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

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介绍: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原理和作用。
交换机和路由器是网络中常见的设备,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以下将分别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原理和作用。
一、交换机1.1 原理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按照目的地址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MAC地址学习:交换机通过监听传入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将其与传入端口关联起来,形成MAC地址表。
- 存储和转发: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后,会将其存储并进行目的MAC地址的查找,然后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1.2 作用交换机在网络中起到了连接设备和实现数据传输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包括:- 实现局域网之间的数据交换:交换机可以将数据包从一个局域网转发到另一个局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 提供高速数据传输:由于交换机具有存储和转发的能力,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 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交换机支持将多个局域网通过VLAN技术进行划分,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互通和隔离。
二、路由器2.1 原理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的地址。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IP地址转发:路由器使用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下一跳地址。
- 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使用路由选择协议来确定最优的路径,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和有效的传输。
2.2 作用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了连接不同网络和实现数据传输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包括:- 实现互联网的连接: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实现互联网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 网络分割与隔离:通过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可以将整个网络分割成多个逻辑上独立的子网,实现网络资源的隔离和管理。
- 提供安全防护:路由器支持网络地址转换(NAT)和防火墙等功能,能够提供网络安全防护。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交换机路由器工作原理

交换机路由器工作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是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它们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
交换机工作原理:
1. 网络交换机是一种数据链路层设备,主要用于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帧的转发和交换。
2. 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到网络上时,交换机通过读取数据帧的目标MAC地址,判断数据应该转发到哪个端口。
如果目标MAC地址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交换机将数据帧转发给对应端口,否则交换机将数据帧广播到所有端口。
3. 当交换机收到数据帧后,它记录下源MAC地址和对应端口的映射关系,并把该映射关系存储在MAC地址表中,用于后续的数据转发。
路由器工作原理:
1.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层设备,主要用于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2. 路由器通过查看数据包中的目标IP地址来判断数据包应该转发到哪个接口。
路由器会根据查找的结果,在路由表中找到相应的下一跳,并将数据包发送到该下一跳。
3. 路由器之间通过协议(如OSPF、BGP等)交换路由信息,以建立路由表,并根据路由表进行数据包转发。
4. 路由器还可以做网络地址转换(NAT),将私有IP地址转换成公共IP地址,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网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交
换机主要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转发,而路由器则用于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现代交换原理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2.2交换单元
2.2.1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1、交换单元 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 之间建立连接。 在交换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 就是交换网络,它是交换系统的核心。交换 网络是由若干个交换单元构成的。 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的部 件。
0 1
…… … … 入线
0 1
出线 N-1
单元长度:5bit
端口的发送侧(TX)
数据RAM 端口 比较器 PCM出
发送控制
32个单元对应32个信道 单元内容:该信道要输出的信息 数据RAM (话音存储器) 单元长度:16bit 工作方式: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端口比较器:将总线上端口号与本端口号相比较。 发送控制器:协调发送侧的内部操作,如数据RAM的读/写。
单元构成的交换网络。
需交换的信息在单级交换网络中一次通过,即
一次入线到出线的连接,只经过一个交换单元。
多级交换网络
如果一个交换网络中的交换单元可以分为K级,顺序命名为Leabharlann 第1,2,…,K级,并且满足:
所有入线都只与第1级交换单元连接;
所有第1级交换单元都只与入线和第2级交换单元连接;
所有第2级交换单元都只与第1级和第3级交换单元连接;
B用户语音
F0
F1
F2
01 2
31 0 1 2
31 0 1 2
31
A用户语音
位置化信道:由子信道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识别每路 用户;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时隙的交换(信号在时 间轴上的移动); 交换由硬件完成。
(2)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分组交换采用; 分组长度不固定:通常128字节,也可选32, 64,256或1024字节; 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 间片,用来传送不同长度的分组,对每路用户 按需分配时间片。每个分组携带标志码; 子信道:具有相同标志码的分组构成一个子信 道; 子信道速率不恒定:动态分配带宽。
交换机和路由器工作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工作原理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在局域网中传输数据。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学习和转发数据帧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1. 数据帧的传输交换机通过物理接口与计算机连接,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数据帧后,会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进行转发。
它会在内部的转发表中查找目的MAC地址对应的接口,然后将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接口,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2. 学习和转发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帧的同时,会学习到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信息,并将其存储在转发表中。
当接收到新的数据帧时,交换机会先查找转发表,如果找到了目的MAC地址对应的接口,就直接转发到相应的接口;如果没有找到,则会广播到所有的接口。
通过这种学习和转发的方式,交换机可以动态地更新转发表,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3. 广播和多播除了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外,交换机还支持广播和多播。
当交换机接收到广播或多播数据帧时,会广播到所有的接口,从而使所有的计算机都能接收到相应的数据。
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数据的最佳传输路径,从而实现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1. 路由选择路由器通过学习网络拓扑和路由信息来确定数据的传输路径。
它会维护一个路由表,记录了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最佳路径。
当接收到数据包时,路由器会根据目的IP地址查询路由表,找到下一跳的地址,并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接口。
2. 路由协议为了实现路由选择,路由器需要使用路由协议来交换路由信息。
常用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等。
这些协议可以根据网络的拓扑和链路状态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最优路径的选择。
3. 网络分割和连接路由器可以将不同网络进行分割和连接。
当接收到数据包时,路由器会根据目的IP地址的网络前缀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网络。
同时,路由器还可以将多个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第3章电路交换网络结构及工作原理

无阻塞网络的设计
设一个三级网络的 第一级有 第二级有 第三级有 m r k 个 n× r 个 r× j 交换器 个 m×k 交换器 交换器
则网络无阻塞的条件是: 则网络无阻塞的条件是:r≥n+j-1 clos证明 上述原则可以推广到任意奇数级网络, 上述原则可以推广到任意奇数级网络 , 如果 把三级Clos网络的第二级中的每一个交换器 , 都 网络的第二级中的每一个交换器, 把三级 网络的第二级中的每一个交换器 用一个三级Clos网络代替 , 就可以得到一个五级 网络代替, 用一个三级 网络代替 Clos网络。 网络。 网络
1
关于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请求提供端到端 的连接通路,这是依靠一系列交换机协同动作来实现的。 的连接通路,这是依靠一系列交换机协同动作来实现的。就 某一台交换机而言, 某一台交换机而言,它的任务只是按照要求将指定的输入端 口与输出端口接通。 口与输出端口接通。为了使每一个输入端口都能与任何一个 输出端口连接,在交换机的内部需要有一个交换网络, 输出端口连接,在交换机的内部需要有一个交换网络,又称 为“接续网络”。本章将讨论用于电路交换的交换网络的结 接续网络” 构及工作原理。交换网络可以分为空分交换网络 空分交换网络和 构及工作原理。交换网络可以分为空分交换网络和时分交换 网络 。 在现代的程控交换机中普遍采用的是数字时分交换 网络。 网络。但数字时分交换网络的结构与模拟空分交换网络是等 效的,所以我们将首先讨论模拟空分交换网络的结构。 效的,所以我们将首先讨论模拟空分交换网络的结构。然后 深入讨论数字时分交换网络的结构及接续原理。 深入讨论数字时分交换网络的结构及接续原理。
4
交换器设计举例
设话源数为1000,所产生的话务量为 例 设话源数为 ,所产生的话务量为112e,要求服务等级 , (呼损率 为0.01,试设计满足要求的交换器。 呼损率)为 呼损率 ,试设计满足要求的交换器。 解:方法一 采用一个大型交换器。 采用一个大型交换器。 根据题意, 查表2.1得 根据题意,Em(112)=0.01 ,查表 得m=130,如图 。 ,如图(a)。 采用两个小型交换器。 方法二 采用两个小型交换器。 把话源分为两组,每组500个话源,话务量 ,服务等 个话源, 把话源分为两组,每组 个话源 话务量56e, 级仍为0.01, 即Em(56)=0.01,再查表得 , 级仍为 ,再查表得m=70,如图 。 ,如图(b)。
网络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 原理 机制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
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二、交换机的三个主要功能学习: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
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
三、交换机的工作特性1.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所连接的网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2.交换机所连接的设备仍然在同一个广播域内,也就是说,交换机不隔绝广播(惟一的例外是在配有VLAN的环境中)。
3.交换机依据帧头的信息进行转发,因此说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此处所述交换机仅指传统的二层交换设备)。
四、交换机的分类依照交换机处理帧时不同的操作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存储转发:交换机在转发之前必须接收整个帧,并进行错误校检,如无错误再将这一帧发往目的地址。
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随帧长度的不同而变化。
直通式:交换机只要检查到帧头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就立即转发该帧,而无需等待帧全部的被接收,也不进行错误校验。
由于以太网帧头的长度总是固定的,因此帧通过交换机的转发时延也保持不变。
五、二、三、四层交换机?多种理解的说法:1.二层交换(也称为桥接)是基于硬件的桥接。
基于每个末端站点的唯一MAC地址转发数据包。
二层交换的高性能可以产生增加各子网主机数量的网络设计。
其仍然有桥接所具有的特性和限制。
交换原理

1.通信网组成: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
2.分组交换的概念: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把报文截成许多比较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进行交换和传输。
分组交换的二种工作方式: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①分组交换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
将欲发送数据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割,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朝着目的地发送过去。
各分组包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②分组交换在被使用的时候,在传送数据之前可以先不建立连接,传送到哪条链路上才占用了该链路的信道资源,这种不建立连接而随时可以发送信息的方式,我们称为无连接。
③分组交换也可以使用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X.25网络、帧中继网络或ATM网络都是属于分组交换网。
这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网在传送用户数据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传送完毕后还必须释放连接。
3.ATM信元:由53个字节的固定长度数据块组成。
其中前5个字节是信头,后48个字节是与用户数据相关的信息段。
4.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
5.信令的控制方式:非互控方式(脉冲方式)、半互控方式、全互控方式。
信令的传送方式:端到端方式、逐段转发方式、混合方式。
信令按其功能可分为:线路信令、路由信令和管理信令。
信令按服务区域分为: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
信令按传递途径的方式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信令的概念:是指通信系统中的控制指令6.S接线器、T接线器(1)S接线器功能:完成对传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不同复用线之间的交换功能,而不改变其时隙位置。
组成: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CM)。
按控制存储器配置的不同,将其工作方式划分为:输入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方式。
特点:S接线器是以时分方式工作的(各交叉点按复用时隙工作)S接线器在同步时分复用信号交换网络中不能单独使用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可实现同发和广播功能(2)T接线器功能:完成在一条复用线上时隙交换的基本功能。
组成:话音存储器(SM,存储话音)和控制存储器(CM,存储SM的写入/读出地址)。
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

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1.介绍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机和路由器是两个重要的设备,它们在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
2.交换机的原理与作用2.1 原理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将数据包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
它基于目的地质(MAC地质)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交换机通过建立和维护一个转发表,将传入的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目标端口,从而实现网络中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
2.2 作用交换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由于交换机基于硬件实现数据包交换,所以具有良好的转发性能,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 分隔冲突域:交换机将每个端口视为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可以避免数据包冲突和碰撞,提高网络的有效带宽利用率。
- 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交换机可以将不同的端口划分为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从而实现物理隔离和逻辑划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3.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3.1 原理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个网络并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它基于网络协议和路由算法,根据数据包的目的网络地质(IP地质)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以实现跨网络的数据通信。
3.2 作用路由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路由器可以将数据包从源网络转发到目标网络,通过连接多个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 网络地质转换(NAT):路由器可以通过网络地质转换技术,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质转换为外部网络的公共IP地质,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联。
- 提供网络安全功能:路由器可以实施网络地质转换、访问控制列表等安全策略,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法律名词及注释:- MAC地质(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是一个用来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地质,由6个字节构成,通常以十六进制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式来大幅减少电缆芯线,使得能够在一对铜线上传输双方向的信号。这两 部分之间的二线转四线功能就需要一个混合线圈来完成。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图3-8 用户消息通过数字交换网络发送与接收的过程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图3-2 一个n × nm的二级接线器结构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若把第一级接线器A增加到m个,并把第二级每个接线 器的入线数也增加到m条,便可得到如图3-3(a)所示的nm × nm的二级交换网络,其简化形式如图3-3(b)所示。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Bi3 = 1 -(1 -a)2
(3.3)
比较式(3.2)和式(3.3)不难发现:
Bi3 > Bi2
可见,增加级数虽然扩大了交换网络可接续的容量,但也增
加了网络的内部阻塞率。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3. 减小内部阻塞率的方法 减小内部阻塞率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扩大级间链路数 和采用混合级交换网络。 1) 扩大级间链路数 扩大级间链路数的方法如图3-5所示。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2) 控制存储器
控制存储器(CM,Control Memory)又称为地址存储器, 其作用是寄存话音信息在SM中的单元号,如某话音信息存 放于SM的2号单元中,那么在CM的单元中就应写入“2”。通 过在CM中存放地址,从而控制话音信号的写入或读出。一 个SM的单元号占用CM的一个单元,故CM的单元数等于SM的 单元数。CM每单元的字长则由SM总单元数的二进制编码字 长决定。
3.2.1 数字交换网络的时间(T)接线器
1. 时间(T)接线器的结构
T接线器由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组成。话音存储器 和控制存储器都是随机存储器RAM。
1) 音存储器
话音存储器(SM,Speech Memory)用于寄存经过PCM编码 处理的话音信息,每个单元存放一个时隙的内容,即存放一 个8 bit的编码信号,故SM的单元数等于PCM的复用度(PCM 复用线上的时隙总数)。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图3-6 混合级交换网络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图3-7 三级无阻塞交换网络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3.2 数字交换网络的接续原理
数字交换实质上就是把PCM系统有关的时隙内容在时 间位置上进行搬移,因此数字交换也叫做时隙交换。当连 接数字交换网络只有一套PCM系统时,交换仅在这条总线 的30个话路时隙之间进行。为了扩大数字信号的交换范围, 要求数字交换网络还应具有在不同PCM总线之间进行交换 的功能。具体来说,数字交换网络应具有如下功能:
(3) CPU只需修改CM单元内的内容,就可改变信号交换 的对象。但对于某一次通话来说,占用T接线器的单元是固 定的,这个“占用”直至通话结束才释放。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4) 话音信号在SM中存放的时间最短为3.9 μs,最长 为125 μs。
(5) CM各单元的数据在每次通话中只需写一次。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2) 采用混合级交换网络
图3-6给出了一种混合级交换网络。
图3-6的前两级是如图3-3所示的二级网络,但第二级 网络的nm条出线并未像图3-4那样连到nm个接线器,而是 仅连接了m个接线器。不难看出,第一级中任何一个接线 器与第三级中的任一接线器之间现在有了n条链路,因此网 络的内部阻塞率下降为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2. 多级接线器结构
多级接线器结构可以克服单级接线器结构存在的问题。 图3-2所示为n × nm的二级接线器结构,第一级接线器A的 入线数与出线数相等,是一个n × n的接线器,如果第一级 接线器A的n条出线接至n个1 × m的第二级接线器B的入线, 则第一级的每条入线将有nm条出线,于是1 + n个接线器便 构成了一个n × nm的交换网络。
图3-3 一个nm×nm的二级接线器结构 (a) 连线图;(b) 简化图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在二级接线器结构中,由于第一级的每一个接线器与第 二级的每一个接线器之间仅存在一条内部链路,因此任何时 刻在一对接线器之间只能有一对出、入线接通。例如,当第 一级第1个接线器的1号入线与第二级第2个接线器的m号出线 接通时,第一级第1个接线器的其他入线都无法再与第二级 第2个接线器的其余出线接通。这种虽然入、出线空闲,但 因没有空闲级间链路而无法接续的现象称为交换网络的内部 阻塞。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对于输入控制方式来说,其交换过程为:第一步, CPU根据交换要求,在CM单元内写入话音信号在SM的地 址(CM单元号对应主叫用户所占用的时隙号)上;第二步, 在CM控制下,将话音信息写入SM的相应单元(SM单元号 对应被叫用户所占用的时隙号)中;第三步,在CP控制下, 按顺序读出SM中的话音信息。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1) 在同一条PCM总线的不同时隙之间进行交换;
(2) 同一时隙在不同PCM总线之间进行交换;
(3) 在不同PCM总线的不同时隙之间进行交换。
在数字通信中,由于每一条总线都至少可传送30路(PCM 基群)用户的消息,因此我们把连接交换网络的入、出线叫做 PCM母线或HW(High Way)线。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图3-9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 (a) 输出控制方式;(b) 输入控制方式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要把TS10的内容交换到TS50中去,只要在TS10到来时, 把它的内容先寄存到SM中,等到TS50到来时,再把该内容取 走即可。通过这样一存一取,即可实现不同时隙内容的交换。
Bi = [1 -(1 -a)2]n
不难想象,当网络的内部链路数(如图3-6所示的第二级n) 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可以完全消除内部阻塞。下面我们来分 析图3-7所示的三级无阻塞交换网络。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在图3-7中,第一级有2个3 × 5接线器,第二级有5个2 × 2接线器,第三级有2个5 × 3接线器。现假设第一级接线器A 的一条空闲入线要与第三级接线器C的一条空闲出线接通。 在最坏的情况下,当接线器A的入线希望接通时,它的其余2 条入线已占用了其5条出线中的2条,于是这条入线尚有3条出 线与接线器C相通。再假设接线器C的其余2条出线均已被占 用,而它们使用的入线又恰好是A、C之间剩余3条链路中的2 条,于是A、C之间还存在1条通路。这种只要交换网络的出、 入线中有空闲线,则必存在内部空闲链路的网络称为无阻塞 网络或Clos网络。
对于输出控制方式来说,其交换过程为:第一步,在定 时脉冲CP控制下,将HW线上的每个输入时隙所携带的话音 信息依次写入SM的相应单元中(SM单元号对应主叫用户所占 用的时隙号);第二步,CPU根据交换要求,在CM的相应单 元中填写SM的读出地址(CM单元号对应被叫所占用的时隙 号);第三步,在CP控制下,按顺序在输出时隙(被叫所占的 时隙)到来时,根据SM的读出地址,读出SM中的话音信息。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图3-4 一个nmk×nmk的三级接线器结构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在三级接线器结构中,任何一个第一级接线器与一个第 三级接线器之间仍然只存在一条通路,但这条通路却是由 两条级间链路级联而成的。因此,当假设每条内部链路被 占用的概率是a时,每条链路空闲的概率是1 -a。两条链路 均空闲,则级联链路空闲的概率便为(1 -a)2。因此,三级 接线器结构的内部阻塞率为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图3-5 一个x重连接的二级交换网络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图3-5所示的级间链路扩大到了x条,其内部阻塞率将减少为
Bi = ax
(3.4)
同理,一个x重连接的三级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率为
Bi = 1 -(1 -ax)2
(3.5)
扩大级间链路数可减小网络的内部阻塞率,但这是以 增大第二级接线器B入、出线数目为代价的,如图3-5所示 的第二级接线器B入、出线数目将相应地增大到xm×xm。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3.1 交换网络的结构 3.2 数字交换网络的接续原理 3.3 多级交换网络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3.1 交换网络的结构
从外部看,交换网络相当于一个由若干入线和若干出线 构成的开关矩阵,如图3-1所示。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在图3-1中,由每条入线 和出线构成的交叉接点 类似于开关电路,平时 是断开的,当选中某条 入线和出线时,对应的 交叉接点才闭合。实际 中的开关矩阵叫接线器, 接线器的入线接主叫用 户接口电路,出线接被 叫用户接口电路或各种 中继接口电路。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针对T接线器的讨论有以下几点说明:
(1) 不管是哪一种控制方式,话音信息交换的结果是一 样的。
(2) T接线器按时间开关时分方式工作,每个时隙的话 音信息都对应着一个SM的存储单元,因为不同的存储单元所 占用的空间位置不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T接线器虽是 一种时分接线器,但实际上却具有“空分”的含义。
二级接线器结构的每条内部链路被占用的概率可近似为
a A nm
(3.1)
式中,A——整个交换网络的输入话务量。
第3章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率应等于所需链路被占用的概率, 则二级接线器结构的内部阻塞是:
Bi2 = a
(3.2)
当进一步增加网络的输入线数时,可依照相同的方法 将二级接线器结构扩展为三级或更多级。图3-4所示为一个 三级接线器结构。
由于PCM信号是四线传输,即发送和接收是分开的,因 此数字交二换线是网指络模拟也电要话线收路、(家发里分的2开芯电,话进线)行,单而四向线路就是由指的传输接设续备音。频实 际中用户连消接配息线通、电过话数交换字机交、或换者网电话络机发的内送部与线路接。收设备的内过部的程音如频信图号3都-8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