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第一组

合集下载

听障儿童早期家庭干预

听障儿童早期家庭干预

听障儿童家庭早期干预10130540126 13特心陈世杰摘要:早期干预主要是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以帮助其在生理、心理方面尽可能地得到发展,以降低其在未来接受特殊教育的可能。

而家庭早期干预是早期干预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旨在介绍以针对听障儿童的家庭早期干预,包括其原则、内容以及面临的问题等。

关键词:听障儿童家庭早期干预1、听障儿童家庭早期干预的基本原则:(1)端正态度、放弃幻想,尽早使孩子进入到正确的康复训练中来。

1岁以后的孩子的言语中枢逐渐发育,至2岁时已可迅速习得语言,是言语迅速获得的临界起点7岁以前为最佳语言获得期,决定着听障儿言语康复的效果。

7岁以后言语的发展就比较缓慢了。

很多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确诊有听力残疾时不惜一切砸锅卖铁,四处为孩子求医。

一求就是几年,却使孩子丧失了早配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的宝贵时机,忽视了早期的语言训练的重要性。

如早期失聪的儿童,如果佩戴合适的助听器,并进行口语训练,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和保护残余听力。

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同,听障儿语训与正常儿童学语也有本质的差异。

对正常儿童学语,家长可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而对听障儿学语,家长必须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

听障儿学习语言有一个最佳年龄阶段,即7岁以前语言的黄金期,贻误这个时机将给后期教育增添更大的困难。

因此,家长在听障儿的康复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些家长盲目地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措施上,轻信一些广告宣传,尝试各种方法,到最后才放弃努力,甚至走向另一极端,认为孩子的未来毫无希望了。

这种错误的做法实际上比残疾本身所带来的危害更大。

(2)家长在听障儿康复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家长对听障儿的指导教育贯穿于听障儿成长的整个过程之中。

在目前状况下,专业教育机构能够容纳的听障儿是有限的,而听障儿的康复是紧迫的,具有时间性。

在康复教育机构中的听障儿只能待至七八岁,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无限期的。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课件 第8章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课件 第8章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三、 临床特征
4. 情绪、个性及社会性 (1) 情绪
听力障碍儿童因听力困难、语言发展迟缓,在和他人交往中,常以情绪的外部表现,如表情、 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愿望,回答他人的问题。因此,在听不到或听不懂他人的要求,自己 的意愿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或他人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时,易产生冲动的情绪。但是随着年 龄的增长,通过听觉和语言的康复训练,特别是在康复机构集体活动的要求下,他们会逐渐学 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4—6岁听力障 碍儿童的高级情感也开始发展,将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发展积极向上的情绪。
三、 临床特征
3. 语言 (3) 发音异常 最常见的是尖声尖气的“假嗓音”和语调不准。如:音调的窄频异常、高或低频异常;神经 性耳聋儿童存在功能过强性嗓音异常,而传导性耳聋儿童因骨导增强而出现自加音强,出现功 能减弱性嗓音异常;鼻腔共鸣消失,出现鼻音异常;由于无法协调运用发音器官和构音器官, 喉发音失去圆滑清亮的音质,出现不同程度的嘶哑。
第二节 听力障碍儿童评估
一、 诊断标准
1. 初步筛查 3岁到7岁,注意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可以根据指令进行正确反应;是否能够说出他人能理解的 话语;是否能说出包含常用语法的话语;是否对自己的听力发生过怀疑及在幼儿晚期还经常出 现发音错误等。
第二节 听力障碍儿童评估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三、 临床特征
4. 情绪、个性及社会性 (2) 个性
听力障碍儿童的父母难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各项生活训练,听力障碍儿童有疑问和困难,也难 以向父母表达,亲子之间交流不畅,这使得父母倾向于采取过多保护或者过度管束的教养策略, 有时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有时甚至会实施不恰当的惩罚,造成听力障碍儿童固执、自我 中心、缺乏内部控制力、易冲动和易受暗示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最新听障儿童第一组(ppt x页幻灯片课件

最新听障儿童第一组(ppt x页幻灯片课件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极其毒 素
• (五)抗原构造及分型:
• H抗原:特异性差,所有弧菌共有;
• O抗原:特异性强,将弧菌分为155个血清型
• 【WHO霍乱弧菌分型】
• O-1群霍乱弧菌:产生霍乱毒素,与O-1群血清发生凝集;包括古 典生物型和El Tor 生物型。
免疫学
的感染 呕 吐 、 腹 泻 、 腹
食物、谷物、
绞痛(0.5~6 h) 加工后的谷
物食品
细 菌 性 毒 剧 烈 腹 痛 和 严 重 香料、肉汁、未 正 确 的 加 热 、 多重PCR检测技术,分子
素 介 导 的 腹泻(8-22 h)
正确冷却的食物 冷 却 和 再 加 热 信标技术建立检测产气荚膜
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你将如何
预防听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
家庭
自身
社会
1、逐渐改变社会大众对听觉障碍者的偏见。
人际、学习、就业及其他生活
2、加强完善特殊儿童的教育机制。
缺乏普通教育、缺乏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和环境、社会上成年残疾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3、加强管理现代社会的图书市场。
头痛(12-36 h) 冷藏食物及大块 要 家 庭 自 制 罐 (LAMP)。微生物学检验
状烹调的缺氧食 头食品
方法。核酸检测技术。

菌 细 菌 性 感 水 性 、 血 性 腹 泻 生鸡肉、生牛奶、正 确 地 处 理 和 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

(2-5 天)
生畜肉
烹 调 食 物 ; 避 磁捕获-荧光聚合酶链式反
毒 素 介 导 肾功能衰竭和溶 消毒的苹果、莴 序 ; 正 确 处 理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极其毒 素

聋儿早期干预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建立

聋儿早期干预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建立
依据“九五”聋儿康复配套实施方案要求,各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已把社区康复和早期干预工作,纳入了本地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在各级政府的直接参与下,全国聋儿康复工作协调组办公室会同各省残联及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共同组织协调建立健全聋儿社区家庭康复网络体系,保证社区康复和早期干预工作开展,至1998年底,全国已建立省聋儿康复中心31个,语言训练部478个,语言训练班816个,聋儿家长学校96个,总计有1422所由省、市、县(区)、乡(街道)聋儿康复机构形成的康复网络。这些机构正在为推进中国社区家庭聋儿康复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聋儿康复网络体系如下:
二 社区聋儿早期干预的可行性
虽然受到教育、文化、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影响,我国基层和社区的诸方面建设还不完善,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实践,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康复网络已基本形成, 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199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更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和政府的行为加强了城乡儿童的保健工作。特别是中国残疾人康复事业“九五”聋儿康复实施配套方案颁布实施以来,社区家庭聋儿康复和早期干预工作已经成为提高聋儿康复质量,扩大聋儿及其家庭受益面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残疾康复网络已含盖了各城区街道居委会或各区县乡镇村委会,为聋儿早期干预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92年在长春召开了全国首届社区家庭聋儿康复研讨会,1994年在藤洲召开了全国社区家庭聋儿康复现场会,1996年在锦州召开的全国康复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社区家庭聋儿康复及早期干预实施办法” ,先由各省试点,首先在有条件的城市、地区开展工作。在1997和1998两年的实施中,全国已有9770名聋儿及其家庭受益,23460名聋儿家长受到康复技术培训,收到了显著效果。

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训练与指导 PPT课件

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训练与指导 PPT课件

3. 噪声 • 长期遭受85~90dB以上噪声刺激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
听觉器官造成损害,噪声对内耳黏膜和毛细胞有很大的损伤,可导致神经性耳聋。 • 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 经常暴露在高于110dB的环境中超过1分钟,也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2. 耳毒性药物
• 耳毒性药物是指有可能对内耳结构造成损伤的药物,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 永久性的听力损伤,也会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大伤害。
• 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 新霉素、林可霉素、多黏菌素、双氢链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利尿剂、乌头碱、 水杨酸等。
四、听力障碍的分级
• 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1dBHL, 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交流等活动上极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 存在极严重障碍。
• 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dBHL 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三) 听觉训练目的
• 帮助听障儿童建立音响的概念,使其认识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声音。 • 提高听障儿童利用残余听力鉴别不同声音能力。 • 配合言语训练,让听障儿童在开始学习说话或与周围人交往时使用听觉。 • 帮助听障儿童建立有声语言,养成聆听习惯,学会利用听觉反馈进一步学习语言。
(四) 听觉训练意义
二、发音训练
• 发音训练是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基础,它主要是锻炼听障儿童发音、构音 器官的协调性,培养其控制发音、构音器官的能力,从而掌握发音技巧,能够正确、 流畅地发音,最终具备言语表达的能力。

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优秀课件

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优秀课件
情景或物体功用作为分类的依据 • 掌握概念存在困难,较易掌握具体概念,较难掌握抽象的概念 • 易发生概念扩大化错误,有时会缩小,很难把握概念的本质 • 思维僵持、固障碍儿童概述
临床特征 • 3、语言发展
• 不会说话 • 发音不清 • 发音异常 • 音节受限制 • 语言发展落后 • 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临床特征
• 2、认知发展
•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间接的反映。(在环境、教育
的影响下,随着个体的成熟和语言的掌握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 在形象思维阶段的时间较长。 • 主要依据头脑中的表象和表象的联想进行思考,具体形象性强 • 不会按照事物的本质进行分类,而更多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
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优秀课 件
第八章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听力障碍儿童
•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
,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 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 目的: 2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
• 促进儿童身体、行为、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的发展
解和交流。 • 视觉的补偿作用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临床特征 • 2、认知发展
• (2)注意: •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形成和发展缓慢 • 无意注意为主,多变、短暂 • 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差,需要活动的支持和吸引 • 联合注意的唤起和保持更多地依赖非语言符号 • 注意分配存在困难,无法同时看和听
第一节 听力障碍儿童概述
• AAIDD2010年第11版听力障碍分类 • 确认接受服务资格的操作性工具,强调障碍者需 要帮助的领域——支持程度,大多为成年听力障 碍者服务的提供者所使用。

婴幼儿听力障碍需尽早干预

婴幼儿听力障碍需尽早干预

婴幼儿听力障碍需尽早干预*导读:专家指出,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障碍需要尽早干预,婴幼儿听力损失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形成,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聋哑。

所以,听力障碍治疗的最佳时机是3岁前。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已经非常成熟,是目前解决重度听障患者听力障碍的最佳方法。

……专家指出,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障碍需要尽早干预,婴幼儿听力损失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形成,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聋哑。

所以,听力障碍治疗的最佳时机是3岁前。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已经非常成熟,是目前解决重度听障患者听力障碍的最佳方法。

植入人工耳蜗的聋儿能说流利英语了1999年,六岁半的张冰(化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植入了人工耳蜗,成为华东六省首位人工耳蜗植入者。

而今张冰不仅能够同正常人一样说话、交流,现在国外留学的她,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江苏省耳科疾病与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卜行宽教授说,如果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需要尽早干预。

听力障碍治疗的最佳时机是3岁以前。

及早建立听觉,可以及时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发育及思维发展。

如果条件符合可以植入人工耳蜗,1-3岁进行植入手术也是最适合的,超过七岁再进行手术,效果就会打折扣。

2岁仍不会喊“爸爸”可能有听力障碍听力障碍是一种看不见的残疾,所以不易被人察觉,而发现时大部分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行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尤为迫切。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张兢兢医师介绍,目前已有先进的基因检测方法可以判断孩子是否会有耳聋倾向,并提早进行预防、治疗。

去年该院产前筛查耳聋基因时,就筛查出6例呈阳性,这说明如果生下这6个宝宝,他们注定是耳聋者。

婴幼儿听力损失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形成,而一些家长并未重视孩子的听力问题,有的直到孩子一岁多还不会喊爸爸妈妈,才意识到可能听力有问题。

专家指出:婴幼儿对突发的大声无惊跳或眨眼反射,3-6月婴儿在有声音时并不停止哭闹或活动,9-12月的婴儿头仍不会转向说话者,2岁仍不会讲两个字以上的词语,父母就应该引起注意。

聋童的早期干预和听力补偿原理及操作

聋童的早期干预和听力补偿原理及操作


国内标准 左耳 二级聋
世界卫生组织 严重聋


右耳
三级聋
重度聋
选用助听器 机型:pp-c-2
SSPL:Hz H3
频率 最大声输出
型号: MTH 序列号:23612
TONE: V4 P: 134dB
250 100
500 118
1000 130
2000 124
4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

满档声增益
47 21 40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即 使身体及其他感觉器官有缺陷, 但在孩子生命中还蕴藏着不断弥 补其缺陷的各种能力的可能性。” 一块荒地,如果不去开发, 永远是一块荒凉的不毛之地;开 发了,尽管不一定硕果累累,但 总会有所收获。


聋儿因为听不到或听不清 无法完全明白我们说的话,只 有解决了听的问题,外界的声 音才变得有意义。听力补偿 (或重建)是实现康复的前提, 才能让聋儿由听到到听清再到 听懂。
听力补偿与听力重建的
概念和区别

听力补偿又称之为助听, 是指手术治疗不能使丧失的听 力得以恢复的,选择助听器进 行补偿听力。广义的听力补偿 也应当包括对传导性耳聋及早 期感音性耳聋的早期治疗。

听力重建,是指当人的内耳 损伤严重,即使是特大功率助听 器也不能使声音达到足够响度, 不能满足所有语言频率的需求时, 选择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觉。人 工耳蜗的植入可绕过损伤的内耳 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

成人能力:100分 5岁开始受教育,至成人时的能力: 80 分 10岁开始受教育,至成人时的能力: 60 分


幼儿期是词汇积累的敏感期—— 《开放地区幼儿教育新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有一种 普遍的认同:听力 损失应该尽早确诊 ,并且对确诊的听 力损失及早给予恰 当的干预措施。( 例如配戴助听器、 人工耳蜗植入)
出院前的 OAE筛查
未通过
通过
科普宣教,加 强听力保健
无跟踪 随访指征 有跟 踪 随 访指征
出院前的 AABR筛查
质 量 评 估
未通过
通过
通过 筛查
AABR复筛 (29或42天)
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意义
(一)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内涵 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干预是针 对听力残疾儿童的特定缺陷所迚行的补 偿性的教育与训练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如何有效地发挥其听觉系统的残存能力 以及如何有效地建立戒重建其语言能力 和其它听觉表象的形成、表达能力。
(二)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意义
首先,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听力残疾儿 童的缺陷可以补偿这样一个论断;
其次,迚一步证明了其官的用尽废退 学说; 第三,关键期的理论在聋儿语训工作 中得到印证。
(三)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现实意义
首先成功的听力语言训练能改变 人们传统的“十聋九哑”的错误观 念,从而激发人们对特殊教育的热 情。
其次,成功的听力语言训练,使 聋儿能够融入到普通人群中间,正 常戒接近正常地与人交往,基本上 过正常人的生活。

词汇量的扩大 语法的加深 – 苹果—我吃苹果—我吃大苹果— 我用刀削苹果—哥哥吃苹果—妈 妈吃苹果—爸爸吃苹果

男孩女孩不同季节
我住在哪里
我的名字
我穿什么
家庭或人口
我的家庭
我是 谁
我是个男孩或女 孩
我吃什 么
不同种类的食 物
我的家看起来
内 容
目前我国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存在的问题
言语训练
听能训练的目的是由听到说
听能训练的内容 1.噪音 2.乐器音 3.语音 听能训练的具体方法
2、听说同步法 3、听做同步法 4、辨音法 5、游戏法
1、信号纳入法
每天适度的大声刺激聋儿10次左右, 每次15分钟左右。
言语训练内容
– 听话训练 – 看话训练 – 呼吸训练 – 喉头声带(发音)训练 – 口腔开合、舌头劢作训练 – 五腔共鸣训练 – 词汇句子、口语表达训练以及语法训练
第一组
陈明珠、张丽嘉、李娇娇、谢薇、吴思雨、申翠萍
所谓早期干预,就是对学前有 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 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 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 育儿指导等综合性服务。
1、促迚残障儿童的发展。 ①能降低残障儿童的出现率,有效地杜绝一些残障 儿童的发生; ②能减轻残障儿童的程度,有效地阻止残障的迚一 步发展; ③能及早补偿残障儿童的功能缺陷 ④为残障儿童融入社会主流做能力上的准备; 2.服务残障儿童的家庭。 3.促迚社会的文明。


缺少合格的师资
家长的作用还需要发挥 办学目的存在问题 语训的理念需要调整 语言训练的方式单一

教育归口问题
言语训练的方法





1.全面交流法 语训的思想 手殌包括:口形、手势语、体态语、模拟 劢作、图画、声音刺激、读、写。 实物、图片、背景、发音——看口形 2.音物结合法 – 实物——教师发音——学生发音 3.音图结合法

4.词汇卡片法
5.句子卡片法
6.风暴迷式训练——滚雪球 7.由易到难策略 8.语音和认字相结合的策略 9.迚行任务分析的策略
未通过
通过
全面听力学 诊断(3个月龄内)
干预措施 (6月龄内)
定期大专跟踪随访 怀疑有听 (每6个月一 力损失 次至3岁)
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主要内容
身体运动能力训练 交往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看话 训练
人格塑造 智力训练
听力语言训练 听能、 说话
听话训练 训练
听 力 语 言 训 练
听能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