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朱卫娟
【期刊名称】《中学课程资源》
【年(卷),期】2013(0)3
【摘要】对于2012年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我们的基本认识是试卷既秉承了2011年借助于丰富的新材料、新情境设置新问题,着重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史实,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领悟了史实中所体现的优良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
2013年高考的脚步已临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使教师的教学更有依托性,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总页数】2页(P50-51)
【关键词】解题方法;思维能力;考试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历史思维;键词法;历史人物;海峡两岸关系;依托性;中国政
【作者】朱卫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稳中求变在传承中创新--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2017年高考历史学科备考建议 [J], 李林波;蒋铎
2.转变观念知能并举--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2016年
高考备考建议 [J], 李林波;苏秋红
3.研究性学习与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有机契合——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0题评析 [J], 林桂平
4.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评析及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 [J], 袁富强;郑凯文
5.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与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对比评析及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 [J], 唐意容; 欧阳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主观试题解析

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 B.3个 C.2个 D.12.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接着又宣布吞并这个邻国,一时间世界舆论大哗。
与该事件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A.该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B.在战争中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空袭伊拉克C.伊拉克欲谋取地区霸权发动了这场战争D.战争期间联合国作出了积极努力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融合主要是通过( )①各国的变法②经济文化交流③频繁的战争④诸子百家的争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4.五四运动中谁点燃了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愤怒之火?五四运动的亲历者熊梦飞在《忆亡友匡互生》中写到:“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焰冲天而起。
”有研究者据此认为是匡互生点燃了赵家楼之火,五四运动的首功非英雄匡互生莫属。
上述历史研究()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评价正确B.材料充分,结论待定,评价不正确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评价正确D.材料不充分,结论待定,评价不正确5.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最根本的是( )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D、生产严重破坏6.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7.右边这幅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1924年,广州B.1927年,上海C. 1936年,西安D.1945年,重庆8.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2分)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2分)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2分)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4.(2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6.(2分)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杨志才;郑礼明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试题解析rn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总页数】19页(P71-89)
【作者】杨志才;郑礼明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江苏扬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2.2013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3.2012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4.2012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5.2011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江苏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2江苏高考卷(word版),含答案2012-06-11 07:33:49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 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 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 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 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4 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4. 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5 分)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 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江苏省2012年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2012年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愿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
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
这个事件主要反映()A.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B.汉朝察举制存在着消极影响C.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D.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3.下列两幅图反映丁古代中国从汉代到唐代城市分布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由北到南B.由多到少C.由沿河到沿江D.由渤海到东海4.近代徽州人胡适听说家乡绩溪准备编纂县志时,就说:“县志应该注重县里人移动转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县志不能够只见小绩溪,而不看见那更重要的‘大绩溪’,若无那大绩溪,小绩溪早已不成个局面。
”这反映出他()A.注重真实地再现历史B.认识到徽商团体的优势C.倡导关注人口的流动D.认为县志编纂的不合理5.在央视《国宝档案》某期节目中,主持人对我国书法艺术进行了如下的介绍,其中哪一种说法欠妥(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6.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精编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江苏及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汉赋D.唐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能力。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而且‚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因此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性情之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分工细致,生产专业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的特点,故本题选。
3.(2012•江苏卷•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答案:D解析:清图片信息,《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充分体现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繁荣。
而B项强调的是‚草市‛,项强调的是‚夜市‛,故排除B、两项。
同时联系所知识,北宋的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故排除A项,而且A项强调的是唐代的长安城。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D项。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试卷(全都题目参考答案-2008新课标)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试题参考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A2. C3. 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4.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5. B6. D7. C8. (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0. (1)积善成德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万里悲秋常作客 (4)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不敢言而敢怒 (6)只是当时已惘然(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11.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 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
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 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 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15. 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16. 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21.(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冶……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7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3分)22. (13 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冶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冶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冶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
……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冶、“假维新冶,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冶的内涵。
(4 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冶为主题进行论证。
(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23. (14 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 ~ 1984 年度) (单位:英镑)(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冶》)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
……(瑞典) 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 年到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 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 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 分)(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 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 分)24. 揖选做题铱本题包括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 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32—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冶……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4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 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 分)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 分)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冶和“理想国冶;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冶和“仁冶在构建“仁—礼社会冶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7 分)(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3 分)C. [探索历史的奥秘] (10 分)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 2000 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
……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 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 6 米、南北宽14. 5 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请回答:(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 年至公元前1600 年。
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 分)(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5 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 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3 分)D.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0 分)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
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材料二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材料三约公元前220 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 1368 ~ 1644 ) ,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材料四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
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 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
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
(2 分)(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 分)(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3 分)(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
(2 分)2012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60 分。
1. A2. C3. D4. D5. A6. D7. B8. A9. A 10. B11. C 12. B 13. D 14. C 15. A 16. B 17. D 18. C 19. B 20.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题,满分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 题~ 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 题为选做题,共4 小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两小题。
21. 答案要点:(13 分)(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 ;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22. 答案要点:(13 分)(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