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点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梳理

从粒子到宇宙分子一.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二.分子动理论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两种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注意:(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而不是同种物质之间。
(2)发生扩散现象的不同物质要彼此接触,没有接触,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与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是不同的。
(4)扩散现象不仅能发生在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也能发生在不同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相互发生扩散现象。
如打开香油平的盖子我们就能闻到香味,这是发生在液体,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
(5)扩散现象进行的快慢不仅决定于物质本身,还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就越快。
如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同时滴入一地红墨水,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开来的快。
(6)扩散现象不仅证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证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注意:(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2)当分子间距离为某一值r时,引力等于斥力。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也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4)当分子间距离由r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减小得快,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5)当分子间距离由r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6)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3.解释固、液、气的性质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气很大很小无体积,无形状静电现象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二、摩擦起电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3、⽇⼼说(波兰天⽂学家哥⽩尼)认为:太阳是宇宙中⼼。
4、⼈们称相对位置似乎不变的星体为恒星,⾏星通常指⾃⾝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了解:⽬前太阳系内有8颗⾏星,分别是:⽔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光在真空中⾏进⼀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光年(l.y),1l.y= 9.461×1015 m
6、宇宙的起源:⼤多数宇宙科学家认定,宇宙诞⽣于距今约137亿年的⼀次⼤爆炸。
⼈们发现的有⼒证据是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去。
7.万有引⼒: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的吸引⼒;使⾏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引⼒就是⼀种万有引⼒。
8.第⼀宇宙速度:⼈造地球星卫在地⾯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为:7.9Km/s.
第⼆宇宙速度:挣脱地球引⼒束缚的最⼩速度。
为11.2 Km/s
第三宇宙速度:挣脱太阳引⼒束缚的最⼩速度。
为16.7 Km/s。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例题

从粒子到宇宙一、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按照物质的组成,尺度排列由大到小是: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二、例题例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 )A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B .空气容易被压缩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D .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例 2、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 .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例 3、如图 3 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图 3 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例 4.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B .若温度低于 0℃,这个现象就消失C .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例5.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例6.如图6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图6例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沙尘暴起、尘土满天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速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受外力作用时所受的力越大。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者与受力者之间存在着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二、粒子物理: 1、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2、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以及核能的产生。
3、微粒物理:微粒物理研究的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例如强子、质子、中子等,它们在宇宙中的行为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
三、宇宙物理: 1、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对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各部分成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宇宙的未来进行探索。
2、星系学:星系学是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其中的星、星系和天体的形态、动力学和化学特征,以及星系群的结构与动力学等。
3、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整体性质和演化过
程的物理学,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等。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一节认识分子【教材分析】:本节由三个段标组成,即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什么叫分子、分子的大小。
教材首先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然后介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最终提出分子的概念。
并同时提出一切物质都是分子组成的。
本节的后半部分又以图片和一个小活动说明了分子的大小是可测的,并用“油膜法实验”测出了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书中以大量的图片以及文献资料增加学生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并以类比的方法来说明分子的大小,使学生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文中有关中国古代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明历史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在探究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运用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这是科学家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也是学生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图片资料与物理学史料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推荐文档

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①构造①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化合物,如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②有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但只,如氧气分子有两个氧原子组成,及双原子物质③金属物质是单原子物质,即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分子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扁平的旋转铁饼注: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的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又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星系约1000亿个,仙女星系是里银河系较近的星系,他离里我们超过200万光年③宇宙起源:宇宙单恒与137亿年铅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中,温度和密度都高的无法想象,里面的物质可能极不稳定,最终爆炸,色剂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倒是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形成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PPT课件

物质的极小 科学家认识物质微小结构的 根方据法观:察到的现象,
提再出(收(一集种证结据构来模证型实的自)己的的猜猜想想),, 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分(提子电出中原性子原)行子星原(模子+型)核((中不(卢质子带(+瑟子)(电查福盖)德)夸尔威克曼克)) (电-)子 (汤姆逊)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4、量天尺的单位: 光年 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
距离。
天文单地位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5星、系谱在线远“离红我移们”而现去象。说明 6、宇宙大爆炸: 宇宙诞生与距今(150亿)年前的 一全次部大(物爆质炸),及爆(炸时涉间及)了、宇(空膨宙间胀的) ,爆炸导致宇宙降空低间处处( ) ,温度则相应( )。温度至 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
固体 分子间距很小 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
分子间距较小 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
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气体
无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质的极大(宇宙)
1、古人看天: 日心说: 哥白尼
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 系统。
3、宇宙
水星 银河系(九太大阳行系星)金地பைடு நூலகம்球
1、什么是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2、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1010 m
3、分子动理论(分子模型)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分子分为哪两类?
单质分子
同种原子组成
化合物分子 不同原子组成
5、如何用分子模型解释
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苏科版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

一、走进分子世界1、物质由分子组成。
(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证明分子运动的现象:A、扩散现象B、溶解现象C、蒸发现象扩散现象同时也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和水的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
3、分子间既有吸收力、也有排斥力。
A、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现象:一根棍子很难拉断、两个铅块的吸引实验、两滴水滴靠近时会自动汇成一滴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现象:固体、液化很难被压缩、打气时越来越难打B、分子间的吸收力和排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小。
若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几乎没有了。
(“破镜难重圆”的原因——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引力为零)二、静电现象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电荷只有两类: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2、分子由原子构成。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分子(水分子);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金刚石、石墨)3、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盖尔曼提出夸克的猜想。
四、宇宙世界1、2、银河系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而成,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恒星中的一颗。
3、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
4、特殊的长度单位——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特殊的长度单位——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5、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学说6、谱线的“红移”...........。
.......(哈勃):星系的光谱向长波偏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7、古希腊的托勒玫提出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波兰的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宇宙中心的日心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3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5、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用油膜法可测量分子直径。
36、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例如:花香四溢,盐溶于水,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等,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7、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8、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9、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固体难以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40、引力和斥力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小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4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动;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
42、宏观世界(宇宙)的尺度(由小到大顺序):
43、微观世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
44、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推断出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随意地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荷)运转,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
原子核的
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卢瑟福提出“核式
..模型(或行星
..
绕日模型)
.....”由于卢瑟福的这一重要成果,他于190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探索原子结构奥秘的进程中,人们赞誉卢瑟福是第一人。
45、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
..。
..,提出了原子的“枣糕
..模型”。
查得威克发现中子
46、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数量相等
47、两种宇宙模型:托勒密的“地心说
...”指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太阳和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哥
白尼的“日心说
...”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
48、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即环绕速度),是指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须具有的速度,其大小为7.9km/s;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轨迹是椭圆的,当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所以11.2km/s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即脱离速度);当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时,卫星可以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宇宙空间去,所以16.7km/s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即逃逸速度)。
49、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出天王星和海王星。
50、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由近及远)是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1、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光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符号为l.y.。
1 l.y.=9.4605×1012km=9.4605×1015m
52、哈勃太空望远镜还看到了什么?
(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53、大爆炸理论主要观点----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54、人类踏上太空之旅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4月21日,人类首次进入太空——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成功完成绕地飞行,开始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
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号”飞船首次登上月球。
中国人的太空之旅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飞行1天。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发射升空。
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2年6月18日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
“神舟”十号2013年6月10日17:38分发射升空。
55、恒星的一生(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
56、八年级下册公式总汇:
重力的公式是G=mg;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是:F
1×L
1
=F
2
×L
2
;速度公式为
t
S
V ;
压强的公式是P=F/S;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ρgh;浮力的四条公式为F
浮=G-F
示
、F
浮
=F
向上-F
向下
、F
浮
=G
物
(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F
浮
=G
排
=ρ
液
gV
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