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实训卷语文卷(一)(本试卷共23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鞭笞(chī)恶劣(liě)频临(bīn)量体裁衣(liàng)B. 臆测(yì)慰籍(jiè)嫉妒(jì)置之不理(zhì)C. 稽首(qǐ)温驯(xùn)沉缅(miǎn)无动于衷(zōng)D. 发窘(jiǒng)惘然(wǎng)劳碌(lù)心无旁骛(w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恶劣(liě)——liè,频临——濒临;B.慰籍——慰藉,嫉妒(jì)——jí;C.沉缅——沉湎,无动于衷(zōng)——zhōng;故选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

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屡遭挫折,,那就依天从命,坦然地接受事实,不强求,不,安之若素,顺其自然。

A. 因为依然事与愿违作为B. 如果依然事与愿违妄C. 如果俨然事半功倍作为D. 因为俨然事半功倍妄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第一空,“因为”表示因果关系;“如果”表示假设关系。

根据语境,此处“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是一种假设的情况,所以第一个空格应填“如果”;第二空,“依然”表示依旧,仍然;“俨然”表示严肃庄重的样子或整齐的样子。

此处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但结果“屡遭挫折”的情况依旧存在,所以第二空格应填“依然”;第三空,“事与愿违”指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此处句子想表达的是事情没有像预想的方向发展,所以应填“事与愿违”;第四空,“作为”指行为,所作所为;建树,成就;可以做的事,大有作为;“妄为”指胡作非为,胆大妄为。

辽阳市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辽阳市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辽阳市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辽阳市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1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粗糙cāo发酵xiào穿戴dài重蹈复辙fùB.坎坷kē炮制páo选拨bá根深蒂固dìC.耗废fèi荫庇yìn逮捕dǎi一筹莫展chóuD.干瘪biě窒息zhì蕴藻zǎo甘拜下风bài2.选出填在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2分)(1)这封信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____。

(2)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____,他开心地笑了。

(3)语文老师精彩的演讲,让同学们____不已。

(4)这场音乐会,将音乐____的美,带给了广大听众。

A.振荡成果赞赏无与伦比B.震荡成果赞叹无与伦比C.震荡硕果赞叹美轮美奂D.振荡硕果赞赏美轮美奂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2分)A.在他不懈地努力之下,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修改:将“改进”改为“提高”。

B.为了防止类似“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不再发生,*要求各部门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修改:去掉“不再”中的“不”。

C.他这次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因为他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修改:去掉“因为”。

D.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入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修改:将“贡献”改为“努力”。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B.《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

《雁门太守行》是他的作品。

5.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注意纠正生活中的误读,如:“唠(1āo)叨”应读成“唠(láo)叨”,“熏陶(tāo)”应读成“熏陶(táo)”。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契诃夫(hē)”应读成“契诃夫(kē)”“骊山(1ì)”应读成“骊山(1í)”。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洋溢”不能写成“扬溢”,“盘桓”不能写成“盘恒”。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不屑置辨”应写成“不屑置辩”,“无原无故”应写成“无缘无故”。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这些传统元素、经典意象被进一步激发,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分布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以新的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我们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挥好文化消费模式的____作用。

A.陈列姿态引领B.陈列姿势引导C.排列姿势引领D.排列姿态引导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巍峨..的三危山,霞光里的敦煌,因为有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因为有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因为有了此生无悔入沙海的守护者,才能得以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

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

别问我为什么对你如此眷恋,星辰总在闪耀,血脉代代相传。

A.文中加点词语“巍峨”是形容词,“进程”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绽放光彩”是动宾短语,“传统文化”是偏正短语。

C.“血脉代代相传”一句中,“相传”是谓语。

D.“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

”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2024年辽宁省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辽宁省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辽宁省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7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捷.报(jié)秘决.(jué)辐.射(fǔ)一丝不苟.(gǒu)B. 喷薄.(bó)遮.蔽(zhē)教诲.(huì)雕梁.画栋(liáng)C. 取缔.(dì)绸.密(chóu)告诫.(jiè)茅塞.顿开(sài)D. 妥帖.(tiē)纯粹.(chuì)遒劲.(jìng)大相径廷.(tíng)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_______,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_______了力量,有一些_______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

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_______: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A. 覆盖积蓄竟然一扫而光B. 掩盖积累竟然销声匿迹C. 覆盖积蓄果然销声匿迹D. 掩盖积累果然一扫而光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

②大多数人逛博物馆的目的不仅是“打卡”看热闹,更是要获得知识。

③博物馆的文物给人以直观、真实的感受,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

④而要真正发挥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不只需要考察其历史,还需要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

A. “一个博物馆”“获得知识”“学校教育”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是各不相同的。

B. 句②中的前后两个分句用“不仅……更……”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

C. 句③中“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博物馆”。

D. 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发挥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后加上“作用”一词。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 分)某中学举办以“致敬经典·点亮青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博观约取,古今荟萃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辽宁省辽阳市2024年新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三)(本试卷共23道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同学们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及准考证号:2.须在答题卡上作答;3.本试题卷包括4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

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gèn)取缔.(tí)幅.射(fú)忍俊不禁.(jīn)B.龟.裂(jūn)瞭.望(liáo)魅.动(rú)哗众取宠.(chǒng)C.伫.立(zhú)拘泥.(nì)炊.烟(cuī)穿.流不息(chuān)D.云霄.(xiào)安详.(xiáng)顷.刻(qīng)骸.人听闻(hài)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_______有一只风筝,就能满足一个孩于所有的快乐。

高飞在天上的风等,舞步_______,伴着风儿轻点足尖。

地上的人,看悠悠流云游走,看_______的风筝渐渐高去。

看得久了,有一种感觉_______:是风筝在飞,也是自己在飞。

A.只要翩翩摇曳油然而生B.如果翩翩摇摆不明而至C.只要姗姗摇摆不期而至D.如果姗姗摇曳油然而生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你的第一场阅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是求知若渴的懵懂青春,也许是笃行精进的挑灯夜读……当你沉没其中,感受阅读带来的能量,你能听到雨打..、花鸟蝉鸣,你能看到苍山万物与大地同辉。

在..芭蕉书里,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隅.天地,它记载了宇宙运行,引发了对未来无尽的想象;它藏有包.罗.万象..的文明与.智慧,可以触及每一个自由的心灵;它带你纵观世界体察万物,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辽宁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辽宁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辽宁卷)语文·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鲜研.(yán)肆虐.(nuè)愧赧.(nǎn)前仆.后继(pū)B.愚.蠢(yú)逞.能(chěng)干涸.(hé)疾风劲.草(jìng)C.狡黠.(jié)冤枉.(wǎng)附和.(hè)冥思暇.想(xiá)D.羞怯.(qiè)筵.席(yàn)怂.恿(sǒng)神采熠熠..(yì)【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鲜研.(yán)——鲜妍肆虐.(nuè)——nüè;C.狡黠.(jié)——(xiá)冥思暇.想——冥思遐想;D.筵.席(yàn)——yán;神采熠熠..(yì)——神采奕奕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

向上,冲上九霄,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嫦娥、祝融、羲和……这些神话传说中的名字,穿越时空,伴随新时代的中国人征战太空!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苍穹。

向下,潜入深海,中国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索更多的未知,领略更多的风景。

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一座座高峰。

中国人民心怀梦想,,开辟出一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A.大名鼎鼎浩渺间不容发坚持不懈B.如雷贯耳浩瀚风驰电掣持之以恒C.大名鼎鼎浩瀚风驰电掣持之以恒D.如雷贯耳浩渺间不容发坚持不懈【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2023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3年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上阕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
B.下阕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无能的南宋朝廷的愤慨。
C.全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相互呼应。
D.全词融古语入问,臻于化境,意境高远,尽显婉约的创作风格。
A.传承 宝贵 鼓舞B.传承 贵重 鼓动
C.传达 宝贵 鼓动D.传达 贵重 鼓舞
3.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有的专家建议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发挥增加中医药作用的相关规定。修改:将“发挥”与“增加”调换位置。
B.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医院组建了超过1000多支流动医疗队,为困难群众上门服务。修改:将去掉“超过”或“多”。
15.选文第⑦段说“吃饺子多么烦琐”。阅读②-⑥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理由。
16.请赏析选文第⑫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凄清的凌晨,一个人披衣起身,孤零零地擀皮孤零零地包……
17.选文围绕“饺子”展开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19.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C.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如我们学过的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D.《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是词牌名。作者张养浩,字希文,号云庄
5.选出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⑭“别!可千万别!”我慌得急不择言,“你就跟我妈说,饺子从石家庄带到这儿,路太远,都馊了。没法吃了。”

辽阳市白塔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辽阳市白塔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辽阳市白塔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襄陵(rǎng)欲颓(tuí)轩邈(xuān)徙倚(xǐ)B . 阙处(quē)戾天(lì)采薇(wēi)候骑(hòu)C . 素湍(tuān)鸢飞(yuān)沿溯(s huò)朝发(zhāo)D . 未寝(qǐn)藻荇(xìng)东皋(háo)燕然(yān)2. (2分) (2017七下·辽阳月考) 选出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 . 刚毕业的那几年,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她并不觉得苦,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她。

B . 母亲是与我们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我对不尊重母亲的任何言行都深恶痛绝。

C . 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永别。

D . 那档电视节目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 .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 .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 . 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4. (2分)(2012·武汉) 将“那么,忙了停一停,累了歇一歇”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忙与累也许是无法避免的。

(A)当我们稍作停歇,伸手把过一枝梅花,此时不用再去羡慕梅妻鹤子的悠闲。

(B)嗅一嗅梅花的清香,就能嗅到生活的芬芳。

(C)能嗅到生活芬芳的人,四季都有花开。

(D)四季的花香会让我们远离忙碌和疲惫,享受到生活的惬意与美好!A . AB . BC . CD . D5.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 . 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1分)1. (2分)(2014·大庆)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méng)________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________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图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地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 (2分)(2017·邹城模拟)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 . 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 .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棍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D . 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

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就是真实写照。

3. (2分) (2016七上·钦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 .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4. (6分)课文默写填空。

①盈盈一水间, ________。

②________,性本爱丘山。

③________,池鱼思故渊。

④________,依依墟里烟。

⑤久在樊笼里,________。

⑥周公吐哺,________。

5. (2分)第一篇作品________是________的攻击引发的。

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6. (2分)下列有关《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 . 两则寓言都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故事发展。

C . 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较大胜利也不能骄傲,要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挫。

7. (15分)(2012·莆田) 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

为弘扬龙文化,班级开展以“龙年寻龙踪”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龙图配题对联、成语、民谚……到处都有龙的踪迹。

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编成一期关于龙文化的班刊,准备用下图作为插图,请你用一个含龙的四字短语,给这幅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用楷书或行书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2)【活动二】龙年说龙中国民间逢年过节舞龙灯、赛龙舟,庙宇、壁画、廊柱……龙的身影无处不在。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呢?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的问题探究出三条主要原因。

【材料一】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

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群君”。

【材料二】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免征物而存在。

在古代,龙更是帝王的象征着龙袍,坐龙椅,龙图腾成了皇权的象征。

【材料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清朝时把龙绘制在国旗上,制成黄龙旗。

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3)【活动三】妙解生肖龙是十二生肖之一,而生肖又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引发同学们对“十二生肖”的讨论,大家众说纷纭请你从下面所提供的备选生肖动物中再选一种,与“龙”组成一对,并模仿甲乙两位同学的表达,把句子补充完整。

甲同学说:老鼠和牛。

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

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所作为。

乙同学说:老虎和兔子。

老虚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

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胆大心细。

二、阅读理解 (共5题;共91分)8. (1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寿阳曲·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是近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9. (13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楚庄王①罢朝而晏② ,问其故。

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

”樊姬掩口而笑。

王问其故。

曰:“妾幸得执巾栉③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住者数人矣。

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

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

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

”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周君主,号称春秋五霸之一。

②晏:晚。

③巾栉:泛指盥洗用具。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字词。

①今旦与贤相语 ________ ②未尝进一贤________③孙叔敖相楚________ ④庄王卒以霸________(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不知日之晏也当求之于上流B . 樊姬掩口而笑面山而居C . 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计日以还D . 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皆以妻于徐公(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忠不智,安得为贤?(4)文中的樊姬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善谏,樊姬________ ,邹忌把家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樊姬是一个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填空)的人。

10. (2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我的母亲胡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文段中母亲每天早晨把“我”喊醒,要做哪两件事情?(2)为什么说“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4)仿写一组赞美母爱的句子。

例:母爱是一缕阳光,时刻温暖着我的身心。

(5)你同意第2段中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1. (25分) (2017九上·嘉祥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

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

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

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

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

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

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

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

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

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

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

多好。

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

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

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

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墨画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

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

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