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提高同步系统的运行速度

FPGA提高同步系统的运行速度
FPGA提高同步系统的运行速度

FPGA提高同步系统的运行速度

同步电路的速度是指同步时钟的速度。同步时钟愈快,电路处理数据的时间间隔越短,电路在单位时间处理的数据量就愈大。

我们先来看一看同步电路中数据传递的一个基本模型:如下图

图1

(Tco是触发器时钟到数据输出的延时;Tdelay是组合逻辑的延时;Tsetup是触发器的建立时间)

假设数据已经被时钟的上升沿打入D触发器,那么数据到达第一个触发器的Q端需要Tco,再经过组合逻辑的延时Tdelay到达的第二个触发器的D端,要想时钟能在第二个触发器再次被稳定的锁入触发器,则时钟的延迟不能晚于Tco+Tdelay+Tsetup,(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面讲过建立和保持时间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公式最后要加上一个Tdelay)由以上分析可知:最小时钟周期:T=Tco+Tdelay+Tsetup 最快时钟频率 F= 1/T PLD开发软件也正是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系统运行速度Fmax

注:在这个逻辑图中有个参数:Tpd ,即时钟的延时参数,我们在刚才做时间分析的时候,没有提这个参数,(如果使用PLD的全局时钟型号,Tpd可以为0,如果是普通时钟,则不为0)。所以如果考虑到时钟的延时,精确的公式应该是T=Tco+Tdelay+Tsetup-Tpd。当然以上全部分析的都是器件内部的运行速度,如果考虑芯片I/O管脚延时对系统速度的影响,那么还需要加一些修正。

由于Tco、Tsetup是由具体的器件和工艺决定的,我们设计电路时只可以改变Tdelay。所以缩短触发器间组合逻辑的延时是提高同步电路速度的关键。由于一般同步电路都不止一级锁存(如图3),而要使电路稳定工作,时钟周期必须满足最大延时要求,缩短最长延时路径,才可提高电路的工作频率。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将较大的组合逻辑分解为较小的几块,中间插入触发器,这样可以提高电路的工作频率。这也是所谓“流水线”(pipelining)技术的基本原理。

图2 分割组合逻辑

对于图3的上半部分,它时钟频率受制于第二个较大的组合逻辑的延时,通过适当的方法平均分配组合逻辑,可以避免在两个触发器之间出现过大的延时,消除速度瓶颈。

图3 转移组合逻辑

PLD开发软件中也有一些设置,通过修改这些设置,可以提高编译后系统速度,但这种速度的提高是很有限的,我们只有理解系统速度的基本原理,认真的优化设计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系

统的运行速度。

生产流水线控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生产流水线监控系统设计 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年月日

摘要 当代计算机是微电子学与计算数学相结合的产物。微电子学的基本元件及其集成电路构成了他的硬件基础;而计算数学的计算方法与数据结构则构成计算机的软件基础。 自从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异常迅猛的发展。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以至第四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都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且以所采用的逻辑元件作为划分每代的标志。计算机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孕育的产物。 微型计算机被广泛地用于数值计算和工业控制之中。数据采集系统是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中最为普遍的应用系统。他的任务是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工况参数并经过 A/ D 转换器送入内存储器 , CPU 将再对这些参数、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和处理 , 如数字滤波、量纲变换、仪表误差修正、数字显示、越限报警、打印制表等功能。若再配上输出通道就可以方便地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 此次设计为一生产流水线监控系统,每当一定数目的产品下线,该系统能发出提示信息;根据需要,系统能给出当天已生产产品的总的数量。利用KK1+开关模拟流水线上通过的产品,每按动一次开关就相当于有一个产品下线;现要求每当有若干个(自定)产品下线,系统给出提示信息,同时发出提示声音。另外,根据需要,管理者可随时察看当天已经生产的产品数量。 关键字:流水线发声中断

目录 1 设计内容和要求 (1) 1.1设计题目 (1) 1.2设计要求 (1) 1.3设计目的 (1) 2 设计原理与方法 (2) 2.1开发环境 (2) 2.2原理说明 (2) 2.2.1 发声原理 (2) 2.2.2 中断原理 (2) 2.2.3 定时器原理 (3) 2.2.4 计数原理 (3) 2.3设计思想 (3) 3 芯片介绍 (4) 3.18253/8254芯片介绍 (4) 3.1.1 8253/8254引脚图如下(图3-1) (4) 3.28255芯片介绍 (5) 3.2.1 8255特性 (5) 3.2.2 8255引脚功能 (5) 3.2.3 8255引脚图如下图(图3-2) (6) 3.38259芯片介绍 (6) 3.3.1 8259工作原理 (6) 3.3.2 8259主要功能 (8) 3.3.3 8259引脚图(如图3-3) (8) 4 系统设计 (9) 4.1流程图 (9) 4.2连线图 (10) 4.3电子发生器程序流程图(图4-4) (12) 5 测试结果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源代码 (16)

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长沙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

目录 1.系统功能与要求 2.系统元器件选型 3.系统端口配置 4.硬件电路设计 5.程序设计 6.调试与结论

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1.系统功能与要求 1 设计任务 通过毕业设计了解PLC控制的企业装配流水线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流程,设计PLC控制实现的模拟装配流水线系统,控制多工位装入、多工位装配、单工位入库等操作。 ⑴以自动化实验中心综合实训室的网络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平台为研究对象,了解控制对象结构组成,熟悉控制对象实际工作流程,确定受控对象与PLC间关系,估计程序步数; ⑵运行框图、硬件接线图绘制; ⑶画出PLC控制的梯形图; ⑷编制出语句表; ⑸输入指令并修改更正程序; ⑹调试运行并反复设计验证; ⑺整理设计思路、总结设计成果。 1.2 装配流水线的基本介绍 1.2.1 装配流水线的起源 20世纪初,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了流水线生产方法,在他的工厂内,专业化地将分工分的非常细,仅仅一个生产单元的工序竟然达到了7882种,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福特反复试验,确定了一条装配线上所需要的工人,以及每道工序之间的距离。这样里来,每个汽车底盘的装配时间就从12小时28分缩短到1小时33分。大量生产的主要生产组织方式为流水生产,其基础是由设备、工作地和传送装置构成的设施系统,即流水生产线。最典型的流水生产线是汽车转配生产线。流水生产线是为特定的产品和预定的生产大纲所设计的;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决策问题在流水生产线的设计阶段中就已经做出规定。 1.2.2 装配流水线的概述 在大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不仅要求机床能自动的对工件进行加工,而且要求工件的装卸、工件的工序间的输送、工序间加工精度的检测、废品的剔除等都能自动的进行。因此,把设备按工件的加工工序顺序依次排列,用自动输送装置将他们联成一个整体,并用控制系统将各个部分的动作协调起来,使其按照规定的动作自动的进行工作,这种自动化的加工系统就称为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流水线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最充分体现设备的灵活性,它将输送系统、随行夹具和在线专机、检测设备有机的组合,以满足多品种产品的输送要求。输送线的传输方式有同步传输的/(强制式)也可以是非同步传输/(柔性式),根据配置的选择,可以实现装配和输送的要求。输送线在企业的批量生产中不可或缺。 流水线是劳动者为了方便生产将生产对象人为的通过外界设备将其按照一定的线路顺序通过各个操作点,以及用一定的速度来重复连续的完成生产过程。装配流水线把劳动对象和专业化生产专业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生产方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⑴工作地点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

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规范(1)

所有必需的服务内容。技术规范中仅列出了主要设备的清单及要求。 对于其中未提及的或未详细叙述的设备及其附件,若控制系统的组成需要,承包商均应在方案设计时予以考虑,并在投标书的设备采购清单中详细列出。技术规范中所列的设备及其性能指标和参数为控制系统的最低要求,承包商所提供的设备及软件应不低于本规范,而且应是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的最新产品。 自控效果要求:实现全厂生产现场的无人值守;净水厂全厂PLC系统(包括现场控制站及成套设 备控制系统)均应预留统一的无缝连接的工业以太网络接口或DP通讯接口,所有控制系统均可 通过现场工业以太网传送数据至中控室。 722总的要求 ★PLC为厂内关键设备之一,须选用类似或相当于罗克韦尔(AB)、施耐德、ABB品牌的产品。PLC 档次不低于罗克韦尔(AB)Compactlogix系列、施耐德Premium系列或者ABB的AC800系列。 ★在线水质分析仪表选用类似或相当于Hach、ABB SWAN的产品。 ★流量计选用类似或相当于E+H、ABB、上海科隆的产品。 ★液晶显示大屏选用类似或相当于在海康威视、LG三星或等同档次产品中选择。 ★PLC为厂内关键设备之一,该产品制造商要求至少有5个10万吨自来水厂及以上规模的使用业 绩,制造厂商需提供销售合同复印件及用户证明复印件,并加盖制造商鲜公章。 ★PLC需提供该产品制造商专项授权委托书和售后服务承诺书原件。。 ★PLC需提供该产品制造商企业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盖制造商企业的公章。 ★PLC需提供该产品制造商企业的营业执照证书副本复印件并盖制造商企业的公章。 7.2.3资料提供 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必须提交以下资料(但不限于此): PLC制造商资格证明资料; PLC产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PLC产品样本 4.3.17.2条要求的资料; 4.3.17.5条要求的技术资料。 7.2.2自控系统组成 7.2.2.1工作范围 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一种生产流水线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一种生产流水线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介绍一种应用于生产流水线的顺序控制和温度控制的电气控制系统。首先分析分级调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设计了基于PLC的调速控制系统给出了详细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完成了PLC的选型设计与硬件接线设计,分析了控制系统实现分级调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过程,对于进一步提高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工厂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述了基于PLC的工厂生产流水线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生产流水线;顺序控制;温度控制 A production of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of pipeline design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production lines used in sequential control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he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Firstly analyz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speed, on the basis of this focus on the design of PLC speed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design scheme is given based on detailed and completed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hardware wiring design of PLC,analyzes the principle and process control system to realize the classification speed, an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of PLC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in factory automation control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factory production line PLC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roduction line; sequence control; temperature control

自动化系统基础知识

一.自动化系统基础知识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分类: 电网自动化、电厂动力机械自控、变电站自动控制、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机组自动并列、自动励磁、自动励磁、自动同期、VQC等)2.主讲的重点是:变电自动化系统 A.变电自动化系统的由来和初衷(最初抄报表) 通过某中传输媒体将电力设备的各种运行状态传送至当地微机系统或远方集控系统,并可实现在远方对电力一次设备进行控制。即:由微机监控系统取代常规的控制盘,在当地或集控站监控相关电力设备。(原来变电站为:控制盘、操作手把、盘表等;变电自动化的初衷为:集中监视、远方监控、SCADA系统) A.现阶段及远期目的: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变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监视,又增加了对系统负荷及信息的分析、统计等功能,成为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的主要手段。 3.变电自动化系统所含设备:RTU、测控装置、通讯设备、当地和集控站监控SCADA系统、微机五防、VQC等。 4.北京电网变电自动化系统的目的和发展: A.目的:减员增效,提高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能力,减少电网各类事故的发生。 举例:无人站减员;微机监控 微机五防从技术手段上防止人员误操作。

B.初期:建立110kV集控站,实现110kV电压等级以下的变电站无人化。 C.二期:建立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当地微机监控系统,取代站内常规控制盘。 D.三期:建立220kV负荷站的集控站,实现220kV负荷站的无人化。 E.远期:按地域分布,设置综合集控站,实现220kV所有变电站(负荷站、枢纽站)的无人化。 二.“四遥”的意义和实现:四遥是变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也是变电自动化系统最初要实现的目的,但对于现阶段及以后的变电自动化系统来说,仅满足“四遥”功能是远远不够的。 1.遥信 定义:指开关量输入,反映电力系统结构、状态的各种信息。一般均通过光电隔离装置接入RTU或测控装置。 最初,采用-24V、-48V弱电方式采集,自2000年后,主要采用-220V 强电输入。 电力系统的状态量均采用实接点引入RTU(测控),遥信电源由远动装置提供,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公共正或公共负。

自动生产线的应用及控制系统

自动生产线的应用及控制系统 (1)定义 人们把按照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用工件储存及传送装置把专用自动机以及辅助机械设备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具有独立控制装置的生产系统称作自动生产线,简称自动线或生产线。 (2)特点 ①在自动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中,人工不参与直接的工艺操作,只是全面观察、分析生产系统的运转情况。 ②自动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取决于人工参与生产的程度。 ③生产线、CIMS、FA的概念。 (3)应用 ①定型、批量大、有一定生产周期的产品。 ②产品的结构便于传送、自动上下料、定位和夹紧、自动加工、装配和检测。 ③产品结构比较繁杂、加工工序多,难以操纵甚至无法保证产品的加工数量及质量。 ④以包装、装配工艺为主的生产过程。 ⑤加工方法、手段、环境等因素影响而不宜用自动机进行生产。 了解了自动生产线的定义及特点之后,我们再来为大家介绍自动生产线的组成及类型。 (1)自动生产线的组成 ①主要工艺设备:专用的自动机。 ②辅助工艺装置。 ③物料贮存、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贮存和上下料装置。 ④检测控制装置:包括检测、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2)自动生产线的类型 ①直线型。 将各种自动机加工设备及装置,按产品加工工艺要求,由传送装置将它们连接成一直线摆列的自动生产线,工件由自动线的一端上线,由另一端下线。这种排列形式的自动线称为直线型自动生产线,简称直线型。 根据自动机、传送装置、贮存装置布置的关系,直线型又可分成同步顺序组合、非同步顺序组合、分段非同步顺序组合和顺序—平行组合自动生产线,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顺序组合自动线 1—自动机2—传送装置3—贮存装置 图2 顺序—平行组合自动线 1—自动机2—传送装置 ②曲线型。 工件沿曲折线(如蛇形、之字形、直线与弧线组合等)传送,其他与直线型相同。 ③封闭(或半封闭)环(或矩框)型。 工件沿环形或矩形线传送 (a)矩框型自动线(b)环型自动线 1—输送装置2、4—转向装置3—自动机5—随行夹具 ④树枝型(或称为分支式)。 工件传送路线如同树枝,有主干,有分支。

基于PLC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基于PLC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系部电气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对中小企业形成了威胁,而且也困扰着国有大中型企业。 因为,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众所周知,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才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况下,频繁的调整工夹具,工艺稳定难度增大,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终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 PLC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形成的一代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控制管理和分散控制;充分吸收了分散式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的优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本论文主要是模拟工业自动生产线通信系统实现以下各站功能。然后利用Profibus总线进行八站通信连接使之成为一条自动生产线控制模拟系统。 关键字:PLC、自动生产线、Profibus通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自动化生产线的介绍及发展 (1) 1.2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体系结构 (4) 第二章可编程控制器 (5) 2.1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5) 2.2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概况 (5) 2.3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6) 第三章自动生产线实训系统设计与实现 (7) 3.1工业自动生产线系统结构 (7) 3.2工业自动生产线单站功能及系统程序设计 (9) 3.3工业自动生产线通信系统设计 (20) 第四章论文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啤酒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酿造部分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在巩固和提高我国经济体制的同时,特别是加入了国际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啤酒行业正逐步融入世界啤酒业,由于外国啤酒进驻中国市场,中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了竞争激烈的成熟过渡期,重新整合扩张,这种“一体化”的扩张方式在一些大中型企业是尤其明显的。上世纪90年代,青岛啤酒经营了多种运营模式,在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成立了50多家啤酒自动化生产基地,已经初步完成了全国化的战略布局。 因为啤酒生产内部竞争激烈,外部也和同类酒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很大一部分啤酒厂倒闭或相互合并,啤酒生产企业数量急剧下降。还有一部分生存下来的企业,逐步重视对产品质量、口味、工艺,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自动化专业化设备得到全新的改变,新的包装设备和先进的宣传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上出现,整个啤酒行业更加良性的在市场中互相竞争,啤酒开始向着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国内的大部分啤酒生产企业逐步的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与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老百姓对啤酒的需求量急速上升,这一需求给生产制造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各个厂家良性竞争的前提下,更是对啤酒的生产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的生产出大批量的啤酒是现在每个厂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正是因为PLC的强大功能,给啤酒的自动化生产带来了福音。啤酒生产所需要监测的数据比较繁琐,比如温度、压力、浓度、浑浊程度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PLC在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够很自如的对这些模拟量进行时时监控,从而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对PLC自动化啤酒生产线程序的调试优化更是尤其重要。 本次设计就是对现有的和利时PLC啤酒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软、硬件的调试,通过现场的数据采集对啤酒生产线酿造部分进行程序优化,最终得出与之对应的研究结论。 1.2课题内容 (1)啤酒自动化生产酿造工艺流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现有的啤酒自动化生产工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尤其是对啤酒酿造工艺的熟悉,从而对本课题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2)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设计适当的控制方法根据现场以及工艺流程的实际需要,编写控制程序并对控制程序进行相应的优化,以及对优化后的程序进行现场

饮料罐装生产流水线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XX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饮料罐装生产流水线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XXXX 学号XXXX 起讫日期2016.8.29-2016.9.9 指导教师XX 2016年9月9日

饮料罐装生产流水线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饮料灌装生产流水线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其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源电路、开关电路、光电传感器模块、数码显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报警模块6个主要组成部分。 硬件选择以AT89C51为主体、数码显示采用74LS164串行显示方案,光电传感器采用对射式光电开关电路方案,继电器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控制5V继电器,进而控制交流接触器方案。软件设计主要完成信号检测,多种工作状态的转换,以及显示灌装计数值三个工作。 关键词:灌装流水线单片机光电传感器串行数码管显示继电器控制

目录 摘要 (1) 1.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3) 1.1 课程设计内容3? 1.2 课程设计要求3? 2.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4? 2.1硬件电路设计proteus软件简介4? 2.2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详细设计4? 2.2.1 控制系统结构图 (4) 2.2.2 电源电路设计 (5) 2.2.3单片机开关按钮设计5? 2.2.4光电传感器电路设计 ................................................................................... 6 2.2.5 数码管显示模块 (6) 2.2.6 报警模块 (7) 2.2.7 传送带模块 (7) 2.2.8 灌装设备模块 (8) 3.控制程序设计与仿真8? 3.1控制程序设计平台软件keil uvision2简介8? 3.2 控制程序详细设计8? 3.2.1控制程序流程图 (8) 3.2.2详细程序设计11? 3.3 控制系统Protues仿真?13 3.3.1 光电传感器仿真13? 3.3.2灌装设备和传送带仿真 ............................................................................... 13 3.3.3数码管显示仿真14? 3.3.4整体仿真图 (14) 结束语 ................................................................................................................................... 15参考文献15? 附录I 电路图 (16) 附录IIC51源代码17?

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

辽宁工业大学PLC控制系统设计培训(报告)题目: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091 学号: 学生姓名: 起止时间:2013-03-23至2013-03-26

目录 第1章课程设计的方案 (2) 1.1 设计内容 (2) 1.2实践任务与要求 (2) 第2章确定I/O口、选择PLC类型 (3) 第3章外部接线图 (5) 3.1 PLC外部接线图 (5) 第四章编程 (6) 第五章设计总结 (8)

第1章课程设计的方案 1.1 设计内容 设某产品有三种装配操作A、B、C,每种装配有同一的四道工序1、2、3、4控制要求如下: 1、工作开始时,原始操作A开始依次执行1、 2、 3、4四道工序,完成四道工序后进入下一操作B,依次执行1、2、3、4四道工序,完成四道工序后进入下一种操作C,依次执行1、2、3、4四道工序,在三种装配操作完成后,将工件送入仓库。进入下一次循环。 2、为防止出现事故发生,系统要有复位功能。 3、用两个指示灯的不同状态表示三种装配操作。 4、用LED数码管显示1、2、3、4四道工序。 1.2实践任务与要求 1、根据控制要求确定系统的控制方案及系统运行方式; 2、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所需输入、输出设备,据此确定PLC的I/O点数; 3、画出主电路图; 4、选择PLC,包括机型的选择、容量选择、I/O口模块选择、电源模块选择等、 5、分配PLC的I/O口,并绘制PLC I/O口分配表。 6、画出PLC I/O端口接线图。 7、编制控制程序,画出梯形逻辑图。 8、按图接线,完成系统调试。 9、完成设计说明书。 10、写出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体会。

(完整word版)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的设计.docx

长沙学院 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 题目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系(部)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专业 (班级 )10 电气 1 姓名卢超望 学号2010042103 指导教师殷科生 起止日期2013.12.23 — 2014.1.5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 姓名卢超望学号2010042103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1 班设计题目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指导教师殷科生指导教师意见: 评定成绩:教师签名:日期: 答辩小组意见: 评定成绩:答辩小组长签名:日期: 教研室意见: 最终评定等级: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 说明课程设计成绩分“优秀” 、“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目录 1.系统功能与要求 2.系统元器件选型 3.系统端口配置 4.硬件电路设计 5.程序设计 6.调试与结论

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1.系统功能与要求 1设计任务 通过毕业设计了解 PLC控制的企业装配流水线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流程,设计 PLC控制实现的模拟装配流水线系统,控制多工位装入、多工位装配、单工位入库等操作。 ⑴以自动化实验中心综合实训室的网络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平台为研究对象,了解控制对象结 构组成,熟悉控制对象实际工作流程,确定受控对象与PLC间关系,估计程序步数; ⑵运行框图、硬件接线图绘制; ⑶画出 PLC 控制的梯形图; ⑷编制出语句表; ⑸输入指令并修改更正程序; ⑹调试运行并反复设计验证; ⑺整理设计思路、总结设计成果。 1.2装配流水线的基本介绍 1.2.1装配流水线的起源 20世纪初 , 美国人亨利 . 福特首先采用了流水线生产方法, 在他的工厂内 , 专业化地将分工分的非常细, 仅仅一个生产单元的工序竟然达到了7882 种 , 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 福特反复试验 , 确定了一条装配线上所需要的工人 , 以及每道工序之间的距离。这样里来 , 每个汽车底盘的装配时间就从12 小时 28分缩短到 1 小时 33 分。大量生产的主要生产组织方式为流水生产,其基础是由设备、工作地和传送装 置构成的设施系统,即流水生产线。最典型的流水生产线是汽车转配生产线。流水生产线是为特定的产 品和预定的生产大纲所设计的;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决策问题在流水生产线的设计阶段中就已经做出规 定。 1.2.2装配流水线的概述 在大量生产中,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 不仅要求机床能自动的对工件进 行加工 , 而且要求工件的装卸、工件的工序间的输送、工序间加工精度的检测、废品的剔除等都能自动 的进行。因此 , 把设备按工件的加工工序顺序依次排列, 用自动输送装置将他们联成一个整体, 并用控制系统将各个部分的动作协调起来, 使其按照规定的动作自动的进行工作, 这种自动化的加工系统就称为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流水线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最充分体现设备的灵活性,它将输送系统、随行夹具和在线专机、 检测设备有机的组合,以满足多品种产品的输送要求。输送线的传输方式有同步传输的/ (强制式)也可以是非同步传输/ (柔性式),根据配置的选择,可以实现装配和输送的要求。输送线在企业的批量 生产中不可或缺。 流水线是劳动者为了方便生产将生产对象人为的通过外界设备将其按照一定的线路顺序通过各个 操作点,以及用一定的速度来重复连续的完成生产过程。装配流水线把劳动对象和专业化生产专业的有 效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生产方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⑴工作地点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

关于生产流水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2600字

关于生产流水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2600字 摘要:本文设计了基于PLC的生产流水线电气控制系统,这种集变频启动、PLC、现代控制理论于一体的新型流水线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程序设计实现智能控制,使生产流水线与主机的自动化水平相同,有利于自动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流水线;PLC;电气控制系统 生产流水线主要是指在一定线路上连续输送货物的一种搬运机械,在产品加工、分拣及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均采用PLC进行自动化控制,简化了接线过程,便利了设备维护,真正实现了少人值班甚至无人值班,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实现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控制,应实现更多复杂稳定的功能,如:各机构预定的各个程序应实现自动化,工件上下料、定位夹紧等均应自动化,基于此,PLC在工业生产中的优势越发凸显。 1生产流水线所需元件概述 落料光电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传输带上是否有物料,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PLC,PLC对信号进行判断,若传输带上存在物料,则PLC将信息传递给上位机,上位机利用网络对电气系统远程控制,流水线传输带启动。放料孔主要定位物料落料,使物料落在准确位置。金属料槽主要用来放置金属物料。塑料槽主要用来放置非金属物料。电感式传感器用来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约在3mm-5mm之间。电容式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约在5mm-10mm之间。三相异步电机为流水线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驱动传输带转动,元件开启或闭合受控于变频器。推料气缸元件开启后,能够自动将物料推入料槽,受控于双向电控气阀。要想实现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应首先具备自动化功能。由流水线所需的各项设备作用可以看出,生产流水线完全具备无人工下的自动运转功能。 2生产流水线电气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2.1电气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PLC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在无人工干预下,生产流水线自动运行,可完成全部生产动作。注意:为实现流水线全过程的自动化,设计人员在PLC编程过程中,应将生产流水线的全部动作进行编程控制。为实现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设计人员应首先对电气控制系统、流水线、PLC及其他机电装备的工作参数、状态参数等信息进行获取,传感器能够获取准确、有效地数据参数,因此,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中,传感器是必不可缺的元件。在传感器对生产流水线相关参数采集完毕后,应利用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上位机,对此,上位机应具备数据管理功能,能够对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进而通过人机交互合理表达数据信息,供工作人员获取信息。为实现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远程控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该项功能的主要表现如下:上位机利用网络发布控制指令,电气控制系统积极响应,生产流水线自动运行。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使电气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设计的初始目标:自动化、智能化、远程化。 2.2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 在生产流水线的电气控制系统中,上位机主要指代的是数据管理终端设备,如:PC机、工控机等。在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中,上位机主要有两种功能:管理传感器采集并上传的数据、向控制系统发布指令。为实现上述功能,上位机应具备专用管理程序,如PLC,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性。为提高上位机人机交互性,通常借助组态软件开发人机交互程序,以此再现生

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应用复习题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检测__被控制量_____,用以纠正___偏差____的原理称为反馈控制原理。 2.传递函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__初始条件为零__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__输入量的拉式变换__之比。 3.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形式性质及系统的_结构_和__参数__有关。 4.极坐标图(Nyquist图)与对数坐标图(Bode图)之间对应关系为:极坐标图上的单位圆对应于Bode图上的__0分贝线___;极坐标图上的负实轴对应于Bode图上的__-180度_。 5.开环稳定,闭环__不稳定__;开环不稳定,闭环___稳定__。 6.传递函数通过__输入量__与_ 输出量__之间信息的传递关系,来描述系统本身的动态特征。 7.系统的稳态误差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增益、__型次__和__阶次__有关。 8.频率响应是系统对___谐波输入__的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括_幅频和相频__两种特性。9.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可以划分为瞬态和稳态两个过程。瞬态过程是指系统从___初始状态__到接近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稳态过程是指时间t趋于__无穷大__时系统的输出状态。10.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线性定常系统。 二、简答题 1、简述闭环系统的控制原理并绘出其方框图。 答: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如下: (1)检测被控制量或输出量的实际值; (2)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值; (3)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 其方框图如下所示:

2、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 ) ( ) ( + = Ts s K s H s G ,用Nyquist图分析该系统稳定性。 3、分别简述系统控制两种主要方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原理并分析优缺点。

基于PLC的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 L C的装配流水线的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LC在处理速度、控制功能、通信能力及控制领域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控制设备之一,并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支柱。 对装配流水线的控制进行了分析设计,该系统主要引入了PLC编程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实现了对装配流水线的工作状态的在线监测和系统自动控制。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进行启动、移位、复位工作,较好地达 到预期目标。 本次设计是装配流水线控制的模拟,主要是模拟流水线上产品所经加工过程的控制和生动的表示。模拟主要流水线有四个操作过程(包括入库),传输带用四段指示灯表示,以指示灯的明暗来显示产品在运输这一状态。分析控制对象我们选择用移位寄存器控制来实现控制目的,每隔5秒寄存器移位一次,从 而控制相应操作的执行。 关键词:装配流水线,PLC,控制系统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OF ASSEMBLY LINE BASED ON PLC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PLC in processing speed, control functi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ontrol fields have new breakthrough.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ol equipment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utomation. Control of the assembly line are analyzed and designed, the system is mainly introduced PLC control programming controller, realized the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assembly line and the working state of automatic control. Practical design of the control system has high, can start, shift work, reset, can reach the expected goal. The design is simulated assembly line controle, simulation is the main line of products through the control of process and the vivid representation. Simulation of main line is four operations (including storage), transmission belt with four indicates, to display the products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is state to light shade.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object we choose to use the shift register control to achieve the control objective, every 5 seconds of shift register once, so as to control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s. KEY WORDS: assembling line, plc, the control system

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PCS7在华新水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日期:2009-12-14] [字体:大中小] 一、工程概述: 水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在功能分配上同时又是分级式层次 结构,高层次是过程控制级,低层次是基础自动化级。 基础自动化级,主要进行电气自动控制和仪表自动控制,对工艺设备过程信息进行检测、显示、记录及数据初步处理,执行设备运转控制及工艺设备过程自动调节、超限报警。 过程控制级,主要完成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操作指导、数据处理和存储,与上级管理计算机及其它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华新水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4级网络系统:·以太网――批量控制服务器和操作站的数据传输 ·工业以太网――系统总线,操作站和控制器间的数据传输 ·PROFIBUS-DP――系统I/O总线,控制器与I/O站

间的数据传输 ·PROFIBUS-PA――系统与PA智能仪表的数据传输 华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依照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按如下子系统控制站分布(以下WINCC画面截屏,以华新水泥(阳新)公司一期6000T/D熟料生产线为例): 1.石灰石破碎控制站:石灰石破碎及输送; 2.原料磨控制站:原料进厂均化及输送、原料配料、原料粉磨、电收尘、生料入库、水泵房; 3.窑尾控制站:废气处理(高温风机、增湿塔)、生料均化、生料入窑、窑尾塔架(预热器、分解炉)、烧成窑中、空压机站;

4.窑头控制站:熟料冷却(篦冷机)、熟料入库、原煤输送、煤磨、煤粉秤; 5.水泥磨控制站:熟料配料、水泥粉磨、水泥入库、; 6.包装控制站:水泥输送、水泥包装、散装输送、袋装输送、外运码头; 上位机采用WINCC进行组态。人机界面主要设计有以下内容: (1) 系统工艺流程显示:依据设备系统工艺流程图,按照功能组区域划分; (2) 调节系统、调节画面:回路手操站,调节参数与参数趋势的集中显示; (3) 重要参数趋势显示:有实时趋势与历史趋势两种显示; (4) 全局报警显示:系统按照功能区分为若干个报警组,各个报警组的报警窗口分布于相应功能显示窗口的上方,全局报警显示提供集中查看系统所有报警的能力,或按优先级、报

L1基础自动化

5.1L1基础自动化 5.1.1概要 请查阅附录2第二节-设备概览。其中阐明了供货的完整的自动化系统结构,而且也展示了基础自动化的硬件配置。 5.1.1.1基础自动化系统概览 基础自动化由一些PLC组成。所有的PLC都是基于SIMATIC微处理器系统。连续的数据链接-SIMATIC网工业以太网-都适用于这些PLC和专用2级系统之间的通讯。 同样,用于探测和执行的电气设备,包括传动控制和电源都连接到了基础自动化的PLC。SIMATIC NET PROFIBUS连接用于和这些设备通讯。此外,连续链接到这些PLC的智能远程I/O(ET200)也应用于所有区域。 基础自动化的PLC从过程计算机和操作员从HMI的输入接收组织数据。实际过程数据,比如轧机状态和有关的测量值都以符号、数值、矩形条和图形的形式显示在HMI过程终端上。 更多的信息请查阅5.1.2节系统说明。 5.1.1.2基础自动化系统的任务 本节详细说明隶属于轧板厂基础自动化的PLC。5.1.3节至5.1.9节将描述分配给它们的任务。 ●公共控制部分: ?数据设定操作 ?材料跟踪 ?轧线协同 ?主令速度发生器 ?模拟轧制 ?除鳞控制 ●机架控制部分: ?轧机管理 ?电动机械辊缝控制EGC ?液压辊缝控制HGC ?支撑辊平衡 ?工作辊/弯辊平衡WRB ?工作辊窜辊WRS ?轧机调零 ?换辊控制 ?侧导板控制 ?机架冷却和除鳞控制 ?工艺控制: ?自动辊缝控制AGC ?动态凸度控制DPC ?车间观察模式控制PVPC Plan View Pattern Control ?锥形控制TAC ?操纵控制 ●热矫直机控制和加速冷却控制 ?热矫直机主令控制功能 ?矫直机辊缝调节

某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资料

一、项目要求 (3) 二、模拟方案 (3) 三、程序执行流程图 (3) 四、接线图 (5) 五、实物接线图 (6) 六、功能实现 (8) 七、详细程序 (8) 八、感言 (13)

某生产线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现 作者卢彪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数码管模拟A,B,C,D,E五个工序的运行情况,用8253 定时计数器进行精确计时。用七段数码管的前4位记录完成的工件数,后四位记录误工数。通过用汇编语言的编程,基本实现A,B,C,D各运行8S, E运行13S,并对误工现象进行模拟、识别和记录功能。 一、项目要求 某生产线用于装配某机械产品,总共有5个工位,分别为A、B、C、D、E 要求使用微机控制,总计45秒完成一个产品的装配。A、B、C、D各需要8秒,E工位需要13秒。其中E工位是关键控制工位,如果在E工位没有按照要求的时间完成就要将A工位暂停,直到E工位完成后给A一个完成信号重新启动A 工位。要求记录完成的工件数和生产线发生故障的次数并显示。 二、模拟方案 1、考虑采用二极管的亮灭代表A,B,C,D,E的运行与否以及误工情况 2、采用七段数码管的前四位表示所生产的的工件数,后四位表示误工数 3、用误工开关模拟E工位的误工情况 4、采用8255A作为基本的输入输出接口,用PA口对数码管进行段控;用 PB口控制二极管的亮灭;PC0作为误工信号的输入接口,PC1作为计时 结束信号返回的接口,PC5,PC6,PC7用来控制74LS138译码器的A、 B、C端口。 5、采用74LS138译码器的输出接口对七段数码管进行位控 6、采用8253定时计数器进行精确计时 三、程序执行流程图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案 (1).doc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一、现地控制软件 现地采集控制软件采用业界领先的平台和面向对象机制的编程语言在数据库作业系统基础上进行高可靠性、实时性的现地控制应用软件 二、主控级 1、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接收现地控制单元的上送数据并进行处理及存入数据库,供分析计算、控制调节、画面显示、记录检索、操作指导、打印等使用。数据采集除周期性进行外,在所有时间内,可由操作员或应用程序发命令采集现地控制单元的过程信息。 2、运行监视、控制和调节 运行操作人员能通过上位机,对各闸门开度和启闭机的运行工况进行控制和监视。除了显示各孔闸门的位置图形和开度数据外,还设置“启动”、“停止”两个模拟操作按钮和“上升”、“下降”、“远程/现地”、“通讯状态”等模拟指示。主要内容如下: a、根据要求的过闸流量,计算出闸门当前应开启的高度(在 上下限范围内)电脑提示是否确认,若确认即可启动闸门; b、闸门启闭控制,根据给定值启闭闸门,到位停止; c图形、表格、参数限值、状态量等画面的选择和调用; d在主控级进行操作时,在屏幕上应显示整个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和执行情况; 三、打印记录 显示、记录、打印功能 所有监控对象的操作、实时参数都予记录,对故障信号进行事件顺序记录、显示,实行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主要内容如下:(1)闸门动作过程动态显示; (2)给定开度值显示,闸门位置显示;

(3)闸门升降模拟显示图; (4)上、下游水位数据显示 (5)根据上下游水位和闸门开度,自动计算出当前流量,并进行累计 (6)运行显示、打印; 四、通信功能 主控级与现地控制单元采用RS485总线通信,当通讯不正常时,报警显示。 五、现地控制单元 1、实时自动采集闸门开度在现地显示并通过处理后传送至主控层; 2、根据主控层指令,或根据人工输入的合法控闸指令,在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自动控制闸门的升、降,并运行到指定位置; 3、当转换开关在现地状态时,可对闸门开度进行预置,并通过电控柜的升、降、停按钮实现闸门的启闭; 4、在现地控制单元,通过权限开关,可实现远程/现地切换; 5、保留原人工手动控闸功能,人工与自动并存,以便紧急状态及维护系统时使用。 六、系统组成 (1)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与控制、集中监控和信号传输三大部分组成。启闭机室设若干台现地控制柜(PLC),其中信息采集与控制由闸门开度传感器与开度仪、水位传感器等部件组成。集中监控由计算机、键盘鼠标、打印机、UPS电源及其他设备组成(不在供货范围)。而信号传输部分则是采用双绞屏蔽电缆来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