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分析一、滨海园区概况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4年来,龙湾园区全部建成,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建成起步区0.5平方千米和启动区0.7平方千米,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我市城市东部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根据目标,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近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这五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包括滨海园区、民科基地和沙城镇、天河镇和海城街道,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
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
龙湾拥有大型港区2个,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温州港拥有大小泊位3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吨位达到6.2万吨。
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
起步区6平方公里(五大道十六路)。
天成围垦吹填工程以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时间开发。
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永强机场南侧滨海大道以东,北起滨海一路,南至纬十二路,西起滨海大道,东到滨海塘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353.83公顷。
园区就业人口9.78万人,居住人口7.6万,区内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商贸服务、生活居住配套等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性化现代工业社区。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滨海新区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天津市,是国家支持的新区之一、下面将介绍滨海新区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重点。
一、中心商务区(CBD)滨海新区的中心商务区是新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滨海中心商务区、滨海高新区、滨海人才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商务金融中心,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商务金融中心之一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园区主要包括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海绿色创新产业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产业等。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国内外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并孕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三、现代制造业园区滨海新区的现代制造业园区是新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园区主要包括滨海工业区、滨海科技产业区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
目前,该区已经引入了众多的知名企业和制造业集团,并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集群。
四、港口物流园区滨海新区的港口物流园区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海新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窗口。
园区主要包括滨海港保税区、港口物流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港口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港口物流等。
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并与国内外各大港口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城市科技创新园区滨海新区的城市科技创新园区是新区的创新发展重点之一,是滨海新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
园区主要包括滨海科技城、滨海大学科技园等区域。
该区域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中心,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创新等领域。
目前,该区已经聚集了众多的高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滨海新区的创新高地和科技创业基地。
浅谈软基处理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陈温州 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滨海园区丁 山垦区吹填及软基处理工 接 采用 与之 匹配 的直 通 、 三通 接 头 连 接 , 头 要 牢 接 程, 通过科学的安排 , 有序的组织 , 合理 的调度 , 探讨 出~套 适合浙江沿海软 35 砂 垫层 施工 在 完成 加 固 的道 路 区 域 , 过 汽 车 转运 或者 泥 . 通 基处理工程 的施工方案 , 解决 了在高含水量 、 高压缩性、 渗透性 的饱和淤泥 浆泵, 低 整平 回填砂 4 c 砂垫层 的平整度应在 ±5 m 以保证后续部 0 m; c 土的基础上 , 进行软 基处理 的方法及地块 区、 道路 区, 软基处理要求 的承载力 分质量 。砂垫层完成一部分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后续工序 。 不同。 有针对性 的选择、 论证合理的软基处理 的施工工艺。 为后期和具有相同 条件地域 的软基处理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 。 关键词 : 吹填土 软基 处理 施工工艺
2 工 程 设计 要 求
36铺设无纺布 ①无纺布的质量 要达要设计指标的要求 ; 无 . ② 纺布铺设区域内无硬物 , 避免在抽真空时受力破损 : 无纺布铺设完成 后无破损 , 有破损处需用 同样材料缝补 无纺布每幅之间搭接采用 ② 缝 合 , 合 搭 接 宽度 不小 于 5 0 缝 0 mm。
1 工程 概 况
温 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滨海园区丁山垦 区吹填 及软基处理 37铺设密封膜 ①在无纺布 之上铺设 二层聚 乙烯密封薄膜 , . 厚 工程 是 为 了实 现 温 卅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滨 海 园 区 的 整体 开 发 , 加温 f 增 度 为 01  ̄ .4 .2 01 mm, 密封膜在工厂根据 设计 一次热合成型 , 密封膜 州紧缺 的土地资源 , 具有 良好 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本 次工程 总施工 的技术参数需要达到设计 要求 ;②真空膜边界踩入密封沟内的深度 面积 46 k {0 5亩) .8 m2 3 7 。综合考虑 吹填 、 软基处理 工程 的需要、 整体 达到设计深度 1 m; 真空膜铺设需略有松弛 , O ② 避免差异沉降引起 施工进度和工序安排以及综合 工程 费用等各方面 因素 , 吹填及软基 真空膜撕裂 ; ④真 空膜下无硬物 , 避免在抽真空时 受力破损 ; ⑤真 空 处理 区 域 共 分 为 7个 区块 。 膜下真空泵接头、 沉降杆接头、 真空表、 隙水压 力等接 出处需密封 孔
国内各大化工园区发展现状

国内各大化工园区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各大化工园区也随之崛起。
本文将就国内各大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一、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化学工业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是我国最早的化工园区之一。
该园区成立于1994年,目前已建成了以石油石化、精细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园区内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化工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
近年来,上海化学工业区积极推进绿色化工发展,加大环保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园区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园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化工产业园区之一。
园区内现有化工企业200多家,主要涵盖石化、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
该园区以高新技术为引领,致力于打造绿色、智能化的化工园区。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园区将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
三、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化工园区之一。
园区内聚集了一大批知名的化工企业,如华东化工、江苏扬化等。
近年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致力于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治理,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同时,园区还积极引进新的科技型企业,推动创新发展。
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广东省重要的化工园区之一。
该园区以石油化工为主导,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如广州石油化工、广州石化等。
近年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了对环保和安全的投入,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五、成都高新西区化工园区成都高新西区化工园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该地区最大的化工园区之一。
园区内聚集了一大批化工企业,以石化、精细化工为主。
近年来,成都高新西区化工园区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创新能力,提升园区的全球竞争力。
同时,园区还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国内各大化工园区在不同地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化工园区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挑战。
温州产业分析

温州产业分析一、温州市产业概况1.温州产业现状根据2011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0年温州市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由4.1∶54.4∶41.5调整到2.8∶53.1∶44.1。
温州市主要产业相对集聚在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平原,初步形成“一带两区”的产业布局雏形。
一带:以组团和轴线分布为特色的沿海产业集聚带,集聚了全市约 85% 的 GDP 、 90% 的工业总产值、 95% 的服务业增加值。
二区分别指内陆山地经济区与海洋岛屿经济区。
根据温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1051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41.01万人。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101个,占0.3%;集体企业320个,占1.0%;私营企业25604个,占82.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61个,占0.5%;外商投资企业426个,占1.4%;其余类型企业4439个,占14.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76个,制造业30417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8个,分别占0.2%、98.0%和1.8 %。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较大的县(市、区)依次为:乐清、龙湾、瑞安、鹿城、瓯海、永嘉。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超过15亿元的县(市、区)有6个,依次为:乐清、龙湾、瑞安、永嘉、瓯海、鹿城。
2009年温州工业总产值537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7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0.4%。
其中,轻工业产值1264.47亿元,下降1.5%;重工业产值2375.75亿元,增长1.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67.7%。
全市拥有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92家,实现工业产值1975.48亿元,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4.3%。
从我国开发区发展经验 看滨海高新区开发模式

( ) 三 从开发公司 的主体 来看
大部 分开 发公 司是 以 国有独 资
是政府招商与公司效益产生矛盾。
区域 开发模 式的特 点 . 比较其 开发模
式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 创造了局 部 的良好基础 设施条件 , 集 了科技 聚
和产业 的资源 , 促进 了高新技术 迅速
产业 的发展和城市化 的进程 。
主体 , 并承担最终 的损益 。收入为土
地 的收入 , 出为征 地 、 迁配 套和 支 拆
式做 法 , 出其 有益 的 经验 , 望为 找 希
滨海 高新 区开发建 设 能起到 一 定的 借鉴作用 。
关蕾词 : 开发 区 高 新 区 开 发
模 式
财 务费用。但 由于 土地 开发 的加速 , 政 府 不可 能 拿出足 够 的资金 周 转投 入 土地 开发 , 因此 需通过一个承 债主 体 融资 , 决资金需求。 解
这种模式有利于 政府 的招商 , 集 责 、 、 为一体 , 让利和损 益 由 权 利 土地
开发区 的类型 很多 , 国际上根据
客户 的性 质 不同 分为两 大 类 。一是
S i c p r ,它主 要是 以研 发 为 c n e ak e
主 ,入驻的客户主 要是研发 机构、 技
一
、
区等都属于 这种 类型。实际上 , 现今 我国的大多数高新 区都 是混合 型的 ,
也 就是 既有 S i c p r c n e ak的性质 , e
看 高区 模 滨 新 发式 海 开
又 有 Id sr l p r 内容 ,有 些 n u ta ak的 i
园区在 制造业 方面 的竞争 力较强 、 份
量 也较 重 ; 有些 园 区在研 发 、 术 创 技
天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31个示范工业园区明细

天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31个示范工业园区明细天津市,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各示范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天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31个示范工业园区的明细。
一、天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旨在吸引外资、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该开发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总占地面积约98平方公里,拥有优越的港口、交通和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天津市31个示范工业园区天津市共有31个示范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分布在不同区域,主要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以下是各示范工业园区的名称和主要特点:1、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3、天津临港经济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海洋工程、先进制造业等产业。
4、天津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
5、天津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主要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兴产业。
6、天津滨海航空航天产业园: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7、天津滨海旅游度假区:主要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
8、天津开发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主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9、天津武清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10、天津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园:主要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此处省略21个园区信息,避免繁琐冗长)以上是天津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31个示范工业园区的详细介绍。
这些园区在天津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天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分析一、滨海园区概况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4年来,龙湾园区全部建成,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建成起步区0.5平方千米和启动区0.7平方千米,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我市城市东部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根据目标,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近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这五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包括滨海园区、民科基地和沙城镇、天河镇和海城街道,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
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
龙湾拥有大型港区2个,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温州港拥有大小泊位3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吨位达到6.2万吨。
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
起步区6平方公里(五大道十六路)。
天成围垦吹填工程以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时间开发。
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永强机场南侧滨海大道以东,北起滨海一路,南至纬十二路,西起滨海大道,东到滨海塘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353.83公顷。
园区就业人口9.78万人,居住人口7.6万,区内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商贸服务、生活居住配套等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性化现代工业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分析一、滨海园区概况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4年来,龙湾园区全部建成,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建成起步区0.5平方千米和启动区0.7平方千米,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我市城市东部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根据目标,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近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这五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包括滨海园区、民科基地和沙城镇、天河镇和海城街道,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
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
龙湾拥有大型港区2个,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温州港拥有大小泊位3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吨位达到6.2万吨。
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
起步区6平方公里(五大道十六路)。
天成围垦吹填工程以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时间开发。
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永强机场南侧滨海大道以东,北起滨海一路,南至纬十二路,西起滨海大道,东到滨海塘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353.83公顷。
园区就业人口9.78万人,居住人口7.6万,区内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商贸服务、生活居住配套等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性化现代工业社区。
二、交通公交站点:尽快开通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加速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完善城乡公交网络。
通往滨海新区公交线路目前有3条:71路、34路、801路。
71路:从公交一汽→滨海始发站共35站,滨海始发站→公交一汽共34站;34路:市区线路→月兔集团→滨海一道,7:00-18:00,发车间隔30分钟,1元;801路。
园区道路:采用方格网形式布局,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路网等级。
主干道:呈“五横二纵”分布,横向主干道主要有滨海一路、明珠路、滨海八路、滨海十二路、滨海十三路,纵向主干道主要是滨海二道和滨海三道。
温州机场:现已开通国内67条航线。
每周航班达300多个,并已开通到香港、澳门的航线。
龙湾区将推进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和新航站区建设。
同时,在现跑道东侧建了长3200米,宽45米的新跑道,并将现有跑道改造为平行滑行道,改建完成后将满足波音767以上大型飞机起降,支持温州机场申请加入大陆与台湾客运包机航点。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温州机场升级为一类口岸,允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温州机场成为浙江省第三个国际机场,建成后预期年吞吐量可达30万人次。
道路高速:二高(即沈海高速、甬台温高速复线)三纵(即南金公路、塘永公路、环山东路)九横(即机场大道、温州大道、环山北路、瓯海大道、通海大道、天柱大道、新川大道、环山南路、江滨路龙湾段)一连网(即农村连网公路)一通道(即海铁联运)”,“一客运(即滨海客运中心)二物流(即空港物流中心、滨海物流中心)二港区(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
根据龙湾区“十二五”纲要,“十二五”期间,该区将建设77省道延伸线和沈海高速龙湾段,实施滨海大道向北延伸至乐清(包括瓯江南口大桥)、向南接线瑞安飞云江三桥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龙湾外部道路交通通达度。
三条都市区级快速路——瓯海大道、滨海大道、机场大道。
机场大道:全长18.4公里的在1996年已建成通车;瓯海大道:于2008年贯通,这是我市第一条城市快速路,使得龙湾与中心市区的衔接又多了一个重要通道。
市域铁路建设:温州首条线路S1线、S1线石坦隧道工程于20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开工建设。
这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线路,是温州布局市域铁路网,开启市民交通新方式的崭新开端。
市域铁路网和温州机场T2航站楼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温州“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交通建设项目。
规划中的市域铁路网是由S1、S2、S3、S4四条线路组成,总长约300公里,形成绕大罗山一环、两横两纵向东南西北四射的框架。
温州机场T2航站楼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市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的大型交通商业综合体。
该工程总投资60多亿元,工期四年,建成后将实现航空与高速、长途客运等交通模式无缝连接,并运用城市地铁网络和城市快速路系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开工建设的S1线,经温州南动车站,向东北绕出沿金温铁路通道至龙湾区,再向西南沿龙湾区南洋大道、前房路至机场,出机场站后向北跨瓯江南口至灵昆岛,最终到达洞头,规划设站27处,平均站间距2.9公里。
S1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2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50公里至60公里。
从温州南动车站到温州机场运行时间在40分钟左右。
从金温铁路温州火车站到温州南动车站或温州机场,运行时间在30分钟以内。
S1线将沿路的温州乐园、三垟湿地公园、大罗山生态园、瑶溪风景区、天柱寺和洞头海景等几大风景区有效串联,推进了我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旅游地产物业开发。
瑞安至乐清的S2线和温州站至瑞安段的S3线,将于2012年启动总体设计、设计监理招标,“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三、滨海六路概况2011年06月19日温州网讯滨海园区启动商业街改造提升计划。
6月16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该工程推进会。
改造半年提升后的商业街将成为滨海园区具有浓郁商业氛围和高品质生活环境的核心区。
滨海六路是该园区目前唯一一条商业街。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管理,商业街出现杂乱无序状况,下雨天经常严重积水,垃圾时常无人清扫,行道树上挂晒衣服随处可见。
改造提升将分期实施。
一期改造工程,概算约1200万元,工期为半年,涉及从滨海二道至滨海三道的1.2千米路段,以及长200余米的香樟路。
改造定位以商业为核心,集生活居住、商贸服务、研发办公和娱乐休闲于一体。
改造包括道路交叉口调整、人行道铺砖用材、绿化设计、机动车停车带改造以及立面、户外店招广告改造、城市家具、休憩桌椅、果壳箱等。
一期改造完成后将进行艺术品雕塑等建设。
成为滨海园区全新的形象门户。
目前滨海六路两侧已建有一定的居住小区如南龙社区,瑞丰锦园,旭日社区和滨海学校、滨海医院、利玛广场,酒店、宾馆、购物、餐饮、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金融机构,形成了一定的街区生活氛围。
未来的滨海六路将形成“一个形象门户”、“两个主题商街”、“三个景观节点”的规划结构,具有“魅力之门”、“活力商街”、“创智天地”三个功能分区。
“一个形象门户”:滨海大道入口处,规划有绿地、广场、河道和景观建筑等,打造形象空间;“两个主题商街”:改造提升滨海一道至滨海三道路段景观品质,打造成购物餐饮和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活休闲商业街区段,滨海三道至滨海五道路段规划为以商务接待、名品购物和运动养生等业态为主的商务休闲性商业街区段。
滨海园区滨海六路全程1200米是未来滨海园区最繁华、热闹的步行街,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也是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重点打造的另一个鹿城新区。
利用文体中心、商务酒店、滨海六路入口景观广场和街心花园打造中高端商务休闲街区,完善滨海六路商业街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滨海六路商业街整体品质。
四、园区企业在滨海大道以东部分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关键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
在滨海大道以西部分发展专业市场、金融商务、现代商住、公共服务、生态休闲等功能,提供生产和生活配套,形成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格局。
园区有685家工业企业,国有企业2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家,有限责任公司18家,私营企业237家,港澳台投资企业36家,外商投资企业60家,个体工业户328家。
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19个,市、区级项目75个。
全区实现GDP66.35亿元,工业总产值165.75亿元,财政总收入10.82亿元。
投资环境指标进入国家级开发区20强。
主导产业是机电设备、电子信息、化工医药、建筑材料、纺织与服装。
工业产值181.82亿元,全区年值超亿元企业88家,其中2010年生产值超10亿有大自然钢业集团、乔顿集团、金帝集团,生产值超5亿有法派集团、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月兔电器集团、宇田树脂有限公司、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正泰集团、人本集团。
生产值超3亿有日胜鞋料有限公司、晨泰集团、挺宇集团、威尔鹰集团、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特福隆集团、浙江金海贵金属有限公司、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华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0商业企业商品销售超10亿元有6家,超5亿元有5家。
五、园区配套1、教育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滨海园区建教育新城。
温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基地于今年的10月26日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破土动工,工期三年。
中等职业教育基地由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温州机电技师学院,温州技工学校,浙江第一高级技工学校,温州职业中等卫生学校,五所学校和一个共享区组成,共享区设学生创业体验,中心产学研发中心,技能鉴定中心,职师国际会体交流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生活后勤服务中心六大中心。
该基地用地面积1548亩,建筑面积56.4万平方米,总投资31.5亿元。
温州滨海学校是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温州市教育局管理的我市第一所公办的专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投资7000多万元,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23357平方米。
学校按照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Ⅰ类标准建设,系属全市最先进。
2、医疗温州滨海医院坐落在滨海六路上,是市政府为滨海园区特别增设的综合医疗机构,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是集医疗、急诊急救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地区级现代化二级综合性医院,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二医院协作医院,交通肇事定点医院、120定点医院、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目前在龙湾区只有温州滨海医院才有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双层螺旋ct。
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0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26人,主治医师42人,硕士研究生10人。
3、环保、电讯事业区内规划绿地用地110.48公顷,主要包括防护绿地、河滨绿地、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等类型,占总建设用地8.16%,其中公共绿地53.4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