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儿童基础生命支持部分)解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R中使用高级气道进行通气
• 2015版更新的推荐:医护人员可以每6秒进行1次 人工通气(每分钟10次),同时进行持续胸外按压( 即在CPR中使用高级气道)。 • 2010版:已经建立了高级气道(例如气管插管、食 道气道联合导管、喉罩等)后,双人复苏时应每6 ~8秒给予1次通气,不用保持呼吸与按压配合(人 工通气频率为8~10次/min)。
高质量CPR要点总结
单纯胸外按压的CPR
• 2015版更新的推荐:儿童心脏骤停时应给予传统的胸外按 压结合复苏通气的CPR(Class 1,LOE B-NR)。 大多数 儿童的心脏骤停由窒息引起,因此通气支持应成为有效 CPR的一部分。 而对于心脏功能是首要因素的患儿,单 纯胸外按压的CPR是有效的,如果施救者不愿意或者没有 能力给予通气,建议施救者对于心脏骤停的婴儿和儿童实 施单纯胸外按压的CPR(Class 1,LOE B-NR)。
胸外按压:频率
• 2015版更新的推荐:虽然儿童缺乏足够的 关于胸外按压频率的资料以进行系统审查 ,但为了简化CPR培训,婴儿和儿童使用 成人BLS推荐的100~120次/min的胸外按 压频率是合理的(Class 2a,LOE C-EO)。 • 2010版:快速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胸外按压:按压/通气比例
胸外按压反馈
• 2015版更新的推荐:尽管本文写作小组没有对CPR反馈 设备的有效性进行审查,但已达成共识,即采用反馈设备 可能帮助施救者以最佳的胸外按压频率和深度进行复苏。 所以建议尽可能使用反馈设备(Class 2b,LOE C-EO)。 • 2010版:使用新型CPR提示和反馈装置有可能有效帮助 培训施救者,可将其作为整体策略的一部分,以提高实际 CPR时的操作质量。
自己的观点
• 对儿科医护人员,不要机械照搬复苏程序 ,对已明确是窒息(误吸呛奶、溺水、造 影意外)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首先应 该解决的是通气,或至少是与胸外按压同 步进行
• 如明确是心脏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 ,如室颤,则首先进行按压是不言而喻的
放置复苏体位
• 仰卧位,禁俯卧:需垫板,禁抬头:头颈 胸。呈直线 • 松开衣领、裤带
• 2010版:对于婴儿和儿童,理想的CPR应包括通气和按 压。但单纯按压的CPR效果要好于不进行CPR。
及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 2015版更新的推荐: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 应,医护人员即可现场呼救。然后继续同 时检查呼吸和脉搏,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或请求支援)。
• 2010版:医务人员在检查患者反应的同时 检查呼吸是否消失或仅有喘息。
•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 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 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基础生命支持(BLS)
• • • • • • • 确定病人是否心跳停止 呼叫求助wk.baidu.com安置病人 建立人工循环 保持呼吸道通畅 人工呼吸 AED
胸外按压:部位
• 1岁以下:两乳头连线中点下
• 1岁以上: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胸外按压:手法
• 1岁以下:双指按压法、双拇指按压法
• 1-8岁:单掌按压法 • 8岁以上:双掌按压法
胸外按压:深度
• 2015版更新的推荐:ILCOR儿科工作组系统审查了婴儿 和儿童胸外按压最佳深度的问题。儿科患者(出生到青春 期开始)施救者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是胸廓前后 径的三分之一,即婴儿相当于约1.5英寸(4 cm) ,儿童则 约为2英寸(5 cm)(Class 2a,LOE C-LD)。一旦进入青春 期(如青少年)后,身材与成人相仿,推荐使用成人标准, 即按压深度至少5 cm,但不超过6 cm(Class 1,LOE CLD)。 • 2010版:为达到有效的胸外按压,施救者按压的深度至 少是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即婴儿约1.5英寸(4 cm) , 而儿童则是约2英寸(5 cm)。
C :建立人工循环
胸 外 心 脏 按 压
• • • • • • • • 指征 部位 手法 深度 频率 按压/通气比例 注意事项 有效指征
胸外按压:指征
• 心跳停止
• 新生儿:脉搏<60次/分 • 婴儿或儿童:脉搏<60次/分,伴灌注不足
检查脉搏
• 1岁以上触摸颈动脉,1岁以下股动脉
•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 如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 肺复苏
2015版关于处理流程
• 新指南分别制定了单人和双人健康从业者BLS的 处理流程,可以更好地指导施救者完成初始阶段 复苏(下图1和图2)。 • 其中,单个施救者可使用手机在开始CPR的同时 激活应急反应系统。 • 新流程继续强调,若是施救者目击被施救者突然 倒下,需优先获得AED,因为这样的事件很可能 由心脏因素所导致。
BLS心肺复苏程序
• C (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 A (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 B (breathing):建立人工呼吸
• D (drugs):药物治疗
• E (electricity):电除颤与电复律或心电监护
2015版指南儿童BLS内容的更新及重点
• 手机时代分别为一名施救者和两名或多名施救者制定了健 康从业人员对儿童心脏骤停的处理新流程 • 重申了C-A-B为儿童CPR的优先顺序;胸外按压、气道、 通气的顺序(C-A-B)与 (A-B-C)顺序的优势 • 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按压频率和成人一样100-120次/ 分,确定了青少年胸外按压深度的上限6cm • 单纯胸外按压(只用手)的CPR • 着重重申了儿童BLS需要按压和通气的配合
• 2015年指南: 置入高级气道前,单人30:2,双人15:2 置入高级气道后,每6秒给予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 )(100-120次/分按压继续) • 2010年指南: 置入高级气道前,单人30:2,双人15:2 置入高级气道后,每分钟8-10次人工呼吸
继续强调高质量CPR(5大要素)
• 确保足够的胸外按压频率 • 确保足够的胸外按压深度 • 两次按压期间胸廓充分回弹 • 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儿童基础生命支持) 解读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心肺复苏的历史
• • • • •
• •

• •
1955年天津医学院王源昶率先报道胸外按压成功 1956年Zoll等成功实施了第一例电击除颤和心脏起搏术 1958年Peter Safar 提出了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 1960年Kowenhoven提出了闭胸外心脏按压 1966年在第一届全美复苏会议上,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CPR)标 准 1985年在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上,诞生了心肺复苏(CPR)的标准 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颁布了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CPR/ECC )《指南2000》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合协会对《指南2000》作了修改, 颁布《指南2005》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合协会对《指南2005》作了修改, 颁布《指南2010》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合协会对《指南2005》作了修改, 颁布《指南2015》
•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维持生命活动。作用药物和电技术,争取恢复自主呼吸和心律,为 脑复苏提供良好的基础 • 持续生命支持(persistent life support,PLS)此阶段的目的是提高 生命质量,促进脑复苏和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心跳呼吸骤停的处理原则
• 现场抢救、争分夺秒
• 强调强调黄金4分钟,即在4分钟内施行BLS,并 在8分钟内开始ALS • 迅速评估和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 迅速实施CPR
• 迅速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 高级生命支持(ALS)
心肺复苏:争分夺秒
•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儿童生存链
• 防止心跳呼吸骤停 •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PBLS) • 迅速启动急救医疗 服务系统 • 快速高级生命支持 (PALS) •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 治疗(复苏后综合 征)
心肺复苏程序
•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本 生命活动。包括人工循环、通畅气道和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有效指征
• 按压时可触及动脉波动 • 扩大的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 • 口唇、甲床颜色好转 • 肌张力增强或有不自主运动 • 出现自主呼吸
(略)
• A (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 B (breathing):建立人工呼吸
• D (drugs):药物治疗
• E (electricity):电除颤与电复律或心电监 护
心脏骤停后神经系统预后
• 心脏骤停后72h或以上无瞳孔对光反射
• 心脏骤停后最初72h内出现肌阵挛状态 • 心脏骤停或恢复体温24-72h后,无N20体感觉诱发电位皮质波 • 心脏骤停2h后,脑部CT显示灰质-白质比显著减少 • 心脏骤停后2-6天脑部MRI出现广泛的弥散加权受限 • 心脏骤停72hEEG对外部刺激持续无反应 • 恢复体温后EEG持续爆发抑制或癫痫持续状态,无机体活动、 伸展姿势或肌阵挛不能单独用来预后 • 休克、温度、代谢紊乱、之前用过镇静剂或神经肌肉阻滞剂及其 他的临床因素也需要认真考虑,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某些测 试的结果或相应的解读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 2015版更新的推荐:对于尚未建立高级气道的 CPR,应尽量提高胸外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 比例,目标比例至少为60%(这是第一次提出)。 • 2010版: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 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
胸廓回弹
• 2015版更新的推荐:施救者应避免在胸外 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应使每次按压 后胸廓能充分回弹。 • 2010版: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 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一次按压前充分充 盈。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 经BLS、ALS处理后复苏成功 • 经过60分钟的CPR,仍无心跳、脉搏、临 床上证实为脑死亡者 • 开始心肺复苏前循环及呼吸停止已超过15 分钟以上者
图1 2015版儿童心脏骤停单人复苏流程
图1 2015版儿童心脏骤停单人复苏流程
图2 2015版儿童心脏骤停双人或多人复苏流程
CPR的顺序(C-A-B还是A-B-C)
• 2015版更新的推荐:CPR启动仍延续2010年指南提出的 C-A-B而非A-B-C顺序可能是合理的(Class 2b,LOE CEO) • 2010版:儿童和婴儿的CPR以胸外按压开始而不是急救 通气(C-A-B而非A-B-C)。即CPR以30次按压(单人复苏)或 15次按压(婴儿和儿童的双人复苏)开始而不是2次通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