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合集下载

给自然段分层及概括段意

给自然段分层及概括段意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给自然段分层及 概括段意
分析一个自然段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分析自然段中 的层次关系。常见的段式有以下几种:
①总分关系 ③递进关系 ⑤转折关系 ⑦概具关系
②并列关系 ④因果关系 ⑥承接关系
一、总分关系 就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围绕总起句写出分述句,从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其中每个方面可算作一层。
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 出来的。文明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 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东北林区盛 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一个参就产在这里。东 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贵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 虎、杜鹃、丹顶鹤等。
这一段先写东北林区资源极为丰富,然后分别从树林、 药材、珍贵的动物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这是分写。
这段古文共说了六层意思,由浅到深,一层一层向前推进,说 明了把握道德修养,需要循序渐进、分清主次缓急的意义。
例:敬爱的周总理啊,如果能用我们来换取您一年、一月、一日, 哪怕一秒的复生,我们将争先恐后地献出我们的生命。
这个例句中的层递是按照时间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的, 由“一年”降到“一月”,由“一月”降到“一日”,再由“一 日”降到“一秒”,这种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的排列即是递降层 递法。
这一段1——3句分别从3个角度写雾大,这是分述;第 4句总写雾大的特点,是总述。
例: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 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 南国的树。
这段共有4句话,采取了“总分总”式的结构。第1句总写大 榕树的茂盛;第2、3句围绕第1句分别写了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第4句赞美生长茂密的大榕树,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又是总写。

理解文章中的自然段

理解文章中的自然段

理解⽂章中的⾃然段⼀篇⽂章,是由若⼲个⾃然段组成的;⽽⾃然段⼜是由若⼲句话围绕⼀定的中⼼思想、按⼀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

因此,对⾃然段的理解是理解整篇⽂章的基础,对提⾼阅读能⼒有着直接的关系。

要理解⾃然段,需要了解常见的⼏种构段⽅式,学会给⾃然段分层,概括层意,从⽽归纳⾃然段的段意。

1.根据构段⽅式的不同给⾃然段分层⼀个⾃然段由若⼲句话组成,但句与句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关系。

段的构成⽅式是不相同的,常见的构段⽅式有总叙、总分、承接、并列、因果、转折等。

了解构段⽅式的不同,可以给⾃然段分层找到准确的依据。

给由多个句⼦组成的⾃然段划分层次,就是仔细分析⾃然段中的每句话,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把意思联系较紧的合并为⼀层,意思相对独⽴的单独分层。

这样做,能培养我们分析段的能⼒,也是读懂⼀段话的⽅法。

同时,对于我们掌握构段的特点、领悟写段的技巧都有很⼤的帮助。

(1)根据总叙关系分层在⼀个⾃然段⾥,先⽤⼀个总起句概括地叙述这段话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具体事例予以解释、说明,这就是总叙关系构成的段。

分层时,把总叙部分和具体描写部分分开即可。

(2)根据总分层关系分层⾃然段中有⼀句话上对全段内容的总结说明,其它⼏句分别从不同⽅⾯展开。

总分关系构成的⾃然段,在形式上可以是先总说,后分说;也可以是先分说,再总说;还可以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结。

(3)按承接关系分层⾃然段中每句话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事情的发展顺序⼀步步写下来的,这样的段叫承接关系构成的段。

分层时,要把过程的不同阶段或步骤划分开来。

(4)按并列关系分层⾃然段中的⼏句话,分别说明了⼏个⽅⾯的问题,⽽且没有主从之分,那么就是按并列关系构成的段。

分层次时,要把不同的⽅⾯或部分,或特点划分开来。

(5)按因果关系分层⼀段话中,先写事情的起因或发⽣的理由,再写事情的结果,或者先写结果,再写形成的原因。

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因果关系。

分层次时,把原因分为⼀层,把结果分为⼀层。

概括段意要点

概括段意要点

概括段意要点一、什么是自然段自然段(小节)是在行文中按表达层次自然划分出来的一个个在形式上独立的句群。

它一般由若干句话组成,有时也由一句话组成。

对自然段的理解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

二、怎样读懂自然段(一)读懂自然段的基本步骤从文章整体入手,把自然段放在全文中去理解,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想,着眼于全篇,立足本段。

具体步骤:1、细读每一句,边读边想。

2、综合全段内容,理解主要意思。

3、统观全文。

(二)段式关系与层次划分了解段式关系和划分层次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划分层次必须建立在掌握段式关系的基础上,只要掌握几种主要段式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段,进而顺利分层。

1、顺承关系特征:整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有的还有较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

划分层次时,先要理解并概括出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意思相近的句子合并为一层。

2、并列关系特征:在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个材料,各材料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一一排列出来。

划分层次时,将并列的几个材料、几个事物、几个方面分开,各为一层。

3、总分关系(总叙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特征:有总述和分述构成,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句子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叙述或说明。

划分层次时,将“总”与“分”分开,各为一层。

总叙关系的特征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用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述。

与总分关系不同的是:后面的内容没有明显分出几个不同方面。

划分层次与总分关系相同。

4、因果关系特征:段内一部分写“因”,一部分写“果”,有时先因后果,有时先果后因。

划分层次时,将“因”与“果”分开,各为一层。

5、转折关系特征:在一个自然段中,前后内容或意义是相互对立或相反的,一般用转折词连接。

划分层次时,转折前后各为一层。

(三)概括层意、段意层意是自然段中每一层的意思。

只有准确概括层意,才能掌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小学毕业总复习阅读理解——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小学毕业总复习阅读理解——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小学毕业总复习阅读理解——概括自然段的段意[考点探究](一定要明白考什么怎样考)对一个自然段分层次、概括层意,目的是为了读懂自然段。

因此,有必要把各层意思归纳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自然段意。

同时,只有学会了概括自然段段意,才能为分段、理解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这种训练形式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它也作为一种常见题型屡屡出现在全国历届小考试卷里。

其主要的考查方式有:先分层概括层意,再根据层意概括段意;从已经概括好的段意中选择正确的;从段中找出中心句作段意;直接概括段意等。

[知识网络](知识可是能力的基础哟)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常用方法◆归纳要点法。

有些自然段,如由并列式、承接式构段方式构成的自然段,可以先依据层意归纳出几个要点,再将这几个要点进行归纳,归纳出来的就是这个自然段的段意。

◆找中心句法。

自然段里,常常有概括段意的句子,这个句子,我们称为“中心句”。

找中心句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有时中心句在自然段的开头;有时中心句在段的末尾;也有时中心句在段的中间。

◆抓重点层次法像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段,作者强调的重点在于转折后的部分和表示结果的部分。

有些承接关系构成的段,其中有些内容是作者作为重点详细写的。

在归纳段意时,要把这些重点部分突出出来,再辅以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如:我们登上一只浅蓝色的海轮。

马达发动了,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

船长邀我们到驾驶室瞭望。

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我们的海轮驶出了海港,驶进大海。

这段话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1、2句),讲我登上了海轮,海轮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第二层(3、4句),讲我在驾驶里瞭望到海港两岸的一切;第三层(5句),写海轮驶出了海港。

很明显,第二层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根据这一层的意思,可以把这段的段意概括为:海港两岸一派繁忙的景象。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分段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段。抓表示时间的词;抓间 接表示时间的词语。 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分段。 按地点变换划段。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 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 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 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 语。 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安 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或 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事或每 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
(三)总—分—总: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再 总结,分为三层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 // 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 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 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 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 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 // 花。
第五讲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层、层意、自然段段意概括法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表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这个 意思的表达又总是一个层次又 一个层次的按逻辑进行的,这 就是段落结构 。 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 为了更 好地弄清文章的结构, 更准确地 读懂文章的内容。
分层
一、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 表达。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 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 // 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 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 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 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 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四、 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 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 折词分开。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 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 的呢? //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 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 看。

如何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段意

如何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段意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

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训资料(三)——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训资料(三)——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训讲义(三)第三讲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训练目标】学习归纳自然段段意。

【指点迷津】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

它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即换行退两格另起形式。

自然段也叫“节”、“小节”或“小段”。

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文章内容的层次脉络,还可以给文章增添节奏感和美感。

不同的自然段,写作的内容不同,文字的长短不同,少则一句话,多则十几句、几十句。

不同的自然段,它的结构方式不同,层次不相同,但每个自然段,都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自然段的段意,指的是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它是对该自然段的基本内容最简洁而完整的概括。

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层意归并法。

如果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可以用归并法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用这种方法归纳段意,得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给自然段分层,概括层意;第二步是归并层意。

但这种“归并”不是把层意简单相加,而是对层意进行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要留主去次,去粗取精,有时还要适当加上一些必要的词语,使句子通顺、连贯。

2、摘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分式,概括具体式等结构方式构成的自然段。

这种自然段中,总有一个表明该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归纳段意时,我们可以直接用它作为段意。

但有的句子要根据需要加以取舍,不能完全照搬。

3、取主舍次法。

有的自然段,内容上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如因果关系在果,转折关系、递进关系意在后。

归纳段意后,可抓住主干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适当兼顾次要部分的内容。

【解题范例】读短文,完成练习华罗庚回国华罗庚被称为“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1946年他前往美国讲学。

他一面从事教学工作,一面继续进行数学研究,他的学识和天才,使他在美国得到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有人和他签订了合同,希望他终身留在美国工作。

他在美国有了一所舒适洋房和一辆崭新的小轿车,不少人以为他会在美国定居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

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指导分析

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指导分析

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指导分析摘要: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学生形成了自学课文生字新词的能力,但是在理解句子与句子,句子与自然段关系方面,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此,三年级又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起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选择适合概括段落大意的典型课文,抓住一些简单明确易操作的方法,适时展开循序渐进的训练,并在类似课文中不断加强巩固,是我在教学中所贯彻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自然段三年级概括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段概括离不开两个要求:抓住主要意思、语言简单明确。

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找不到主要意思,语句啰嗦甚至照搬原文。

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方法指导,训练时要求学生牢记这两点,并引导选用合适的步骤,这样便能解决概括的问题。

一、指导抓住主要意思1.画中心句话法。

画中心句是一种比较简单常用的概括方法,适合应用于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课文或者段落中。

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我提出一个问题:找出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第一小节的问题——“海底世界是怎样的?”旨在指导学生概括全文。

在这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不能提到“概括”两字,因为对学生来说,概括是初次接触,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概括的意思和要求,而巧妙设计问题可以解决这一难点,“回答这个问题”要求能抓住主要意思,而“一句话”相当于提出了语言简洁明确的要求。

学生在朗读全文后,能比较容易地找到课文的最后一节中“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样一句话并画出。

在总结的时候可以提出这句话能概括全文,为学生渗透“概括”这一概念。

在初步尝试这一方法时,有时可以在熟读并理解课文后进行。

比如:教学第三小节,让学生熟读这一节,播放音频形象感知海底的声音,想象其他海底的声音,再找一找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学生自然理解是围绕声音写的,便会找到“海底的动物都在窃窃私语”这一句,抓住这一节的主要意思。

画出中心句虽然是一种直接而又简单的方法,但是应用时,还要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1、给自然段分层的一般步骤
⑴读一读整个自然段,初步了解它的内容。

⑵一句一句地读,一边读一边想,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⑶看一看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把同一个意思的几句话合并在一起,作为一层;
如果一句话就是一个独立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是一层。

⑷确定分层依据,给自然段分层。

2、给自然段分层的依据
⑴依据自然段内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的关系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
转折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

⑵依据一段话的叙述顺序。

常见的顺序有: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变化的顺序、地
点变换的顺序。

3、怎样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概括自然段意思的一般方法:
如果自然段内容比较简单,只有一两句话构成的,可以抓住重点句,采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如果自然段内容比较复杂,可以先对自然段进行分层,归纳层次;再比较各层的意思,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出自然段的意思。

练习
一、阅读下面段落,用“‖”给段话分层,并且写出层意
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起,农民已下田插秧去了。

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枝头的小鸟,吱吱地唱着;村旁的溪水,不停地流着;睡眠在阳光映照下,好香金波一样;溪旁的杨柳,迎风摇曳;好一派江南风光。

太阳渐渐升到天空中间了,农民们有的回家吃午饭,有的却坐在天边,吃着家里送来的饭菜。

过了半天,太阳慢慢地向西方落下,农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家了,他的孩子还在家门前迎接他们哩!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他发现旧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一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该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今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金皇后”耕麦茬地去了。

忽然刮起了一阵东南风,天上布满乌云,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都发抖,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当时赵大叔正在剃头,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风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坑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

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

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渡船上的人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小孩没大病,大约不碍事;有的说还是趁早道杭州请大夫诊断一下才能放心;有的说多给她喝点水,也许能好点;有的说要是再过两三个钟头
还不醒,那就麻烦了……年轻的妈妈一会儿看看这个人,一会儿看看那个人,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的建议使她更加焦急、更加发愁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三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他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实验。

他常常在实验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躲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制成了可以供大家使用的电灯。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用“‖”分层,并写出各层层意,再概括各个自然段的段意。

老虎的样子十分威武,它的皮毛是金黄色的,两只耳朵竖在上面,前额的斑纹很像一个斗大的“王”字,也许是它在向人们炫耀自己是百兽之王吧?它的眼睛像两盏绿灯笼。

它的鼻子又宽又大,嗅觉很灵敏。

最值得说的,还是那张血盆大口,每当它怒吼的时候,四颗尖牙向外龇着,使人望而生畏,它的四肢粗壮有力,爪子上生着尖锐的指甲。

它的尾巴又粗又长,听说这还是它战斗的武器呢。

天鹅湖是圆形的湖。

湖水清可见底,碧绿发亮好香一块无瑕的翡翠。

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着头的柳树。

她在微风的吹动下,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

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点缀着彩色图案的绿缎子。

湖上横跨着一座美丽的天鹅桥,就像一根腰带系在那里,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我最佩服的是,四季海棠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有时,我忘记了给它浇水,它仍是生机勃勃,绿油油的叶子,笑脸般的花朵。

小猫在它旁边滚着玩,把它嫩绿的茎碰折了,没过几天,它就滋生出了新芽。

绿得发红的老叶枯萎了,脱落了,但很快又长出了嫩绿的新叶。

妈妈把它插在土里,它又生了根,发了芽,一株新的四季海棠诞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