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边社会主义
论费边社会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

彝 教 授 指 出 :“ 我们很 难 说谁 的思 想是 民主 社会 主义
的 主 要 来 源 。 例 如 ,伯 恩 施 坦 主 义 对 于 民 主 社 会 主
坦 所 建 议 的道 路是 不 能 想象 的 。如果 伯 恩 施 坦是 在 我 们 中 间 ,他 会 是 第 一 个 谴 责 这 一 道 路 的 人 ,这 是 我 的 确 定 不 移 的信 念 。 ”Ⅲ 3 因 此 ,在 英 国 期 间 ,伯
施 加 压 力 ,迫 使 伯 恩 施 坦 离 开 瑞 士 前 往 伦 敦 。 他 在 英 国一 直 待 到 1 9 01年 , 直 到 德 国 政 府 表 示 不 再 对
他 提 起 控 诉 后 才 返 回德 国 。 在 英 国 居 住 期 间 ,伯 恩
爱德 华 ・ 伯 恩 施 坦 是 德 国社 会 民 主 党 修 正 主 义 的 鼻 祖 ,他 第 一 次 公 开 全 面 地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提 出 “ 修
还 曾受 邀 在 费 边 社 发 表 演 讲 。 据 他 本 人 所 述 ,正 是
社 会 民主 主 义是 当代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家 的社 会 民 主 党 、 社 会 党 和 工 党 思 想 体 系 的 总 称 。 它 最 早 出
有 化 等 观 点 ,也 都 体 现 在 许 多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社 会 党 的 纲 领 和 政 策 中 。 因 此 ,伯 恩 施 坦 的 思 想 对 当 代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有 着 很 大 的 影 响 。 由 于 从 事 社 会 主 义 的
的影 响 也绝 不 能 忽视 。 ”[ 在 社会 民主 主 义 的诸 多 来 源 当 中 ,本 文 用 史 论 结 合 的 方 法 来 论 证 费 边 社 会 主义对 社会 民主主义 的重要影 响。
20世纪30年代王造时费边社会主义思想述论

20世纪30年代王造时费边社会主义思想述论作者:刘是今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06期摘要:在20世纪30年代初活跃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费边社会主义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派。
王造时是当时费边社会主义的积极主张者和宣传者。
在他的思想中,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改良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统制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
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统治,决定了王造时的设想缺乏实现的空间和机会。
关键词:王造时;20世纪30年代;费边社会主义;述论作者简介:刘是今,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南长沙 410004)王造时,江西安福人,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王造时为人所知主要是因为他曾是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但是在1930年代,王造时堪称是当时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其极富特色的社会主义主张,为当时的知识界所瞩目。
对这一时期王造时的思想进行勾勒和梳理,可以丰富我们对费边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时也能为研究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新的内容。
一、从《新月》到《主张与批评》费边社会主义,又称费边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的一个社会主义派别。
作为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意识,费边社会主义反对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改造,主张运用和平的手段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最终实现社会的自由和平等。
其温和渐进的特点,赢得了中国“稳健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欢迎和追捧。
正如后来胡适所谈到的那样:“中国的士大夫阶级中,很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今日世界大势所趋;其中许多人受了费边社会主义的影响。
” [1 ] (2374)。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前往费边社会主义的大本营——英国,学习、研究费边社会主义。
王造时正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典型代表。
1929年,王造时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
同年8月前往英国,进入了伦敦经济学院,作为研究员师从当时费边社最有名望的理论家——拉斯基。
_蒂特马斯典范_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

“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刘继同内容提要 蒂特马斯是英国社会政策的鼻祖,其福利理论为福利国家奠定理论基础,已成为世界闻名的“蒂特马斯典范”。
蒂特马斯信奉费边社会主义理想,将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与政策实践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本文采取文献回顾方式,从代表人物和机构、理论渊源、核心价值、国家角色、市场作用、社会的观念、对福利与福利国家态度和影响福利发展因素等层面,开创性地在中国全面详细介绍了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以期为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 蒂特马斯典范 费边社会主义 福利理论〔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1-0052-08蒂特马斯生平及其与费边社会主义的关系理查德・M・蒂特马斯(1907-1973)既是英国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与福利理论奠基人,又是经验性社会福利政策研究开山鼻祖,他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达到了福利哲学的层次。
对中国学术界来说,蒂特马斯或许比较陌生。
但是在欧美学术界,蒂特马斯已成为社会政策与国家福利的代名词,成为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理论的一面旗帜,成为一种“理论典范”。
纵观英国社会福利发展史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文献,蒂特马斯可能是迄今为止地位最高、影响最大、思想最深邃和理论体系最综合的一代宗师。
1979年英国社会政策大师唐尼森(D onnis on,D)首次将蒂特马斯思想与理论体系称之为“蒂特马斯典范”(D onnis on,1979)。
1987年为纪念伦敦经济学院(LSE)社会科学系(社会行政学系前身)创建75周年,伦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三位世界闻名的大师一致认为,蒂特马斯不仅是1950-1970年代英国与欧美国家社会政策学科的领袖人物,而且他在社会政策领域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堪与经济学界的凯恩斯和社会哲学界的波普相媲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Bulmer,Lewis&Piachaud,1989,p.xiv)。
《费边论丛》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

纪的成长的、政治上的中古精神。”[1]94政治方面的 肖伯纳看来,随着民主主义压力的不断扩大,执行实
发展使得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而工业的进步却 际工作的国家机器已经瓦解了。因为工作主要是地
使他们无家可归。民主主义的必然结果,不但是人民 方性的,而机器却主要是中央性的。当这种地方自治
控制着自己的政治组织,而且通过政治组织的控制, 制度得到实现的时候,民主国家就具有实现社会主
企图将所有的人民包括在政府内,对于这样的政府 任费边社书记的爱德华·皮斯的评价来看待《费边论
是可以把国家的地租交予它的,甚至可以将所有的 丛》的意义,“《费边论文集》①以人人都懂的通俗语言
生产资料都交给它。这样的国家就是黑格尔所说的 为社会主义作了说明。它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并不以
“完善的国家”(PerfectState),或者至少是一个值得 德国哲学家的玄想为依据,而是以我们日常在周围
信赖的国家。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费边主义者来 可见的社会进化为依据。它接受有声望的英国教授
说,国家管理只是例外的情况,他们认为多数的工业 所讲授的经济学;它在我们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以及土地应由市政当局、郡议会或地方、地区性的公 的地基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大厦;它证明社会主义不
共机构来管理,仅有少数的工业或者公共事业如铁 过是社会发展的下一阶段,由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份额”。民主主义在经济方面的理想,实际上也就是 如马克斯·比尔说,他们研究马克思、拉萨尔、蒲鲁
社会主义的本体。[1]87对费边主义者来说,社会主义 东、欧文以及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穆勒、克利
就是把日趋集中的经济权力交由在民主议会监督下 夫·莱斯利和凯恩斯的学说,并逐渐摆脱了旧日社会
的责任制政府进行集体管理和集体规划。
费边主义和萧伯纳的思想

主要观点
费边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提倡阶级合作、 社会和平,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主张通过民 主选举建立地方自治市政机关,逐步掌握煤气、电 力、自来水等公共事业所有权,运用温和渐进的方 法和一点一滴的改良,实现社会主义。 它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 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它的传播给欧洲的工人 运动造成很大打击。
萧伯纳与费边主义
萧伯纳于1884年参加 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 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 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他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主义 活动家和政论家、费边社 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萧伯 纳在费边社当了27年的执 行委员,1906年至1907年 期间是该社的社长。
虽然,萧伯纳并未完全排斥暴力革命的可能性, 说过“工人阶级的武装组织和普遍起义仍不失 为一个唯一的、最后可能采取的另一个办法” 这样的话,但他的思想的主流仍与其它费边主 义者一样,主张妥协和改良,反对激烈的暴力 革命。 他认为,1848—1871年的社会主义者暴政孕育 于自由主义,这源于他们突变主义的共同概念, 也正是这种突变主义的信念酿成了巴黎公社的 失败。在他看来,采取暴力革命手段,会促使 反动当局加紧镇压。“暴力同样是混乱的产婆, 而混乱却又是戒严令的产婆。”
基本信念
费边主义者的基本信念认为由资本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而必然的转 变过程。他们看到英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以及 劳工组织的发达,足以促成必要的社会改革, 因此排斥马克思阶级斗争及激烈革命的观点, 主张研究社会实况,以民主渐进温和的手段, 透过选举投票来解决问题。企图以国家作为 推动改革的工具,主张废止土地私有制、工 业国有化,以及实现各种社会福利。
艺术领域
在艺术上,萧伯纳接受易普 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 奥斯卡· 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 的唯美主义主张。 萧伯纳将自己划归于易卜生 流派。他主张摈弃以罗曼蒂克、 尖锐情景和血淋淋的结局来构筑 情节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 合、误会和离奇的情节耗尽观众 注意力的所谓“佳构剧”,提倡剧 本的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情 景必须是生活化的。他曾明确提 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 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 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 上进的庙堂”。
谈一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谈一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这一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有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德国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些思想流派与以往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开始关注社会福利为题;开始关注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开始关注各给阶层中的公平为题。
下面我没就来具体看以下这四种福利思想吧。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道主义,个人机制优先,希望利用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度;第二、民主主义精神,民主本身是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把民主扩展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第三、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社会民主主义认为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也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的侵犯。
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力。
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第四、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
提出了给各个企业的经理人员更大的自主权。
提出了不必对所有的企业都实行国有化的想法;第五、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相,推动了对民主的追求,通过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努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其次,推广了全名福利的思想,社会民主党逐渐班自己的阶级基础从工人阶级扩大都其他中下阶层的社会成员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人民党”。
第三,强调国家的责任。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弊端,单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过节必须负担起责任,进行干预开缓解解决问题。
综上欧洲民主主义思想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强调国家干涉、强调平等的思想、主张通过改良解决社会问题。
德国历史学派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国家经济学》影响着德国经济思想,只有国家统一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德国认为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而不应采取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新、旧德国历史学派。
以李斯特、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为代表的旧历史学派。
第三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介绍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思想 三、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及其对德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影响 一、德国历史学派的产生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 三、德国社会保险政策与立法 第三节 英国的社会改良主义 一、费边社与费边社会主义 二、费边社会主义的福利思想 三、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改革,是在上层阶级道义的反省之下,以
国家权力为主体,让劳动阶级被动地成为国家社会主义
的受益者。”
“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经济生活的干涉及地方自治团体统
治权的扩大,会渐渐接近社会主义的门口。所谓实行部
分社会主义,就是对所有的分配不均现象加以调整。” 。
——瓦格纳
三、德国社会保险政策与立法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浦鲁东无政府主义、 德国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等。另外,传统的资产阶级自 由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对社会民主主义也有极大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社会民主主义又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分支。实际上,社会民主主义与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有着 更直接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广泛
1871 年俾斯麦在给他的阁僚的一封信中就写到:“( 1 ) 生产、交易,及价格等诸关系中,对于具有正当理由的劳 动阶级的要求,只要在能与国家利害相调和的范围内,政 府应通过立法及行政手段予以满足;但( 2 )对于有危害 国家之虞的煽动,在不萎缩健全的公共生活的范围内,应 用禁止或刑罚法规以制止。” 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也说:“社会恶害的矫正,只靠镇压 社会民主党的煽动骚扰是不够的;还要渐次寻求方法,积 极增进劳动者的福祉。┄对于祖国,应谋求国内和平秩序 的永续保证;对于贫者,应谋求他们生活上的更安定与更 丰富。”
费边主义名词解释

费边主义(Fabianism)是指一种社会改良思想,强调通过渐进、缓慢、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费边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得名于意大利哲学家、社会学家吉奥巴蒂斯塔·费边(Giovanni Battista Appiani, Count of Fabeck)的名字。
费边主义者主张通过逐步改革、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反对暴力革命和激进主义。
费边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当时的社会主义者主张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
费边主义者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英国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强调民主、平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并试图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中。
费边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H. G. 韦尔斯(H. G. Wells)、比阿特丽斯·韦斯莱(Beatrice Webster)和厄内斯特·贝约(Ernest Bevin)等。
他们主张通过渐进、分散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通过民主协商和改革来实现社会变革。
他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社会主义的理想可以更加容易地被人们接受,并且可以避免暴力革命带来的破坏和流血。
费边主义在20世纪初的英国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其他社会主义流派。
然而,费边主义也受到了许多批评,一些人认为它的方式过于渐进和温和,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
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转型和新一代社会主义者的崛起,费边主义逐渐失去了其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边社会主义
Summary:
费变社会主义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旨在英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汲取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多家学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弊端。
基本理念是:提倡阶级合作,社会和平,通过和平自然的社会主义进程(反对发动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斗争),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实现社会主义。
又称费边主义。
近现代社会主义流派之一,英国社会改良主义团体费边社的思想体系。
产生于19世纪末。
19世纪7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过了一段和平发展和繁荣时期,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但到80年代初,资本主义危机来临,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满,同情劳动人民,希望推动社会改革,但又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前景感到恐惧的知识分子,于1884年在伦敦创立了“费边社”,其宗旨是在英国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他们借用善于采用回避决战、待机缓进策略的古罗马名将Q.费边的名字,意在效法费边的策略实行社会改革。
费边社提出的社会改革思想被称为费边社会主义。
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G.J.萧伯纳、S.韦伯,后期有H.J.拉斯基、G.D.H.科尔。
费边社是一个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团体,在宣传费边社会主义的论著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1889年出版的由萧伯纳编辑的《费边论丛》一书。
费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
它吸取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进化论历史观、社会有机体论和马克思主义等各家学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弊病,论证社会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早期费边主义者主张把生产资料归地方公有,认为只要扩大市政当局对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所有权,加强政府对私人企业的管理,就是实行社会主义,故费边社会主义又称地方公有社会主义或市政社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
们转而提出一些重要经济部门国有化的计划,还提出分配社会化的口号,要求公平分配、机会均等。
他们是福利国家论的早期倡导者,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看作人民的代表和委托人,希望通过政治上实行普选制和议会制,以实现对经济生活管理的民主化。
费边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反对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改造。
费边主义者看到19世纪资产阶级的改良措施所产生的效果,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已孕育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中,只要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经过自然的进化过程,社会主义就能实现。
因此,他们自称是“自觉的渐进主义者”,要求在多数人同意和理解的前提下,在宪法范围内,和平地、一点一滴地完成对资本主义的改造,实现社会主义。
费边社的活动主要局限于英国,它是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主义团体之—,直到20世纪下半叶仍有一定影响。
费边社会主义影响了现代许多社会主义流派,是英国工党的理论基础。
主要观点
费边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提倡阶级合作、社会和平,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主张通过民主选举建立地方自治市政机关,逐步掌握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共事业所有权,运用温和渐进的方法和一点一滴的改良,实现社会主义。
它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它的传播给欧洲的工人运动造成很大打击。
恩格斯指出,费边社会主义者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资产者皈依社会主义,他反对费边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就是“害怕革命,这就是他们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98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提倡社会沙文主义。
基本信念
费边主义者的基本信念认为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而必然的转变过程。
他们看到英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以及劳工组织的发达,足以促成必要的社会改革,因此排斥马克思阶级斗争及激烈革命的观点,主张研究社会实况,以民主渐进温和的手段,透过选举投票来解决问题。
企图以国家作为推动改革的工具,主张废止土地私有制、工业国有化,以及实现各种社会福利。
费边主义者参与协助英国工党(The Labour Party)的成立,并成为工党中颇具影响力的会员,但其重要的贡献,实在于透过各种活动,包括学术的研究出版、演讲、座谈会以及暑期学校的举办,向社会大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与传播,唤起社会良知,鼓吹改革措施,因而对于教师、公务员、工会领袖、国会议员等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一八八九年起陆续出版的费边社会主义论文集(Fabian Essays in Soci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