等呈液体状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牛奶或豆制品饮品可引起腹胀。
术后第2个24h可进食较软更易咀嚼和便于消化的食物如菜泥、蛋糕、烂面条等。
术后1周以内以软食为主。
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避免油炸、腌制食品。
指导患者规律饮食,按时用餐,不吸烟、不喝酒。
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4h,24h后可床上活动,自行缓慢翻身,避免下床活动。
息肉较多或者较大患者卧床休息2-3天,避免腹部压力增高、提重物,避免用力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者用力排便时腹腔压力增高,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肠息肉预防注意事项:
建议忌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积极乐观心态,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建议50以上的人群每3-5年行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既往明确诊断过息肉疾病的患者,应至少三年甚至每年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检出的大肠息肉,<0.5cm的可随诊观察,如>1cm应及时治疗。
特别是病理类型为绒毛腺瘤的,更应积极切除。
肠息肉护理常规

正常肠息肉的护理
术前护理
1、向病人详细讲解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解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嘱病人治疗前3天进食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天进流质饮食,禁食牛奶及乳制品,术前1日禁烟。
3、做好肠道准备:3清洁灌肠1000ml温肥皂水,直至大便拉至清水样。
4、术前用药:阿托品、地西泮、丁溴、力蒙新、NS(遵医嘱)。
5、穿合适病号服,家属陪同
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
术后积极关心病人及家属,消除紧张情绪。
2、饮食护理
手术日常规禁食禁饮。
24小时后进食流质,观察有无腹痛、黑便情况,再逐渐过渡至半流质。
3、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监测体温、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人腹胀、腹痛及排便情况,腹胀明显者,可行肛门排气;观察大便颜色,必要时查大便OB;如出现剧烈腹痛、腹胀、面色苍白、大便多次呈黑色,应考虑并发症肠出血、穿孔,应及时汇报医生、协助处理。
4、用药指导 -1-
遵医嘱予补液、抑酸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健康教育】
1、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饥及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
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生活起居有规律。
3、遵医嘱用药。
4、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2-。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大肠息肉,多因先天禀赋不耐所致,是以便血或便后滴血伴黏液和肛门坠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Q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大便的性质、形状,排便出血状况。
(2)了解患者大便常规和培养、肠镜等检查结果。
(3)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以及便血或便后滴血是否缓解。
(4)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况。
(6)中医证型:①湿瘀阻滞证。
证候:大便不爽,解黏液便;便下见鲜红或暗红血液,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脱闷纳少。
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Q②肠道湿热证。
证候;腹胀腹痛,大便滤泻或伴黏液便;泻下不爽,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
舌质偏红,舌苔黄腻。
③气滞血瘀证。
证候;腐腹胀闷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大便澹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
舌质偏暗或有瘀斑。
④脾虚夹瘀证。
证候:腹痛隐作,大便清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
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患者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保持清洁。
(3)注意病室干净整洁,清新无异味。
(4)需手术者,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②患者腹部剧烈疼痛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③观察患者大便的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是否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生,并及时报告医生。
④观察患者有无便秘等症状,如有便秘可餐后1~2小时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6)给药护理:患者便后遵医嘱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中药清洗。
(7)饮食护理;①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②戒烟酒,瘀血内停证及大肠湿热证者宜多食清热、凉血之物。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引言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上的肿瘤样病变,它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针对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案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定期随访等内容。
一、饮食调理1.低脂饮食:大肠息肉患者应尽量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
2.高纤维饮食: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可以提供足够的纤维素,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和便血的发生。
3.限制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食物、浓茶、咖啡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刺激肠道,加重病情。
4.充足水分:保持足够的饮水量,每天饮用足够量的水,有助于防止便秘和便血的发生。
二、生活习惯的改变1.戒烟限酒:大肠息肉患者应戒烟限酒,减少对肠道的刺激,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2.定期运动:多做一些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废物的排出,有助于预防便秘和便血等症状的发生。
3.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容易引发便秘,建议适当活动身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改善生活压力:减轻压力可以减少肠道兴奋性,改善肠胃功能,有助于大肠息肉的康复。
三、定期随访1.定期复查:大肠息肉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的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是否有新的息肉出现。
2.遵循医嘱:根据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并完成所有的医学检查,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3.密切观察症状:大肠息肉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腹痛、便血、排便不适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论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通过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患者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坚持健康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便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同时,患者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对大肠息肉的认识,遵循医生的嘱咐,促进疾病的康复。
肠息肉的术前术后护理PPT课件

术前护理
•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 2、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
良好的情绪介绍治疗。 • 3、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必要时查
血型、肝功能、以及乙肝五项。 • 4、息肉电切术,术前三日进少渣饮食。可食粥,
面条,多喝水,禁食含纤维多的食物,检查当日 导泻,服药后,多饮食,多走动,直至将粪便排 干净为止。
周内忌粗糙食物。
术后护理
• 3、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 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天枢、足三里、丰隆 各1min,1日3—4次。
• 4、术后有少数患者发生腹部胀痛、肠胀气,多因 手术中注入气体过多所致可采用针灸补虚泻实 的方法,针刺足三里、中皖,留针15min,可缓 解腹部胀痛,迅速减轻肠胀气。。
健康教育
•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 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 形成酸性体质。
• 5、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 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 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 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 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 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健康教育
•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烟和酒是极 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 性体质。
•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 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 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 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 度疲劳。
肠息肉的术后护理措施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已成为治疗肠息肉的主要手段。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肠息肉术后的一些关键护理措施:一、术后休息与活动1.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卧床期间应保持床位安静,避免腹部受到撞击和压迫。
2. 术后第二天开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微的体力锻炼,如起床、走动等,以恢复肠道功能,促进肠蠕动。
3. 术后3-5天内,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二、饮食调整1. 术后禁食6小时,待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后,可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如小米粥、牛奶、燕麦粉等。
2. 术后1周内,患者应忌食粗糙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刺激肠道伤口。
3. 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等。
4. 术后为预防便秘,患者可适量食用番泻叶泡茶饮用,同时采用拇指按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等穴位,每日3-4次。
三、预防感染1. 术后患者需根据医生指导适量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术后伤口处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3.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四、观察病情1. 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切口疼痛、肠液渗漏、渗血、腹胀、腹痛、腹膜刺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2. 术后患者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复发情况。
五、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 术后患者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
六、康复指导1. 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
2.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3. 术后患者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复发。
总之,肠息肉术后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息肉的护理
【定义】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
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
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临床表现】
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
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精神病患者;
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多次腹腔手术、腹内广泛粘连及大量腹水者;
3、肛门、直肠严重狭窄者;
4、急性重症结肠炎;
5、妊娠妇女;
6、极度虚弱,不能支持术前肠道准备者。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向病人详细讲解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解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嘱病人治疗前3天进食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天进流质饮食,禁食牛奶及乳制品,术前1日禁烟。
3、做好肠道准备:3盒恒康正清+3000ml水,常规2小时内喝完,直至大便拉至清水样。
4、术前用药:阿托品、地西泮、丁溴、力蒙新、NS(遵医嘱)。
5、穿合适病号服,家属陪同
二: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
术后积极关心病人及家属,消除紧张情绪。
2、饮食护理
手术日常规禁食禁饮。
24小时后进食流质,观察有无腹痛、黑便情况,再逐渐过渡至半流质。
3、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监测体温、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人腹胀、腹痛及排便情况,腹胀明显者,可行肛门排气;观察大便颜色,必要时查大便OB;如出现剧烈腹痛、腹胀、面色苍白、大便多次呈黑色,应考虑并发症肠出血、穿孔,应及时汇报医生、协助处理。
4、用药指导
遵医嘱予补液、抑酸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健康教育】
1、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饥及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
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生活起居有规律。
3、遵医嘱用药。
4、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