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白话诗八首》

合集下载

19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

19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

二、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一)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浙江 海宁人。出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因其是独子, 自小养成任性而为的性格。他日后放弃了父亲 要他成为金融实业家、走实业救国的人生之路, 而成为他们家族中自永乐年间以降,唯一的一 个浪漫抒情诗人。
林徽因(1904-1955)
陆小曼(1903-1965)
一个日本女郎道别时的神态口吻,对诗人而言,仅是一 刹那的感受。诗歌只有5句48字,就构想出一幅淡雅 秀美的清水芙蓉图,把这刹那的感受,永远的定格下 来。诗歌的音韵与意境契合,回旋往复,抑扬顿挫, 错落有致。 “最是那——温柔”,“不胜——娇羞”,“珍重、蜜 甜——忧愁”: 仄起平收,关联呼应,读起来声高声低,从容舒缓。 表达出忧愁中渗入了蜜甜的细腻微妙的情感。最后一 句“沙扬娜拉”四个平声字,回味无穷。
1922年3月,在他赴美留学之前,他完成了中 国诗歌传统问题的研究长文《律诗底研究》和 代表他对早期新诗系统看法的新诗评论《冬夜 评论》,开始了构筑他富有传统色彩的“东方 诗学”之梦的系统工程。 1925年自美回国, 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 的《晨报副刊· 诗镌》的主要撰稿人。
1926年5月发表的《诗的格律》强调了诗歌自 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特别是格律在诗歌创作 中的重要性,是他多年研究的总结性文章。闻 一多这时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诗的节奏或音 节,而是诗的整个形式。他特别强调了新格律 诗与旧体律诗的区别:第一,“律诗永远只有 一个格式,但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第 二,“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 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的”;
胡适《关不住了》
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 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近现代诗歌派别

近现代诗歌派别

近现代诗歌派别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

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

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

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走向世界的浙江现代诗歌

走向世界的浙江现代诗歌

论走向世界的浙江现代诗歌李标晶纵观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史外来文化、外国文学特别是外国诗歌是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重要艺术源泉。

新诗发展的历史同时就是对外来影响进行选择、接受、消化、吸纳的历史。

新诗成就的取得和外来营养的摄取密切相关,广泛吸收异域营养是新诗发展的成功经验。

浙江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一样也起着引领潮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更甚于散文。

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中国现代新诗由此发端。

在1917~1949年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诗经历了自由体、新格律体、自由体的体式嬗变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诗潮的绵延更替,形成了新月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多个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在对中国现代新诗流变中的外来影响作深入而细致的考察时,仍然不能不看到浙江作家的引领作用。

一、现实主义诗潮与浙江现代诗人当“五四”文学运动发生,新诗以战斗的姿态冲击旧诗的时候,世界文学中汹涌着三股诗潮: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其中,现代主义占主导地位。

而中国当时缺乏现代主义生长的土壤。

所以,中国现代诗歌流派,始终贯穿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思潮,并成为诗歌流派的主流。

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中又以现实主义更具生命力。

中国现代新诗的许多诗派,都可以涵盖在现实主义思潮之下。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以白话新诗作为开路先锋的。

在这一批初期白话诗人中,浙江籍作家占的比重很大。

1917年2月《新青年》首次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

次年1月《新青年》又发表了胡适、沈尹默(浙江吴兴人)、刘半农三人的白话诗九首。

这些诗,是我国新诗草创期最初的一批产儿。

以后又有陈独秀、唐俟(鲁迅)、俞平伯(浙江德清人)等相继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新诗。

“五四”白话新诗一开始就沿着现实主义(当时称为写实主义)的方向前进。

这与当时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们提倡写实主义的主张有密切的关系。

茅盾指出:“初期白话诗一贯和最坚定的方向,是写实主义。

胡适

胡适

孔庆东引用的胡适诗选: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另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

可怜的土鸡啊,你腿上的毛毛呢?土鸡说,都在鸭鸭的身上哩。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提出“圆形人物”的理论,所谓“圆形人物”,是相对于“扁平人物”而言的,指那种“生气勃勃,似欲振翅飞出书外的人物”,即具有全方位、多侧面、多视角审美特征的人物。

他们不仅性格复杂、丰富,而且具有发展变化性,用福斯特的话说,是要给人以新鲜感,并令人信服。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 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    总结

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西滢等。

关于新诗的发展简况

关于新诗的发展简况

、 、(,、 ( ( 、 关于新诗的发展简况1.新诗的初创期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的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被看作是现代最早出现的"白话诗"(现代新诗在20世纪初刚出现时都称为"白话诗")。

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鸽子》 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 沈尹默的《月夜》等,被看作是现代第一批白话新诗。

刘半农和沈尹默后来创作的歌谣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和散文化的《三弦》 则被看作是他们的诗歌代表作)。

1919年2月,周作人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最权威的新诗理论,朱自清称之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

这年,郭沫若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

1920年1月,新诗社编辑出版的《新诗集(第1集)》(内收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康白情、郭沫若等15人的102首作品)是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这年1月,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代表作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

这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从此,胡适被看作是"白话新诗第一人"。

这年的重要诗集还有郭沫若、宗白华、田汉(寿昌)三人的诗合集《三叶集》 上海亚东图书馆)和许德鄰编选的《分类白话诗》 崇文出版社)。

沈玄庐的《十五娘》被朱自清称为"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

这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歌谣会是白话诗人们进行的新诗"歌谣化"努力的开始,主要收获有刘半农的《瓦釜集》和《扬鞭集》中的部分作品,以及刘大白的《卖布谣》《田主来》等。

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 一方面把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体现,被看作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中国诗歌史

中国诗歌史

中国诗歌史现代部分(1917-1949) 当代部分(1950-)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诞生,次年再次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白话诗的创作1921年7月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成立,代表诗人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1921年7月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后有冯乃超等参加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1923年新格律诗派/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诗1925年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出现20世纪20年代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冯至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诗人,曾任《新月》主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

曾与梁实秋等成立清华文学社:红烛》《死水》…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微雨》《为幸福而歌》…穆木天,原名穆敬熙,现代诗人翻译家:《旅心》《流亡者之歌》《新的旅途》…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25年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20世纪30年代1932年《现代》:《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诗人发表诗作的重要刊物,施蛰存任主编1935年中国现代派:由新月派和中国早期象征派演变而来,孙作云首次提出现代派概念,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6年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出版合集《汉园集》,因此被称为“汉园三诗人”1937年9月七月派:《七月》(主编胡风)《希望》等杂志及丛书上出现诗人群,代表诗人有艾青等20世纪30年代代表诗人林徽因戴望舒李广田艾青卞之琳何其芳南星辛笛覃子豪纪弦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林徽因诗集》…戴望舒,1905-1950,1926年创办《璎珞》旬刊,成名作《雨巷》:《望舒草》,《望舒诗稿》…李广田,1906-1968,汉园三诗人之一:《汉园集》《春城集》…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汉园三诗人之一:《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汉园三诗人之一:《预言》《夜歌》…南星,1910—1996,原名杜南星:《石象辞》《松堂集》…辛笛,1912-,原名王馨迪:《手掌集》《辛笛诗稿》《印象—花束》…覃子豪,1912-1963,主编《蓝星周刊》《蓝星诗选》和《蓝星季刊》:《自由的旗》《海洋诗抄》…纪弦,1913年-,本名路逾,16岁开始写诗,曾创办《现代诗》月刊及季刊。

中国现代诗歌有哪些流派及代表人物

中国现代诗歌有哪些流派及代表人物

中国现代诗歌有哪些流派及代表人物初期白话诗派1917 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2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

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

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

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1921 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 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1/ 4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

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的《白话诗八首》
1917年1月,胡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事。

同年2月,他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是中国白话诗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白话文学的开山之作——比鲁迅的《狂人日记》早一年零三个月(《狂人日记》也发表于《新青年》)。

一、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无心再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风在吹
风在吹,雪在飞,
老鸦冒着风雪归。

飞不前,也要飞,
饿坏孩儿娘的罪。

三、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四、梦与诗
1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五、醉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六、老鸦
大清早起,
我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七、大雪里一个红叶
雪色满空山,抬头忽见你~
我不知何故,心里很欢喜;
踏雪摘下来,夹在小书里;
2
还想做首诗,写我欢喜的道理。

不料此理狠难写,抽出笔来又搁起
八、夜
吹了灯儿,卷开窗幕,放进月光满地。

对着这般月色,教我要睡也如何睡~
我待要起来遮着窗儿,推出月光,又觉得有点对他月亮儿不起。

我终日里讲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拉斯,……几乎全忘了我自己~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哀怨,过来情思。

我就千思万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愿意~
怕明朝,云密遮天,风狂打屋,何处能寻你~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