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传》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文言文《晋书顾恺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无锡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语文题)

文言文《晋书顾恺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无锡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语文题)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

父悦之,尚书左丞。

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

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

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

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桓玄时与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语。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①,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②中。

”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

”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

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从之。

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

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

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登仙。

”了无怪色。

(节选自《晋书·顾恺之传》)注:①连省:官署相连。

②阿堵:代词,相当于“这个”。

16.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一项是()A.遭风大败败:走投无路B.四体妍蚩妍蚩:美到极点C.绐云未开绐:等到D.了无怪色了:完全17.下列句子空缺部分的虚词依次选用正确的一项是()①恺之尝□假还②人问□故③仲堪□从之④亦犹人□登仙A.而其也之B.因其乃之C.因之其乃D.其也而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恺之为人诙谐,在回乡途中遇到风灾,他给殷仲堪的回信既提到遇灾实情,却又诙谐巧妙地报了平安,难怪当时有很多人喜欢他。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与思考。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

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云兴霞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恒自梢至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尤善丹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求之必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_____________”;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_____________”。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80209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顾恺之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顾恺之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顾恺之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

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2分)【参考答案】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2分)A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每句2分,意对即可)12.(2分)画绝痴绝(每点1分)【参考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

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

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彷佛云兴霞蔚。

"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

有人感到独特,他说:"这样越来越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

③绐: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2)以为求之必得。

3.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参考答案
1.(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
2.(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3.画绝痴绝。

“对顾恺之的传神论加以更为艺术化的解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对顾恺之的传神论加以更为艺术化的解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绘画的主题是人物,探究重点在于形与神之矛盾,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观点出发,“传神”的对象是客观物象的生命本质,此“神”得之于静态的有限之形,所传达的也只是有限的生命和“神”。

庄子笔下那些“形若槁木”、“其神凝”、“自然其神”、“无所顾盼”等“德充”之人,若以其形出发去传达其神韵,则无从下手,因难重重。

可见,形神说所及的只是有限的生命,其形体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其内在神韵的传达,所以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人、山水和狗马同样都有其形有其神,但顾恺之认为画人最难,正在于人比山水、狗马更为集中地体现了精妙流转的内在“神韵”,而这种神韵的传达不赖于形,而在于艺术家的“迁想妙得”。

绘画实际上是以神写神,顾恺之已有意识,但其“传神写照”不能脱离“以形写神”的藩篱,没有表现出此种意义上的充分的艺术审美深度。

谢赫的“气韵生动”观从万物本源的意义上去探究“神”之所在,借助“形”却又不局限于有限的“形”来表达“神”,用“气”“象”取代“神”“形”的概念,弥补了传统形神观的理论局限,实现了从有限之形向人之内在精神的对象化的无限之“象”的转变,从外在生命的审美过渡到了人的精神生命的审美。

张彦远《论画六法》:“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

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谓非妙也。

”意思是扈神人物之生动,不仅仅在于形之生动,形之生动未能全生命之本质,须以生命本质为指向的"神韵"充盈其有限的画面和物象,才能达到"全"。

从另一个角度说,对生命本质的“神”的追求,也内在要求艺术家超越画面和物象的局限,从宇宙万物的生命本质以及蕴含了自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神思的无限之形出发,既包孕其中,又超脱于外,达到与物一体更超然于物的“气”的审美境界。

在庄子那里,就已经有“神以守形”和养神以全生保身的理论;汉末魏初的《人物志》已产生用观察神形以品议人物的社会风尚和政治标准;魏晋时期,嵇康主张养生必须养神、超形质而重精神,使人物品藻也出现重神的倾向,即重视人的风神、风貌等内在精神。

晋书_顾恺之传_阅读附答案

晋书_顾恺之传_阅读附答案

晋书_顾恺之传_阅读附答案晋书·顾恺之传阅读附答案晋书顾恺之传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

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之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

后为殷仲堪从军,亦深被眷接。

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

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平稳,布帆无恙。

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图画,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赞以为戏弄。

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

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①,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瞻将眠,使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桓玄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晋书顾恺之传》)注:①连省:官署相连②术:法术③给:诈骗9. 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赏者必之后出相遗遗:舍弃B.人多爱狎之狎:亲近C.恺之与仲堪笺曰笺:信纸D.恺之矜伐过实伐:自诩10.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仲堪特以布帆借之人或怪之B. 遂申旦而止合而论之C. 少年因相称赞以为戏弄以为求之必得D. 本无关于妙处妙绝于时11. 以下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顾恺之痴黠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①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②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③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④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⑤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⑥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世说新语顾恺之阅读理解

世说新语顾恺之阅读理解

世说新语顾恺之阅读理解顾恺之作画顾长康①画裴叔则②,颊上益③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④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⑤。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⑥,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⑦中。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

东晋画家。

②叔则:裴楷的字。

③益:增加。

④寻:寻思,回味。

⑤目精:眼睛。

⑥妍蚩:美丽和丑恶。

⑦阿堵:这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人问其故________(2)殊胜未安时________(3)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裴楷俊朗有识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顾恺之的答话中,可体会到他作画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缘故、原因。

(2)特别。

(3)有时。

2.(1)裴楷相貌英俊爽朗且有见识才气。

3.他作画注重人物的神采,而不是太重视人物的形态。

(意思相近即可)译文:顾恺之给裴楷画像,在脸颊上增加了三根毛。

有人问其中道理,顾恺之说:“裴楷相貌英俊爽朗,有见识才气,加上这些正是他的见识才气。

”看画的人寻思他的话,觉得增加了三根毛如有神明,大大胜过没加毛的时候。

顾恺之画人,有时几年不画眼睛。

有人问其中原因,顾恺之说:“身体的美丽和丑恶,本来与精妙之处没多大关系,表达神韵的描绘,全在这个眼睛上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恺之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

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

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

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

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

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①,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桓玄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晋书·顾恺之传》)
注:①连省:官署相连②术:法术③给:欺骗
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遗:舍弃
B.人多爱狎之狎:亲近
C.恺之与仲堪笺曰笺:信纸
D.恺之矜伐过实伐:自夸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仲堪特以布帆借之人或怪之
B. 遂申旦而止合而论之
C. 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以为求之必得
D. 本无关于妙处妙绝于时
11. 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顾恺之“痴黠”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②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③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④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⑤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⑥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12. 对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顾恺之幽默风趣,与人相处很有亲和力。

B. 顾恺之是当时著名的画家,画人能够画出人的神韵。

C. 顾恺之喜欢自夸,少年时常常让人夸奖他来玩耍。

D. 顾恺之才华卓绝但是也痴愚天真留下很多趣闻轶事。

13. 翻译句子(8分)
(1)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2分)
(2)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3分)
(3)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3分)
答案:
9. C 10. A 11. B 12. C 13. 见译文画线句,参考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写《筝赋》,完成后,对人说“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声,不欣赏的人一定因为是后罪之作儿舍弃它,非常赏识的人也会因它非同凡响而重视它。


恺之的性情喜好诙谐戏谑,人们多喜爱他亲近他。

后来担任殷仲堪的参军,也很受宠信。

仲堪在荆州的时候,恺之曾因休假还乡,仲堪特意把帆船借给他,到了破冢,遭遇大风损坏了许多东西,恺之给仲堪的信中说:“地名是破冢,的确是破冢而出。

但行人安稳,布帆未损。

”返回荆州后,有人问他会稽的山川状貌。

恺之说:“众多山峰竞秀,众多河水奔流。

草木茂盛,如同云兴霞蔚,灿烂绚丽。

”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梢吃到根部,有人认为这种吃法很奇怪,他说:“这是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善于绘画,描绘特别精妙,谢安非常看重他的画,认为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作品。

恺之每次画人完成后,常常数年不点眼珠,有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四体美与丑,本来不牵涉到画的妙处,画人能传神,正在这个(眼珠)中。

”恺之描画的人形,在当时堪称妙绝,曾画裴楷像,面颊上加了三根毛,欣赏的人就觉得人物精神面貌十分好。

恺之夸耀自己言过其实,少年时就与人互相称赞来嬉戏玩耍。

又会吟诗,自认为得到了先贤的风韵及写作样式。

有人请他写作“洛生咏”,他回答说:“为什么要作老婢女之声!”义熙初年,担任散骑常侍,与谢瞻的官署相连,夜晚在月下吟诗,谢瞻远远地称赞他,恺之更加努力吟诗忘记疲倦。

谢瞻将要睡觉,让人代替自己,恺之不觉有什么异样,就吟诗到天亮才停止。

他特别迷信小法术,以为诚信寻找就一定能得到。

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蔽身用的叶子,拿到它可以用来隐藏自己,别人看不见你。

”恺之很高兴,拿着叶子遮挡自己,桓玄装作看不见他,并靠近他小便,恺之就相信桓玄不能看见自己,所以很珍惜这片柳叶。

当初,恺之在桓温府,常说:“我身上痴愚、聪慧各占一半,合起来评定自己,正好平平常常罢了。

”所以世人传说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享年六十二岁,死于官任上,所写的文集和《启蒙记》流传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