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妊娠妇女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论文

浅析缺铁性贫血妊娠妇女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83-01缺铁性贫血是孕产妇在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缺铁性贫血,即iron deficiency anemia,简称ida。
这种缺铁性贫血占妊娠期贫血的比例比较高,其占妊娠期贫血比例的95%。
一般情况下,非妊娠的妇女体内的铁含量保持着动态平衡,即铁的微量排泄和摄取量保持着体内的代谢平衡。
由于孕产妇在妊娠期的血容量会慢慢的增加。
尤其是妊娠晚期,孕产妇的血容量可以达到1300~1500ml左右。
这时孕产妇的血容量增加标志着其需要铁的含量也在增加,一般的需铁量为500~600mg左右。
在妊娠晚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胎盘发育都需要铁,其需铁量分别在200~300mg左右和70~75mg 左右。
另外,由于孕产妇在妊娠期的需铁量很大,而有25%左右的孕妇因吸收不良或其他的原因导致其体内铁的摄入量不足,这样就形成了缺铁性贫血。
由于孕产妇在妊娠期的需铁量很大,而有些孕妇因吸收不良或其他的原因导致其体内铁的摄入量不足,这样就形成了缺铁性贫血。
护理评估(一)孕产妇的病史1 要对孕产妇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解其妊娠前是否有全身慢性疾病、慢性出血史、月经过多史、营养不良及不良的饮食习惯。
另外,还要了解孕产妇的经济情况、妊娠后的进食状况以及是否有急慢性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等。
2 要对孕产妇进行贫血程度的评估:孕产妇在妊娠期的贫血诊断标准是以血红蛋白值<110g/l和血细胞比容<33%作为依据,把孕产妇在妊娠期的贫血程度分成了四类,即轻度贫血:rbc的范围为(3.0~3.5)×1012/l,,hb的范围为100~81g/l;中度贫血:rbc的范围为(2.0~3.0)×1012/l,hb的范围为80~61g/l;重度贫血:rbc的范围为(1.0~2.0)×1012/l,hb的范围为60~31g/l;极重度贫血:rbc≤1.0×1012/l,hb≤30gm。
IDA

诊 断 条 件
4.铁粒幼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5.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水平不升高
几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点比较
缺铁性贫血 铁蛋白 SI TIBC TS 正常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骨髓外铁
铁粒幼细胞数
环铁粒幼细胞>15%
IDA的治疗
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
Hepcidin与其受体(膜铁转运蛋白1)结合后, 被降解。
病 因
1.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如婴幼儿、孕妇、哺乳期、育 龄妇女
2. 铁吸收障碍:如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 3. 铁丢失过多: 胃肠道失血: 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肿瘤、膈疝、 钩虫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痔疮等。 月经过多
•认识铁缺乏症的三个阶段(ID、IDE和IDA),有助于早期诊 断和防治。
IDA
单纯性IDA:因机体需铁量增加,铁摄入不足, 或慢性失血、多次献血致体内铁缺乏
非单纯性IDA:机体铁缺乏,同时合并有感染、 炎症、结缔组织病、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
•认识IDA单纯性与非单纯性之分,有助于寻找缺铁的病因 和正确的治疗。
含铁量(%)
20 33 12 20 35 46
口服铁剂无效的可能原因
未能正规服药
出血未控制 伴有铁失利用的疾病 吸收障碍 诊断错误
注射铁剂治疗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症 补足总量,常选用右旋糖酐铁 深部肌注
注射铁剂的适应症
口服铁剂有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不能耐受者。 吸收障碍,如胃、十二指肠切除史,萎缩 性胃炎等。 严重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标准
ID
血清铁蛋白<12μg/L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 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血清铁等指标异常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FEP/Hb>4.5μg/gHb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8mg/L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IDA)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IDA)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产所需要时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分型:缺铁性贫血早期、中度缺铁性贫血、重度缺铁性贫血.
(三)诊断标准: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g/L,MCHC<31%;
2.有缺铁的依据:血清铁蛋白<12u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血清铁低于8.95umol/L;总体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u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Hb>4.5ug/gHb;
3.存在铁缺乏的病因,补铁治疗有效。
(四)临床特点: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多与慢性失血或长期消化道疾病有关,儿童与喂养有关。
除贫血症状外,可伴指甲或毛发发育异常,脾脏一般无明显肿大。
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
对铁剂治疗有效。
有关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如血清生化指标符合缺铁改变。
缺铁性贫血简介

缺铁性贫血简介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
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
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
临床特点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低。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需要量增加及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如补充不足,便会发生缺铁,重者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障碍。
胃肠手术后,特别是胃切除术后,由于食物通过胃、空肠时间缩短,影响了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导致缺铁的首要原因。
见于慢性胃肠道失血、消化道肿瘤、寄生虫感染、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痔疮等。
成年男性缺铁性贫血最多见的是消化道慢性失血,如发生缺铁性贫血应查明失血具体原因;成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是月经过多。
三、诊断标准]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 <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最新:铁缺乏(ID)和缺铁性贫血(IDA)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

最新:铁缺乏(ID )和缺铁性贫血(IDA )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 诉口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 IDA )是普遍影响儿童、绝经前女性(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
一、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晕、耳鸣。
其他可见易怒/抑郁、脱发、头发或皮肤干燥、匙状甲、口角炎、运动耐量下降和不宁腿综合征。
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异食癖,多见于女性和儿童,原因尚不清楚。
体征可见面色苍白、舌乳头减少、唇裂、口角开裂。
但这些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
Blank等研究显示,35%有缺铁症状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倦怠或慢性疲劳等。
因此,怀疑IDA时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指标1 .血常规:Hb水平是诊断贫血的标准,但是对铁状态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须与其他铁代谢指标结合进行诊断。
不过,一旦确诊IDA , 跟踪治疗反应中的Hb浓度则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
IDA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0 fl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 <27 Pg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 ,但与血清铁等铁代谢指标相比,这些变化相对较晚,MCV在非缺铁状态下(如地中海贫血或炎症性贫血)也可能降低。
2 .骨髓铁染色:是评估铁含量的金标准。
骨髓穿刺因其侵袭性不常规用于ID/IDA诊断,但对复杂病例的诊断仍有价值。
3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是反映体内储存铁能否有效利用的指标,TSAT<20%提示ID o TSAT是根据铁和总铁结合能力(TIBC )计算的,其水平受这些值变化的影响,也受患者炎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导致诊断ID/IDA的可靠性降低,且日内变化较大。
4 .血清铁:日内变化较大,受外部因素影响也大,其水平随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而降低,随肝脏疾病而升高。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病史、临床表现1 病史追问:注意⑴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补铁不足或异食癖。
⑵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钩虫病;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⑶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
2 临床症状⑴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⑵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易感染。
⑶原发病表现:如黑便、腹痛、消瘦、血红蛋白尿等3体征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
口腔炎、舌炎。
二、辅助检查(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RDW>0.1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
核分裂细胞多见。
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
2.缺铁性贫血

IDA血象:红细胞体积较小,并大小不等,中 心淡染区扩大
IDA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系统增生活跃,以中、 晚幼红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偏小,核染色质致 密,胞浆少,偏蓝,边缘不整齐。幼红细胞呈 “核老浆幼”现象。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中 心淡染区扩大。
几个重要概念(铁四项)
1、血清铁:生理状态下,转铁蛋白仅1/3与铁结合,这部分称血
• 海洋性贫血 :是由于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所致,有家 族史,为不同程度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中见较多靶形细胞, 血清铁、骨髓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都明显增多,血红蛋白电泳异 常。
•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是由于幼红细胞线粒体内酶的缺乏,铁利用不良, 不能合成血红素,因而有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以也有低色素性贫血, 但血清铁增加,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内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都 明显增多,并出现特殊的环形铁粒幼细胞,有诊断意义。
• 铁的贮存有两种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体内铁主要贮存在肝、脾、骨髓 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内。
• 铁的排泄: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尿液、出汗、皮肤细胞代谢亦排出少量 铁。正常男性每天排出铁0.5~1.Omg,女性1.0~1.5mg。
三、病因
1.摄入不足:食物缺铁,供不应求,多见于孕妇、乳妇、 幼儿、青少年、女性 2.吸收障碍:胃肠道手术、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药物影 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慢性炎症 3.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肿瘤消 耗)
六、实验室检查
•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大小不等、淡染区扩大 • 骨髓象:红系增生、核老浆幼、铁染色内外铁均减少
(细胞外铁明显) • 铁代谢:血清铁<8.95umol/L;总铁结合力
>64.44umol/L ;血清铁蛋白<12ug/L;转铁蛋白饱和度 <15%;骨髓铁染色反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贮存铁 减少或消失—诊断缺铁的金标准 • 原发病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2、骨髓象 增生性骨髓象,红系比 例增高,幼红细胞体积减小,外形 不规则。骨髓铁染色于细胞内、 外铁均较少或缺乏,尤以红细胞外 铁较少最为明显,就是诊断缺铁性 贫血得可靠指标。
3、生化指标 血清<8、95µmol/L,血清总 铁结合力>64、44µmol/L,血清铁饱和度 <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µg/L,血清蛋白 <20µg/L,血清运铁蛋白受体>8、5mg/L。
2、注射铁剂得适应性 (1) 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患者 (2)吸收障碍 (3)需迅速获得疗效者
注射铁剂得不良反应:注射用铁剂常见局
部和全身不良反应。(1)局部肌肉注射部 位刺激疼痛,(2)全身不良反应轻者面部潮 红、头痛、头晕;重者出现肌肉酸痛、腹 痛、腹胀、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 状,偶尔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贫血
贫血就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 (Hb)量、红细胞(RBC)计数以及血细胞比容 (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得下限。其中以血 红蛋白为主要指标,成年男性血红蛋白量 <120g/L,红细胞<4、5×1012/L,血细胞比容 <0、42;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量 <110g/L,红细胞数<4、0×1012/L红细胞比容 <0、37;凡低于以上指标得即为贫血。
80—94 28—32 32—38
>94
>32 32—38 巨幼红细胞贫血
80—94 28—32 32—38 再生障碍性贫血
<80 <28 32-38
肾性贫血
<80 <28 <32
缺铁性贫血
1、血象 呈典型得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80fl,平均 血红蛋白含量(MCH)<26pg,平均血红 蛋白浓度(MCHC)<32%,血红蛋白浓度 低于正常值得低限,网组织红细胞正常 或轻度增加,白细胞多在正常范围,血小 板正常或略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galoblastic Anemia
Defination:
• Nutritional VitB12 or folic acid deficiency anemia was defined as the deficiency in either VitB12 or Folic acid.
• In India, 6.8% children had folate deficiency, 32% showed vinB12 deficiency and combined deficiency • China--rare
3 stages
• Iron depletion, ID: • 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 •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Impact on body health by ID
• 1. Hematopoieticsystem: gradual anemia Stages Ferritin Serum iron, SI ID Low N IDE L L IDA L L
• In 2015 anemia due to iron deficiency resulted in about 54,000 deaths – down from 213,000 deaths in 1990.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for irondeficiency anemia per 100,000 inhabitants in 2004.
Clincal Manifestations
Metabolism of Iron
A. Iron distribution in the body
A. Iron distribution in the body
B. The source of iron
• Endogenous old RBC (2/3) • Exogenous
through food (1/10mg/d)
Hb N N L
Impact on body health by ID (continued)
• 2. GI system: absorptive disorders; • 3. Circulative system: cardiac contractivity decrease, heart enlargement, murmur and heart failure; • 4. Neuroschycological system: insomnia, attention absent (aprosexia), apathy; • 5. Immune system: compromised immunity,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 • 6. Skin and hair system: dryness of skin, sparse and brittle hairs,loss of polish, fragile nails, koilonychia;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Diagnosis: Histor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ab tests • Differential diagnosis:(Hypochromic and microcytic anemias) •thalassemia, •lead poisoning, •chronic infection etc.
• 1. Insufficient iron store: premature, severe maternal iron deficiency, intrauterus transfusion etc. • 2. Insufficient intake: food with insufficient iron, e.g. fed with milk, flour or rice flour only etc. • 3. Absorptive problems: chronic diarrhea, steatorrhea • 4. Growth demand: young infants, premature baby, adolescent children, girls after menarche etc. • 5. Blood loss: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used by peptic ulcer, hook worm, multiple polyps, angioma, diverticuloritis or inflammative enteropathy, or acute blood loss with injury or epitaxisetc.
Lab tests--Blood smear:
Microcytic and hypochromic RBC
BM smear:
• Cellularity: hypercellularity; • Iron stain: compromised both intercellular and intracellular iron stains.
• 1、IDA: is a gradual proces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 ie, ID stage, IDE stage and IDA stage. • 2、Ferritin is the most sensitive marker for IDA; • 3、Once Hbhas been recovered to normal level, iron agents should be used continuesllyfor another 2 months.
Metabolism of VitB12 and Folic acid
Folic acid: Food: rich in green vegetible, lack in sheep milk; Absorptive site: at upper portion of jejunum;
Vitamin B12: Food: rich in animal food; Absorptive site: terminus of ileum; Absorption helping factor: internal factor.
• Developing nucleated erythrocytes: delayed cytoplasmicdevelopment;
Indices of iron nutrition
• SI (serum iron) • Fn (Ferritin) • TIBC (total iron ing capacity) • FEP (free erythrocyticprotopophrin)
C. Physiological requirement of iron:
• 1mg ~1.5mg/kg/d (<15yr) • Premature 2mg/kg/d
Index of iron nutrition
TIBC and iron saturation in IDA
Etiology of iron deficiency
Animal foods with high iron content and high heme iron, the absorption rate of 10-25%
Iron of vegetable food is non-heme iron, the absorption rate of 1.7-7.9%
Blood Transfusion
• when it is necessary. 1. severe anemia with congestive cardiac failure 2. with severe infection 3. need surgery Hb <60g/L, red cell transfusion , 4-6ml/kg HB>60g/L, NO.
Etiology
Decreased intake (vegetarian--VB12, goat milk—Folic acid ); Increasing demands; Impaired absorption (celiac disease, intestinal parasites) Disease impacts; Congenital defects: 1、congenital FA absorptive defects; 2、Juvenile pernicious anemia; 3、congenital transcobalamin defect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Dr. Liu Chonghai
• Iron-deficiency anemia affected about 1.48 billion people in 2015. • A lack of dietary iron is estimated to cause approximately half of all anemia cases globally. • Women and young children are most commonly affect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 Age:6 months ~ 3yrs • General: anemic pale, positional hypotension; • GI system: diarrhea, dyspepsia, nausea, vomiting • Hematopoietic System: hepatosplenomegaly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 Circulatory system: tachycardia, murmurs and heart enlargement; • Immune system: infection; • Neuropsycological system: pica, ap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