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形态的形式结构研究
论书籍设计的形态创意

论书籍设计的形态创意[摘要]书籍的设计作品,所包含的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三个层次,各自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每一个层次都具有自身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只是一些有所侧重,有的突出了形式美,有的突出了内容美,有的则突出了意蕴美。
但是,一本完美的书籍设计艺术作品,应该将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三者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关键词]书籍设计;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语言构成的艺术形式美,它是最直观的美感形式。
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美,它也是直观的。
第三个层次,是艺术作品中显现的意蕴美,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
书籍的形态美,同样也分为这样三个层次:形式意味的美,形象内容的美,设计意蕴的美。
艺术作品美的三个层次,并不是机械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为一体。
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认为:“思维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技能”。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
因而设计师理应对思维科学,特别是对创造性思维要有一定的领悟和掌握。
书籍的形态创意,设计情感的表达需要激发设计者的创意思维,而创作的思维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形式意味美感创意在书籍设计中,书籍的整体形态就是一种“形式”设计。
书籍的整体形态包括开本设计的形式感、精装平装的形式感、书籍函套的形式感等等。
“形式美”是艺术历史的积淀物。
在中国古代书籍的经折装、线装等等,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书籍外在形态的形式美。
书籍设计首先就是书籍外在的整体形态的设计,书籍设计艺术独特的形式意味,首先是在塑造书籍外在形态的形式意味。
书籍装帧艺术的使命之一就是在书籍外在形态上酿造“形式意味”的美感。
书籍的形式美,不仅仅是表现在平面上,更表现在书籍的整体形态上。
从根本上讲,书籍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艺术门类;书籍与读者的审美关系是动态的关系。
所以,书籍的形式美,应该在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态的空间中展开。
浅析书籍形态的演变对书籍设计的启示

邓 雅 楠
摘要 :本文通过 书籍形 态设 计发畏 的梳理 ,分卞 了技 术的革新与进步对书 籍形态演进 的关系 由此来说 明在 当下的书籍设计 中 吁 下 怛 要 关 注 形 态 的 美观 , 更 要 注 意 到 新 技 术 对 消 赘 音 美 感 的 影 响 在 设 计 中对 技 术 的 关 注 可 以使 书籍 设 计 『品 更 加 愤 直 时代 的 仁 发 展 ,咕 近 消 费者 的 生 活 .
书籍形态演变的梳理 与研 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将尤为重要 。
深刻 的造物 原则或价 值标 准 ,也 是一个 至今都 适用的设 计原
时 代 在 不 断 地 变 化 , 文 化 在 不 断 地 发 展 ,社 会 接 受 群 体 则 。它 高度概 括 了工艺技 术 ,材 质美感 与能工 巧匠之 间的关 的需 求和审美 趣 味必 然也 随之变 化 。人 类对设 计作 品的需 求 系 。任 何一件 艺术作 品都 离不开 材料和 技术 的限制 ,同时 , 也都受 益于材料 与 技术 的进步 。在进行 书籍形 态设计 时 ,对 是逐渐 升级 的 ,低一 级 的需 求获得 相对 的满足 后 ,高 一级 的
是 多元的 、多层 次的 、丰富的 ,它既包 含 了书籍 的静 止状 态 “ 天有 时 ,地 有气 ” ,就 是指 自然规律 ,而 “ 材有美 ,工有 的 设计 ,更包 括 书 籍 的运 动状 态 的设 计 ,书 籍被 翻 阅的 过 巧 ”就 是 指合 理 利 用材 料 的 性 能 ,发 挥材 料 本身 的 自然 美 程 ,被 阅读 的过程 ,都是 书籍设 计的设 计 内容 。如何 在信 息 感 ,而且制作 技巧必 须要 精巧 。 考工 记 认 为只有具备 了 承载方 式丰 富多元 和技术 手段 日新月异 的今 天 ,如何 通过对 这 四个 条件 ,主观 因素和 客观 因素达 到完美 的结合 ,一件 器 新技术 的掌握 与应 用来创造 适合 当代 人阅读 的书籍设 计 ,对 物才 能取得 完全 的成 功 。这不仅 是 中国古代技 术传统 中一个
立体书籍结构设计

3、纸张和材质:纸张和材质的选择也是立体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一环。不同 的纸张和材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触感,为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精彩案例分析
以一家儿童社的立体书《恐龙世界》为例,这本书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立体结构, 生动地展现了恐龙时代的场景。当读者翻开书页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妙 的恐龙世界中。这种立体书籍装帧设计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让他 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立体书籍结构设计
目录
01 一、立体书籍结构设 计的流程和方法
02
二、立体书籍结构设 计的实际应用
03
三、立体书籍结构设 计的亮点
04 四、不同书籍结构设 计的特点及优缺点
05 五、总结
06 参考内容
当我们谈论书籍时,往往会想到那些纸页间的故事、知识和想象力。然而,传 统的平面书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阅读体验的所有需求。为了给读者带来更加 丰富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立体书籍结构设计应运而生。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 将书籍的维度从二维扩展到三维,为读者呈现出更具吸引力的视觉效果和互动 性。
一、立体书籍结构设计的流程和 方法
1、主题和目标确定:首先需要明确书籍的主题和目标读者。这将有助于确定 所需的设计元素和表现形式。
2、创意和构思:根据主题和目标,进行头脑风暴,搜集灵感,并考虑使用哪 些元素来表现这些灵感。这可能包括绘图、图像、模型等。
3、设计制作:根据构思,开始设计立体书籍的结构和外观。这包括对纸张、 印刷、切割和折叠等工艺的选择,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趣 且吸引人的立体结构。
二、材质选择
材质的选择对于立体书设计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以下三种材质各有优缺点, 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书籍设计02书籍的结构与形态

本章主要通过介绍书籍的外观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基本构成,让学 生对书籍的基本结构与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引导和培养学 生对书籍结构与形态的空间认识能力。同时通过介绍书籍的形态,掌握 书籍开本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数据,知晓现代书籍形态在书籍设计发展中 的作用。
内容包扉括页:除书了名向、读作者者介、绍编书者名、、译作者者的名姓和出版社名称外,同时还是书的入口和序曲。 名;出版者、发行者和印刷者的名称及地
址;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开本、印张和字
数;标准书号和定价等。
一、书籍的开本
学术理论著作和教材类书籍的开本,由于文字较多,放在桌上阅读,一般采用大32开本 和16开本,以便减少书页和书脊的厚度。
一、书籍的开本 开本的确定,除上述因素外,还有纸张大小的因素。纸张的规格越多,开 本的规格也就越多,选择开本的自由度也就越大。同时,书籍开本要与印刷、 装订设备等条件互相适应。
设计开本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尤其对印数庞大、出书迫切的书籍, 在开本设计上,更要注意符合工厂的印刷装订和纸张规格等物质技术条件。
纸张的开切方法大致可分为正开法和叉开法两大类。
二、现代书籍的形态 书籍形态在数百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而奇妙的形式结构。
从甲骨文作为传递信息的记号工具至商代的“简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卷轴”、 “折叠本”,唐代后期的“旋风装”和“经折装”,五代的“册页型”,直至明代中叶被 “线装”书的形态所替代。
一、书籍的开本
开本的设计按纸张的幅面裁切而定,可分平板和卷筒两种。 平板纸有不同的幅面尺寸,最常用的纸幅尺寸是787 mm×1 092 mm和 850 mm×1 168 mm两种,前一种为正度纸,裁切成幅面相等的32小面,称32开,是最普通 的32开本书用纸。后一种为大度纸,也是我们常说的大32开书用纸。 卷筒纸,顾名思义,是将宽为87 mm或880 mm数千米长的纸,卷成圆筒形,它们均以 “吨”为计量单位,适用于高速轮机印刷,许多报纸或杂志,还有一些城市的黄页,都是 用这种方法印刷的。
现代书籍设计中视、听、触、嗅、味五感一体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现代的书籍形式。
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下面我们先从几种书籍形态来看书籍设计对视、听、触、嗅、味觉的关注和发展。
1.1.2.1卷轴的书籍设计形态简牍:始于商末,直至东晋,这种形式的书籍是将文字刻或写在事先加工的竹片、木片上,然后再依先后次序上下各用较牢的绳子连接,从尾朝前卷起装入布套,阅读时展开。
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从刻在龟甲兽骨上转至竹片上,使它便于翻阅和携带。
而且第一次注重了装订方法,这也使得书籍出现了工艺上的进步。
(如图1.1)图1-1简策装(图片来源于中国印刷通史w、哪.cgan.net)“硕士学位论文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如图1.3)图卜3旋风装示意图(图片来源于中国印刷通史w、唧.cgan.net)”’根据卷轴的几种形式中,单从材料的发展来看:从甲骨到竹,由竹到纸这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易读,携带更方便,这也在无形中促使书籍设计的从视觉向视触觉的发展。
1.1.2.2册页的书籍形态梵夹装:梵夹装不是中国典籍固有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如图(卜4)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梵夹装的主要用材是贝叶和纸张,就材料而言较卷轴的绢成本低,较竹片、木片轻巧,这是触觉上的一大进步。
且装订方式趋向简单,用一根绳将页片穿成串的方法,使每一个页面都易于寻找。
现代书籍设计中视、听、触、嗅、味五感一体研究贝叶经梵夹装图1-4纸书梵夹装(图片来自于出版学术网ww.pubhistory.com/shoW.asp?ID=371)“’经折装: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
论中国书籍形态设计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裱有一段称之为镖的纸或丝绸。镖头上再 再集成一本书,在书边上打孔,用线装
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在唐以前,纸本书 订、裁切而成,均采用繁体竖排,多使用
的最初形式仍沿袭帛书的卷轴装。卷轴装 宋体。
的纸本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三、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书籍形态
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但在书画: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态的产生是和技
3.充分体现人性化和情趣化。书籍的 形态设计应以可视性、可读性、便利性、愉 悦性为其基本原则。设计师应注重对工艺 纸品的表现力。一直先生设计的((藏地牛 皮书》,近乎正方形的厚重造型让人过目 难忘,书中用浅黄色的荷兰蒙肯纸;书边 全部涂成了黑色,翻阅的过程“兹兹”有 声,颇具毛边书之遗风。书内字里行间有 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 框框、红色箭头,各类手绘地图,以及横 竖不分、字体不分、彩色与黑白相互穿插 的版式,即使不看内容,也足以让所有的
明,缩短了成书的周期,促进了书籍的形}
6.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
成,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 形式。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法一样,区别处在于护封,是将两张纸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帧材料的变革、印 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
刷技术的革命,书籍的装帧形式在装订方 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线装是中国印
装裱中仍在应用。
:术相联系的,自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以来,
2.经折装。是在卷轴装形式上改造而 中国书籍设计始终走在世界的前面。只是
来的。具体做法将一幅长卷沿文字版面的 在近一百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落后,导
间隔中间,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形成长方 致设计明显落后。但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形的一叠,两页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 下,一批留学归国的艺术家、文化名人致
书籍形态设计浅析

书籍形态设计浅析书籍形态设计是指对书籍的外观、排版、封面等进行设计的过程。
它既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也是一种信息传达工具。
不同的书籍形态设计可以通过视觉形象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阅读的体验。
在书籍形态设计中,封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吸引人的封面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在众多书籍中选择这本书。
封面设计要符合书籍内容的特点,通过精选的图片、色彩的搭配和文字的排版,来传递书籍的主题和氛围。
封面设计也需要注意与目标读者的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等相关因素的匹配,以便更好地吸引目标读者。
在排版设计方面,要考虑文字和图片的搭配,使得排版整体美观和谐。
文字的字体、字号和行间距等要合理搭配,便于读者阅读。
图片的选择、大小和位置要与文字相协调,以增强视觉效果。
还要注意排版的层次感,通过分章节、段落和标题等的设置,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书籍的内容结构。
纸张的选择和装订方式也是书籍形态设计的重要部分。
纸张的质地、光泽和颜色等可以影响读者对书籍的感官体验。
使用高质量的纸张可以使读者触感舒适,颜色鲜艳的纸张可以增强视觉效果。
装订方式的选择也要根据书籍的页数和读者的使用习惯来确定,精装书和平装书在外观和手感上有很大差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读者群体。
书籍形态设计还包括配色设计和图案设计。
颜色的选择要与书籍的内容相协调,不同的颜色可以传递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图案的设计可以通过线条、形状和纹理等元素来表达书籍的主题和特点。
配色设计和图案设计的合理运用可以为书籍增添艺术感和创意感。
书籍形态设计是一门复杂而有趣的艺术,通过对外观、排版、封面等进行设计,可以提高书籍的吸引力和阅读体验。
它需要考虑封面设计、排版设计、纸张选择、装订方式、配色设计和图案设计等因素的综合运用,以便实现艺术效果和信息传达的目的。
书籍形态设计浅析

书籍形态设计浅析书籍形态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决定了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
书籍形态设计包括书籍封面、装帧、版式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设计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籍形态。
一、书籍封面设计书籍封面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关键,其设计应该符合书籍内容的主题和风格,同时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书籍封面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书籍主题。
封面设计应该体现书籍主题的特点和独特性,让读者一眼便可看出书籍的内容和意义。
(2)目标读者。
封面设计应该根据目标读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设计,以确保封面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美感。
封面设计应该注重美感,颜色的搭配应该和谐、统一,使得封面给人一种舒适、美好的感觉。
(4)清晰明了。
封面设计应该清晰明了,不过分复杂,文字和图片的排版应该合理,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书籍的主题。
二、装帧设计装帧也是非常重要的书籍形态设计方面,它是指书籍的书脊、封底和内页的设计,装帧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版权页的位置和内容。
版权页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被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内容也应该符合出版社的要求。
(2)字体和排版。
字体和排版也是书籍装帧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字体应该选用清晰易读的字体,排版要合理,整体布局要美观。
(3)纸张和印刷。
纸张和印刷的质量对书籍形态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纸张应该选用质量好、耐用的纸张,印刷技术应该高端,以确保书籍的品质。
三、版式设计版式设计是书籍形态设计中最基本的一块,版式设计要合理和美观,以使得读者能够愉悦地阅读书籍。
版式设计应该考虑以下方面:(1)页面设计。
页面设计要合理,要保证有足够的留白,行间距和字间距应该合理,以确保书籍的易读性。
(2)页眉页脚设计。
页眉页脚设计应该合理,可以用于标识章节、页码等信息。
(3)章节标题的设计。
章节标题的设计应该注重美观,字体大小和颜色应该与书籍形态设计整体风格相协调。
总之,书籍形态设计对于书籍的销售和受众度有很大的影响,它应该注重设计理念、设计技术与读者感受的结合,既要美观大气,还要有与书籍主题和内容相关的设计元素,创造出带有特定品位以及不失现代感和时代感的书籍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本文是我在关于书籍设计形态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形式结构的几点问题的思考和个人观点的阐述。
书籍设计可以说是书的第二文化主体,采用的设计语言往往是文化的象征,它即反映着,又开发着人的思维与审美方式。
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书籍设计形态中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倡书籍形态设计应追求全书的一种流动的空间感,争取通过时空形态的四维设计把握为读者营造舒适恰当的心理空间,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对书籍设计形态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起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对书籍设计形态的时空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关键词:书籍形态 空间结构 时间结构 因果结构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bout my individual viewpoint on the form structure when I research the bookshapedesign. Book design is the second cultural subject of a book .The design language we use is always the culturalsymbol, which reflects and develops the thinking and aesthetic manners of people. In this article, I mainlydiscusse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amo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the time structure and the causal structure in thebookshape design, then I advocated we should pursue a mobile spatial feeling in the book as a whole. I tried toestablish a comfortable psychological space for the readers through the space and time shape design, and givingresonance to them. By writing this article, I hope it can help and instruct my research in bookshape design bothin academical and practical level, as well as enable me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space-time concept morethoroughly.Key words: Bookshape, the spatial structure, the time structure, the causal structureInternet 检索:www.artdesign.org.cn书籍设计形态的形式结构研究一、书籍设计形态结构释义在客观世界的现象中都包含着形态——不管是物体或事件,还是人们的外部行为或内部思想活动,都存在着瞬间即逝和反复出现的结构或形态。
对于这种结构或形态,各门科学都对它们进行了探索。
鉴于书籍设计领域有关形态学的专业著作还较为缺乏,因此我尝试从艺术形态学的相关科学理论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将其融会与借鉴到本专业理论中,争取在本文中对书籍设计形态的形式结构层次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索和研究。
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在其发表的《艺术的形式:审美形态学概念》①中对“艺术形态学”提出了基本概念,其核心是艺术协调的结构层次,它们包括:1、艺术材料。
它们不是纯物理性的材料,而是与知觉有关的形状、颜色、音高、音色、音调、节奏、和谐与不和谐等;2、形式结构。
包括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
3、复合成分。
如在绘画中是:形态、色彩与材料、透视、造型规律等成分的复合。
4、构成方式。
四种:功利性的、再现性的、解释性的、主题性的(或装饰性的)。
5、类型与风格。
类型有各种划分,而风格指的是艺术所使用的呈现、结构、制作或表现的独特或典型的方式。
门罗认为艺术形态学试图对这些形式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描述和分类,通过这些研究,艺术形态学能自始至终地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观察,从而逐步确立有关艺术形式及形式类别的经过验证的知识体系。
在仔细研读了门罗的《走向科学的美学》一∷陈珊妍 CHEN Shanyan∷中国美术学院T h e R e s e a r c h i n t h e F o r m Structure of Bookshape Design54书后,我认为门罗的对艺术协调的分析虽然至今相隔了半个世纪,但是仍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将其分类的方式,科学的态度引用到本专业的书籍形态学的结构层次的分析中来。
本文借鉴门罗对艺术协调的结构层次的分析,力图通过对书籍设计形态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之间的辨证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析书籍形态的形式结构。
二、书籍设计形态的形式结构研究描述书籍设计形态的形式结构的方式之一,是分析其空间和时间的维度。
所谓形式结构,包括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
1、书籍设计形态的空间结构一个审美的现实必须具有一个物质的、可知觉的载体,必须是一个对象。
书籍的空间结构虽然可以说是方寸之间,但其具有空间的延伸性。
书籍设计的空间结构的相对复杂程度,部分取决于它在各个维度内的确切发展程度。
一种或几种维度上的复杂性是由各部分之间的互相区别和结合构成的。
“它不同于石质锥体的简单的一致,也不同于被炸毁的房屋废墟所具有的毫无秩序的多重性”②。
书籍的空间有多个因素组成,正如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老师对书的形容:“六面体的盛纳知识的容器”。
书籍的空间形态涵盖了书籍的多个形态元素,包括书籍的结构、形状、造型、透视、骨骼、开本、书脊、厚度、装订形式等,也包括封面设计、环衬、扉页、辑扉、插图和版式设计等各个方面。
书籍设计艺术正如同一个浓缩的艺术空间,各个空间因素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外观空间与内在空间贯穿融合,给读者带来整体审美的享受。
书籍外观结构设计往往带给读者对书的第一印象,在书籍陈列和销售中,当书籍平放时,读者第一感受到的是书籍封面与书函,当书籍陈列于书架时,读者第一感受到的是书脊。
优秀而有创意的外观设计,是意(书籍的主题和内容)与象(书籍的设计与表现)的完美结合,会吸引读者不自禁地将书从书架上众多的同类书籍中拿出来,进行进一步的翻阅和欣赏。
歌德曾经说:“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是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而这个,就是设计者试图带给读者的最大惊喜。
而相对于书籍的外部空间设计,更重要的是书的“内涵”,那就是书籍的内部设计,一页环衬,一页扉页,或一页正文,都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它们都基于自己的平面而生存,但是当设计师把这各个部分装订在一本书里的时候,那么它们在整体的表达方式上已经不再是二维空间的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读者的视觉感受及心理效应。
它们均处于一个三维空间的实在,在读者阅读时,更是通过一页页的翻阅,视线的延续,时间的推移,使其成为四维空间的一个实体。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于一项设计作品而言,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就如我们说,一个建筑物的价值远远大于砖、瓦、木头这些组成建筑物的元素的价值之和一样。
因此,在考虑书籍内部各个空间的设计和整合时,单体的设计应该服从于整体的需求,离开这个整体的话,那么,各个单页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版式的设计、图文关系的处理,字距、行距的安排,页面的留白、虚实,章节的过渡,往往都会在读者的视知觉中留下相应的痕迹并引起一系列的阅读心理反应。
甚至更缩小去说,在一个单元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一线,都会赋予这个平面一定的情感与空间,因此,在解释事物,传达意图时,个体设计必须服从书籍整体设计这个多维的空间。
书籍设计的构思应该是多维空间的构架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处理应包括书籍结构、书函、封面、环衬、扉页、版权页、正文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整体设计,并且在整体之中需要注意细节,往往书籍切口等的一个细节处理,就会给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提升书的整体档次。
2、书籍设计形态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书籍设计形态的另一重要形式结构,时间原具有一维性和不可逆性,时间结构就是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在时间的延续中序列化地呈现艺术形象,体现艺术设计的表现形态。
在书籍形态中,体现在书的传统三维空间概念加上读者的视线扫描、触摸与翻动的图书之间构成的在时间上延续的位移关系,表现在主客体之间的转换与结合,更多的是强调互动的四维空间意识。
阅读过程中,读者由外、表及里,由前至后的浏览、触摸与翻动;或在被封面等外观吸引后随意的翻阅;以及对于一个页面的由上至下的扫描,或是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品位每一幅插图;主客体之间都会产生不同的书籍时空结构形态。
时间与空间是事物基本的存在方式,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通过视觉把握空间形象去认识事物,因此,在语言之外,视觉形象充当了主要的思维媒介。
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结合,是指其即依靠空间造型存在,又依靠了时间的延续性,是空间形5556注释① 此文后来编入发表于1956年的《走向科学的美学》② 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第3版,253页③ 莫・卡冈.著 凌继尧.金亚娜.译《艺术形态学》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第323页参考文献1、托马斯・门罗.著 石天曙.腾守尧.译《走向科学的美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第三版2、莫・卡冈.著 凌继尧.金亚娜.译《艺术形态学》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3、莫・卡冈.著 凌继尧.译《美学和系统方法》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第二版4、林华.《设计艺术形态学》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5、章桂征. 主编《中国当代装帧艺术文集》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象在时间延续中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
书籍设计形态在时空综合的这一特性,不仅体现在时空形态上,还体现在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上。
就接受环节来说,还最终体现在鉴赏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与心理同步作用的综合性上。
读者在欣赏一种设计语言时,其心理往往企图超越设计语言的固有含义,一种装饰设计的形式构成和内在精神构成在被读者接受之时,其特征表现为在传达的过程中被信息化,即所传达的内容与精神被符号表现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