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题文】计算.【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2.【题文】看图列式计算.【答案】40只【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由图可知,鸡比鸭多,鸭有120只,则鸭的只数×鸡比鸭多的=鸡比鸭多的只数.【解答】120×=40(只),所以鸡比鸭多40只.3.【题文】看图列式计算.【答案】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由图可知,黄丝带的长度是红丝带长度的,已知红丝带长米,用×即可求出黄丝带的长度;绿丝带的长度是黄丝带的,用黄丝带的长度×,即可求出绿丝带的长度.【解答】所以绿丝带长米.4.【题文】在下图中表示出.【答案】见解答【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表示的是多少,如下图:5.【题文】一堆煤吨,用去,用去了多少吨?【答案】吨【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答】×=(吨)答:用去吨.6.【题文】小红家九月份用电120千瓦时,十月份用电比九月份节约,十月份用电比九月份节约多少千瓦时?【答案】40千瓦时【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九月份用电量×=十月份用电比九月份节约的电量.【解答】120×=40(千瓦时)答:十月份用电比九月份节约40千瓦时.7.【题文】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15台这样的拖拉机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答案】7公顷【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公顷,先求出15台这样的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15;再求出15台这样的拖拉机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15×.【解答】×15×=7(公顷)答:15台这样的拖拉机小时可耕地7公顷.8.【题文】水果店运来苹果50千克,运来的梨是苹果的,运来的香蕉是梨的,香蕉运来多少千克?【答案】25千克【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求出梨的质量:50×;再求出香蕉的质量:50××.【解答】50××=25(千克)答:香蕉运来25千克.9.【题文】一根绳子长米,第一天用去,第二天用去,第二天用去多少米?【答案】米【分析】第二天用去总长度的,因此用×求得.【解答】×=(米)答:第二天用去米.10.【题文】甲、乙两堆沙子共800吨,甲运走甲堆的,乙运走乙堆的,甲、乙一共运走多少吨?【答案】400吨【分析】分别求出甲堆和乙堆运走的质量,相加即可求出甲、乙一共运走的吨数. 【解答】800×=200(吨)200+200=400(吨)答:甲、乙一共运走400吨.11.【题文】一本书120页,前2天读了全书的,第3天从第几页读起?【答案】49页【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用乘法求出前2天读的页数,加1就是第3天从第几页读起.【解答】120×=48(页)48+1=49(页)答:第3天从第49页读起.12.【题文】小球从高空自由落下,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都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如果小球从40米处落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答案】8.64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每弹起一次的高度乘一次,求第三次弹起的高度,需要乘三次.【解答】40×××=8.64(米)答: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8.64米.13.【题文】有甲、乙两桶油,甲桶内装有100千克,如果从甲桶内取出放入乙桶,两桶中的油正好相等.乙桶中原来有油多少千克?【答案】50千克【分析】从甲桶倒出油的质量是100×千克,放入乙桶后两桶中的油正好相等,所以原来甲、乙两桶油相差100××2千克,又已知甲桶中的油是100千克,用100克减去相差的质量,即可求出乙桶原来油的质量.【解答】100×=25(千克)100-25×2=50(千克)答:乙桶中原来有油50千克.14.【题文】已知,想一想,算一算:.【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15.【答题】5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或.【答案】 × 5 5 ×【分析】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解答】5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或.故此题的答案是,×,5,5,×,.16.【答题】爸爸的体重是84千克,欣欣的体重是爸爸的.求欣欣的体重就是求的是多少.算式是.妈妈的体重比爸爸少,少的体重的部分是的,妈妈的体重比爸爸少多少千克?算式是.【答案】84,,84,×,,84,84,×,【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已知爸爸的体重,用爸爸的体重×=欣欣的体重;求比爸爸的体重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爸爸的体重×=妈妈的体重比爸爸少多少,据此列式解答.【解答】爸爸的体重是84千克,欣欣的体重是爸爸的.求欣欣的体重就是求84的是多少,算式是;妈妈的体重比爸爸少,少的体重的部分是84的,算式是.故此题的答案是84,,84,×,,84,84,×,.17.【答题】×=×=×,那么、、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答案】a 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假设这几个算式的结果都等于1,根据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把一个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得到这个数的倒数,据此求出这几个数,然后通分比较大小即可.【解答】假设×=×=×=1,所以=,=,=,>>,>>,故此题的答案是,.18.【答题】2千克的是千克;5米的是米.【答案】,【分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解答】2×=(千克),所以2千克的是;5×=(米),所以5米的是.故此题的答案是,.19.【答题】一辆汽车每千米耗油升,照这样计算,行10千米耗油升,行100千米耗油升.【答案】,5【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行10千米耗油多少升,用每千米的耗油量×行驶的千米数=10千米的耗油量,据此列式计算,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行驶100千米的耗油量.【解答】×10=(升),所以行10千米耗油升;×100=5(升),所以行100千米耗油5升.故此题的答案是,5.20.【答题】琪琪有故事书120本,她图画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她有图画书多少本?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答案】120,,12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故事书的本数×=图画书的本数,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琪琪有故事书120本,她图画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她有图画书多少本?就是求120的是多少,列式是:120×.故此题的答案是120,,12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填空题1.A÷B=16,则(A×5)÷(B÷2)=( )。

2.火车行1800千米用了6小时,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

3.在(480÷10)÷(120÷□)=4中,□应填( )。

它运用了( )的规律。

4.□÷45=11......△,当△最大时,被除数是( )。

5.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它的速度是( ).6.淘气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错将除数24看成42,他得到结果商是12,请你帮他算一算正确的商应该是( )。

7.“奋进”号轮船4时行驶了204千米,“希望”号轮船3时行驶了159千米,( )的速度快.8.□35÷6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能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能填( ).9.□28÷5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10.根据25×17=425,可以算出250×170=( );根据625÷25=25,可以算出125÷25=( )。

11.一块面积是7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台布,长是10分米,宽是( )分米。

12.明明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2写成4,结果商是84,没有余数,正确的商是( )。

二、判断题1.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4,要使商不变,除数也要乘4。

( )2.求一辆汽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工作总量。

( )3.在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5,要使商不变,除数也应乘5。

( )4.维维有300元,每个羽毛球拍16元,估计他最多可以买20个羽毛球拍。

( ) 5.如果被除数乘5,除数不变,那么商就乘5.( )三、选择题1.下面是四种动物奔跑的速度,其中速度最快的是()A.30米/秒B.300米/分C.70千米/时D.2千米/分2.若A÷B=16,则(A×100)÷(B×10)=()。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_苏教版()(含解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_苏教版()(含解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_苏教版()(含解析)“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17分)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294÷21,能够把除数看成()来试商,商是()位数,最高位在()位上。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760是20的()倍,从768中连续减去()个32,结果是0。

3.最大的两位数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是(),余数是()。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苏教版六下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测试卷2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苏教版六下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测试卷2

苏教版六下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测试卷2一、填空题1、用一块边长62.8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形出水管,这个出水管的高是______厘米,底面半径是______厘米.2、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______.如果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的长是10厘米,那么得到图形的高是______厘米,底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第一个空填汉字,其余填数字)3、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把它挖去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的差是50立方厘米,它们的体积的和是______立方厘米.5、把一个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纵切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底面积和高都与圆柱相等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15.7厘米.长方体的侧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6、一个圆柱,如果底面直径不变,高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______倍;如果高和直径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______倍.7、把一根长8米的圆柱截成4个小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2平方米,这个圆柱原来的体积是______立方米.8、市民广场建造一个圆柱形状的喷泉水池,要在池壁和底面贴上瓷砖.池底直径28米,池深1.2米,贴瓷砖的面积是______平方米.9、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cm,它的侧面积是______cm2,表面积是______cm2.10、把一个圆柱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积减少了24立方厘米,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削成的圆锥的高是______厘米.11、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周长是50.24厘米,高6厘米,它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保留整数)12、如图,把底面直径6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60平方厘米,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二、判断题1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14、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直接卷成一个圆柱,用一张三角形的纸可以直接卷成一个圆锥.()15、圆柱体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多三分之二.()16、当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5厘米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17、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42dm3,底面半径是3dm,求它的高的算式是219.42(3.143)3h=÷⨯⨯.()三、选择题18、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相等B. 正方体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C. 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3D.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相等19、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12,圆柱的侧面积()A. 扩大到原来的2倍B. 缩小到原来的1 2C. 不变D. 扩大到原来的3倍20、把一个高为8厘米的圆柱切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64平方厘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8厘米B. 从正面看该圆柱是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C. 长方体的体积比圆柱也增加了64立方厘米D. 以上说法都正确21、李明拿了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形容器各一个,他将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后倒入圆锥形容器.当水全部倒完后,发现从圆锥形容器内溢出36.2毫升水.这时,圆锥形容器内还有水()毫升.A. 36.2B. 54.3C. 18.1D. 108.622、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重(得数保留整千克数)()A. 11078千克B. 3693千克C. 15千克D. 2654千克四、计算题23、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24、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cm25、求体积.(单位:cm)五、解决问题26、奶奶过生日,妈妈去蛋糕店买了一盒蛋糕给奶奶祝贺生日,为了方便携带,蛋糕店的工人用漂亮的彩色丝带包扎(如图,图中的粗线为彩色丝带),接头处一共用去30厘米,包扎这盒蛋糕一共用了多少厘米的彩色丝带?27、如果将一根圆柱形的木头平行于底面截成两段,那么它的表面积增加56.52平方分米.如果沿着直径劈成两个半圆柱,那么它的表面积增加120平方分米.这根圆柱形木头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8、一个高是15厘米的圆柱,如果它的高增加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就增加12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9、李师傅把一张长方形铁皮按如图剪裁,正好能做成一个无盖的水桶,求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0、有一种酒瓶,容积为286立方厘米.当瓶口向上时,瓶内酒的高度是18厘米,当瓶口向下时,余下部分的高度是4厘米,瓶内酒有多少毫升?31、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2米,用这堆沙铺在一条宽10米的公路上,铺5厘米厚,这堆沙能铺多长的公路?32、有一个下面的圆柱,上面是圆锥体的容器,如图,圆柱的高度是10厘米,圆锥的高度是6厘米,容器内液面的高度是7厘米,当将这个容器倒过来放时,从圆锥的尖到液面的高是多少厘米?答案第1页,共10页参考答案1、【答案】62.8 10【分析】(1)根据“边长62.8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形出水管”知道出水管的高就是正方形的边长;(2)出水管的底面周长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知道,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出水管的高就是正方形的边长,高是62.8厘米;62.8 3.14210÷÷=(厘米),所以这个出水管的高是62.8厘米,底面半径是10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62.8,10.2、【答案】圆锥 10 314【分析】如果以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得到的图形是一个底面半径为10cm ,高为10cm 的一个圆锥;根据圆锥的底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圆锥的底面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由分析可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10厘米,3.141010⨯⨯314=(平方厘米),所以圆锥的底面积是314平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圆锥,10,314.3、【答案】21.195【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这个正方体中挖去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首先用正方体的棱长总和除以12求出棱长,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36123÷=(厘米),所以圆柱的体积是21.195立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1.195.4、【答案】1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即等底等高的圆柱是圆锥体积的3倍.假设圆锥的体积是1份,则圆柱的体积是3份,由于“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50立方厘米”,所以50立方厘米就是2份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之和是4份,于是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之和.【解答】由分析可知,50225÷=(立方厘米),254100⨯=(立方厘米),所以它们的体积的和是100立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00.π 2C r ==π2r C ÷÷2=πS r 2=πV r h ()233.1432=3.14 2.253=7.0653=21.195⎛⎫⨯⨯ ⎪⎝⎭⨯⨯⨯立方厘米5、【答案】414【分析】根据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知:把圆柱体沿底面直径纵切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底面积和高都与圆柱体相等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拼成长方体的侧面积比圆柱的侧面积增加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每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据此解答即可.【解答】圆柱的底面周长:15.7231.4⨯=(厘米),圆柱的高:31431.410÷=(厘米),圆柱的底面半径:31.4 3.1425÷÷=(厘米).拼成长方体的侧面积:3141052+⨯⨯414=(平方厘米),所以长方体的侧面积是414平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14.6、【答案】2 8【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再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的倍数等于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解答.【解答】一个圆柱,如果底面直径不变,高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2倍;如果高和直径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2228⨯=倍.故此题的答案是2,8.7、【答案】56【分析】根据题意,一根长8米的圆柱,截成4个小圆柱体,那么它的表面积增加的是6个底面积,即6个底面积是42平方米,由此求出它的底面积,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解答即可.【解答】4268÷⨯56=(立方米),所以这个圆柱原来的体积是56立方米.故此题的答案是56.8、【答案】720.944【分析】要贴瓷砖的面是这个圆柱形水池的底部和侧面.池底直径已知,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半径与直径的关系2d r =,底面积可求;侧面积是底面周长乘高,根据圆周长公式,求出底面周长,高已知,据此即可求出侧面积.【解答】所以贴瓷砖的面积是720.944平方米.故此题的答案是720.944.2=πV r h 2=πS r πC d =()22283.14 3.1428 1.22=3.1414 3.1428 1.2=615.44105.504=720.944⎛⎫⨯+⨯⨯ ⎪⎝⎭⨯+⨯⨯+立方厘米答案第3页,共10页9、【答案】314 471【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3.141010314⨯⨯=(平方厘米)所以它的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表面积是471平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314,471. 10、【答案】4【分析】把一个圆柱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也就是削成的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把一个圆柱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减少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1)-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那么3h V S =÷,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由分析可知,24(31)39÷-⨯÷=4(厘米),所以削成的圆锥的高是4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11、【答案】402【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所以它的体积是约是402立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02.12、【答案】282.6【分析】将一个圆柱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高没变,体积没变;但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圆柱多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两个长方形的长都和圆柱的高相等,宽都和圆柱的底面半径相等;已知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就可求出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进而再求出圆柱的体积,即长方体的体积.=S Ch ()()2314 3.141022=314 3.14252=314157=471+⨯÷⨯+⨯⨯+平方厘米1=3V Sh 1=3V Sh ()()221 3.1450.24 3.142631= 3.14863=3.14642=401.92402⨯⨯÷÷⨯⨯⨯⨯⨯⨯≈立方厘米【解答】底面半径:623÷=(厘米),圆柱的高:602310÷÷=(厘米),圆柱体积(长方体体积):23.14310⨯⨯282.6=(立方厘米),所以长方体的体积是282.6立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82.6.13、【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解答】把一个圆柱沿高剪开,当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圆柱的高时,展开的图形是正方形;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不等于圆柱的高时,展开的图形是长方形;当把一个圆柱不是沿高剪开,而是斜着剪开,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故此题是正确的.14、【答案】×【分析】根据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可知:圆柱沿高剪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沿高剪开得到一个扇形.由此即可判断.【解答】分析可知,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直接卷成一个圆柱,但用一张三角形的纸不可以直接卷成一个圆锥.故此题是错误的.15、【答案】×【分析】把圆锥的体积看做单位“1”,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由此即可解答.【解答】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把圆锥的体积看做1份,则圆柱的体积就是3份,(31)12200%-÷==,所以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多200%.故此题是错误的.16、【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解答】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如果得到的是正方形,这就说明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故此题是错误的.17、【答案】×【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可得:圆锥的高=体积3⨯÷底面积,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圆锥的底面积,即可解答问题.【解答】圆锥的高为29.423(3.143)⨯÷⨯.故此题是错误的.18、【答案】D【分析】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统一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公式:,V Sh =V Sh =答案第5页,共10页圆锥的体积公式:,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据此解答. 【解答】A 、如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相等,那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一定相等,因此,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相等.此说法正确;B 、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此说法正确;C 、因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此说法正确;D 、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时,圆锥的表面积最小.因此,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相等.此说法错误.选D.19、【答案】C【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再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12,积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圆周率一定,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也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12,由圆柱的侧面积可知,圆柱的侧面积不变.选C.20、【答案】B【分析】根据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这个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表面积增加的是以圆柱的高为长,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宽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据此可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据此解答.【解答】圆柱的底面半径:6428÷÷4=(厘米),A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选项错误;B 、圆柱的高是8厘米,底面直径是4×2=8(厘米),所以从正面看该圆柱是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选项正确;C 、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体积不变.选项错误;D 、选项错误.选B.21、【答案】C【分析】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差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1)-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解答】由分析可知,36.2(31)÷-18.1=(毫升),圆锥形容器内还有水18.1毫升.选C.1=3V Sh =S Ch =πC d =S Ch22、【答案】B【分析】首先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这堆小麦的体积,然后用小麦的体积乘每立方米小麦的质量即可.【解答】所以这堆小麦大约重3993千克.选B.23、【答案】圆柱的表面积:169.56平方厘米,体积:169.56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25.12立方厘米【分析】(1)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由此根据侧面积与圆的面积公式列式解答即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代入数据列式解答即可.(2)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代入数据列式解答即可.【解答】(1)答:圆柱的表面积是169.56平方厘米,体积是169.56立方厘米.(2)答:圆锥的体积是25.12立方厘米.1=3V Sh ()2143.14 1.2735321 3.144 1.273535.0247353693⎛⎫⨯⨯⨯⨯ ⎪⎝⎭=⨯⨯⨯⨯=⨯≈千克==πS Ch dh 2=πS r 2πV =Sh r h =211π33V =Sh r h =()263.1466 3.1422=18.846 3.1492=113.0456.52=169.56⎛⎫⨯⨯+⨯⨯ ⎪⎝⎭⨯+⨯⨯+平方厘米()263.1462=3.1496=169.56⎛⎫⨯⨯ ⎪⎝⎭⨯⨯立方厘米()21 3.142631= 3.14243=3.148=25.12⨯⨯⨯⨯⨯⨯立方厘米答案第7页,共10页 24、【答案】125.6立方厘米;87.92立方厘米【分析】(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把数据代入求出大圆柱的体积与中间空圆柱的体积差即可.(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和即可.【解答】(1) 答:它的体积是125.6立方厘米. (2) 答:它的体积是87.92立方厘米.25、【答案】100.48立方厘米【分析】根据图形的特点,将原图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体积是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为6厘米的圆柱的体积,另一部分的体积是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为(106)-厘米的圆柱体的体积的1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两部分的体积之和就是原图形的体积.【解答】答:它的体积是100.48立方厘米.26、【答案】238厘米【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知,蛋糕盒是圆柱,底面直径是32厘米,高是20厘米,彩色丝带长是圆柱体的4条直径的长度4+条高的长度+接头处一共用去30厘米,由此解答.【解答】V Sh =V Sh =1=3V Sh ()22623.145 3.14522=3.1495 3.1415=141.315.7=125.6⎛⎫⎛⎫⨯⨯-⨯⨯ ⎪ ⎪⎝⎭⎝⎭⨯⨯-⨯⨯-立方厘米()224143.145 3.1462321=3.1445 3.14463=62.825.12=87.92⎛⎫⎛⎫⨯⨯+⨯⨯⨯ ⎪ ⎪⎝⎭⎝⎭⨯⨯+⨯⨯⨯+立方厘米V =Sh ()()224413.146 3.141062221=3.1446 3.14442=75.3625.12=100.48⎛⎫⎛⎫⨯⨯+⨯⨯-⨯ ⎪ ⎪⎝⎭⎝⎭⨯⨯+⨯⨯⨯+立方厘米答:包扎这盒蛋糕一共用了238厘米的彩色丝带.27、【答案】244.92平方分米【分析】把圆柱平行于底面截成两段,它的表面积就会增加2个底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2个底面积是56.52平方分米;把它沿着直径劈成两个半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部分是:以底面直径为长,高为宽的2个长方形的面积,即120260dh =÷=(平方分米);那么圆柱形木料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所以这根圆柱形木料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188.456.52244.92=+=(平方分米),据此解答.【解答】答:这根圆柱形木料的表面积是244.92平方分米.28、【答案】4710立方厘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圆柱的高增加2厘米,表面积就增加125.6平方厘米,表面积增加的是高为2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据此可以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125.6262.8÷=(厘米)答: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4710立方厘米.29、【答案】50.24立方分米【分析】根据图形可知,铁皮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加上底面直径,宽等于圆柱的高(底面直径),设底面直径为d 分米,则,据此求出底面直径,然后根据圆柱的容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设底面直径为d 分米.()32420430= 1288030= 238⨯+⨯+++厘米=π=3.1460=188.4S dh ⨯()()56.52 3.141202= 56.52188.4= 244.92+⨯÷+平方分米=S Ch 2πV r h =()()223.1462.8 3.14215= 3.141015=3.1410015=3.1415= 4710⨯÷÷⨯⨯⨯⨯⨯⨯立方厘米π16.56d d +==V Sh答案第9页,共10页答:这个水桶的容积是50.24立方分米.30、【答案】234毫升【分析】根据题意,不论是正放还是倒放瓶子的容积不变,酒的体积不变,酒瓶的容积=以酒瓶底为底面、18厘米为高的圆柱体积+以酒瓶底为底面、4厘米为高的圆柱体积,所以与这个瓶子等底等容积的圆柱的高是18+4=22(厘米),则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2862213÷=(平方厘米),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答】18422+=(厘米)2862213÷=(平方厘米)1318234⨯=(毫升) 答:瓶内有酒234毫升.31、【答案】37.68米【分析】首先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这堆沙的体积,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那么h V S =÷,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5厘米0.05=米答:这堆沙能铺37.68米长的公路.32、【答案】11厘米【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3倍,所以先把圆柱内6厘米的水的体积的13,即高为2厘米的水的体积倒入圆锥中,正好把圆锥部分装满,则剩下的就是圆柱内水的高度,即725-=(厘米),由圆锥的高度+圆柱内水的高度即可解决问题.【解答】把圆柱内水的体积分成2部分:6厘米高的水的体积与上面圆锥等底等高,π16.564.1416.564d d d d +===()()23.14424= 3.1444= 50.24⨯÷⨯⨯⨯立方分米1=3V Sh =V Sh ()()()21 3.1418.84 3.1422100.0531= 3.14920.53=18.840.5=37.68⨯⨯÷÷⨯÷⨯⨯⨯⨯÷÷米所以圆柱内6厘米高的水的体积是这个圆锥的体积的3倍,632÷=(厘米),则把圆柱内2厘米高的水倒入高6厘米的圆锥容器内即可装满,则圆柱内水还剩下725-=(厘米),+=(厘米),6511答:从圆锥的尖到液面的高是11厘米.。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认识千克-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认识千克-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张红的体重是60千克. ()【答案】✓【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张红的体重应用“千克”作单位.【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张红的体重可以是60千克.故本题正确.2.【答题】爸爸的身高是175厘米,体重是750千克.()【答案】×【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识,可知计量爸爸的身高用“厘米”作单位;计量爸爸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据此得解.【解答】根据生活实际可知,爸爸的身高是175厘米,体重是750千克是错误的,应该是75千克.故本题错误.3.【答题】1千克纸比1千克水泥轻.( )【答案】×【分析】纸和水泥的质量都是1千克,一样重;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1千克纸与1千克水泥一样重.故答案为:×.4.【答题】小东的体重是25kg,身高是137dm.( )【答案】×【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小东的体重用“千克”做单位;可知计量小东的身高用“厘米”做单位.【解答】解:小东的体重是25kg,身高是137cm.故答案为:×.5.【答题】1千克铁和1千克大米一样重.( )【答案】正确【分析】此题是关于质量单位的题,凭印象铁比大米重,那是在同样的体积下,才成立;但此题说的是1千克铁和1千克大米比质量,同样是1千克,不用考虑它们的体积大小,所以一样重.【解答】解:由分析知:1千克铁和1千克大米一样重,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6.【答题】鸭子重().A.2千克B.2吨C.2克【答案】A【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鸭子重用“千克”做单位.【解答】解:鸭子重2千克,选A.7.【答题】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重.A.铁B.棉花C.一样【答案】C【分析】因为棉花和铁都是1千克,所以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一样重;据此选择.【解答】解: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一样重;选C.8.【答题】()最接近1千克.A.一根跳绳的长度B.妈妈的体重C.一包味精重量【答案】C【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一包味精重量最接近1千克;据此解答.【解答】解:一包味精重量最接近1千克;选C.9.【答题】一头牛的体重大约是400().A.克B.千克C.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千克.【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头牛的体重,应用质量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千克”作单位.选B.10.【答题】一袋大米包装袋上标着净重为30kg(±1kg),则那么这袋大米净重不超过().A.30kgB.31kgC.29kg【答案】B【分析】根据标签30kg(±1Kg),利用质量的计算关系,即可得解.【解答】30kg-1kg=29kg,30kg+1kg=31kg,那么这袋大米净重不超过31kg.选B.11.【答题】用天平可比较物品的().A.大小B.长短C.轻重【答案】C【分析】“大小”通常指的是体积,用刻度尺测量规则物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如长方体,测出长宽高,体积=长×宽×高;“长短”一般用刻度尺来测量;物品所含物质的多少是“质量”,即通常说的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天平测量,由此得解.【解答】解:用天平可比较物品的轻重.12.【答题】 5千克的棉花和5千克的石头比较,().A.一样重B.棉花重C.石头重【答案】A【分析】棉花和石头都是5千克,质量相同,一样重.【解答】解:5千克的棉花和5千克的石头一样重. 选A.13.【答题】一千克的油和一千克的水比较,结果是().A.水重B.油重C.一样重【答案】C【分析】因1千克=1千克,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都是1千克,所以一千克的油和一千克的水比较,结果是相等;故选:C14.【答题】一袋大米重100().A.克B.千克C.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千克.【解答】根据实际情景,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不可能是100克,也不可能是100吨.选B.15.【答题】下面的单位中,是质量单位的是().A.毫米B.厘米C.千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质量单位.【解答】题目所给的三个选项中,毫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选 C.16.【答题】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用符号表示为().A.kgB.g【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千克.【解答】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用符号表示为kg. 故选A.17.【答题】下面的物体,最接近1千克的是().A.1只羊B.15个鸡蛋C.1个苹果【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千克.【解答】根据常识可知,15个鸡蛋最接近1千克. 故选B.18.【答题】如果一个西瓜重6千克,3个菠萝重2千克,那么1个西瓜等于()个菠萝的质量.A.3B.6C.9【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等量代换.【解答】一个西瓜重6千克,3个菠萝重2千克,则9个菠萝重6千克,所以1个西瓜等于9个菠萝的质量. 故选C.19.【答题】小丽的体重是32千克,小英比小丽轻4千克,小刚比小英重8千克.小英的体重是______千克,小刚的体重是______千克.【答案】28 3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千克.【解答】小丽的体重是32千克,小英比小丽轻4千克,小英体重为:32-4=28(千克);小刚比小英重8千克,小刚体重为:28+8=36(千克).答:小英的体重是28千克,小刚的体重是36千克.20.【答题】两筐重量相等的梨,甲筐取出18千克,乙筐取出6千克,这时乙筐是甲筐重量的3倍.两筐原来各有梨______千克.【答案】24【分析】原本两筐中梨重量相等,甲筐取出18千克,乙筐取出6千克,这时乙筐是甲筐重量的3倍,可以得出乙筐比甲筐多取出2倍的梨,直接计算可以得出乙筐的重量.【解答】由题可知:甲筐取出的梨比乙筐多: 18-6=12(千克),3-1=2,故乙筐比甲筐多2倍,则甲框的重量是:12÷2 =6(千克),由于这时乙筐是甲筐的3倍,所以现在乙筐的重量是:6×3=18(千克),所以原来甲筐、乙筐的重量是:18+6=24(千克).答:两筐原来各有梨24千克.。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6)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6)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用篱笆围成一块梯形菜地,梯形一边是利用房屋墙壁,篱笆总长70米,这块梯形菜地的面积是().A. 525㎡B. 432㎡C. 637㎡ D. 825㎡【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梯形面积的计算.【解答】所以梯形的面积是432m2.选B.2.【答题】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6cm,那么三角形的底是().A. 8cmB. 32cmC. 16cm【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解答】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6cm,所以三角形的底是16×2=32(cm).选B.3.【答题】下图中,梯形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30平方厘米B. 120平方厘米 C. 60平方厘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解答】已知梯形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上底是4厘米,高是15厘米,所以梯形的下底是:90×2÷15−4=8(厘米);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的高是15厘米,底是8厘米,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15÷2=60(平方厘米).选C.4.【答题】一个直角梯形,若上底增加2厘米,则成为一个正方形;若上底减少4厘米,则成为一个三角形.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A. 30平方厘米B. 60平方厘米C. 24平方厘米D. 120平方厘米【答案】A【分析】如图所示,由“直角梯形若上底增加2厘米,则成为一个正方形;若上底减少4厘米,则成为一个三角形,可得:直角梯形的上底为4厘米,下底为(4+2)厘米,高为(4+2)厘米,可以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答】(4+4+2)×(4+2)÷2=10×6÷2=60÷2=30(平方厘米),所以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选A.5.【答题】一个梯形的高是10分米,上底和下底都增加5分米,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A. 10B. 12C.50 D. 2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解答】已知一个梯形的高是10分米,令这个梯形的上底是1分米,下底是2分米,梯形的面积是:(1+2)×10÷2=15(平方分米);上底和下底都增加5分米,增加后上底是:1+5=6(分米),下底是:2+5=7(分米),增加后梯形的面积是:(6+7)×10÷2=65(平方分米);求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列式计算为:65-15=50(平方分米).选C.6.【答题】一个占地5公顷的长方形苗圃,宽是100米,它的长是______米.【答案】500【分析】1公顷=10000平方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解答】已知一个占地5公顷的长方形苗圃,5公顷=50000平方米,宽是100米,则它的长是:50000÷100=500(米).故本题的答案是500.7.【答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那么高是______分米.【答案】12【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可知h=2S÷a.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据此代入数据进行计算.【解答】30×2÷5=12(分米),所以高是12分米.故本题的答案是12.8.【答题】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80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答案】1000【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可列式解决问题.【解答】所以这个梯形的面积是1000平方厘米.故本题的答案是1000.9.【答题】某风景区占地1平方千米,按照园区设计规划,把它建成面积同样大小的5个游园,每个游园的面积是______公顷.【答案】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1平方千米=100公顷,所以一个风景区占地100公顷,若把它建成面积同样大小的5个游园,求每个游园的面积是多少用除法,列式计算为:100÷5=20(公顷).故本题的答案是20.10.【答题】三角形的面积是18dm2,底是6dm.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dm2.【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解答】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是18dm2,所以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2=36(dm2).故本题的答案是36.11.【答题】填“>”“<”或“=”.①A的面积______B的面积;②A的面积______B的面积.【答案】=,=【分析】图①中,三角形A和左边的小三角形组成一个大三角形,三角形B和左边的小三角形也组成一个大三角形,两个大三角形同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进而得出三角形A的面积等于三角形B的面积;图②中,三角形A与平行四边形B的高相等,而底是B的2倍,所以三角形A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B的面积.【解答】由分析可得,①中A的面积=B的面积;②中A的面积=B的面积.故本题的答案是=,=.12.【答题】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面积是2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答案】1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求梯形的面积.【解答】两个梯形完全一样,所以面积相等.26÷2=13(平方厘米),所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13平方厘米.故本题的答案是13.13.【答题】下图是市民广场上一块草坪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米.【答案】160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解答】将草坪平面图分为一个正方形与一个梯形,草坪的面积就是正方形和梯形面积的和.正方形的边长为20米,面积为:20×20=400(平方米);梯形的上底为20米,下底为60-20=40(米),高为20+20=40(米),所以梯形的面积为:(20+40)×40÷2=1200(平方米);组合图形的面积为:400+1200=1600(平方米).故本题的答案是1600.14.【答题】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4公顷.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的换算.【解答】400×400=160000(平方米),160000平方米=16(公顷).故本题错误.15.【答题】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答】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不知道求二者面积所需条件的长度的大小关系,则没法比较其面积大小.故本题错误.16.【答题】下图中四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答案】✓【分析】四个图形的底已知,高相等,利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其面积,比较后即可得解.【解答】设平行线间的距离是h,则长方形的面积为4h,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h,三角形的面积为8h÷2=4h,梯形的面积为(3+5)×h÷2=4h,所以图中四个图形的面积相等.故本题正确.17.【答题】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解答】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因此决定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就是它的底和对应底上的高,所以说“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错误.18.【题文】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cm)【答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49cm2.【分析】已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梯形的面积,可以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S =(a+b)×h÷2直接计算.【解答】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49cm2.19.【题文】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8cm2;(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dm2.【分析】(1)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2)阴影部分是一个梯形,利用梯形面积公式S=(a+b)×h÷2即可求解.【解答】(1)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8cm2.(2)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dm2.20.【题文】如图是一块三角形稻田.如果每平方米可产大米2千克,这块稻田可产大米多少千克?【答案】这块稻田一共可产大米3120千克.【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计算出三角形稻田的面积,然后用“每平方米可产大米的重量×稻田的面积”解答即可.【解答】2×1560=3120(千克)答:这块稻田一共可产大米3120千克.。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题文】一袋奶粉重500克,6袋奶粉一共重多少千克?【答案】3千克【分析】要求6袋奶粉一共重多少千克,就是求6个500克是多少,用500乘6,再把克化成千克即可.【解答】500×6=3000(克)3000克=3千克答:6袋奶粉一共重3千克.2.【题文】小丽买了一个8千克西瓜,每千克西瓜多少元?【答案】2元【分析】用付出的钱数减去找回的钱数即可求出8千克西瓜的总价,再利用总价÷数量=单价计算即可.【解答】20-4=16(元)16÷8=2(元)答:每千克西瓜2元.3.【题文】一盒牛奶和一袋饼干共重多少克?一瓶饮料比一盒牛奶多多少克?【答案】450克 250克【分析】把一盒牛奶和一袋饼干的重量相加即可;用一瓶饮料的重量减去牛奶的重量即可.【解答】250+200=450(克)答:一盒牛奶和一袋饼干共重450克.500-250=250(克)答:一瓶饮料比一盒牛奶多250克.4.【题文】有两箱苹果,如果从第一箱中拿4千克放到第二箱,两箱就一样重了.原来第一箱苹果比第二箱苹果重多少千克?【答案】8千克【分析】从第一箱中拿4千克放到第二箱,第一箱减少了4千克,第二箱增加了4千克,那么两箱的差就是2个4千克,即4×2,据此解答即可.【解答】4×2=8(千克)答:原来第一箱苹果比第二箱苹果重8千克.5.【答题】______和______都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分别用字母______和______表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写)【答案】千克,克,kg,g【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千克、克的认识.【解答】千克和克都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分别用字母kg和g表示.故本题的答案是千克、克、kg、g.6.【答题】小明今年9岁,体重大约36____.(填汉字)【答案】千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的认识.计量较轻物体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根据生活常识可知,计量人的体重一般用千克作单位.【解答】小明今年9岁,体重大约36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千克.7.【答题】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填汉字)一个足球重250____;一个雪梨重160____;一桶花生油重4____;一个铅球重4____;一个乒乓球重3____.【答案】克,克,千克,千克,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的认识.计量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解答】根据生活常识可知,一个足球重250克,一个雪梨重160克,一瓶花生油重4千克,一个铅球重4千克,一个乒乓球重3克.故本题的答案是克、克、千克、千克、克.8.【答题】在横线上填上“>”“<”或“=”.300克______310克500克______5千克4千克______4克980克______1千克800克______8千克【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千克、克的认识.【解答】300克<310克,500克<5千克,4千克>4克,980克<1千克,800克<8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9.【答题】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6千克=____克5000克=____千克4500克=____千克____克6543克=____千克____克【答案】6000,5,4,500,6,54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1000克=1千克.【解答】6千克=6000克,5000克=5千克,4500克=4千克500克,6543克=6千克543克.故本题的答案是6000、5、4、500、6、543.10.【答题】把下面各质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填在括号里.800克 1千克 989克 890克 889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千克>989克>890克>889克>800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千克、克的认识.【解答】将各质量化作以克为单位,1千克=1000克,所以从重到轻排序为1千克>989克>890克>889克>800克.故本题的答案是1千克、989克、890克、889克、800克.11.【答题】1袋饼干重500克,那么4袋这样的饼干重______克,合______千克.【答案】2000,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解答】1袋饼干重500克,4袋这样的饼干重500×4=2000(克),合2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2000、2.12.【答题】妈妈买回2千克盐,用去200克,还剩______克.【答案】1800【分析】根据题意,把2千克换算成用克作单位的数,然后减去用去的200克,就是剩下的.【解答】2千克=2000克,2000-200=1800(克),所以还剩1800克.故本题的答案是1800.13.【答题】一个大约重200().A.克 B.千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解答】根据常识可知,一个大约重200克.选A.14.【答题】16个鸡蛋大约重1().A.克B.米 C.千克【答案】C【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16个鸡蛋大约多重用“千克”作单位.【解答】由分析可知,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选C.15.【答题】超市里500克苹果4元.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花了()元.A.20B.12C.16【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解答】500克苹果4元,2千克=2000克,2000克里面有4个500克,所以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花了:4×4=16(元).选C.16.【答题】一瓶酱油连瓶重1千克,酱油净重900克,瓶重().A.100克B.100千克 C.1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解答】1千克=1000克.一瓶酱油连瓶重1千克,酱油净重900克,则瓶重 1000-900=100(克).选A.17.【答题】下列质量中,最重的是().A.1000gB.73kgC.978g【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千克、克的认识.【解答】因为1kg=1000g,所以73kg>1kg,即73kg>1000g.又因为1000g>978g,所以73kg>1000g>978g,即73kg最重.选B.18.【答题】2千克棉花和2000克铁相比较,().A.铁重B.棉花重 C.一样【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解答】1千克=1000克,2千克=2000克,所以2千克棉花和2000克铁一样重.选C.19.【答题】小强的妈妈从超市买回1kg瓜子,分给他和妹妹各一半,小强分得().A.50gB.5gC.500g【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解答】小强和妹妹平分1kg瓜子,1kg=1000g,所以小强分得500g. 选C.20.【答题】一棵大白菜重4克.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经验,一棵大白菜可能重4千克,不可能重4克.故本题错误.。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章节测试习题(2)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30B.24C.40【答案】B【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而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其底和高,代入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6×8÷2=24(平方厘米),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选B.2.【答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这两个三角形().A.周长相等B.面积相等C.完全一样【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据此解答.【解答】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选B.3.【题文】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答案】48平方厘米【分析】阴影的部分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三角形的面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它们的面积差即可.【解答】12×6-8×6÷2=48(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4.【题文】如图,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底延长1米,那么面积就增加2平方米.那么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10平方米【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的高,即用增加的面积乘2,再除以底边长1,就是原来的高,进而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2×2÷1=4(米)4×5÷2=10(平方米)答: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米.5.【题文】如图中的小方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A点用数对(2,5)表示,在图中找出用数对(4,4)表示的C点,并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答案】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分析】(1)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通常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即可标出C点的位置;(2)根据三个点的位置可以连线得到三角形ABC,根据小方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BC=3厘米,高为2厘米;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求法求出面积.【解答】图见答案,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2÷2=3(平方厘米)答: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6.【题文】一块三角形地,底长150m,高80m,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在这块地里共收小麦3840000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千克?【答案】6400千克【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再用总共收的小麦的质量38400000除以总面积进行解答.【解答】150×80÷2=6000(平方米)38400000÷6000=6400(千克)答: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6400千克.7.【题文】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米).【答案】6平方米【分析】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要从大三角形的面积中减去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名师详解: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大三角形的面积减去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再相减,大三角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4,面积是4×4÷2=8(平方米),空白三角形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2,它的面积是2×2÷2=2(平方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2=6(平方米).【解答】解:4×4÷2-2×2÷2=6(平方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平方米.8.【答题】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6厘米,三角形的底是()厘米.A.8B.32C.16D.64【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相等,则三角形的底的一半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即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的2倍,则16×2=32(厘米).选B.9.【题文】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米)【答案】8平方米【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是4米,高是4米,由此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4×4÷2=8(平方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平方米.10.【题文】在平行四边形ABCD里画出A点到BC边上的高,并以高为直角边在平行四边形里面画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一填.
1、看图回答问题.
小鸟在猴子的_____(上下)面,大象在小鸟的_____(上下)面,小鸟在大象的_____(上下)面,猴子在小鸟的_____(上下)面.
2、看图回答问题.
(1)______号车在最前面,______号车在最后面.
(2)3号车在______号车的后面,在______号车的前面.
(3)4号车前面是______号车,后面是______号车.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一共有______个水果.(填数字)
(2)梨的右边是______,左边是______.
4、看图回答问题.
(1)兔子在松鼠的_____(前后)面,在鹿的_____(前后)面.
(2)狗的前面是_____(兔子鹿).
(3)现在是_____(兔子鹿松鼠)跑在最前面.
二、选一选.
5、6写在上面,4写在下面的是().
A. B. C.
6、小丽前面是().
A.小明
B.小军
C.小强
7、()是左手.
B. C.
8、上、下楼梯时,在路上行走时,我们都应靠()走.
A.左边
B.右边
C.中间
三、判断对错.
9、看图,判断对错.
(1)小青在前面,小利在后面.()
(2)小冬在小青的前面.()
(3)小冬是第1名.()
(4)小利在小青和小冬的前面.()
四、圈一圈,画一画.
10、按要求圈一圈,画一画.
(1)把圆右边的三角形圈起来;
(2)在圆下面的三角形的下面画“✓”;
(3)在圆左边的三角形的下面画“×”;
(4)在圆上面的三角形的下面画“__”.
五、按要求画一画.
11、想一想,画一画.
在的左边画,在的右边画,在的下面画,在的右边画.
六、给图形排队.
12、按要求排一排.
在中间;的左边是;的左边是,右边是;在的左边.
参考答案
1、【答案】上下上下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上下.
【解答】看图可知,小鸟在猴子的上面,大象在小鸟的下面,小鸟在大象的上面,猴子在小鸟的下面.故此题的答案是上、下、上、下.
2、【答案】1 2 4 2 5 3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前后的认识.
【解答】看图可知,1号车在最前面,2号车在最后面,3号车在4号车的后面,在2
号车的前面,4号车前面是5号车,后面是3号车.故此题的答案是1、2、4、2、5、3.
3、【答案】5 桃苹果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和认识左右.
【解答】图中一共有5个水果,梨的右边是桃,左边是苹果.故此题的答案是5、桃、苹果.
4、【答案】(1)后,前;(2)兔子;(3)松鼠.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前后.
【解答】看图可知,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在鹿的前面,狗的前面是兔子,现在是松鼠跑在最前面.故此题的答案是后、前、兔子、松鼠.
5、【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上下.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6写在上面,4写在下面,只有C符合题意.选C.
6、【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前后.
【解答】看图可知,小强排在最前面,小强的后面是小丽,小丽的后面有小明和小军,所以小丽的前面是小强.选C.
7、【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左右.
【解答】伸出手比一比可知,选项A和B都是右手,选项C是左手.选C.
8、【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左右.
【解答】上、下楼梯时,在路上行走时,我们都应靠右边走.选B.
9、
(1)【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前后.
答案第1页,共2页
【解答】根据图中可知,小青在前面,小利在后面.故此题是正确的.
(2)【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前后.
【解答】根据图中可知,小冬在小青的前面.故此题是正确的.
(3)【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前后.
【解答】根据图中可知,小冬是第1名.故此题是正确的.
(4)【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前后.
【解答】根据图中可知,小利在小青和小冬的后面.故此题是错误的.
10、【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上下和左右.
【解答】见答案.
11、【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上下和左右.
【解答】见答案.
12、【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左右.
【解答】见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