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第九章女子的运动生物化学特点与体育锻炼
运动生物化学第九章PPT 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

年龄(岁) 4~7 8~13 14~17
需糖量g/d 280~300 350~370 450~470
人体脂肪需求量的年龄变化
年龄
5~6岁 10~11岁 16~18岁
需脂肪量(g ·kg-1 ·d-1) 2.5 1.5 1.0
第九章 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生化 特点与评定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化学组成与代 谢特点
一、儿童少年的 化学组成特点
(一) 体成分
(二)运动器官的化学组成
(一) 体成分
儿童 少年
成人
1. 体脂
>
体脂
体
成
分
2. 瘦体重 < 瘦体重
(二)运动器官的化学组成
儿童 少年
成人
运 动
骨 : 水分、有机成分比例 > 水分25%、有机成分比例30% 骼:无机盐比例、骨钙化程度< 无机盐比例45%、骨钙化程度
适宜运动负荷的安排,从生化特点上应注意两个 方面:
①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运动时间;
②同一时间的运动,要注意强度的控制,使机体 产生最明显的超量恢复,达到预期训练效果。
(二)休息间歇:
休息间歇的长短取决于恢复速度,而评定恢复速 度采用半时反应。
1、磷酸原的恢复(20-30s/12s) 2、肌糖原的恢复(短时间极限强度5h,长时间
2、脂类代谢特点:儿童少年脂肪动员与肌 肉氧化脂肪酸的能力高于成人。
3、蛋白质代谢特点:儿童少年蛋白质的合 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
蛋白质需求的年龄变化
年龄
6个月 4~7岁 8~12岁 12~15岁
成人
需蛋白质(g/d)
2.0~4.0 4.0~6.0
3.0 2.25 1.0~1.5
《运动生物化学》PPT课件

2、运动时肝糖原的释放
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肝糖原的分解占90%,但肝
糖原排空很少。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当大强度运动
40分钟后,肝糖原的分解逐步减小,肝糖原接近排空
是不同的。这与专项训练特点、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
的合理性关。
磷酸原系统中,ATP供能的效率为49%,CP再合成
ATP的效率为85%;糖酵解供能的效率为24%;糖的有
氧氧化供能的为29.5%。
作业
1、人体有哪三大供能系统?其主要的供能特点有哪
些?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供能的影响。
2、试述糖、脂肪、蛋白质有氧分解及能量生成的简
第四节、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人体内各系统的供能能力,参与供能的程度以及能
量的利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运动能力。
而代谢过程又是决定运动完整能版课力件pp的t 主要因素。
17
一、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供能能力 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供能能力取决于以下三 方面:1)能源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如ATP、CP和肌 糖原在骨骼肌中的数量;2)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 如神经、激素、酶、内环境及各器官之间的协调等; 3)运动后代谢供能能力的迅速恢复。 1、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供能功率。 磷酸原﹥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 并且,最大输出功率呈50%的递度下降。 2、运动时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供能的数量及维持运 动的时间限度
不同的能源物质通过不同代谢途径可提供ATP的数 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脂肪的有氧氧化﹥肌糖原 的有氧氧化﹥肌糖原酵解﹥磷酸原系统 二、运动时有氧代放和无完整氧版课代件pp谢t 的能量利用效率 18
运动时能量利用效率是指人体内代谢过程提供的输
出功率转变为实际运动时功率的多少。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物化学特点与评定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血 管健康。
力量训练
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 提高身体稳定性。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关节灵活性和肌肉伸展性,预防运 动损伤。
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2
保持充足水分
中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应随时补充水分,避免脱 水。
促进骨骼健康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减少 骨质疏松的风险,有助于维护骨骼 健康。
体育锻炼对代谢能力的影响
提高能量代谢水平
运动能够促进能量代谢, 提高脂肪和糖类的氧化分 解能力,减少体脂含量,善血糖和血脂 水平,降低糖尿病和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
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推广科学化锻炼方法需要加强中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运动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运 动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社区化锻炼设施的建设
建设适合中老年人使用的社区化锻炼设施,包括健身器材、户外运动场 地和室内运动场馆等。
设施应考虑中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安全需求,提供舒适、便捷和多样化 的运动选择。
社区化锻炼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加强资金投 入、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中老年人提供更好的运动环境和服务。
运动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 和营养物质吸收,提高身 体对食物的利用率。
体育锻炼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调节内分泌系统
促进睡眠质量
运动能够刺激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如 增加生长激素、睾酮和胰岛素等激素 的分泌,从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运动能够调节睡眠节律,改善睡眠质 量,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改善心理健康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释放内啡肽等神经 递质,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有助于 维护心理健康。
运动生物化学

这是运动生化后部份的温习资料,9.10.11章的要紧以选择和判定的形式考察,章各类题型都可能有第六章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进程的生化特点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进程不能持续其性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在运动进程中显现了机体工作能力临时性降低,但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后,能够恢恢复有性能水平。
肌肉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大体特性和本质特点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正常现象。
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转变疲劳的分类:一、躯体性疲劳:要紧表现运动能力的下降中枢性疲劳:指运动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给肌肉以知足运动所需的现象。
发生部位:起于大脑、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
外周性疲劳:是指运动引发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能维持预订收缩的现象。
发生部位:发生于神经肌肉接点至骨骼肌收缩蛋白。
二、心理性疲劳:要紧表现行为的改变。
一、不同时刻全力运动疲劳时的代谢特点超量恢恢复理一、超量恢复:是指运动时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恢复期,不仅可恢复到原先水平,而且在一按时刻内显现超过原先水平的恢复现象。
二、运动后物质代谢的恢复在训练课中,如何选择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以保证完成训练量,又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效,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代谢产物增加;运动后,能源物质恢复,代谢产物排除;各类物质的恢复和排除所需的时刻是不同的,通经常使用半时反映来描述其恢复或排除的快慢。
运动中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增加至运动前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刻称为半时反映;而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刻也称为半时反映。
一、乳酸的排除作用若是运动肌中有大量的乳酸生成,那么选择氢离子透过肌膜达二分之一量的时刻,作为适宜休息间歇的最适宜的时刻。
目前研究结果以为,30秒全力运动的半时反映为60秒,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为60秒左右。
1分钟全力运动后,半时反映约为3-4分钟,因此,休息时刻要长达4-5分钟。
运动生物化学女子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PPT精选文档

• 同时参加体育活动还能改善人体的机能状态,促进血液循 环,改善盆腔内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
• 又由于运动时腹肌、盆底肌收缩及舒张交替进行,对子宫 起到了一定的按摩作用,有利于经血排出。
21
(三)月经周期与体育锻炼
• 由于月经期生殖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韧带松弛,容易 使子宫移位和经血过多,所以女性月经期参加体育锻炼应 注意:
1、无氧代谢供能系统
磷酸原的 总量比男 子少
肌肉中CK 活性低于 男子
14
2、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运输氧的 能力比男 子差
糖有氧氧 化酶活性 接近或超 过男子
利用脂肪 酸氧化供 能能力强
15
3、 体育锻炼对女子无氧代谢和有氧 代谢能力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女性的有氧、无氧代谢能力
16
第二节 女子不同生理时期的生化特 点与体育锻炼
• (1)避免跳跃、速度和腹压力大的体育锻炼 • (2)运动负荷不宜过大,大运动量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
加,引促黄体生成素的中断释放导致月经紊乱。
22
(四)运动与月经紊乱
• 1.初潮推迟 • 2.运动性月经失调 • 3.月经量增多 • 4.继发性闭经
23
• 二、孕期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 三、产后女子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30
• 3、维生素 • 健康成年女性每日维生素B2的需要量是
每千卡食物热量0.6毫克,但运动员的需 要量应高于此值。 • 如进行中等强度训练的女运动员,其B2 的日需要量为正常女性的两倍。
31
Thank you!
32
• 因此她们应该多补充钙。 • 对于正常的成年女性而言,每日需钙量为
《运动生物化学》PPT课件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提高能量代谢效率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中酶的活性 ,提高细胞对氧的利用效率, 促进能量代谢的效率和速度。
改善心肺功能
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 心肺的摄氧能力和排碳能力, 从而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促进脂肪氧化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脂肪酸的 利用,促进脂肪氧化供能,减 少体内脂肪堆积。
增强抗疲劳能力
细胞膜
是细胞的边界,负责物质进出细胞。在运动中,细胞膜的通透性增 加,以适应能量需求和物质交换。
线粒体
是细胞的“能源工厂”,负责产生ATP。在运动中,线粒体的数量 和功能会得到增强,以提高能量供应。
溶酶体
是细胞的消化系统,负责分解衰老的细胞器和外来物质。在运动中, 溶酶体的活性可能会增加,以清除运动中产生的废物。
体健康。
02
个性化运动计划制定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身目标,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提高健
身效果。
03
运动营养与健康
通过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和营养补充方案,帮助大众在健身过程中保持
良好的营养状态。
运动生物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动生物化学将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运动过程中肌 肉疲劳和损伤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提 供理论支持。
促进全民健身
通过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群在运 动中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为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 开展提供指导。
运动生物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运动生物化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 们对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运动生物化学课件PPT

运动可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促进氨基酸释放、增加蛋 白酶活性等方面。同时,运动还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来影响蛋白质代谢。
04 运动与脂肪代谢
脂肪的分类与功能
脂肪的分类
根据来源和组成,脂肪可分为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和糖 脂等。
脂肪的功能
05 运动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功能
01
02
03
简单糖类
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 糖等,是体内主要的供能 物质。
复杂糖类
如淀粉和糖原,主要存在 于植物和动物体内,是体 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功能性多糖
如纤维素和果胶等,具有 多种生物活性,如调节肠 道功能、增强免疫力等。
运动时碳水化合物代谢特点
运动损伤与康复
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预防 措施及其康复过程,为运动员提 供有效的康复指导。
02 运动与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基本概念
能量代谢定义
能量代谢速率
指生物体内能量的产生、传递、转化 和利用的过程。
指单位时间内生物体内产生的能量, 通常以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ATP 数量来表示。
能量代谢途径
包括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和三磷酸腺 苷(ATP)的合成代谢。
脂肪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 脂肪还具有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参与细胞膜构成等作 用。
运动时脂肪代谢特点
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增加
01
在长时间有氧运动中,脂肪供能比例逐渐增加,以满足机体对
能量的需求。
运动强度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02
在低强度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较高;而在高强度运动时,脂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第09章女子的运动生物化学特点与体育锻炼

低体脂
饮食失调
能量限制
素食主义
低体重 无生育
月经功能紊心理和 社会压力
运动员月经失调的非医学影响因素
初潮
月经紊乱表现
推迟
运动性月 经失调
月经量 增多
(五)月经期体育运动注意事项
1.应明确在正常情况下,月经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是有益无害的。 2.经期运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强度不宜过高,要循序渐进,逐渐
肺通气量(L/min) 肺活量(ml) 摄氧量(ml/min) 最大摄氧量(l/min)
男 8 4.5~5.5
120~160
272 600~700
60~70 110~70 50~70 16~18
6~8 3500~4000
180~250 5~6
女 7 3.8~4.2
110~150
239 455~600
岛素抵抗的增高
潜在 危险
运动性 体温升 高
(二)体育锻炼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① 减轻孕妇体质下降,消除疲劳,增强骨骼 肌的力量和耐力,利于加快分娩过程;
② 防止体重过度增加,改善体态,减少与怀 孕有关的腰疼;
③ 改善消化功能,减少便秘及可能与孕妇有 关的紧张,焦虑及忧郁等。
注意: ✓孕期锻炼不宜大运动负荷运动,步行是最好的方式; ✓游泳或骑自行车等基本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伤害; ✓避免等长练习和屏气用功; ✓穿着适当,补充足量营养和水; ✓胎儿或孕妇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要停止运动锻炼;
体脂率较大,青春期后随 年龄增长而增加
与男子相比,女子表现为:
每搏输出量较小,心率较高
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大
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 较少,血液输氧能力较差
男女氧运输系统机能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
铁
维生素B2、叶酸、B12等
抗氧化: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抗坏血 酸、α-生育酚、类黄酮和其他植物酚类物 质
序号 1 2 3 4 5 6
主要问题 能量摄入不足 脂肪摄入过多或过少 糖补充不足 维生素摄入不足 铁摄入不足 钙摄入不足
解决对策 增加每日饮食的热量,保持适宜体重 适当摄入脂肪,保持适宜的体脂率 坚持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B6、C、D、叶酸的食物 多食富含铁的食物(猪血、猪肝等)及维生素C、叶酸等 补钙(食补、药补)
2. 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减少Ⅱ型糖尿病发生的 可能性。
5.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和记 忆力,保持积极的心态,避 免老年抑郁症。
(三)体育锻炼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原因。 发生人群。
更年期女性需预防骨质疏松症。 其原因:
✓骨质丢失 早、快 ✓雌激素降低
易出现骨质疏松的运动项目:
控体重项目
骨
肥胖
超重
正常 消瘦
体育锻炼对乳腺癌具有防护作用, 降低女子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
改善女子的身体成分, 降低体脂百分比,助 于维持去脂体重
降低绝经前雌激素和 黄体酮对机体的影响, 间接影响雌酮的水平
能量摄 入不足
维生素摄 入不足
糖补充 不足
脂肪摄 入过多 或过少
女子运动 中普遍存 在的营养 问题
铁摄 入不足
质
长距离耐力项目
疏
松
大运动训练负荷
1.提高相应的激素和调 节因子的水平 2.改善骨的新陈代谢 3.增大钙的调节效应 4.其他效应
(四)体育锻炼与乳腺癌 肥胖与乳腺癌正相关。
绝经后妇女肥胖与乳腺癌的危险性 增高有关,可使乳腺癌危险性增加约 2.5倍。
BMI值 属性
≧30 30~≧25 25~≧20 ﹤20
低体脂
饮食失调
能量限制
素食主义
低体重 无生育
月经功能紊乱
训练量大 且强度高
低龄
初潮较晚
心理和 社会压力
运动员月经失调的非医学影响因素
初潮
月经紊乱表现
推迟
运动性月 经失调
月经量 增多
(五)月经期体育运动注意事项
1.应明确在正常情况下,月经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是有益无害的。 2.经期运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强度不宜过高,要循序渐进,逐渐
VB1:种子的外皮和胚芽等,动物的脑、肝、肾、肉以及牛奶等。 VB2:紫菜、肝、肺等。 VB6:肉、肝、肾、禽蛋、粗粮、全麦、花生、核桃等。 VC:水果和蔬菜。 VD:肝、蛋黄等。 叶酸:肝、酵母、叶菜、豆类、水果等。
岛素抵抗的增高
潜在 危险
运动性 体温升 高
(二)体育锻炼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① 减轻孕妇体质下降,消除疲劳,增强骨骼 肌的力量和耐力,利于加快分娩过程;
② 防止体重过度增加,改善体态,减少与怀 孕有关的腰疼;
③ 改善消化功能,减少便秘及可能与孕妇有 关的紧张,焦虑及忧郁等。
注意: ✓孕期锻炼不宜大运动负荷运动,步行是最好的方式; ✓游泳或骑自行车等基本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伤害; ✓避免等长练习和屏气用功; ✓穿着适当,补充足量营养和水; ✓胎儿或孕妇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要停止运动锻炼;
用血尿素指标评定女子长时间运动时的机能变 化时,应注意区别于男子
(二)能量代谢的特点
1.无氧代谢供能系统
(1)磷酸原供能系统:ATP和CP总量较少, CK活性较小,磷酸原系统能力较差。
(2)糖酵解供能系统:酵解限速酶活性较小, 机体耐酸能力较差,糖酵解系统能力较差。
2.有氧代谢功能系统:
最大摄氧量、血红蛋白浓度较小,但是糖、 脂肪有氧氧化酶活性较大,总体上有氧系统 能力与男子相当。
体脂率较大,青春期后随 年龄增长而增加
与男子相比,女子表现为:
每搏输出量较小,心率较高
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大
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 较少,血液输氧能力较差
男女氧运输系统机能的比较
项目 血量占体重的百分比(%) 红细胞数目(×1012/L)
血红蛋白(g/L)
心脏质量(g) 心容量(ml) 心率(次/min) 血压(mmHg) 每搏输出量(ml) 呼吸频率(次/min)
肺通气量(L/min) 肺活量(ml) 摄氧量(ml/min) 最大摄氧量(l/min)
男 8 4.5~5.5
120~160
272 600~700
60~70 110~70 50~70 16~18
6~8 3500~4000
180~250 5~6
女 7 3.8~4.2
110~150
239 455~600
骨骼细且短 骨密质厚度薄、坚固性差 重量轻 抗弯能力较差 关节囊、韧带薄 脊柱椎间软骨较厚 柔韧性和弹性较好
(2)骨质丢失特点:女子骨质开始年龄早于男子,丢失率大于男子。
(3)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运动训练可以提高骨骼肌收缩时的 力量,增加骨量。
与男子相比,女子表现为:
身高低 体重轻 脂肪多 瘦体重少 皮下脂肪发达
(1)无氧代谢:磷酸原系统可训练 性较小,糖酵解系统可训练性较大。
(2)有氧代谢:最大摄氧量可训练 性较小,乳酸阈可训练性较大。
根据卵巢功能的变化,女子一生可划分 为5个生理阶段,即幼年期、青春期、性成 熟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绝经期)。
各阶段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线,却都有 各自的特点。
妊娠期
女性特有的 生理时期
提高难度、强度使之适应。
3.经期不宜从事跳跃、速度和使腹压加大等 形式的激烈运动。
4.有严重的痛经,经血量过多,子宫功能性 出血、生殖器官炎症等病变时,经期不宜参 加训练和比赛。
5.经期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下水。
6.要注意个别对待。
(一)孕期的生化特点: 乳酸代谢发生变化 乳酸下降原因: 乳酸被妊娠期扩张的血容量稀释 胎儿利用乳酸作为代谢的能源 在妊娠的晚期出现的母体外周胰
掌握女子身体化学组成与代谢的特点以及 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掌握女子在不同的生理时期的生化特点及 合理的体育锻炼;
理解科学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女子常见疾病 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
了解女子体育锻炼中的特殊营养需求。
目录
女子身体的化学组成与代谢特点 女子不同生理时期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女子的特殊营养与运动
产后女子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生化特点:
1)大强度运动能使母乳中乳酸含量增加 2)轻度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则不会生成大量的乳酸
体育锻炼对产后女子的影响: 1)恢复肌肉力量和弹性 2)缓解产后抑郁症 3)阻止自由基水平的升高,延缓衰老,预防 疾病
更年期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 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 。
一、 女子身体化学组成特点
(一) 女子运动系统的生化特点
1.骨骼肌的生化特点
肌肉重量 能源物质含量
(1)肌肉重量:女子肌肉力量较差 女 < 男
(2)能源物质含量:女子长时间运动的可训潜 能较大
ATP、CP、肌糖原
相对储量 女 ≈ 男 绝对储量 女 < 男
脂肪供能比例
女> 男
女子
男 子 (1)骨骼的结构特点:
12岁以后,男女之间的运动能力出现明显 差异,其原因是女子:
1.骨骼小 2.皮下脂肪多 3.肌力相对较低 4.最大摄氧量低 5.最大耐力低 6.某些细胞酶活性低 7.激素反应与男子有差异
女子身体化学组成特点
运动系统的生化特点 体成分的特点 氧运输系统的生化特点
女子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特点
物质代谢特点 能量代谢特点
更年期
一、 女子月经周期的生化特点与体育锻炼
月经的时相 ①卵泡期 (从行经第一天开始持续到排卵): 卵巢分泌雌激素的数量逐渐增加 ②黄体期(从排卵开始直到下一次行经为止): 排卵后,黄体分泌雌激素和黄体酮
雌激素(雌二醇)
促黄体生成激素(LH) 促卵泡激素(FSH)
孕激素(孕酮)
月经期
排卵
卵泡期
黄体期
2.月经周期与有氧能力
黄体期:较强的长时间有氧工作能炼有助于:
①提高和调节神经系统活动,使大脑产生类内 啡肽物质,改善情绪和功能。
②改善机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盆腔内 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
③对子宫起到按摩作用 ,利于经血的排出。
(四)运动与月经紊乱
70~80 100~70 30~50 18~20
5~7 2500~3500
150~160 3~4
二、 女子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特点
(一)物质代谢的特点
糖代谢
肝糖元和肌糖原储量性别差异不大,但女子绝 对储量低于男子
男女血糖浓度无显著差异,但运动时女子血糖 浓度不易降到基础水平以下
脂代谢 蛋白质代谢
利用脂肪酸供能的比例显著高 肌肉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高 脂蛋白代谢能力高于男子
概念
生化 特点
体育 锻炼
与乳 腺癌
骨质 疏松
雌性激素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LDL)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HDL)
心脏病发病率增高
3.使骨骼承受适当的压力, 从而减少骨量的丢失,预 防骨质疏松。
4.保持肌肉处于良好的状态, 防止体重的过分增加。
五大好处
1. 降低血压和低密度脂蛋 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水平,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 生。
0天
14天
月经期 28天
(1)物质代谢特点
糖的利用和氧化率较低 乳酸生成下降,耐力提高
脂肪利用和氧化增强
蛋白质代谢增强
尿素排泄增高
(2)血乳酸含量存在差异
黄体期——最低 经前期——最高
(二)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
1.月经周期与肌肉力量 力量高峰 排卵时(睾酮水平升高) 卵泡期和月经中期(雌激素可能具有延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