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末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末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①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①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A.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带正电B.原子由原子核和质子组成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电荷的移动方向就是电流方向D.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4.与丝绸摩擦后的甲物体带正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
由上述信息()A.甲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比丝绸强B.乙物体一定带正电C.乙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比丙物体强D.丙物体一定带负电5.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
这种渗入现象说明()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6.如图为了做好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多地防疫部门利用雾炮车对城区街道及空气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除尘。
雾炮车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气压将水加压,经过管道输入到高压喷嘴雾化装置形成飘洒在空气中的水雾,水雾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细小粉尘和悬浮微粒,从而实现降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附近的人可以闻到消毒剂的味道,因为消毒剂升华了B.雾状的消毒液的形成与晨雾的形成一样,都是熔化现象C.地面上的消毒剂很快就干了,因为吸热而汽化D.地面上的消毒剂很快就干了,因为放热而液化7.如图所示,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负电,乙不带电,会出现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8.如图所示,小华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远离橡胶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吸管不带电B.吸管带正电C.餐巾纸带负电D.摩擦时,吸管得到了电子,餐巾纸失去了电子9.以下是小明在生活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炒菜时加盐有咸味,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B.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C.旋转按钮台灯变亮,是因为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导致通过灯的电流变大D.烧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10.实习了热学知识以后,小娜发表了下面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时,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B.液面上方的气压降低时,液体的沸点也降低C.扩散现象不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发热一定是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引起的11.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12.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检测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检测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8题;共24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B.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C.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绕日模型D.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2.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 摩擦起电的实质的电子的转移3.关于粒子和宇宙,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B. 在原子核、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核C. 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D.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4.下列对物理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 常说“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缘故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C.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D. 宇宙天体、分子并非都在不停息地运动5.用“粘”字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了电荷B. 用双面胶能够把纸“粘”在墙上﹣﹣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升华D.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分子间没有斥力6.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C.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减小可以作为分子间有间隙的证据7.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 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B. 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C. 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D. 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8.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 图甲中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B. 图乙注射器中含有乙醚蒸汽,用力推压活塞,注射器中出现液态乙醚C. 图丙抽离玻璃板后,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D. 图丁中用力把两铅块压紧,它们会结合在一起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粘”字表述一些现象,例如:用干毛巾擦镜子,会有很多“毛毛”粘在镜子上;用湿毛巾擦冰箱的冷冻室,湿毛巾会粘在冰箱上。
2022年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通过一定距离(一般认为1~2m)进入易感粘膜表面,一般不会长时间存留在空中。
为此人要正确佩戴口罩,对易受到污染的物体表面经常进行消毒处理()A.飞沫能飞出1m外,是因为飞沫分子在运动的缘故B.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吸引力的缘故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被感染,其防疫策略类似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弱噪声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热作用2、有两个都不带电的验电器A和B,当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A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指针张开;再用一个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和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B验电器的金属指针也张开了,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丝绸由于失去电子带正电B.当玻璃棒接触A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正电荷从玻璃棒向验电器转移,使验电器A带正电C.当金属棒把A、B两验电器连起来时,B验电器由于失去电子带正电D.当金属棒把A、B两验电器连起来时,持续电流方向从验电器A到验电器B3、如图,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和丙是两个泡沫小球,甲和乙、乙和丙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分别如图所示。
由此可判断()A.甲带正电B.乙带正电C.乙不带电D.丙带负电4、如图所示,小叶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
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考点通关卷)(原卷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考点卷目录考点01 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1)考点02 原子的核式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03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4)考点04 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考点05 分子的热运动 (6)考点06 扩散现象 (7)考点07 分子间的作用力 (8)考点08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9)考点09 物体带电现象 (11)考点10 静电现象............................................ 1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11 摩擦起电............................................ 1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12 摩擦起电的实质...................................... 1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13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21)考点01 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新冠病毒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C.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D.在制造神舟十六号飞船时,应选用密度小、硬度大、导热性差的合金材料2.关于分子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与细菌大小相当B.分子与细胞大小相当C.水分子与雾气中极小的水珠大小相当D.分子很小,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3.庄子说过:“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
这里面包含了古代关于物质(选填“有限”或“无限”)可分的思想。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已普遍确认质子、中子等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种叫做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4.我国从2011年12月份开始,发布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中的PM2.5监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长度单位符号)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由此可判断PM2.5颗粒单个分子。
江苏省兴化市广元实验学校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练习(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2、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C.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3、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如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4、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则轻小物体一定带负电B.摩擦起电创造出正、负电荷C.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没有间隙D.腌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说明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事实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A.B.C.D.红墨水在水中散开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扫地时尘土飞扬嗅气味鉴别物质7、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8、如图实验是将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的集气瓶放在下面,当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该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只有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9、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学习效果检测(原卷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学习效果检测(满分100分,时间80min)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各种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分布不同。
下图中()是水蒸气的分子分布示意图。
A.B.C.D.2.(2023·山东东营·九年级月考)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箔都张开,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甲的金属球接触,甲的金属箔缩小后再张开,然后,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后,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箔完全闭合,由甲、乙两验电器原来所带的电荷是()A.甲带正电荷,乙带负电荷B.甲带正电荷,乙带正电荷C.甲带负电荷,乙带正电荷D.甲带负电荷,乙带负电荷3.(2023·安徽蚌埠·九年级期末)将两个气球分别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两气球会彼此分开()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B.两气球一定带异种电荷C.两气球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D.两气球的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4.(2023·广西南宁·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说明了()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做热运动5.(2023·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小羽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粉末)洒在粗盐(大颗粒)上.小羽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盐分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胡椒粉与摩擦后的小勺一定带异种电荷B.粗盐不带电,摩擦后的小勺对它没有力的作用C.若摩擦后的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D.若摩擦后的小勺带正电,是因为它有了多余的原子核6.(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九年级期中)医用防护口罩那么轻薄,如何阻隔携带病毒的“飞沫”呢?原来它所用的熔喷无纺布在生产加工中加上了电极,这样一些细小颗粒物就被吸附,防止进入口鼻,这种吸附作用利用的是()A.口罩密不透风B.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C.异名磁极相互吸引D.分子间的吸引力7.(2022·湖北随州·九年级月考)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两者间的瞬时电流是由验电器到橡胶棒8.(2023·吉林长市·九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是扩散现象的是()A.尘土飞扬B.茶香四溢C.雪花纷飞D.钻木取火9.(2022·广东佛山·九年级月考)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电子B.电子、原子核、原子C.原子核、电子、原子D.原子、电子、原子核10.(2022·湖北武汉·九年级期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A.摩擦产生了正电荷B.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丝绸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D.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于丝绸11.(2023·江苏南通·八年级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月亮星辰都绕太阳运行C.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D.宇宙自形成起就有固定结构,不会随时间膨胀和演化12.(2023·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
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精选训练(解析版)

202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选训练(解析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
1.(2023•临川区校级一模)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答案】B。
【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随着压力的变大而减小,证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A正确;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破碎后的玻璃碎片间的分子间隔已经远远超过了10倍的分子间隔,所以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正确。
故选:B。
2.(2022•天宁区校级二模)原本不显电性的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
由此可知,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A.玻璃棒比丝绸的大B.丝绸的比玻璃的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答案】B。
【解答】解:原本不显电性的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所以玻璃棒失去电子,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小,丝绸束缚电子的本领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思明区校级模拟)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答案】D。
【解答】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旋转,与太阳系结构有相似性。
故选:D。
4.(2022•江阴市校级一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大的是质子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答】解: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运转,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也只是银河系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因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从原子结构上可知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大的是原子,故B错误;C.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C错误;D.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另一些物质组成的,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故D正确。
必考点解析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专题攻克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专题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微小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物体的分子可以停止运动B.分子很小,但我们凭肉眼还是可以分辨出它们C.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B.物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大量的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零摄氏度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D.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3、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分子的直径约10-1μmB.人们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C.液体的分子结构使得液体容易被压缩,从而没有确定的形状D.为证明液体之间发生了扩散,可以将半杯清水和半杯硫酸铜溶液倒在一起4、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厅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的一端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则物体带正电B.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的一端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则物体可能不带电C.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附近,吸管被排斥开D.用餐厅纸摩擦过的吸管带正电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吸引,由此可判断()A.小球一定带负电B.小球一定不带电C.小球一定带正电D.小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生电的实质是产生了电荷B.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C.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D.验电器能够检验摩擦过的物体是否带电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棒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也张开,如图乙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44分)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米。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 。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情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油___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 是可分的,原子是由______ 和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由_____ 和______组成。
6.太阳是_________ 系的一颗____星,地球是____的一颗____星,月球是_____的一颗___星
二.选择题(32分)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
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
8.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无空隙
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9.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表明()
A、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
B、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
C、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在不停地对流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
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1.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有较大的引力
B、液体很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
12.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
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
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
13.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
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
14.“哥白尼”提出了()
A、“地心说”
B、“日心说”
C、“大爆炸说”
D、“星云说”三.问答题(24分)
15.5×109米3的大水库中,如果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中,每1厘米3水中含多少个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6.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举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的例子吗?
17.将一匙白糖慢慢加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熔化,整杯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来,这是为什么?
18.在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将墙的表层刮去,可看到墙的里面也是黑的,请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分子,10-10,
2、吸引力,排斥力,分子在不停运动,减小,分子间有空隙
3、气体、液体、固体;固体、液体、气体
4、分子运动,升高
5、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6、银河,恒,太阳系,行,地球,卫
7、A
8、B
9、C 10、A 11、D 12、A 13、D 14、B 15、2.06 106个,分子非常小,数目多,16、引力:用很大的力也不容易把一根铁条拉断;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17、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运动到对方的空隙处了18、煤分子运动到墙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