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

合集下载

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集

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集

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2023年,中国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案例,展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取得的成果。

1. 北京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一直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

北京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监控设备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调度。

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流量优化,该系统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2. 上海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能源管理是该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上海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集成了智能电网、智能建筑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调度。

通过智能计量和能源监测设备,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和负荷情况,提供能源管理建议,帮助企业和居民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3. 广州智慧环境监测系统环境保护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广州智慧环境监测系统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之一。

该系统通过部署环境监测传感器和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水平。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和环境治理建议,保护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4. 成都智慧旅游系统成都是中国西部的文化和旅游中心,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为该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该系统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和信息,提供智能导览、智能语音助手和智能预订等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该系统能够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推荐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和景点,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总结:以上列举的四个典型案例展示了中国在2023年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智慧环境监测系统和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智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案例

智慧城市案例

智慧城市案例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城市的各个领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的集成,实现城市运行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智慧城市的典型案例,以展示智慧城市的实践成果。

一、深圳——智慧交通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其中,智慧交通是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和交通拥堵预测,有效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此外,深圳还引入了移动支付技术,推动了电子收费系统的使用,提升了交通支付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新加坡——智慧环境新加坡是全球知名的智慧城市典范。

在智慧环境建设方面,新加坡运用了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城市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例如,新加坡通过网络传感器对空气质量、噪音水平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城市管理中心。

这些数据被用于城市规划和环境改良,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更加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芬兰赫尔辛基——智慧能源芬兰的赫尔辛基在智慧能源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赫尔辛基能源公司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将城市的电力供应与需求进行智能调控,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应的可持续性。

赫尔辛基还与城市居民合作,通过智慧电表和能源监测系统,提供实时的能源使用信息和建议,帮助居民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四、日本东京——智慧治安日本的东京市在智慧治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东京市采用了视频监控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对城市的全方位监控与预警。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行为分析算法,东京市能够实时监测和识别可疑行为,提高了治安防控的效率。

此外,东京市还利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数据,进行情报分析和事件应对,确保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五、美国洛杉矶——智慧医疗美国洛杉矶市在智慧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洛杉矶市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互联医院网络,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成果汇报材料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成果汇报材料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成果汇报材料目录摘要 (1)一、背景与需求 (1)(一)XX市基本情况 (1)(二)问题与需求 (1)1、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1)2、城市治理能力不够智能 (1)3、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不紧密 (2)4、服务社会便民惠民不足 (2)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2)三、典型民生服务 (3)(一)智慧供热 (3)1、向科技要生产力,解决老大难问题 (4)2、智能化控制,效益明显 (4)(二)XX市民网 (5)1、让信息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 (6)2、智慧新XX,网上新家园 (6)3、微观解疑难,政民沟通新平台 (6)4、用户实名认证,安全有保障 (7)5、服务渠道多元化,市民使用更便捷 (7)6、政企合作,市场化运营 (7)(三)00001居家服务呼叫中心 (7)1、居家养老,普惠服务运营新模式 (8)2、灵活的救助终端,方便老人使用 (8)3、关键时刻施救更科学、更及时 (9)4、特色的关怀服务,更贴心 (9)(四)智慧食安 (10)1、联合执法,常态监管 (10)2、全程监管可追溯 (11)3、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11)四、经验与成效 (12)(一)工作机制的确立 (12)(二)资源整合 (14)1、语音整合 (14)2、视频整合 (14)3、政务网站整合 (15)4、移动APP (15)5、自助终端整合 (15)6、项目整合 (15)(三)市域一体化建设 (15)1、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16)2、各区市电子政务资源统一整合到XX云计算中心 (16)3、支撑主体企业子母公司 (16)4、项目延伸 (16)(四)本地企业所发挥的关键支撑作用 (16)四、智慧XX下一步工作目标 (18)智慧城市,幸福XX摘要XX智慧城市建设以改善民生、服务百姓为核心,在民生、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文化教育以及政务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多项城市智慧化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智慧XX致力于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智慧办;市智慧办担当起“城市CIO”的角色,规范项目审批流程;创新性地提出和推进智慧XX“市域一体化建设”,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全市统筹,各区市的规划与市规划相统一、相衔接;全市域政务资源整合,取消区市一级电子政务机房,全部入驻到“XX云计算中心”;智慧城市项目全市域统筹,避免重复建设;本地国有公司作支撑,推进PPP建设模式,政府购买服务落地实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实现双赢。

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报告

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报告

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报告1.引言智慧城市是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手段来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方式。

本评估报告旨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为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2.建设背景智慧城市建设是应对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旨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可以实现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方面的创新和提升。

3.主要建设成果智慧城市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主要表现如下:3.1 智能交通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以缓解。

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系统能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进行智能调整,减少了交通阻塞时间。

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为交通事故的减少提供了有效手段。

3.2 智能环保智慧城市借助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监测大气污染物、水质污染、噪音等指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环境整洁和可持续发展。

3.3 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在能源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能源的供给和需求得以实时平衡,电力系统的效率得到提高。

此外,智能家居系统也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能源管理方式,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3.4 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实现了显著进展。

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远程医疗系统,居民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智能医疗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医疗服务。

4.效果评估为了客观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我们采取了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4.1 问卷调查我们对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和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并表示满意度较高。

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编制探索与实践

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编制探索与实践

标准评析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编制探索与实践■ 朱荷欢 王芙蓉 孙玉婷 吴掠桅 武 文(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摘 要:在智慧城市和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国际标准组织纷纷开展了智慧城市领域国际标准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

本文重点描述智慧城市国际标准ISO 37166:2022《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数据集成框架》情况,包括该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内容、编制过程和意义作用,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该标准由中国提出并立项,于2022年2月全球发布,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全程核心参与该标准制定。

该标准是智慧城市领域规划数据集成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国家标准走向国际的一次探索实践,为智慧城市领域其他国际标准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规划,数据集成,框架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9.021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Development forSmart CityZHU He-huan WANG Fu-rong SUN Yu-ting WU Lue-wei WU Wen(Nanjing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ies and standardization, variou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s have carried ou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research in the fi eld of smart cities and achieved a series of results.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smart cities, ISO 37166:2022, 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 — Urban data integration framework for smart city planning (SCP),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echnical content, development process, signifi cance of the standard, and summarizes and looks forward to its prospects. The standard was proposed by China, and was released globally in February 2022. Nanjing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tandard development. This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planning data integration in the fi eld of smart city, and it is also an exploration practice for China’s national standards to go global,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the fi eld of smart city.Keywords: smart city, smart city planning, data integration, framework0 引 言智慧城市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均引起了广泛反响,也引发了全球智慧城市高速发展的浪潮。

北京智慧城市工作总结汇报

北京智慧城市工作总结汇报

北京智慧城市工作总结汇报北京智慧城市工作总结汇报自2013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下是对北京智慧城市工作的总结汇报。

一、工作概况自2013年至今,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

在这期间,我们着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应用,逐步构建了一体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二、成果展示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我们扩大了城市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网络速度和质量,满足了居民和企业的信息需求。

同时,我们还建设了一批智慧交通设施,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等,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公共服务创新:结合城市特点,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在线服务,包括在线办事、在线缴费、在线预约等,使居民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种便捷的公共服务。

同时,我们还推动了智能化医疗、智能化教育等领域的创新,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注重整合各个部门的数据资源,构建了城市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通过开放数据接口,我们促进了数据的流动和应用,为企业和创新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 智慧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培育了一批新兴的智慧产业。

我们鼓励企业在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领域进行创新,为北京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存在问题1. 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尽管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北京的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 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数据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防止数据被泄露和滥用。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报告》V0.61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报告》V0.61

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报告(草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2013年1月目版权©2013年,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版权所有。

使用声明未经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事先的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抄袭、影印、翻译本文档的任何部分。

目录版权 (2)声明 (2)1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标及意义 (1)1.3适用范围 (2)1.3.1读者对象 (2)1.3.2适用场景 (3)1.4编撰单位 (3)1.5编撰者 (3)2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 (4)2.1.物联感知层 (4)2.2.网络通信层 (5)2.3.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7)3.3.1数据资源 (7)3.3.2数据和服务支撑技术 (7)3.3.3业务通用服务 (8)2.4.智慧应用层 (8)2.5.标准规范体系 (8)2.6.安全保障体系 (8)2.7.运营管理体系 (10)3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工作概览 (10)3.1.国际标准化情况 (10)3.2.国内标准化情况 (13)4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15)4.1.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图 (15)4.2.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明细表 (17)4.2.1总体标准 (17)4.2.2支撑技术及软件标准 (18)4.2.3建设及运行管理标准 (23)4.2.4安全标准 (23)4.2.5应用标准 (24)5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建议 (28)5.1.指导思想 (28)5.2.建设思路建议 (28)5.3.组织机制建议 (29)1前言1.1研究背景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热点,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其基本内涵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为宗旨,通过智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智慧城市构建中的信息化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

智慧城市构建中的信息化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

智慧城市构建中的信息化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的构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交通出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这一进程中取得了诸多显著的信息化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信息化成果展示1、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控制、提供实时路况信息等手段,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例如,许多城市安装了智能交通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自动识别车辆类型、车牌号码,并将数据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及时调整信号灯时间,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分配。

此外,智能公交系统能够让乘客实时了解公交车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方便了市民出行。

2、智慧能源管理在能源管理方面,智慧城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能电表和智能水表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对能源和水资源使用的精确计量和实时监测。

这不仅有助于用户了解自己的能源消耗情况,从而采取节能措施,也为能源供应商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便于进行能源分配和优化。

同时,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智能能源网络,实现了能源的高效传输和调配,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智慧医疗智慧医疗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线挂号、预约诊疗、远程医疗等服务的开展,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了就医效率。

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共享,使得医生能够更快速地获取患者的病历和检查报告,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据。

而且,通过智能医疗设备,如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智慧政务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政务服务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让市民无需跑腿就能完成各种事务,如办理证件、缴纳费用等。

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强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大数据分析在政务决策中的应用,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和精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
(一)概述
2013年以来,智慧城市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的工作热点。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13年6月成立了“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IEC/SEG 1);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ISO/IEC JTC 1)于2013年11月全会中成立智慧城市研
究组(ISO/IEC JTC 1/SG 1);国际电信联盟(ITU-T)于2013年2月成立了“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焦点组”(ITU-T
FG-SSC);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社区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智能社区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ISO/TC268/SC1)也积极的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相关的研究工作。

我国在上述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均承担了领导职责(见表6),为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6 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承担的领导职责
(二)IEC/SEG 1工作成果
IEC/SEG 1全名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2013年5月由IEC SMB(IEC标准管理局)批准成立,下设三个任务组(TG)及七个工作组(WG)。

截止目前中国共27名专家成为该组织注册专家,国标委担任联合召集人、第一任务组(TG 1)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担任国内第一归口单位、第六工作组(WG 6)组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担任国内第二归口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担任第二、三工作组(WG 2,WG 3)组长,闪联担任第四、五工作组(WG 4,WG 5)组长。

中国专家为该组织贡献了大量提案并主导推动了TG 1智慧城市调查问券的发放、收集工作。

会议提案
月该组织72013年我国提交1项提案
第一次筹备会议提交中国建议,并主月第二10年
2013.
(三)ISO/IEC JTC 1/SG 1工作成果
ISO/IEC JTC 1/SG 1全名智慧城市研究组。

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代表我国向ISO/IEC JTC 1规划特别工作组提交了《中国关于JTC 1内
智慧城市潜在标准工作的建议》提案,提出了JTC 1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建议。

2013年11月ISO/IEC JTC 1全会通过该提案并正式批准成立研究组。


截止目前中国共14名专家成为该组织注册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担任召集人和秘书。

闪联担任研究组编辑团队联合编辑。

中国专家为该组织贡献了11份提案,涵盖术语定义,参考模型,目录结构等内容。

2014年6月第三次电我国提交2份中国话会议提案
2014年9月第二次全将形成智慧城市研会究报告工作成果ITU-T FG-SSC(四)ITU-T 组市焦点(城发持慧盟信际国电联智可续展月成立,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年)于FG-SSC20132 技集团)担任了副主席,同时兼任第三研究组
的协调员。


到目前为止,焦点组举办了五次全会。

在现有的十七个技术报告中,中国专家牵头了六个,参与了七个。

(五)ISO/TC 268/SC 1工作成果
ISO/TC 268 SC1——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秘书处设在日本,中国城市科学会的专家为该委员会的副主席。

直接参与研究TR 37150、TR37151技术标准报告,报告对当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计量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未来标准的方向,对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性能计量进行了讨论,该报告是第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标准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