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详解

合集下载

《朱子家训》全文及解读

《朱子家训》全文及解读

《朱子家训》全文及解读一、作者简介《朱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

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昆山现有柏庐小学),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

朱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

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今天读来,依然是朗朗上口,感悟至深。

二、《朱子家训》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 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 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 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 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 道不是我的过错?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 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 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 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 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 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 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 步。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 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 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 有幸灾乐祸之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 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 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 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 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 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 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 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 祸根。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 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 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 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 余也自得其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 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 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 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 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释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释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释
(最新版)
目录
1.朱子治家格言的背景和作者
2.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3.朱子治家格言的解释
4.朱子治家格言的现代意义
正文
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作者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

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育理念,为后人留下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解释。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如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解释】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意味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起打扫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整洁。

2.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强调要早睡早起,睡前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确保家庭安全。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育人们要
珍惜食物和衣物,知道它们的来之不易,时刻保持节俭之心。

4.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味着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出现问题再去解决。

5.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强调个人生活要节俭,对待客人要热情,但不要让客人久留,影响家庭安宁。

朱子治家格言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我们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家庭卫生;二是要珍惜食物和衣物,培养节俭的美德;三是做事要有预见性,提前做好准备;四是生活中要节俭待客,保持家庭和谐。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1(原文 ):拂晓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齐;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身检点。

(白话 ) :每日清晨,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起床!那时房屋里面仍是黑暗的,先用水来洒湿堂前阶下一带地方的灰尘,而后用帚扫地!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都要齐整洁净。

已经到了傍晚的时,便要歇息;睡觉从前,门户有要关的,或要锁的,一定自己去查察一下。

2(原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白话 ) :我们关于所吃的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它的因此得来是不简单的;关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质的产生是很困难的。

3(原文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白话 ) :凡预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理完美,不要「暂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4(原文 ):自奉一定节俭!宴客切勿流连!(白话 ) :自己享受,一定约节!请客来吃酒,食切不行没有限度!5(原文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白话 ) :饮食器具,朴素结实,又洗得洁净,固然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些。

饮食的东西,节俭而做得精巧,就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宝贵的肴馔。

6(原文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白话 ):不要创造华美的房子!不要图买优秀的田园!7(原文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白话 ) :三姑和六婆,都是奸淫和偷窃的媒介;漂亮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8(原文 ):童仆勿用俊俏!妻妾切忌浓妆!(白话 ) :家僮、奴仆,不行聘用俊俏貌的!妻、妾切不可有明丽的妆饰!9(原文 ):祖宗虽远,祭祀不行不诚;后代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白话 ) :祖宗固然年月长远了,祭祀却要忠诚的举行;后代虽是蠢笨的,五经、四书,却要朗读,并要把此中的「微言大义」,记在内心,做为世的目标。

10(原文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白话 ) :自己做人,要节简朴素;教训儿子们要有合宜的方法,使他们有向义的志趣。

《朱子家训》原文及解读

《朱子家训》原文及解读

《朱子家训》原文及解读朱子家训[清]朱用纯【01】解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解读】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把室内室外打扫干净整洁。

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亲自检查。

一句写“勤”,一句写“谨”。

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

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

从礼子开始,儒家对勤俭治家和谨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02】解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解读】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

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

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

【03】解读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解读】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掘井,平时就要作好防备工作以备不测之时。

这句话是说,应当趁着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好房屋门窗;不要到了口渴想喝水时,这才去挖井。

绸缪,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两句是告戒子弟做事情不能“急来抱佛脚”,一定要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这很值得我们今天处事时作借鉴。

【04】解读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解读】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

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

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与对照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与对照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与对照翻译《朱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影响深远。

为方便大家查看,华语网为你准备了丰富的《朱子家训》资源,包括原文与逐段翻译对照,便于你迅速理解《家训》的意思;另外我们还准备了详细的逐句注释、翻译与解读。

朱子家训原文与逐段翻译:(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清】朱柏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附翻译)_人生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附翻译)_人生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附翻译)朱子治家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

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

他的《治家》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

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

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如下,供大家参考: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1(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白话):每天早晨,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起床!那时屋子里面还是黑暗的,先用水来洒湿堂前阶下一带地方的灰尘,然后用帚扫地!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都要整齐清洁。

已经到了黄昏的时,便要休息;睡觉以前,门户有要关的,或要锁的,必须自己去查看一下。

2(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白话):我们对于所吃的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它的所以得来是不容易的;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困难的。

3(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白话):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4(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白话):自己享受,必须约节!请客来吃酒,食切不可没有限度!5(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白话):饮食用具,质朴结实,又洗得干净,虽然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些。

饮食的东西,节约而做得精巧,就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珍贵的肴馔。

6(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白话):不要营造华美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7(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白话):三姑和六婆,都是奸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8(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白话):家僮、奴仆,不可雇用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9(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白话):祖宗虽然年代长远了,祭祀却要虔诚的举行;子虽是笨拙的,五经、四书,却要诵读,并要把其中的「微言大义」,记在心里,做为世的方针。

10(原文):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白话):自己做人,要节简朴实;教训儿子们要有合宜的方法,使他们有向义的志趣。

11(原文):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白话):不要贪不义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12(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廉价!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白话):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廉价!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人们,要温慰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13(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治家格言详解
《朱子治家格言》为明代朱柏庐所撰,且用于教育子弟的教材。

朱柏庐原名朱用纯,
字致一,自号柏庐。

盖引《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意。

其父明末殉难,
用纯亦入清不仕,康熙中有人荐他参加鸿博考试,他因辞乃免。

他是个不投降异族的铮铮
汉子。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详解):大清早,天曚曚亮,我们就该起床。

洒扫庭院、台阶时,必须做到内外要整齐,清洁。

古代人身体力行的,对现代人来讲却是难于上青天。

因为现代社会很现实,财富是我们的宗教,竞争是我们的信仰,疲于奔命是我们的生
活方式。

对我们来说,起得早点晚点,都要终日操劳,生活已经不再值得向往,所有美丽
的梦都被现实打碎了,自己的生活就像发了疯的陀螺一样不停旋转,每一个人只想逃开。

赖床不起,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想要逃开。

在睡梦中,什么压力也没有,
也不用在意别人的脸色,也不用看护自己的利益,那不就是天堂吗?
古人就不一样,他们活着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修身”,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他们认为,人活一世,不是为了消耗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享受世间的荣华,而是要
读圣贤书,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使自己成为圣贤。

他们不追求现代人看重的名利,他们
追求的是“内圣外王”。

这样一来,每一个人都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成了自己生活的君王。

他们“黎明即起”,就像皇帝早朝一样,是为了看顾好自己的国家。

古代实行的是科举制度,根据你对圣贤之道的理解和掌握,来决定你仕途的升迁。


就是说,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全民求圣”,所有人都知道,人活着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
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人,有文化的人就该为没文化的人服务,帮助百姓得到生活的和-谐
与心灵的安乐。

当然,贪官污吏哪个朝代都有,不良风气哪个社会都有。

但是中国古代,从整体社会
结构上,就通过科举制度,对“圣贤之道”做出了最大的肯定与尊崇。

民间之所以能流传
大量的清官故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管社会变得多么腐-败,都能留下一条“好人出
头之路”。

在孙晓的武侠小说《英雄志》中,书生卢云被-迫-害下狱,却依然在最黑暗的牢房里
喊出了读书人的千古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部作品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恰恰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反观自己,看到了自己心中那
即将熄灭的理想之光。

我们可以以最腐-败的清朝末年为例,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就是一个秀才,是读书人,他南征北战,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得到一方太平乐土。

康有为和梁启超,更是直接上
书光绪帝,要求变法。

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之后,竟然有勇气拒绝逃亡,要用自己的头颅唤
醒世人。

都说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水平高了,远远超过前人,但是在我看来,真是远远不
及先人。

你的水平再高,不能为社会匡扶正义,不能为百姓呐喊疾呼,自己生活过得再好,那也是没有什么意思。

从反面看呢,清朝变法的失败和最后灭亡,都和慈禧太后有直接关系。

慈禧又是什么人?她确实聪明,有能力,但却不读圣贤书,只知维护自己的利益。

到最后,她的个人胜利,反倒成了全民族最深重的灾难。

今天的读书人,已经久不闻圣贤之道了,能力再强,
又和慈禧有什么区别?
好在我们还有大量的古代典籍,对圣贤之道多有阐发。

和现代人生活最密切,又最容
易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就是这本《朱子治家格言》。

回过来再说这句“黎明即起”,那可不是现代人说的早起,那是鸡一叫就起,天一亮
就起,用现在的时间衡量,应该是在早上五点以前吧。

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
最美好的时间就是早晨了。

这里则要求你早起,把最美好的时间抢救出两个小时,而且天
天如此。

在古代,正常生活的作息时间也不会太早,早起是不可能参加什么社会活动的,那么
这段最美好的时光,就完完全全是属于自己的了,一定要善加利用呀。

有人说,要是每天五点就起,早上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能有什么可干的呢?打麻将也
凑不齐人,看电视也没有节目,还不如回家睡个回龙觉呢。

其实,每天早上两个小时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那时间不是太长,而是太短了。

我们早起后,在最清醒、最美好的时光里,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打扫卫生,“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整理得干净清爽,
同时也能有适当的运动量,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听听婉转的鸟鸣,一天都能有好心情。

按照现代生活来说,对于“修身”的工夫,普遍都是比较差的,倒不如利用早上这段
时间,好好地调理调理自己。

晨炼的方法很多,一般都是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实际上,除了身体之外,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内心呢。

在我们中国,像太极这
样身心并重的功-法,还是非常多的。

如果你觉得晨炼太辛苦,倒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每天的锻炼为自己积攒一份健康的
身体,时间长了就能有巨大收益;每天早上调整自己的心情,就能让自己在生活中逐渐摆
脱各种负面情绪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