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言文之词类活用1
2013——2019年高考真题之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 乎?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 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 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国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 计。
(行于民:状语后置,在民间实行。期年:一年。以千数:数以 千计。)
2019年全国3卷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 文。
2019年全国3卷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 文。
2014年全国1卷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原文: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 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原文: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 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 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2018全国2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民思其德,为立祠(于)安阳亭西,每 食辄弦歌而荐之。
百姓 思念 王涣 恩德,在安阳亭西 为他 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 就 奏乐歌咏 来 祭祀他。
【2017年高考全国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 谨过常。(5分)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 语乱之。(5分)
2019词类活用一(名词)

• 文段二: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 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 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 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 往责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 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 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 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周测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母程氏亲授以书
名词作动词
B、辄能语其要
意动用法
C、轼庐于其上
名词作状语
D、卒全其城
使动用法
答案:D 分析:A“亲”是名词作状语,亲自
B“语”是动词,译为“告诉、说” C“庐”是名词作动词,建房、建屋 D“全”是使动用法,“使、、、保全”之意
• 指某一类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1.名词作动词
• 从句法关系看,名词是不会直接 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 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 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 动词的意思。
规律一:
两个名词或名词与代词相连,既不是并 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
(间:பைடு நூலகம்小路,名词作状语)
1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雨:下,名词作动词)
12、交广市鲜鲑珍。
(交、广:从交州、从广州,名词作状语)
13、寡人北向而臣事之
(臣:以臣的身份,名词作状语)
第7讲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第7讲文言文词类活用(一)一、例题精讲翻译下列加点字,并批注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2.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3.且秦灭韩亡.魏。
(《唐雎不辱使命》)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韩非子·难一》)二、针对练习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庸人尚羞之(注:“之”代指蔺相如的行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2.渔人甚异之(注:“之”代指渔人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3.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4.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5.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6.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8.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9.沉鱼落雁。
(《庄子·齐物论》)10.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1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12.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13.文王以百里之壤臣诸侯。
(《毛遂自荐》)三、真题练习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①,往来无白丁②。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④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⑤,西蜀子云亭⑥。
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⑦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⑧,意怡如⑨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出自《晋书·儒林传》)【注释】①鸿儒:博学的人。
②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③金经:佛经。
④案牍:官府文书。
⑤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 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 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这时活用为名词。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险固地势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 远
7 数词的活用
小结
1、 所谓词类活用是相对现代汉语来说的 2 、了解一个词是否有活用现象,是由上下 文决定,我们要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 还要注意它在句中地位(充当什么成分), 前后有那些词,与它构成什么关系。
词类活用随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 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 A) 2.吾从而师之( ) B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师道之不传也久 C 矣( ) A 5.而耻学于师( )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沛公欲王关中( )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2019高考专题: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A
)
5.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
B为陈 述句。
返回
二、被动句
被 动 句 的 形 式 1.用介词“于”2.在介词“于” 3.用“见” 4.用“为” 5.用“被”表 表被动,“于”或动词前加 被动。 “于”“见 “为…… 起介绍引进动 “受”,形成 ……于……” 所……”表 作行为的主动 “受……于 表被动 被动。 者的作用 ……”表被动。 6.动词本身 表被动(意念 被动)。
项王、项伯东 秦人不暇自哀。 向坐,亚父南 (《阿房宫 向坐。(《鸿门 赋》) 宴》)
返回
即 学 即 练 2.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 的句子( A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1. 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唯才是举。
返回
4.阅读下文,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 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 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 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 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 尝食我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 也。(《史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
例句
客有吹洞箫 蚓无爪牙之利,筋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马之千里者, 者。(《赤壁 骨之强,上食埃土, 有几人欤?(《五人 一食或尽粟一 赋》) 下饮黄泉。(《劝 墓碑记》) 石。(《马说》) 学》)
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1

5.形容词活用作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太后》
《触龙说赵
(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课堂训练]
形作名,精锐部队 翻译下列各句
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07江苏) 翻译: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 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
辞》
(幼小 → 幼儿)
•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 说》)
(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
• 7、小学而大遗。 (《师说》)
(细小 / 小的方面)(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 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 论》)
(细小/ 小的收获)(与“小”相对 大的方面)
• 9、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 艰险偏远的地方)
2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缺少 :缺少的东西。困窘 :困乏的东西)
• 3、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勾践灭 吴》 (有利 → 有利的时机) •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德才兼备 → 德才兼备之人) (年轻的 → 年龄小的人) (年长的 → 年长的人) • 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
3、念悲其远,亦哀之矣。《触龙说 赵太后》 (遥远 → 远嫁) 4、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 辞》) (好的 → 喜欢)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 十思疏》
(骄傲 → 轻视)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尽,完 / 走到尽头)
7、火尚足以明也。
(明亮 / 照明)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 (错误 / 弄错)
活用类型 动词活 用作名 词
如何识别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

作、制:措施、制度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金玉珍珠 ④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实战演练
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 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畜____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进__退______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___捕______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谗__、__讥____ (5)而其见愈奇____见_____ (6)不敢复有株治___株__治____ (7)追亡逐北,流血漂橹__亡__、__北__ (8)司马子反渴而求饮__饮______ 规律和特点: 一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
饭:吃饭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 国也》)
王:称王
规律: 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否定词等副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判别“公式”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 动词
a.两个名词连用时其中的一个名 词
b.名词后带宾语 c.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d.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e.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主要是:动宾、主谓)
3、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名作动,登记
4、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穿 规律:
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敲鼓
6、江水又东 (《水经注》)
名作动,向东流
规律: 名词在代词前或名词在副词后,名词
活用为动词。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 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新高考Ⅰ卷)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己,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上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2020·浙江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3.(2019·全国I卷)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2019·北京卷)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5.(2019·浙江卷)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6.(2021·江西师大附中5月三模)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白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虞)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使动用法
使动概念: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 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形、名+宾】=【使】+宾+动
使动用法(比较)
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式:
主语使宾语 具有了某种
行为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晋侯
饮
使
Hale Waihona Puke 赵盾具体动 作是宾 语发出 的
使动用法(例句) 名词 (秦国)舍
• 译文:
•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 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 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 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 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种树叶,来摘取它。这种树叶落 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 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种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 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 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 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 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 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 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 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爱
宾语
四、数词的活用
• (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
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动词)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文言文小段训练
• 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 国都市南门,募民又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莫能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 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 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 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 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 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 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名词用作动词)
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②与东山夹溪南流。
(名词用作状语)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 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作主语
将军身披坚执锐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以小易大
作宾语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作宾语
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交好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
• 译:有一个老翁,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 ,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 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 “衣”,作动词。所,处所,地方。直,故意 ,特意。
• ②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 译: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
文言文小段训练
• 翻译下面小文段: •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
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 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 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 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 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 解释下列词的意义和用法。
• ①烛: 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 • ②夜: 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夜里; • ③夜: 名词活用为动词,晚上织布; • ④日: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夜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 请先无与夜。徐吾曰:“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 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 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 爱:古今异义,吝啬;华:名词的使动词,使 ……光彩。
• ⑶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 相人者乎!
• 翻译: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 女穿得漂亮,让马匹吃得好,恐怕不是辅助君主 的人该做的事吧?
• 粗、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衣,名词活用为动 词。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辅助君主。
(形容词) •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形容
词)
文言文小段翻译练习
•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①烛②夜织,吾贫而烛 不继,邻妇请先无与③夜。徐吾曰:“妾④日 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 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 ,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 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
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 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 用。
主 +[状] 谓 + 宾
名、代 副词 动、形 名、代
一、名词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 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或名 词充当谓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
之 把他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我者 认为我美
• 翻译画线的句子: • ①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 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②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 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 不敢。 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 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 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 翻译:
• 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 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 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织布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 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 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 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 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 ⑴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 翻译: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 )没有(一个)穿丝绸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 食的马。
• 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或担任宰相;衣: 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 ⑵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 翻译:人们或许认为你是吝啬(的人),况且( 这样)使国家也不光彩啊。
他把鞋取上来,就挺着身子跪着给他穿上鞋。
• “履”,名词作动词,穿(鞋);业,已经。 • ③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 译:张良于是认为《太公兵法》很奇异,常常反复地诵
读它。
•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
• 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 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 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 打他。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说:“ 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也就跪下给他穿上。老 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 送老翁很远。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 诲。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 : “好。”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 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 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又来了。老翁又 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 “五 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老翁 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拿出一本书,说:“读这 本书就能作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 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 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文言实词之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 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以今律古”,即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 待文言文的语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和东山夹住溪水往南流。
二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主语位置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送来的(良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兵
1、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的人,来的人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的珍宝
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为名词
从动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是否处于主语或宾 语位置 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偏正性名词短语来判断。 大多在“之、其”之后。
• 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yí,桥)上,①有一老父, 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 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②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 ,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 跪曰: “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 ,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 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 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 书,乃太公兵法也。③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