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1. 名词作动词呀!你看“驴不胜怒,蹄之”,这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蹄子”,现在却变成了动词“踢”,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好像一个物品突然活过来能行动啦!
2. 形容词作动词真好玩呢!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却表示“使……变绿”,就像是给江南岸施了魔法让它变绿了,多有意思呀!
3. 动词作名词也很特别哟!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原来是动词奔跑,在这里就变成了名词“飞奔的马”,这就好像是一个动作突然变成了具体的东西一样,很奇妙对吧?
4. 名词作状语真的绝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原本是名词,却来作状语表示“用箕畚”,这就如同给动作增添了独特的方式,超酷的啊!
5. 使动用法也很带劲呀!“苦其心志”,“苦”就让“心志”变得痛苦,仿佛有股力量在驱使着一样,太有意思啦!
6. 意动用法也值得一提呢!“渔人甚异之”,“异”就是觉得奇怪,把……当作奇怪的,是不是感觉很奇特呀?
总之,文言文词类活用真的是丰富多彩,让我们能看到文字如此多变而有趣的一面呀!。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种现状叫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名词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齐威王欲将孙膑。

《孙子吴起列传》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形容词意动用法: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

《桃花源记》名词意动用法: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封建论》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用了动词的性质。

名词+代词:公子怒,欲鞭之,《左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名词+名词: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衣素衣而出。

《列御寇》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喜雨亭记》副词 +名词:晋灵公不君。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五、活用为名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3、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 4、追亡逐北 (亡:逃跑的军队) 5、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远处和近处的人)
当形容词\动词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时则译为名词。
【知识梳理】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 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 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 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 里作动词用,“杀”的意思。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驻扎)
知识点巩固: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 。
2、将军身披坚执锐。
5、副词+名词; 6、名词+之(代词)。
(树:种植)
知识点巩固: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籍吏民。 3、范增数目项王。 4、沛公欲王关中。 5、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6、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然而不王者。 9、天雨雪。
二、使动用法: 1、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使……称王)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
“名词”活用作“动词”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的规则:
(水:游泳)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鱼砍柴) 4、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5、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变白) 6、树之以桑。
1、名词+名词; 2、能愿动词+名词; 3、名词+介宾短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 原义:渔网 • ---用网捕 • 放在别人用网捕的鱼腹中。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俘虏 • 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被他俘 虏。
(6)名词+补语
(后置介宾短语,翻译时介宾短语应提前)
• 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
• ---驻扎
• 沛公欲王(于)关中
• ---称王
• ---伏兵 • 大国,其实力是难以估计的,恐怕会有埋伏。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 ---逃跑的人 • 追击溃散逃跑的败军,使百万尸体倒地。 • 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 ---收获、体会、心得 • 常常有体会。
(2)之+动
/
其+动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 ---到达的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 ---少数人、多数人
• 以小易大 • ---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聪明在哪。
• 常在于险远 • ---险峻的地方、僻远的地方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使人羞耻, (以)官职高的人为师,那就近乎谄媚了。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 ---数次改变 • 男人的行为没有标准,数次改变他的品德(品 德上三心二意)。
五、使动用法
• 1、名词的使动用法 •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 ---使……活过来、使……长肉 (先生的恩德,有如让人死而复生,让白骨生肉。)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晴,无活用。C项的“驰”:无活用。
• • • • • • • • • • • • •
• • • •
9、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 9、D项的“人”:名词作状语,像 • 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人一样。A项的“礼”:名词作动词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礼遇。B项的“目”:名词作动 词用,使眼色。C项的“名”:名词 B、范增数目项王。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人立而啼 。 作动词用,命名。 10、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10、B项的“法”:名词作状语,按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若入前为寿,寿毕,照法律。A项的“寿”:名词作动词 用,指奉酒祝人长寿。C项的“后”: 请以剑舞。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D项的 B、失期,法当斩。 C、子路从而后 。 “水”:名词作动词用,游水。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11、B项的“劣”:意动用法, 1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以……为劣,认为它不中用。A项的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C项的“北、南”:方位名词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作状语,向北、向南。D项的“日”: B、成以其小,劣之。 时间名词作状语,天天。 C、然则北能巫峡,南极潇湘 。 • 12、A项的“景”:通“影”,名词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B项的“生、 12、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肉”:使动用法,使死者生、使白骨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长肉。C项的“愁”:动词的使动用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法,使我愁。D项的“朝”:朝见, 使动用法,使之来朝。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二、动词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1、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3、跳往助之(跳,跳着)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句: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⑤李牧连却之
⑥则修文德以来之
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注意: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组成一 个并列短语,共带一个宾语,不及物动词活用 作使动。不及物动词常在后。
例如: 5、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6、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特例: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 “亲”“远”是亲近、远离的意思。
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 般动词。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 “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傲:骄傲 → 轻视 ③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⑤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⑥火尚足以明也 ⑦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⑧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所+名词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 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 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 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坏(雨:下雨) 朝服衣冠(服:穿戴)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 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2、素善留侯张良 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1、形容词——名词
2、形容词——动词 3、形容词——使动 4、形容词——意动
1、形容词——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 宾语时,活用为名词,这时它已不再 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 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 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 形容词作定语。
(幽深昏暗使人迷乱—— 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
★判断形容词是否活用为名词,还 可以观察形容词是否被定语修饰。
百废具兴
宾主尽东南之美
尧舜,大圣也(《原谤》)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2、形容词——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在文言文中, 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 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规律四: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 活用为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妻:娶妻
子)
规律五:“所+名词”,名 词活用为动词。
臵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捞)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寓舍:居住)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馆:居住)
2、名词——使动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使……臣服 ④尔欲吴王我乎 吴王:让……做吴王 ⑤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东:使……向东去 ⑥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西南:使……向着 西南方开着
3、名词——意动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 这个动词的特性。可译为“(主语)认为 (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 当作什么”。一般是名词和形容词用作意 动。动词一般不用作意动。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数词——名词
2、数词——动词 3、数词——形容词 4、数词——副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不专一,有二心(动词)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划分句子成份,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2、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语 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3、看结构组成形式,确定活用词的用法、 意义。(着重记忆“名+动”,“动+名
(代)”,“形+名(代)”)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常以身翼蔽沛公
4、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比喻形式, “像……”
二.表动作行为的方式
1.群聚而笑之(人群——成群地)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眼睛——亲眼)(耳朵——亲耳) 3.吾得兄事之(兄长——用对待兄长之礼)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脸——当面)
5.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
★注意:名词活用特殊现象
“笼归”与“笼养之”,都属于“名+动”
笼归:笼,用笼子装着。作动词。
笼养之:笼,用笼子。作状语。 其实,“笼归”是“笼(之)归”的省略, “笼”后带有“之”字,不属于“名+动” 这一形式,理解为“动词”是正确的。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
一、表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1、廊腰缦回。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⑤追亡逐北
亡、北:败逃的人。
⑥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2、动词——使动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 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 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 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 使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形容词活用主要弄清“形+名(代)”这一结 构
“ 形+名(代)”在现代汉语
中为偏正结构,如果在文言文中不
能译为偏正结构 ,即可判定“形”
活用为动词或者使动、意动,因为 只有动词才能带宾语。
一、数词的活用
庭中通南北为一
六王毕,四海一 用心一也
一体(名词)
统一(动词) 专一(形容词)
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副词)
词类活用概述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 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
一、名词的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 “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 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智勇多困于所溺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⑥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天下的人 ⑦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⑧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⑨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2、外连横而斗诸侯
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1、动词——名词
2、动词——使动
3、动词——为动
1、动词——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 动词跑到了 主语和宾语 的 位 置 上 。 有 时 又 受 “其”“之”等词语修饰 限制
例句: ①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②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3、形容词——使动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表 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就是形 容词使动用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富国强兵
4、形容词——意动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表示 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主观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 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1、成以其小,劣之。 2、父利其然也。 3、渔人甚异之。 4、梁以此奇籍。 5、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不耻下问 8、是古非今 9、不远万里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稍稍宾客其父。
4、人皆得以隶使之。
1、名词——动词 2、名词——使动 3、名词——意动
4、名词——状语
1、名词——动词
A、籍吏民,封府库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名词+名词
名词+代词 副词(状语)+名词
C、二月草以芽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E、置人所罾鱼腹中
能愿动词+名词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 常活用为状语。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良庖岁更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规律二:“名词+动词”结构,如果 不是主谓关系,名词即活用作状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亲眼,亲耳)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乘船)
三、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以瓮)(绳子——以绳子)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四、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1、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2、有大石侧立千尺
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4、内立法度。
5、童子隅坐而执烛
6、草行露宿
“在……” “从……”
二、动词的活用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驴不胜怒,蹄之。 无乃尔是过与?
规律三: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
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前:走上前) 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鼓三通,锣三下(鼓、锣:打鼓、敲锣)
晋侯饮赵盾酒 中军臵酒饮归客
3、动词——为动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是主语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 而怎么样,这时动词活用作为动用法。 ①念悲其远也 ②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④予得专而名焉 ⑤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动词活用着重掌握“动+名 (代)”这一形式,如果这一 形式中“动”是不及物动词, 不能直接带宾语,那么该动词 一定活用成特殊动词(使动或为 动),否则活用为名词。
名词意动用法举例: ①吾从而师之 ②鱼肉百姓 ③孟尝君客我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粪土当年万户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