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试卷(附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A.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B. 职业卫生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C. 职业病患者的诊疗与康复D. 职业卫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答案:C2.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A. 预防职业伤害事故B. 保护职业者的身体健康C. 减少职业病患者的数量D. 降低工作压力答案:B3. 职业病的治疗原则是?A. 及时接受治疗,康复回归正常生活B. 避免再次接触致病因素C. 坚持按医嘱进行治疗D. 以上全是答案:D4.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哪些内容?A. 心理健康评估B. 职业性传染病检测C. 体格检查D. 手足口病检测答案:C5. 下列哪种是职业病常见的诊断方法?A. 血液检测B. 腹部超声波检查C. 职业病调查D. 职业病诊断标准答案:D二、判断题1. 职业卫生管理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维护职业卫生并保护职业者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活动。
答案:√2.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法是控制职业病的危害源。
答案:√3.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是通过体格检查来评估职业者的健康状况。
答案:√4. 职业病是指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答案:√5. 职业病诊断主要依据职业者有无先兆症状来判断。
答案:X三、简答题1. 请简述职业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职业卫生管理是指对工作环境及工人健康进行评估、监测和控制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保护职业健康,预防职业病,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安全。
2. 简要介绍职业病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
答:职业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提供个人防护用具等。
3.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施?答: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是保障职业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
实施方法包括定期体格检查、职业病检测、健康宣教等。
四、综合题某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噪声、粉尘等职业危害因素,请根据职业卫生管理原则,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一、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3、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我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⑴、化学有害因素:硫化氢、氢氧化钠、二氧化氮、氨、液化石油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甲醇、二氧化硫、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其他粉尘、石灰石粉尘和糠醛共16种。
⑵、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共3种。
4、职业病防护设施:⑴. 防尘:集尘风罩、过滤设备(滤芯)、电除尘器、湿法除尘器、洒水器⑵. 防毒:隔离栏杆、防护罩、集毒风罩、过滤设备、排风扇(送风通风排毒)、燃烧净化装置、吸收和吸附净化装置⑶. 防噪声、振动:隔音罩、隔音墙、减振器⑷. 防暑降温、防寒、防潮:空调、风扇、暖炉、除湿机⑸. 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屏蔽网、罩⑹. 防电离辐射:屏蔽网、罩⑺. 防生物危害:防护网、杀虫设备5、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6、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
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集锦10篇)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集锦10篇)篇1: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题及答案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1、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
( )2、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 )3.用人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可以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 )4、生产经营单位可采取消声,控制噪声的传播,合理规划厂房等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噪声源对从业人员的危害。
( )5.通常所说的职业病是法定职业病。
( )6.高温工作时,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肾脏排出的水和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更重。
( )7、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
通称为工业毒物。
( )8.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 )9.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听力损伤、各种疾病和意外事故。
( )10.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 )11、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应小于85分贝。
( )1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 )13.在低温环境下工作,要多吃高热量食物,增加体内代谢放热。
( )14、一氧化碳中毒往往是急性中毒。
( )15、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并在一定条件下,损害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的,称为中毒。
( )16.能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叫做毒药。
( )17、在化工生产中,产生工业毒物的状况,有的作为原料,有的是中间体或副产品,有的作为辅助原料,有的为夹杂物,还有的是反应产物或废弃物等。
( )18、工业毒物的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蒸汽、雾、烟和粉尘。
( )19、工人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工业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病变称为职业中毒。
职业卫生培训考核试题(含标准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现行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法》于(B)起正式施行。
A、2011年12月31日;B、2018年12月29日;C、2002年5月1日。
2、职业性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子(A)。
A、粉尘;B、高温;C、化学毒物。
3、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致病因子(A)。
A、超标的噪声;B、噪声;C、声音。
4、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B )和中文警示说明。
A、公告栏;B、警示标识;C、安全标语5、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每天在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限值为( C) dBAA、115;B、75;C、85。
6、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C)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B、无权索取C、有权要求复印D、无权要求复印7、粉尘进入人体的途径中常见的是(A)。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8、《职业病目录》规定,职业病有几类几种(B)。
A、九大类132种B、十大类132种C、十一大类128种D、十大类115种9、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10、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A )A、单位负责人B、劳动者C、医疗机构D、国家11、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A )保管A、用人单位B、职工个人C、专业机构D、企业主管部门12、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D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13、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 )方向疏散。
A、下风B、上风C、顺风D、原地14、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应迅速戴上适合的(A )A、防毒面具B、眼镜C、手套D、口罩1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C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姓名:成绩:一、单选题(共计25题,每题2分。
)1.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A )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A、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B、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C、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C )。
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B、防治结合,综合治理C、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3.职业病指(B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4.(C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劳动者B、各级政府C、用人单位5.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A )。
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B、世界卫生组织标准C、国际劳工组织标准6.工作场所的生产布局合理,应当符合(B )。
A、效益原则B、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C、满足生产需要的原则7.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B )进行。
A、医疗卫生机构B、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C、中介机构8.(C )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卫生行政部门B、工会组织C、用人单位9.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A )档案。
A、劳动者健康监护B、工资C、人事10.(C )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A、卫生行政部门B、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C、用人单位1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A )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中华人民共与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正式实施。
A、2001年10月27日B、2002年5月1日C、2002年1月1日D、2002年7月1日2、职业病指(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与其她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3、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就是( )A、单位负责人B、劳动者C、医疗机构D、国家4、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A、职业病危害B、职业危害C、职业危害因素D、职业卫生危害5、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她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粉尘、物理、化学因素B、粉尘、物理、放射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D、粉尘、物理、生物因素6、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 )保管A、用人单位B、职工个人C、专业机构D、企业主管部门7、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警示标识与中文警示说明B、警示标识C、警示说明D、警示语言8、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与消化道9、(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A、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B、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C、职业病病人D、工伤职工10、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 )方向疏散。
A、下风B、上风C、顺风D、原地11、当您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应迅速戴上适合的( )A、防毒面具B、眼镜C、手套D、口罩12、国家规定每年( ) 月的最后一周就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A、4B、5C、6D、713、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必要时B、定期C、不定期D、间断1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试卷(附答案)

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知识培训试卷(附答案)单位姓名成绩一、填空题(60分)1、如遇氯气泄漏,应迅速将泄漏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处,作业人员应按要求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戴化学防护手套,方可进入泄漏区作业。
吸入氯气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就医。
2、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烧碱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操作人员应穿(防酸碱)工作服,戴防酸碱手套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止与烧碱的直接接触。
3、盐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眼和呼吸道粘膜具有腐蚀性。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能引起眼(结膜炎)、气管炎、皮炎等。
误食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有可能造成(胃穿孔)、腹膜炎等.4、乙炔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5、氯乙烯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切勿吸入蒸气。
防止一切接触。
6、环己酮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眼、鼻、喉粘膜刺激症状和(头晕)、胸闷、全身无力等症状。
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四肢抽搐、(肺水肿),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7、个人防护器具,主要由各类(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安全帽)、安全带、各类防尘口罩,各类防毒面具各类(防化服)等组成. 8、我公司配备的隔离式防毒面具,有空气呼吸器和(长管式)防毒面具。
空气呼吸器自带(空气瓶),长管式防毒面具则利用其他空间的(新鲜)空气。
9、空气呼吸器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可防止(一切)有害气体侵入呼吸道,适用于缺氧、毒物成分不明或(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场所以及抢救事故时使用。
空气呼吸器应随时保持良好(备用)状态,无关人员不能乱动。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试题含答案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 70 含答案一、单选题1.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应该( )。
A找企业负责人解决B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C自己去医院治疗2.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其《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 )。
A医疗保险待遇B工伤保险待遇C商业保险待遇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 )。
A终止职业病病人的待遇B由职业病病人与企业协商解决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4.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0B60C905.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业病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其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 6个月B 1年C 2年6.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小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B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大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C接尘工龄、粉尘种类、等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7.甲醛的职业禁忌证有( )。
A全身性皮肤病和慢性眼病B原发性高血压C风湿性关节炎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9.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 )。
A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背上来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C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10.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发生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疾病的总称。
当作业地点气温( B )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
A≥36℃B≥37℃C≥40℃11.手臂振动病是(A )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骨质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知识培训试卷(附答案)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60分)
1、如遇氯气泄漏,应迅速将泄漏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处,作业人员应按要求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戴化学防护手套,方可进入泄漏区作业。
吸入氯气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就医。
2、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烧碱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操作人员应穿(防酸碱)工作服,戴防酸碱手套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止与烧碱的直接接触。
3、盐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眼和呼吸道粘膜具有腐蚀性。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能引起眼(结膜炎)、气管炎、皮炎等。
误食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有可能造成(胃穿孔)、腹膜炎等。
4、乙炔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
5、氯乙烯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
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切勿吸入蒸气。
防止一切接触。
6、环己酮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眼、鼻、喉粘膜刺激症状和(头晕)、胸闷、全身无力等症状。
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四肢抽搐、(肺水肿),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7、个人防护器具,主要由各类(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安全帽)、安全带、各类防尘口罩,各类防毒面具各类(防化服)等组成。
8、我公司配备的隔离式防毒面具,有空气呼吸器和(长管式)防毒面具。
空气呼吸器自带(空气瓶),长管式防毒面具则利用其他空间的(新鲜)空气。
9、空气呼吸器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可防止(一切)有害气体侵入呼吸道,适用于缺氧、毒物成分不明或(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场所以及抢救事故时使用。
空气呼吸器应随时保持良好(备用)状态,无关人员不能乱动。
10、过滤式防毒面具是以佩戴者自身呼吸为动力,将空气中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的个体防护器材,只能在(不缺氧)的劳动环境中(即氧气含量不低于(18%)、空气中毒气小于(2% )、温度为—30~45摄氏度)使用。
二、选择题(10分)
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 A )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职业
B、生活
C、娱乐
2、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B ),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制度
B、责任制
C、队伍
3、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 C )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A、行动
B、措施
C、源头
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 A )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黄色
B、红色
C、蓝色
5、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 B )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A、黄色
B、红色
C、蓝色
6、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A )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如实
B、大约
C、明白
7、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 B )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他人
B、本人
C、任何人
8、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状态而不停止作业,或者擅自拆除或者停止运行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的。
处5万元以上( C )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
B、20
C、30
9、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B )主体,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任务
B、责任
C、利益
10、防毒面具过滤件的使用寿命受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肺活量、( B )、呼吸频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用过程中毒剂逐渐由底部上升,越下层毒剂的浓度越大,达到其顶端时,便失效。
A、工作态度
B、劳动强度
C、精神状态
三、判断题(10分)
1、防尘口罩是使操作人员的呼吸器官不受粉尘危害的一种简易的防护器具。
( √)
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
业健康检查结果、处理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 √)
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
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 √)
5、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
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 √)
6、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
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两次全面检测。
( ×)
7、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生
产过程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故意减少生产负荷或停产、停机。
用人单位因故需要停产、停机或减负运行的,应当及时通知技术服务机构变更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
(√)
8、定期检测结果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
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提出相应整改建议。
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逐步进行整改。
( ×)
9、次氯酸钠溶液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释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
中毒。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
10、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喉头水
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 √)
四、问答题(20分)
劳动者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应履行哪些义务?
答: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遵守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及其用品;发现职业中毒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报告。
作业场所出现使用有毒物品产生的危险时,劳动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按照规定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将危险加以消除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