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声音产生和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音产生和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音产生和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1.(6分)(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法。

A.推理B.类比C.控制变量D.转化(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

【答案】(1)B (2)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会不会【解析】把两种形式相近的事物作比较,从而达到对其中一个的深入了解,这就是类比,此题就是把声波类比为水波,从而加深对声音传播方式的理解.当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所以发声的音叉应该在振动;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甲图中音叉的振动会引起泡沫塑料球的弹起,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乙图中左边泡沫塑料球不会被弹起.【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空气能够传声【答案】C【解析】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的传播。

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B.弦柱C.空气D.琴弦【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故选D.【考点】声音的产生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__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解析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解析版)一、填空题1、手触摸到正在发声的喇叭上,会感到它在。

2、“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靠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响声。

4、如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着;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传进人耳引起听觉.05、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6、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又说明不能传播声音.7、在一根装满水的很长的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敲击声,其中第一声是从中传来的,第二声是从中传来的.8、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合km/h.9、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10、在图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11、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多次声音,最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传来的,若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另一端的人会听到次声音。

1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14、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__.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1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3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____m.1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17、15o 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m/s。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X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X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X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X口,使咽喉管X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C.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正确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20.人发声的频率X围大约为()A.20HZ~1100HZ B.85HZ~20000HZ C.85HZ~1100HZ D.二.填空题(共4小题)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 Hz,人耳_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23.声波的频率X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 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X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05•某某)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___ 的缘故(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 的缘故.28.(2012•某某)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X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29.看图说理:(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定要有正在 _________ 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 _________ .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___ 一定在人的听觉X 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 _________ 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题(含答案解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题(含答案解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 (含答案)一、单选题1.小明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测得他的成绩为13.1s.那么,小明的实际成绩可能是A.12.9 sB.13.1 sC.13.4 sD.12.8 s【答案】C【解析】【分析】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晚记了一些时间。

【详解】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的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成绩不准确,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t=sv =100m340m/s≈0.29s,所以测得值偏小,所以小明的实际成绩可能是:t实=t+t测≈0.29s+13.1s=13.39s≈13.4s所以C选项正确。

【点睛】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比光速小,所以终点计时员应看到枪口的烟时开始计时。

2.某人在湖边钓鱼,另一个人在湖的对岸用木棒拍打水面.假如鱼群刚好游到钓位,先听到拍打声的是A.人 B.人和鱼同时听到 C.鱼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

【详解】声音通过液体,即在水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所以对岸用木棒拍打水面的声音首先被游到钓位的鱼听到,再通过空气传播,被钓鱼者听到。

故选:C。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受到惊吓就会游走,这表明A.只有空气能传声B.声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传播C.液体不能传声D.不仅空气能传声,水也能传声【答案】D【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详解】声音不仅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钓鱼时大声说话,声音会通过空气再经水传给鱼,从而吓跑鱼。

故选D.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答案】C【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含答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含答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我们在教室上课时听到老师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游泳者潜在水下也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将耳朵贴在钢水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钢水管的另一段,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其中通过水传来的是第次声音。

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 m。

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速的大小与介质无关,与温度有关
6、如下图甲所示,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如下图乙所示,正在发声的鼓面上的碎纸片会跳起。

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发声的物体都在。

图2
7、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 _ 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考答案
1、振动;介质;空气;水
2、固体;3;2
3、真空
4、340;255;不能
5、C
6、振动
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解析版)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解析版)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答案】振动【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笑树之所以会“笑”,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

3、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

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的传声能力较强。

【答案】空气、骨、固体【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别人嚼脆饼干时,我们是通过空气听到声音的,而当我们自己嚼脆饼干时,是通过骨头传播到我们的听觉神经,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海底后被反射回来,超声波来回的距离,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使3000m;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方法不s=vt=1500m/s×4s=6000m 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

此现象表明(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答案】A【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故选:A。

2.小华在学习了“声音与环境“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声音不具有能量【答案】B【解析】解:AD、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故AD错误;B、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带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 _____1、以下关于声音产生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B、一切声源都在振动C、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的说话声就会被吓跑,这说明〔〕A、只有水能传播声音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水和空气都不能传播声音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3、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惑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到听神经的D、饼干太干了4、如下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如下图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6、如下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敲击产生________而发声的,二胡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的,军号是靠__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黄河在咆哮〞是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8、在教室内学生听不到教师讲课的回声,其原因是〔〕。

A、学生太多,回声被吸收B、因为教师说话声音较小,声音大了才有回声C、墙壁太多,反射回的声音与原声相互抵消D、声音反射后与原声混在一起区分不开9、将音叉敲响后,放入口中,先不接触牙齿,听听声音,再咬住音叉,听听声音,如图5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由于固体传声比空气强B、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弱些,因为那样会阻止音叉振动C、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因为空气传声强D、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不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不能传声10、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

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跑死马〞。

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喊,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出距离了。

如果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A、高山距我们1 700mB、高山距我们3 400mC、高山距我们170 mD、高山距我们340m11、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阅读表格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以下问题: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12、在常温情况下,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

请结合题意并根据下表中给出的数值,回答下面问题。

常温时声音在一些介质里的传播速度(m·s-1)(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m/s。

(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的传播速度是m/s。

(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制成的。

13、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43.2 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4、〔2019衡阳〕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C. 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 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15、〔2019柳州〕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1〔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 错误,B正确。

物体振动停止后,发声停止,但所产生的声音仍会继续传播,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一切物体均可发声,C、D 等误。

2、【答案】D3、【答案】C【解析】嚼饼干时,自己感知声音的途径是:头骨、颌骨→听神经→大脑。

别人听到声音的途径是:声波→空气振动→人耳〔鼓膜、听小骨振动〕→听神经→大脑。

两种不同的传播途径使声音的效果不一样,通过骨传导方式要比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要强。

4、【答案】B【解析】本探究实验为了证实〝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采用音叉为声源,但音叉发声振动不明显,让悬线系着的轻质小球与音又相接触,发现小球被反复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即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了。

5、【答案】振动【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观察题中的三幅图,可见,当物体在发声的时候,都能使紧靠物体的轻小物体振动,这说明:物体在发声的时候,自身都在振动。

6、【答案】(1)铃声逐渐变小(2)铃声逐渐变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播声音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声音逐渐变小;反之,声音逐渐变大。

此实验验证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也能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答案】振动;琴弦;空气柱;河水【解析】〝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小锤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的,8、【答案】D【解析】教师说话声音遇到墙壁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但由于教师和墙之间的距离很短〔没有大于17 m),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 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区分不开。

9、【答案】A【解析】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听到的声音弱;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通过骨传导来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听到的声音响。

10、【答案】A【解析】声音的速度一般取340m/s,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物再反射至发声处,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发声者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两倍。

所以高山与发声者的距离。

11、【答案】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大【解析】根据数据寻找规律,可以从数据的变化趋势出发,寻找共性与差异。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从表中看出,温度升高时声速变大了,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另外,表中所给的声速,在空气(气体)中小,在水和煤油(液体)中较大,而在冰等(固体)中最大,这样可归纳出另一条规律: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中大,在液体中传播速度又比气体中大。

12、【答案】(1)340(2)5 200(3)钢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声速的掌握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

(1)由表知: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2)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t1===2.6 s;声音在金属管A内传播的时间:t2=t1-Δt=2.6 s-2.43 s=0.17 s;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2===5 200 m/s。

(3)查表知:金属管A是由钢铁制成的。

13、【答案】解: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路程为s,= 43.2 km/h= 12 m/s,2s+12 m/ s×2 s = 340 m/s×2 s,2s = 680 m-24 m,s = 328 m。

即: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328 m。

14、【答案】C【解析】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B. 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正确;C. 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回声与原生混在了一起增强了原声,故C错误;D.因为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有空气所以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故答案为C。

15、【答案】C【解析】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传声介质时,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