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基础知识复习卷(三) 文学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1)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1)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50(1)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睡觉时,不料一只大鹰将箱子叼走,还把箱子掉进了海里。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丢了花石纲,后又丢失生辰纲,不得不落草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很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书中所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错。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童年是不幸的。

故答案为:B【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2)这场战役能大败曹操,关键在于孙、刘两军联盟,在促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人物是()A. 鲁肃B. 黄盖C. 孔明D. 庞统E. 周瑜(3)在班级名著阅读活动中,为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让大家做书目推荐,你的任务是给《三国演义》做内容简介,要求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火烧赤壁(或赤壁之战)(2)A,C(3)内容简介示例: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2020-2021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2020-2021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下列文学常识及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成长读书阶段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有《项链》《变色龙》D.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南宋哲学家。

该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答案】 A【解析】【分析】B.“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不妥。

文中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

九年级语文文学文化常识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文学文化常识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文学文化常识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学.文化常识训练1.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

以上文段节选自(作者)《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文字写的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答案鲁迅迎神赛会)2.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号东坡居士B.柳宗元——宋代C.武松——大闹飞云浦D.郦道元——《水经注》(答案:B)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杨志。

一路上,他处处小心,时时谨慎,但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

由此可见,杨志丢了生辰纲的主要原因是老都管倚老卖老、众军汉不服管教。

B.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这类散文中的精品,描绘或虚或实的自然风光,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情怀,文质兼美。

C.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名篇《列夫.托尔斯泰》构思极为精巧,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极尽铺陈,“调侃”他的外貌;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现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

D.诗歌,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

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沁园春.雪》。

诵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以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

(答案:A)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南乡子,词牌名。

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马说》的作者韩愈,《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两人均是唐代人;《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两人都是北宋人。

这四位我们熟悉的散文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 英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丑恶形象。

D.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书籍,“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答案】 B【解析】【分析】A.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范仲淹不是。

B.正确。

C. 法国作家莫泊桑。

D.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原指《尚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

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

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

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

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令郎是对方的儿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对方的女儿。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句中的“汉之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B. ③⑤①④②C. ⑤③①②④D.⑤③①④②【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元宵节故答案为:B【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2.在庆祝“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激发同学们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校广播台向你约稿。

请你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谈谈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品质。

要求:概括准确,举例贴切,表达得体。

【答案】示例: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品质。

正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他为了寻找共产党,谢绝了军阀赐给的师长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党组织,终于在 1922 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还应该刻苦努力,做到博学明理。

譬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擅长自学,专心致志,博览群书,在校就读时成绩名列前茅,还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具有高超的演讲和写作才能。

【解析】【分析】能概括出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品质,并能联系名著内容简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要有坚定的信仰,如,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故答案为:示例: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品质。

正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他为了寻找共产党,谢绝了军阀赐给的师长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党组织,终于在 1922 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复习卷(三) 文学文化常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复习卷(三) 文学文化常识

基础知识复习卷(三)文学文化常识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七年级上册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荷叶·母亲》的体裁是散文诗,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C.《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D.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拙作”“鄙人”是谦称,“家母”“高寿”“贵姓”是敬称。

【解析】“家母”是谦辞。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皇帝的新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C.《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解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不是安徒生所著。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散曲作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植树的牧羊人》选自《植树的男人》,作者让·乔诺,美国作家、电影编剧。

【解析】《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是法国作家。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B.《猫》是一篇小说,作者是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郑振铎。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D.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答案】 C【解析】【分析】C.“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故答案为: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江州中学拟举行“放飞梦想”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为主题活动写一条标语(2)该校团委准备于2017年3月25日举行“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由提出书面申请的学生参赛,假如你是要求参赛的九年级(1)班的王明,请你写一份申请书。

(3)“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鲁迅是近代史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奔走驱驰的代表人物。

他深沉冷峻,“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他也不乏温情,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请选择以下一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长妈妈范爱农藤野先生【答案】(1)梦想照亮生活,希望成就未来。

(2)申请书学校团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必须放飞每个人的梦想。

我有放飞梦想的激情,也有一定的演讲水平,因此我申请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放飞梦想”演讲比赛。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 张孝祥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答案】 D【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高尔基的《海燕》写在法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用“暴风雨的预言家”海燕象征英勇的革命先驱。

B. 明清小说《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等都是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

C. 古代对尊长和朋辈的敬称有君、公、足下、先生等,《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寡人”,是对国君的敬称。

D.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的“太元”都是封建王朝的年号。

【答案】 D【解析】【分析】A. 有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复习卷(三)文学文化常识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七年级上册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荷叶·母亲》的体裁是散文诗,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C.《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D.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拙作”“鄙人”是谦称,“家母”“高寿”“贵姓”是敬称。

【解析】“家母”是谦辞。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皇帝的新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C.《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解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不是安徒生所著。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散曲作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植树的牧羊人》选自《植树的男人》,作者让·乔诺,美国作家、电影编剧。

【解析】《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是法国作家。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B.《猫》是一篇小说,作者是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郑振铎。

C.《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

全文以说理(议论)为主,兼叙述和抒情。

D.《穿井得一人》是一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解析】《猫》是一篇散文。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B.《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C.《次北固山下》是一首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解析】《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律诗。

七年级下册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B.《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作者光未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谱曲。

C.抒情诗《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D.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解析】《木兰诗》是叙事诗。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作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B.《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易安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学者、散文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解析】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太空一日》作者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带上她的眼睛》是科幻小说,作者杨振宁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

作者普希金,俄国19世纪伟大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C.《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

【解析】《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是刘慈欣。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

这首诗是绝句。

B.《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学者,著有《饮冰室合集》。

C.《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

D.“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解析】这首诗不是绝句。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博士”古代为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现在则为学位名称。

B.陆游在《游山西村》提到了社日的热闹场景。

立春后第六个戊日为社日,社日又称春社日,是春季祭祀土地祈求丰收的日子。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包括座右铭、墓志铭、居室铭。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解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八年级上册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对于自己的老师,作者只写过三个人,分别是寿镜吾、章太炎和藤野先生。

C.《饮酒》的作者是陶渊明,他在诗中表现出了隐居后闲适自得的心态。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

【解析】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弄反了。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散文《春》《荷塘月色》等名篇。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史记》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D.《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

【解析】《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的一则寓言,相传作者是列御寇。

列御寇是战国前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B.《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D.儒家“四书”是指《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解析】列御寇是道家人物。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新闻特写是一种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B.《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北朝北魏地理学家。

C.大诗人杜甫的五言绝句《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城春草木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国都沦陷后变得残破不堪的景象。

D.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

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

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解析】《春望》是律诗。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唐代著名女词人。

B.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出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C.《梦回繁华》主要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句中的“烽火”指战争,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解析】李清照,宋代人。

八年级下册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B.《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千古绝唱。

著有《白氏长庆集》。

C.“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或事理来说明道理。

可叙述,可描写,也可以说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杂文,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D.《关雎》《蒹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题破山寺后禅院》都是写景抒情诗。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是竺可桢,他是我国著名的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B.古代文人合称中,一般来说,“王孟”指王维、孟浩然,“韩柳”指韩愈、柳宗元,“苏辛”指苏轼、辛弃疾。

C.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动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2021年是亥猪年,这年出生的人肖猪。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别号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解析】2021年是丑牛年,这年出生的人肖牛。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