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

合集下载

《瓦尔登湖》主要情节

《瓦尔登湖》主要情节

《瓦尔登湖》主要情节《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自然主义随笔作品。

它以作者在瓦尔登湖周边建造简易木屋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个人的生活哲学。

本文将围绕《瓦尔登湖》的主要情节展开叙述。

第一部分:瓦尔登湖的建造故事开始,梭罗离开了城市生活,前往瓦尔登湖周边建造了一个简陋的木屋。

他描述了这个过程、选择这个地点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建屋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了自身对独立、简朴生活的向往,并通过亲自动手建造木屋来实现这种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与自然的相处梭罗详细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度过的四个季节的生活。

他观察了湖水的变化、林中的动植物,以及自然界中其他的各种现象。

他通过这些观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思考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问题,进而探寻人生的真谛。

第三部分:生活的哲学思考在瓦尔登湖度过的两年中,梭罗沉浸于自然之中,思考着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他反对现代社会的虚荣、繁琐,主张简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只有减少物质欲望,回归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第四部分:社会与个人梭罗在书中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他关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的不公与偏见。

他认为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导致个人的精神世界被忽视,而自然是一个重要的修复和平衡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手段。

第五部分:重新回归城市经过两年的时间,在瓦尔登湖度过的经历,梭罗最终离开了这片令他深感振奋的自然环境。

他意识到,过分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并非现实,最终还是需要与人类社会重新接触。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他的个人哲学,不断反思和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结论:《瓦尔登湖》以梭罗的亲身经历为线索,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个人思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给自足、简约生活的理念。

这部作品影响了许多人,使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环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并对现代社会的虚荣和浮躁进行了深刻反思。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瓦尔登湖》《瓦尔登湖》(精选10篇)《瓦尔登湖》篇1一、整体把握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瓦尔登湖》介绍

《瓦尔登湖》介绍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一部重要作品,发表于1854年。

这部作品是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独居两年多时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的记录,描绘了他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生活的经历。

梭罗在1845年3月的一天,独自一人来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用28.125美元从伐木做起,用一把斧头打造了一间满足简易生活起居的湖边木屋。

在那770个日夜里,他与湖水森林相处,以简单的工具开垦林中空地,种植蔬菜,捕鱼捕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梭罗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现状和个体独立性,并在后来的《瓦尔登湖》中详细记录了他的观察和感悟。

《瓦尔登湖》以其质朴、优美的语言,浪漫美好的风景,以及对极简和自主生活原则的倡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梭罗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物质追求与精神富足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独立。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实验,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也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挑战。

在当时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梭罗的选择体现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现代文明副作用的深刻警醒。

他的行为和思想鼓励人们反思过度消费和物质追求带来的问题,提倡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

《瓦尔登湖》不仅是一部自然文学的经典,也是一部哲学作品。

它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独立和自由,如何在自然与文明之间找到和谐的共存方式。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能够获得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瓦尔登湖》(通用7篇)

《瓦尔登湖》(通用7篇)

《瓦尔登湖》(通用7篇)《瓦尔登湖》(通用7篇)《瓦尔登湖》篇1《瓦尔登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对《瓦尔登湖》主题思想的掌握了解。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

3、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淳朴的生活情趣,引导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保护自然,关心自然。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语二、简介作者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他反对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是恶的东西的憎恨程度不下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一八四九年他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公民的不服从》(作为单行本出版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被人认为是历史上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之一,他倡导的"公民的不服从"(civildisobedience)的思想对托尔斯泰、罗曼amp;#8226;罗兰、印度圣雄甘地和马丁amp;#8226;路德amp;#8226;金都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在他那里,有着某种隐士和斗士的奇妙结合。

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但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

三、关于《瓦尔登湖》《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

女作家乔治amp;#8226;艾略特称“《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

”在中国有好几种版本,已经流传50年了。

《瓦尔登湖》至少影响了中国两代人。

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书,在另一个国度里仍然让许多人痴迷。

据说,诗人海子去山海关自杀时带着4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这和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兰亭序》颇为相似。

对这部书的读法,从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的论述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瓦尔登湖》读后感(精选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精选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精选15篇)《瓦尔登湖》读后感1实际上《瓦尔登湖》里的瓦尔登湖是另一个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长的乐土。

梭罗竭力描述了瓦尔登湖不同于世俗的美丽,歌颂那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

他试图让大家相信,瓦尔登湖正是他想要的宁静和温暖。

然而,我作为一个读者,却明显地感觉到文字背面的另一种真实,那就是:他的心灵并没有真正安放在这片深邃的蓝色里。

这儿不是他的`家,而是一个躲风避雨的凉亭。

瓦尔登湖的水融化了洁白的雪花和金色的阳光,却并没有化开这颗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愤怒和失望的心。

梭罗和他的思想,是瓦尔登湖来自远方的真挚的朋友。

瓦尔登湖于梭罗而言,是一种深刻的思索,无奈的超脱。

正如一个企业家从高空跌落时,离开家而躲进了月亮湖。

睡不着觉的时候,躺在草地上数星星,一颗,两颗……而梭罗则数着《瓦尔登湖》读后感2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年仅28岁,名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

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资料丰富,好处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务必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瓦尔登湖》读后感3“人们赞扬并认为是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我们为什么要在损害别的生活的情况下夸大某一种生活呢?”世间亦有语:“所谓生活的减法,是已有加法者方可尝试的。

《瓦尔登湖》(精选10篇)

《瓦尔登湖》(精选10篇)

《瓦尔登湖》(精选10篇)《瓦尔登湖》篇1一、整体把握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漂亮的湖光水色,抒发了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进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谈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叙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奇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1.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玩耍。

依次写了“一个安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安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两种景致。

远观全景,用了一个精彩的比方──“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也用了一个精彩的比方──“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聚,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净而漂亮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两个比方都生动而贴切,尤其是后一个,感觉很新奇,这是静心观看、细心揣摩的结果。

其间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光、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画出圆弧线、鱼儿捉虫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还有水的波纹、水的漩涡等。

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主要写小鲈鱼的玩耍场面。

玩耍的环境:湖面“特别地安静”,“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湖水“这样透亮、好像无底”。

用“阴暗”一词,说明对景物颜色特别敏感。

玩耍的鲈鱼“成亿万”,身长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华丽的铜色”,动作是“回旋、飞行”,有时“跳动得比以前更高,半条鱼身已跳出水面”。

这段的几个比方特别精彩:“我似乎坐了轻气球而飘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回旋、飞行,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有时候那被它们激荡的水波,似乎有一阵微风吹过,或者像有一阵温柔的小雨点落下”,“它们慌张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似乎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鞭挞了水波,立即它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个比方都是一种情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形象感特别强。

《瓦尔登湖》课文赏析

《瓦尔登湖》课文赏析

《瓦尔登湖》课文赏析《瓦尔登湖》是一文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瓦尔登湖》课文赏析,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瓦尔登湖》课文赏析一、整体把握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议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讲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1、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嬉戏。

依次写了“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两种景致。

远观全景,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也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两个比喻都生动而贴切,尤其是后一个,感觉很新鲜,这是静心观察、细心揣摩的结果。

其间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光、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画出圆弧线、鱼儿捉虫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还有水的波纹、水的漩涡等。

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主要写小鲈鱼的嬉戏场面。

嬉戏的环境:湖面“出奇地平静”,“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湖水“这样透明、似乎无底”。

用“阴暗”一词,说明作者对景物色彩非常敏感。

嬉戏的鲈鱼“成亿万”,身长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华丽的铜色”,动作是“盘旋、飞翔”,有时“跳跃得比以前更高,半条鱼身已跳出水面”。

这段的几个比喻非常精彩:“我好像坐了轻气球而飘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有时候那被它们激荡的水波,好像有一阵微风吹过,或者像有一阵温和的小雨点落下”,“它们惊慌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鞭挞了水波,立刻它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个比喻都是一种情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形象感非常强。

瓦尔登湖各章主要内容

瓦尔登湖各章主要内容

瓦尔登湖各章主要内容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里独自生活的经历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章节的简要介绍:经济篇:梭罗阐述了他的生活理念,即简朴、独立、自然和自由。

他描述了自己如何砍伐树木、建造小木屋、捕鱼、种植和进行各种劳动,以此实践他的简朴生活理念。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梭罗描述了他生活的地方霍尔威尔“真正迷人之处”。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在想象中下田园,并亲自耕耘。

阅读:梭罗讨论了他对读书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读得好书,就是说,在实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

声音:梭罗描述了他在森林中听到的各种自然声音。

孤独:梭罗描述了在森林中一个人生活所特有的感受——寂寞。

访客:梭罗描述了他在森林中遇到的各种访客。

豆田:梭罗描述了他种植豆子的经历,通过自己亲自种植,收获豆子,并将多余的卖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人生的快乐与自尊。

村子:梭罗描述了他在森林中的生活与附近村庄的关系。

湖:梭罗描述了瓦尔登湖的美丽风光。

贝克田庄:梭罗描述了他在贝克田庄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瓦尔登湖》
【教学设想】
本课重在景色描写,较易理解。

故在介绍作者、布置生字词以后,将全课内容设计为一套阅读练习题,由学生自读课文后独立完成,最后再由教师评讲,再阅读有关评价文章。

这样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和对宁静恬淡生活的追求。

2.学习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2.难点: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
亨利·梭罗(1817-18620,美国作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

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十六岁即进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

次年,大思想家爱默生到哈佛大学作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扬先知先觉的智慧,而正是这一次演讲,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

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前程似锦,但他避开闹市,住到爱默生家中。

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

梭罗受超经验主义领袖爱默生影响很深。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

专业从事写作。

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十年后,《瓦尔登湖》出版,但它不仅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反还遭到批评和讥讽。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终而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

梭罗在大学毕业后所写的第一篇日记中写道:“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

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独特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

在那里是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

”这样一种寻求孤独、在孤独中思索的观念贯穿了梭罗的一生。

《瓦尔登湖》不仅有独到的对生活感悟,对传统习俗的批判,而且有许多形象的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澄澈透明、山林的茂密苍翠,思想与景境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

读着这本书,顿时感到全身心地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功利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悟哲理。

值得特别引起注意的是,这本书近年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使人们不由得不向往那瓦尔登湖及其山林的清新的空气和澄澈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显然正是医治现代病的妙药良方。

这恐怕正是《瓦尔登湖》所具有的价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梭罗1862年因患肺病病逝,终年仅44岁,《瓦尔登湖》是他的第二本书。

二、生字词:
※生字:
深邃(suì)终年不涸(hé)俯瞰(kàn)蜿蜒曲折寒光熠熠(yì)糅(róu)进浮光耀金晶莹清澈一泓(hóng)湖水凿(záo)水陡峭菖(chāng)蒲水苔(tái)
璀(cuǐ)璨(càn)
※词解:
不足称道:不值得称赞。

罕有甚匹:极少有什么东西能跟它匹配。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三、集体朗读课文。

四、课堂自测:
1、本课划分层次有以下几种划法,正确的为哪种?并写出各部分大意。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2、根据第一段内容,画出瓦尔登湖及周围景物。

3、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用书中的词来概括。

4、课文中说,瓦尔登湖同时具有两种颜色,这是哪两种?
5、哪一段文字详细描写了宁静的瓦尔登湖变化莫测的颜色?
6、为什么文中说瓦尔登湖湖水“很值得让米开朗琪罗去琢磨一番”?
7、作者写钓狗鱼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8、第六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瓦尔登湖的什么特色?请用此段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9、哪处具体叙述瓦尔登湖“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10、作者提及夏娃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一事,是为了突出什么?
11、把本课分别与《黄山记》和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比较,说说三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更欣赏谁的态度?为什么?
五、教师讲评
参考答案:
1、答:b。

第一部分:总介瓦尔登湖及其特点。

第二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美丽多变的色彩。

第三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洁净。

第四部分:从历史角度赞美瓦尔登湖美如钻石。

3、答:深邃,清澈。

5、答:第18页第9行-17行。

7、答:为了突出湖水的清澈。

8、答:清净无垢。

9、答:第7自然段。

10、答:从历史角度突出瓦尔登湖美如钻石。

11、答:《黄山记》:赞美大自然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瓦尔登湖》: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洁静,安心思考。

《归田园居》:沉缅于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逃避世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