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二、主要活用类型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作状语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 名词+名词 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 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 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一)动宾关系 例:(1) 范曾数目项王。 (2) 籍吏民,封府库。 (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狐死首丘 (5)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6)舍相如广成传舍
(四)时间词作状语 1、用“而”或“以”连接时间词和动词 2、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表示动作发生的频数或 经常 例:朝歌夜弦 岁征年间 3、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情况的变化发展 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4、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 ,用来追溯过去 例: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基本知识
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 类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也是相对稳定的。在古汉 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 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 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 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 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常用作状 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二)、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1)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2)东向坐,西向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虏使其民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同上)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 8张)
表示方式状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态(比喻)
表示 方式 状态 (比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主语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把宾语看
的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 意
成是名词
动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所表示的
用 法Bibliotek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人或事
《伤仲永》
物。
返回本章目录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
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项王乃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的使动用法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主语
名 词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使宾语成
的 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 动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为名词所 表示的人
用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

或事物。
我也。 《戊午上高宗封事》
二、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1
2
3
4
5
6
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注: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词+介词结构
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②遂王天下。 ③面山而居。 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就称王于天下。
(愚公)面朝山而居。
注: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格式:名+名/名+代
注: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的方式招待(对待)他”,做它后面的动词的状语。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呵叱。 赵襄王郊迎甘罗。 到郊外迎接。
工作总结汇报
实词复习 —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往南、往西、往东、往北 ②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向右边(西边)投靠 左边(东边)投靠

文言文复习 词类活用

文言文复习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作主语和宾语,有些名 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 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 “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 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 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 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 “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 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 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 语。例如:登高而招 《劝学》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 表示招手的方式。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 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 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知识点。

其中,名词的活用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理解和掌握名词的活用,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名词用作动词。

这是名词活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一个名词在句子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并且它所表达的动作或行为与主语之间存在主宾关系时,这个名词往往就活用为动词了。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驻军”。

再比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本是“蹄子”,在此处意为“用蹄子踢”。

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多种多样。

有时,名词与能愿动词、副词等组合在一起,也会活用为动词。

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与能愿动词“能”结合,意思是“游泳”。

“二月草已芽”里的“芽”,受副词“已”修饰,解释为“发芽”。

其次,名词用作状语也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方式、工具、处所、时间等。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面”,意为“当面”,是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而相如廷叱之”中的“廷”,指“在朝廷上”,是动作发生的处所。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意思是“用箕畚”,属于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然后,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称王”。

另外,名词的意动用法也值得我们关注。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就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掌握名词的活用,我们需要多读多练。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留意那些可能存在活用现象的名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左右欲刃相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4年全国1卷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
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 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 贺。(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 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说明: “罪”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 “归罪、批评
动词为动用法 为……而死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 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 其中“帝”名词 作动词用,“死”是为动用法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 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 名词作状语 当面 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
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
练习:找出下面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语 并解释意思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打鱼;樵:砍柴。
2、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赐福
4、儿涕而去。
涕:流眼泪、哭泣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归咎)
小结:判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方法
句中无动词,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 名词+名词 名词+代词(之、我) 副词(又、不、非、莫、弗)+名词 能愿动词(可、欲、能)+名词 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 + (介宾、处所)
名词+而+动词 动词+而+名词 叙述句中谓语部分没动词
★注意: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
(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规律四:名词+代词 名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9)、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
(10)、江水又东 《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五:副词(又、弗、未、不)+名词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一)名词活用
• 名词不在定语、主语、宾语的位置上,而跑到动 词位置上,可判断名词活用为动词
• 。判断方法 句中无动词,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吃饭
(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规律一:能愿动词(能、可、欲)+名词
( 3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翻译题
二、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1、名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使动、意动用法 名词
活用为状语 2、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使动、为动用法 3、形容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 、使动、意动用法 4、数词 数词活用动词、形容词
(2015年全国1卷)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名词译活成用现为代动汉词语做。皇(帝10分) •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6、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向西进发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介词短语作状语, 普通名词很少作状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 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判断方法: 活用为状语
名词出现在动词前,与动词不是主谓关系。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有:
1、普通名词做状语 2、时间名词做状语 3、方位名词做状语
普通名词做状语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3.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译为:在……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译为:用(乘,凭借)……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规律六:所+名词
罾:捕、捞
(12)、时秦昭王与楚婚《屈原列传》 婚:结为婚姻
(13)、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 规律七:叙述句中谓语部分没动词
规律八: 名词+而+动词
动词+而+名词
名词用“而”连结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活用 作动词。
(14)、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15)、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及高考对这一 考点的考查。 2、总结词类活用的规律,掌握辨析词 类活用的方法。 3、学会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实词的意义 和用法。
词类活用
•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
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 特点:
•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
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 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目 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主 谓宾
用某些实词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1)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2)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 我没有在中原起兵,因此在这里称王,假设我身处中原,怎么 比不过汉王!
• 越地没有人值得聊天,一直到先生到来,让我天天听到新鲜事。
˙
名、 代

名、 代
(定)+主+〔状〕+ 谓+(定)+ 宾(或+补)
〈介词结构〉
从句子成分来看,凡是处在主语、宾语位 置上的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活用为名词。
一 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题型:
(4)、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帝王:称帝称王 (5)、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登记
规律二:名词+名词 名词+名词,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其中 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6)、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7)、晋师军于庐柳。
军:驻扎、驻军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规律三:名词+介宾短语、处所名词(补语)
了解类型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三、形容词活用 四、数词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使动用法
4、名词意动用法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使动用法
3、动词意动用法 4、动词为动用法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