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现状和发展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

优装配构型完
旋量和
械结构、控制
成指定任务。
指数积
电路、机械与
考虑三个问题
电气的连接接
:构形的表达
口等方面
方法、构形的
评价标准、构
形的优化
有根树状拓
神经网络
扑结构图及
组合理论
遗传算法
系统运动学动
力学研究
系统控制策略、
软件重构研究
• 传统运动学及
动力学求解方
法不适合, 探
索新方法,与
构型无关, 在
化机器人产品
国内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研究现状
较高刚度,模
块化与重构思
想不彻底
上海未来伙
伴机器人
较好开放性,精
度、刚度不足,
电缆外走线
上海英集斯
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MRR)特点
一套构件,多种构型,生产快速重组,面向用户,
按需定制
集控制、通信、驱动、传动、感知功能于一体系
统开放,易于修改、重构、添加配置功能
可以通过RS232或高速以太网等方
式数据通信
用分层管理
法任务管理
为便于分布式管理,各模块还需
具备一定单元自治能力,包括基
本通信功能、传感信息反馈功能
等自主管理能力
基于MAS的协同控制问题
动作输出
可直接运行
,对自己行
为有控制能
力
自治性
社会性
可与其他
Agent或人
通信交流
Agent
环境
预动性
Agen
t
工的串联机器
人构型
国外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研究现状
早期模块关节方形,有
多个表面可连接,构型
机器人的发展500字

篇一:《机器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机人未展趋状器发现及来势一、机器人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
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7.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
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许多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技术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技术的当前发展现状机器人技术目前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工业生产、医疗健康、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在工业生产方面,机器人已经成为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够高效地完成重复性工作,并取代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在医疗健康领域,机器人在手术操作、康复训练和老年护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并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在农业领域,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农田管理和植物种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机器人在家庭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智能家居、保洁和陪伴等方面。
不仅如此,机器人技术在人工智能、感知技术和运动控制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具备自主学习和决策的能力,不再仅仅是机械设备的扩展。
感知技术的进步使得机器人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运动控制技术的提高使得机器人能够进行更加精细和准确的动作,逼真地模拟人类的行为。
这些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在未来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以下是机器人技术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人机交互的改善:未来机器人技术将更加注重人机交互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随着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与机器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亲切和智能化。
机器人将能够理解我们复杂的需求,并能够根据情境做出相应的回应和决策。
2. 社会服务的延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机器人技术将在社会服务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的机器人将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医疗护理、家庭陪护、社区服务等。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
目前机器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医疗、教育、服务等领域,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本文将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机器人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自然而然就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从单一的机械和传感器结构,发展到各种智能芯片、多维传感器和微电机的应用,再到当前正在发展的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技术。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和应用。
例如,无人机可以用于拍摄地图、检测天气、观测野生动植物等等,现有的智能家居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打扫卫生、煮饭、洗衣,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监控服务;医疗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康复训练、护理等多个领域;服务机器人可以在酒店、餐厅、超市等场所提供服务,例如导游、点菜、送餐等等。
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上文提到的领域,还包括了很多其他领域。
1、工业制造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主要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化生产等。
机器人能够以高效和精准的方式完成重复性的工作,而且随着制造业标准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2、医疗健康医疗机器人是一种应用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产品,它可以完成一些手术或康复训练,并能够对身体进行监测,诊断和治疗。
医疗机器人主要能够用于精细的手术,如微创手术、神经手术等,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3、教育机器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很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些基本的编程技巧,达到一种互动学习的效果。
4、服务行业服务机器人在服务行业领域使用较多,主要应用于酒店、餐厅、超市等场所,为顾客提供导游、点菜、送餐等服务。
模块化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

模块化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模块化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根据需求对其组件进行灵活组合和搭配的机器人产品。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模块化机器人市场正迅速崛起。
本报告旨在对模块化机器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应用领域和市场趋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模块化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使其在制造业、医疗保健、物流、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需求的增加,模块化机器人市场也将不断扩大。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将为读者呈现模块化机器人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参考,推动模块化机器人市场的良性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各部分内容的概述。
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了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子部分。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模块化机器人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说明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各部分内容的概述。
目的部分将表明本报告的写作目的及想要说明的问题。
在总结部分,将简要总结引言部分的内容。
正文部分包括了模块化机器人市场概况、模块化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分析和模块化机器人市场趋势展望三个主要内容。
在模块化机器人市场概况部分,将对模块化机器人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在模块化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分析部分,将对模块化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在模块化机器人市场趋势展望部分,将对模块化机器人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和推测。
结论部分包括了总结现状、模块化机器人市场发展建议和展望未来三个主要内容。
在总结现状部分,将对模块化机器人市场的现状进行总结。
在模块化机器人市场发展建议部分,将对模块化机器人市场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在展望未来部分,将对模块化机器人市场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模块化机器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市场潜力以及未来趋势。
机器人技术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机器人技术的现状及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愈加成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工业制造,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
机器人技术不仅在工业生产上提高生产能力,而且在服务业的普及和发展方面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一、目前机器人技术的状况机器人是一种为人工设计,可重复执行任务的自动化系统。
现在已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在世界各地的厂房、医院和各种机构中被广泛使用。
以制造和工业领域为例,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制造业不断升级的重要力量。
大型汽车制造商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车身和底盘的焊接和喷涂工作,机器人在生产中比人力操作更加精准和高效。
此外,机器人技术在协助废弃物处理、建筑设计、农业劳动力等领域也已经有所应用。
在医疗卫生领域,机器人便可用于手术和救援等重要任务。
假如地震等灾难发生后,如何迅速救援被困者的生命成为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这时机器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通过随时的监测,迅速搜索并救助被困民众。
不仅如此,医薬科技的发展也利用了机器人技术,比如运用画中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深读和感知肺部图像数据,以便进行临床辅助诊断。
机器人技术不断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为人们带来更便利高效的服务。
二、机器人技术的前景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在未来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些研究者预测,未来的生活将会有很多机器人协助人们完成日常事务和工作,这些机器人将会在家庭、商店和办公室等不同场合得到应用。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意味着在一些原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也有新的机会。
比如在天文学和空间航天探索等领域,机器人技术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
机器人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进步,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机器人应用在生产制造和服务领域,不仅减轻了人力的压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如保洁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康复护理机器人等等。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现状和发展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现状和发展摘要:由于市场垒球化的竞争,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要求越来越广.而每种机器人的构形仅船适应一定的有限范围,因此机器人的柔性不船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开发可重构机器人系统.本文介绍了可重构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可重构机器人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关键词:重构性、机器人、摸块1 引言从理论上来讲,机器人是一种柔性设备,它能通过编程来适应新的工作,然而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这种情况.但传统的机器人都是根据特定的应用范围来开发的,虽然对那些任务明确的工业应用来讲,这种机器人已经足够满足实际需要了,然而由于市场全球化的竞争,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要求越来越广,而每种机器人的构形仅能适应一定的有限范围,因此机器人的柔性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开发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它是由一套具有各种尺寸和性能特征的可交换的模块组成,能够被装配成各种不同构形的机器人,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因此可重构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工业应用的兴趣,本文在分析了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后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2 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外对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开发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或可重构机器人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动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另一类是静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动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有:Pamecha 和Chirikjian~“的构形变化机器人系统(MetamorphicRobotic System).它是由一套独立的机电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都有连接.脱开及越过相邻模块的功能,每个模块设有动力,但允许动力和信息输入且可通过它输到相邻模块,构形改变是通过每个模块在相邻模块上的移动来实现的,这种系统具有动态自重构的能力.KotayC21]等人提出了分子(Mo[ecu[e)的概念,自重构机器人的模块称为分子,分子是建立自重构机器人的基础,分子和其它分子相连接且分子能够在其它分子上运动形成任意的三维结构,是一种动态的自重构系统.YimE 研究了一种动态可重构移动机器人,不用轮子和履带.而是通过称为多边形杆结构的模块从尾部移到前端,实现重心移动,即机器人的移动,并能通过不同的构形适应不同的环境.Murata一等人提出了一种三维自重构结构.其模块为一种齐次结构且仅一种模块,通过一个模块在另一个模块上的运动来动态的组成各种结构.静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有:Benhabih0。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一、国内机器人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
国内机器人企业不断涌现,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以下是国内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中国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服务业中,机器人在餐饮、物流、医疗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3.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感知、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柔性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机器人技术不断涌现。
4. 产业生态逐渐完善:中国机器人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机器人零部件、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逐步提高。
同时,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壮大。
二、国内机器人发展动向国内机器人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国内机器人发展的动向: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人工智能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2. 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例如,医疗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协作: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工人的协作将进一步加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机器人教育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对STEM教育的重视,机器人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机器人教育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除了国内机器人发展,国外机器人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以下是国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1. 欧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欧美地区是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机器人技术和应用水平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现状和发展摘要:由于市场垒球化的竞争,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要求越来越广.而每种机器人的构形仅船适应一定的有限范围,因此机器人的柔性不船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开发可重构机器人系统.本文介绍了可重构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可重构机器人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关键词:重构性、机器人、摸块1 引言从理论上来讲,机器人是一种柔性设备,它能通过编程来适应新的工作,然而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这种情况.但传统的机器人都是根据特定的应用范围来开发的,虽然对那些任务明确的工业应用来讲,这种机器人已经足够满足实际需要了,然而由于市场全球化的竞争,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要求越来越广,而每种机器人的构形仅能适应一定的有限范围,因此机器人的柔性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开发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它是由一套具有各种尺寸和性能特征的可交换的模块组成,能够被装配成各种不同构形的机器人,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因此可重构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工业应用的兴趣,本文在分析了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后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2 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外对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开发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或可重构机器人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动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另一类是静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动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有:Pamecha 和Chirikjian~“的构形变化机器人系统(MetamorphicRobotic System).它是由一套独立的机电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都有连接.脱开及越过相邻模块的功能,每个模块设有动力,但允许动力和信息输入且可通过它输到相邻模块,构形改变是通过每个模块在相邻模块上的移动来实现的,这种系统具有动态自重构的能力.KotayC21]等人提出了分子(Mo[ecu[e)的概念,自重构机器人的模块称为分子,分子是建立自重构机器人的基础,分子和其它分子相连接且分子能够在其它分子上运动形成任意的三维结构,是一种动态的自重构系统.YimE 研究了一种动态可重构移动机器人,不用轮子和履带.而是通过称为多边形杆结构的模块从尾部移到前端,实现重心移动,即机器人的移动,并能通过不同的构形适应不同的环境.Murata一等人提出了一种三维自重构结构.其模块为一种齐次结构且仅一种模块,通过一个模块在另一个模块上的运动来动态的组成各种结构.静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有:Benhabih0。
的模块化机器人,提出了基于遥驱动技术的模块机器人单元,驱动方式类似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认为驱动部分太重,影啊模块机器人的能力,虽然采用该驱动方式使模块化机器人柔性降低,但易实现,是一个折衷的方案.Paredis,Brown和Khosla 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RMMs).它利用一套可交换的不同尺寸和特性的连杆和关节模块,通过组成这些通用模块,能够装配出各种专用的机器人.这种系统特别适用于可重构,并且考虑了软件可重构.Ch en等人的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设计了模块库,并研究了构形的设计及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方法.Han等人的模块化机器人机械臂,对模块的机械设计方面开发了一套软件来实现构形的设计.Hui 等人提出了一种IRIS装置,它是一种模块化.可重构和可扩展的机器人系统,该装置具有2台4-do f转动关节机器人,每台机器人均可重构成各种构形,每个关节由DC电机谐波减速驱动,并装有位置.力矩传感器,它的软件也和硬件一样设计成模块化的、可扩展的和可重构的.Fuiita¨1 等人开发了一个可重构机器人平台,它是基于Sony公司开发的0PEN R 标准来建立各种软、硬件模块,通过模块组成各种不同的机器人结构,该平台主要用于玩具娱乐业.Matsumaru:aa]提出了ToMMS系统(Toshiba Modular Manipulat orSystem),它是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和有操纵杆的控制单元组成的,通过人工能够构成各种构形的机器人,其运动学是在构形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Habibi_1 等人研究了可重构液压驱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问题.德国AMTEC公司生产的POWE RCUBE产品是模块化的机器人.目的是以各种特定的机器人满足各种生产需要.Ji和Son g:提出了一种可重构平台机器人的设计.它主要针对并联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从应用范围来看,动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主要适用于玩具行业及非制造行业,如空同机器人.危险作业环境下的特殊机器人等,静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主要适用于工业机器人.适用于玩具行业及非制造行业,如空同机器人.危险作业环境下的特殊机器人等,静态可重构机器人系统主要适用于工业机器人.3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是由一套具有不同尺寸和性能特征的模块组成的.通过这些模块能快速装配出最适用于完成给定任务的机器人.因此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用户应能很方便地拆散和装配各种模块组成不同的机器人构形满足特定的工作要求;(2)构造的机器人构形使用的模块数和模块类型应尽可能地少;(3)用户对控制软件的修改也不应做复杂的操作;(4)装配的模块化机器人应能立即工作,完成实际任务.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模块的划分和模块的设计.模块的划分既要考虑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工件特点和性能,同时模块本身也要符合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每个模块单元应是独立的和自装的;(2)每个模块单元应是可快速连接到任意其它的模块单元,而不论其类型如何;(3)每个模块单元应是最小重量和最小惯性.(4)每个模块单元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应具有独立性.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是由一套模块构成的,目前对机械模块的划分主要分为基础单元模块、末端件模块、连杆模块、关节模块(移动关节模块、转动关节模块、回转关节模块)等.目前几种典型的模块划分方法有:Benhabib E 等人建立的机器人模块库,它将模块分为四类模块:模块单元连接器、连杆模块、主关节模块、末端关节模块等,其中连杆关节采用圆环截面的圆柱体形,保证任意方向上的抗弯、抗扭能力,提高构造机械手的柔·陛,空心结构能保证模块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小,将基础件也划为该类模块.主关节模块叉可分为转动关节和移动关节模块,按其驱动方式分为R—Actuator—M 模块(用于离基础件较近的关节,它采用I)C电机,谐波减速驱动,重量大),R-Actuator1,Link M (用于离基础件较远的关节,动力不放在关节上,而是放在离基础较近的地方通过传动元件传送给关节),P—Actuatot M (DC电机驱动的移动关节).末端件关节也分为转动关节和移动关节,R—Actuat or—E和R—Actuator、Link—E,其驱动原理与主关节模块原理相同.同时设计了一个单元连接器,用止口和定位销定位,用螺栓进行联接.ParedisE263等人在RMMS系统中提出了硬件模块的划分方法,建立了机械手的基础模块.连杆模块.三个转动关节模块.一个回转关节模块.基础模块和连杆模块是无自由度的,关节模块有一个自由度,模块是自封闭的,硬件包含有CPU,传感器、驱动器、制动器、传动装置、传感器接口、电机放大器和通讯接口等,电器部分也根据模块化的原理设计,采用具有基本功能的母板和特殊功能的子板,同时设计了一个集成的快速耦合连接器,以便模块之间的快速连接.Chen等人设计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中,仅考虑连杆模块和关节模块,关节模块有转动关节模块.移动关节模块.螺旋关节模块和圆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设计成立方体和长方体,其特点是多关节联接和几何对称,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均有联接口,长方体的二端的各表面也都有联接口.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模块的基本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模块应具有自封装的功能,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2)模块应具有驱动能力,完成特定的运动和动作.(3)模块应具有通讯能力.以便各模块能协调的工作.(4)模块应具有数据处理能力.4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构形设计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是由一套各种功能的模块组成的,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台就可装配成不同模块化的机器人,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构形设计的目的就是如何找到一个最优的装配构形来完成给定的工作.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构形设计的方法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要确定构形的表达方法;其次就是确定构形的评价标准;最后采用适当的优化方法确定满足给定任务的最优构形.目前拘形的表达方法有:Chenis等人采用图论的概念,将模块机器人的装配关系用装配关联矩阵来表达,建立了装配构形评价函数:是模块机器人装配构形的结构性能.A是一个装配关联矩阵,为任务评价标准,表达任务点集台中最差情况下模块机器人的性能测量值.采用遗传算法来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最佳的机器人构形.Paredis r 等人根据运动学设计任务的要求(即可达性、关节在极限范围内运动和避障的要求),仅考虑转动关节,在D—H 参数表达的运动学中通过的代换,解决了运动可迭性的判断问题,采用模拟退火法进行构形的优化.ChocronEo3和Hanr”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块化机器人的构形设计.5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产生也与传统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不同,要求在构形改变后自动生成运动学和动力学.Benhabib:等人提出了运动模块技术,采用D—H参数,每个机械模块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之间的运动联系是通过4×4阶的齐次变换矩阵来转换.Chenn 等人在模块化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时采用了指数积的形式,首先研究一个连接副(由两个连杆和一个关节模块组成)的运动学,并表达成指数积形式,然后根据机器人的构形采用指数形式的连积得到机器人的前向运动学.6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软件可重构机器人既要实现硬件的可重构.同时实时控制软件也必须是可重构的,这样才能适应机器人应用范围的快速变化.为了实现软件的可重构,必须要解决可重构软件模块库的开发和这些模块根据硬件构形和控制任务自动集成的问题.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对软件的重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可重构软件的研究并不多.在可重构机器人控制软件可重构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Khosla口等人使用基于端口的对象设计了一个动态可重构实时软件和基于传感器实时系统的多层人机界面,并应用到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中.7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研究方向综上所述,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中模块的功能.设计及实现方法.包括机器人的功能分析和功能的分配,模块的软、硬件功能分析,模块描述方法的研究,软、硬件模块的设计,软、硬件模块自动或快速连接方法的研究.(2)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构形设计.包括机器人所需完成任务描述方法的研究,机器人构形表达方法的研究,机器人最优构形生成方法的研究.(3)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应主要考虑软件的可重构性.包括模块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分布式模块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4)研究适用于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可重构实时控制软件.包括机器人控制模块的功能分析和划分方法的研究,软件重构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