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小分子清除的影响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
方法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A组(9例),B组(11例)和C组(10例)。
A组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B 组采用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HD)治疗,C组采用透析滤过治疗(HDF)。
治疗前后测定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观察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皮肤瘙痒、关节疼痛、失眠改善程度。
结果治疗12周后B组和C组血清PTH、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周后B组和C组患者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及失眠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周后B组患者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及失眠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63.6%、72.7%,与C组的80.0%、70.0%、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和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防止尿毒症患者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中分子毒素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by different hemopurification measures for middle molecular toxin elimination in maintenance dialysis patients SONG Xiao-ping,YANG Xiao-song,DENG Xiang-zuo,et al. Liaohe Oilfield General Hospital,Panjin 12401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s by different hemopurification measures for middle molecular toxin elimination in maintenance 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30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9 cases),group B (11 cases)and group C (10 cases). Group A received hemodialysis (HD)for treatment,group B received hemoperfusion (HP)+ HD for treatment,and group C received hemodiafiltration (HDF)for treatment. Parathyroid hormone (PTH)and β2-microglobulin (β2-MG)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improvements of cutaneous pruritus,arthralgia and insomnia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in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group B had group C had obviously lower serum PTH andβ2-MG levels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group B and group C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mprovements of cutaneous pruritus,arthralgia and insomnia than group A,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Groups B had total improvement effective rate of cutaneous pruritus,arthralgia and insomnia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were respectively as 72.7%,63.6% and 72.7%,and 80.%,70.0% and 80.0% in group C,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hemodiafiltration,hemoperfusion and hemodialysis shows important effect in preventing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uremia patients.【Key words】Hemodialysis;Hemodiafiltration;Hemoperfusion;Middle molecular toxin終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机体代谢所产生的各种毒素不能正常排泄,蓄积在机体而导致器官功能的损伤,常规血液透析可以较好的清除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毒素,但对中大分子毒素则不能有效的清除[1-5]。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及小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研究

善 ・
7
J M e d R e s , M a r 2 0 1 7 , V o 1 . 4 6 N o . 3
肖二 彬 , 赵宝建 , 张驰 , 等. 脂 肪 间 充 质 干 细 胞 可 调 节 变 应 性 鼻 炎
T细 胞 的免 疫 状 态 [ J ] . 中 国 组织 工 程研 究 , 2 0 1 6 , 2 0 ( 1 0 ) : 1 3 7 3—
李林格 , 冯娟 , 胡斌 , 等. 实 验 变 应 性 鼻 炎 模 型 小 鼠 构 建 以及 与 T h l / T h 2失 衡 的相 关 性 [ J ] . 中 国组 织 工 程 研 究 , 2 0 1 5 , 4 0 : 6 5 1 5—
6 5 1 9 9
性 鼻炎 小 鼠 的 鼻 腔 炎 症 。外 源 性 的 乳 铁 蛋 白不 仅 上调 了 内源性 乳 铁 蛋 白 的表 达 , 而且 使 变 应 性 鼻 炎 鼻 黏膜 局 部 T细胞 免 疫 反应 由 T h 2和 T h 1 7为主 向
( 5 ) : 3 4 2— 3 5 0
2 Mo J H, K a n g E K, Q u a n S H, e t a 1 .A n t i —t u m 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a l p h a
t r e a t me n t r e d u c e s a l l e r g i c r e s p o n s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n a n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mo u s e mo d e l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m o d e l [ J ] .A n n A l l e r g y A s t h ma I m mu n o l , 2 0 1 2 ,1 0 8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何帆马丽杨文君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目的:对于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以便于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本研究为方便调查研究选择其中的8 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3例。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为患者每周进行为期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每次血液透析需要持续四个小时,而观察组患者则选择采用杂合型血液透析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为患者每周进行血液透析两次治疗,患者需要加血液滤过一次,或者为患者进行血液滤过透析加灌注一次,对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作比较。
结果: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不同方式血液净化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以前,生活质量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结束之后对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P【关键词】血液净化;维持性血液透析;生活质量临床有一些病症在进行治疗过程当中,需要为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比如说终末期肾衰竭患者[l]。
临床有研究认为全世界超过80%以上的晚期肾脏衰竭患者,都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患者的生命,长时间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这种方法虽然能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个人的状况,但是不能够从根本上对于全部肾脏功能进行替代[2]。
而且血液透析本身会导致患者存在有皮肤搔痒、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情况,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因此对于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血液透析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针对于此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不同方式的血液净化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且将主要的研究情况作出如下的报告。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r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r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李长;黄朝兴【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的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维持性血透患者选择最佳血液净化方式.方法 :选取某院血透室维持性血透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血清钙、磷、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3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HD+HDF组和HD+HP 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磷、β2-MG、iPTH和FGF-23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钙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HD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HD组比较,HD+HDF组和HD+HP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β2-MG、iPTH和FGF-23的水平均较低(P<0.05);与HD+HDF组比较,HD+HP组治疗后血磷、β2-MG、iPTH和FGF-23的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钙的水平在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滤过均可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大分子毒素,其中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效果最佳,对改善尿毒症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更好的效果.【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10【总页数】4页(P1433-1436)【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作者】李长;黄朝兴【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肾内科温州3258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肾内科温州3258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5中大分子毒素物质在体内的蓄积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远期并发症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述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小分子清除的影响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毒素清除的影响随着透析器膜材料和透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尿毒症毒素、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血液净化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最初对CRF发病机理的研究将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溶质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70年代提出“中分子物质”学说,将毒素分为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两大类。
近年研究发现,ESRD患者除中分子肽类外,一些低分子量、甚至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也因清除或代谢障碍发生量或质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导致各种与尿毒症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目前通常将尿毒症毒素分为三大类:小分子水溶性毒素、中大分子类毒素和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
并认为中大分子毒素(如AGEs、β2-M、PTH等)与尿毒症患者的症状及一些透析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CVD)、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β2-MG-A)、感染、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等有关。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是体内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脂质和脂蛋白经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产生的终末产物。
不同的透析方式对毒素的清除不同,常规的低通量透析不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1,而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报道不一,本文就不同的透析方式(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和普通血液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做一综述。
糖化终末产物AGEs是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产生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
该反应早在1912年就被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故又称Maillard反应。
在反应早期,蛋白质的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缩合成一不稳定的Schiff碱,该过程需时很短,而且是一可逆过程;然后由Schiff碱经过环化、异构化重排形成醛胺类产物,即Amadori产物;Amadori产物可以经过氧化、降解、脱水、重排产生醛类(aldehyde)、双碳化合物(dicarbonyl)、还原酮类(reductone)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聚合或再与氨基酸、核酸反应形成AGEs1,2。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中大分子代谢物质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中大分子代谢物质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中大分子代谢物质的疗效及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
方法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HD 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HP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各15例。
比较3种治疗对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C反应蛋白(CRP)的治疗效果。
结果①HDF组治疗前后血清iPTH、β2-MG均显著下降(P<0.05),HP组治疗前后血iPTH有下降(P<0.05),而β2-MG无变化(P>0.05),HD组治疗前后血清iPTH、β2-MG水平无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HDF组与HP组治疗前后iPTH水平降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二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与HP组β2-MG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二组的清除率与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治疗后三组CR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DF可有效清除iPTH、β2-MG;HP 能有效清除iPTH,不能有效清除β2-MG;HD不能有效清除iPTH、β2-MG;三者不能有效清除CRP。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微炎症状态随着血液净化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透析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但相关并发症亦增加,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研究发现中大分子物质在体内积聚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微炎症状态等并发症。
常规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小分子代谢物,存在一定不足。
本文实验旨在探讨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对iPTH、β2-MG、CRP的清除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血液净化中心2010~2014年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54.4±16.9)岁;透析龄12~63个月,平均透析龄(38.1±20.7)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9例,间质性肾炎2例,多囊肾2例,红斑狼疮1例,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严重肝病等。
综述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小分子清除影响(完整版)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毒素清除的影响随着透析器膜材料和透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尿毒症毒素、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血液净化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最初对CRF发病机理的研究将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溶质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70年代提出“中分子物质”学说,将毒素分为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两大类。
近年研究发现,ESRD患者除中分子肽类外,一些低分子量、甚至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也因清除或代谢障碍发生量或质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导致各种与尿毒症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目前通常将尿毒症毒素分为三大类:小分子水溶性毒素、中大分子类毒素和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
并认为中大分子毒素(如AGEs、β2-M、PTH等)与尿毒症患者的症状及一些透析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CVD)、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β2-MG-A)、感染、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等有关。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是体内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脂质和脂蛋白经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产生的终末产物。
不同的透析方式对毒素的清除不同,常规的低通量透析不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1,而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报道不一,本文就不同的透析方式(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和普通血液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做一综述。
糖化终末产物AGEs是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产生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
该反应早在1912年就被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故又称Maillard反应。
在反应早期,蛋白质的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缩合成一不稳定的Schiff碱,该过程需时很短,而且是一可逆过程;然后由Schiff碱经过环化、异构化重排形成醛胺类产物,即Amadori产物;Amadori产物可以经过氧化、降解、脱水、重排产生醛类(aldehyde)、双碳化合物(dicarbonyl)、还原酮类(reductone)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聚合或再与氨基酸、核酸反应形成AGEs1,2。
四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

四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目的观察四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 年2 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D组、HFHD组、HDF组和HFHD+HP组,每组18 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尿素氮、肌酐和β2-MG,并观察其变化。
结果 4 组患者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均明显下降(P<0.05),HFHD组、HDF、HFHD+HP、患者血中β2-MG显著下降,而HD组透析前后β2-M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HD组、HFHD组、HDF组、HFHD+HP组均能有效地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小分子毒素;而HFHD组、HDF组、HFHD+HP 组对β2-MG清除能力明显优于HD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n serum β2-microglobulin of four different modes of blood purification. Methods All 72 patients with hyperphosphatemia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in our department between February 2012 and February 2015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low-flux hemodialysis group(HD,n=18),high-flux hemodialysis group(HFHD,n=18)hemodiafiltration(HDF,n=18),high-flux hemodialysis and hemoperfusion group (HFHD+HP,n=18). The serum blood urea nitrogen,creatinine and β2-microglobul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four groups. Results The serum blood urea nitrogen,creat inine significant reduced before dialysis in four groups(P<0.05).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β2-microglobul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he dialysis in the HFHD group,HDF group and HFHD+HP group,but had no sighificance in group HD. Conclusion Group HD,group HFHD,group HDF and group HFHD+HP can efficiently eliminate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solutes. While group HFHD,group HDF and group HFHD+HP also can efficiently eliminate the β2-microglobulin in the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Key words] Hemodialysis;Hemoperfusion;high-flux hemodialysis;Hemodiafiltration;β2-Microglobuli透析患者由于体内多种毒素的蓄积可引起代谢紊乱及多系统功能失调,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HD)仅能清除分子量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中分子毒素清除的影响随着透析器膜材料和透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尿毒症毒素、透析充分性、透析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血液净化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最初对CRF发病机理的研究将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溶质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70年代提出“中分子物质”学说,将毒素分为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两大类。
近年研究发现,ESRD患者除中分子肽类外,一些低分子量、甚至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也因清除或代谢障碍发生量或质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导致各种与尿毒症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
目前通常将尿毒症毒素分为三大类:小分子水溶性毒素、中大分子类毒素和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
并认为中大分子毒素(如AGEs、β2-M、PTH等)与尿毒症患者的症状及一些透析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CVD)、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β2-MG-A)、感染、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等有关。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是体内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脂质和脂蛋白经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产生的终末产物。
不同的透析方式对毒素的清除不同,常规的低通量透析不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1,而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报道不一,本文就不同的透析方式(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和普通血液透析)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做一综述。
糖化终末产物AGEs是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产生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
该反应早在1912年就被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故又称Maillard反应。
在反应早期,蛋白质的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缩合成一不稳定的Schiff碱,该过程需时很短,而且是一可逆过程;然后由Schiff碱经过环化、异构化重排形成醛胺类产物,即Amadori产物;Amadori产物可以经过氧化、降解、脱水、重排产生醛类(aldehyde)、双碳化合物(dicarbonyl)、还原酮类(reductone)等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聚合或再与氨基酸、核酸反应形成AGEs1,2。
1BucalaR,CeramiA.Advancedglycosylation:Chemistry,biology,andimplicationsfordiabetesadaging AdvPharmacol 1992;23:1-34.2TurkZ,LjubicS,TurkN,BenkoB.Detectionofautoanti2bodiesagainst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 andAGE-immunecomplexesinserumof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ClinChimActa2001Jan;303(1-2):105-15.CRF时,氧化应激增强,氧应激可以促进羰基化合物及AGE的形成,AGE反过来促进了氧化应激。
但在无氧的条件下,同样能够形成羰基化合物及AGE。
AGEs具有棕色变、自发荧光、广泛交联的特性。
Makita Z等应用抗AGEs特异性ELISA法测得低分子量AGEs(LMW-AGEs)分子量1350-6000Da,同时应用荧光测定法测得分子量180-6000 Da,循环AGEs,尤以<10Kda 小肽存在.在尿毒症患者血中AGEs显著升高,是一种新型的尿毒症毒素。
(Misselwitz J,et al.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type 1 diabetes.Pediatr Nephrol,2002;17(5):316-321)正常AGEs产生后,可被单核/巨噬细胞或蛋白酶降解,经肾脏清除。
CRF时,因肾功能受损致AGEs清除障碍,是血清AGEs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3。
此外,AGE的积聚可以导致AGE 在肾小球系膜区、肾小囊、毛细血管袢及肾小管基膜沉积,沉积于肾小球的AGE能够捕获非AGE分子,导致免疫复合物形成,补体活化,脂蛋白积聚,并通过释放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
从而造成了肾脏结构的破坏及功能的丧失,从而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大量实验表明:AGEs与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衰老以及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AGEs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AGE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影响细胞和组织功能,另外, AGE通过与特定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也可通过修饰蛋白,改变细胞外基质配体信号传导途径而发生致病作用。
在AGEs与肾脏疾病关系方面,目前的研究认为AGEs的升高与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腹透患者的腹膜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
其机制主要与糖和脂质氧化反应增加及灭活减少而致活性羰基前体增加有关。
AGEs对机体产生的损害:1 糖化后的HDL其浓度与功能均降低;糖化后的糖化后的LDL分解代谢率下降,其浓度上升,这样LDL/HDL胆固醇之比绝对及相对上升,可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
2 糖化后的白蛋白可以在毛细血管内皮完整的情况下以微胞饮作用由血管内漏出,导致微血管病变。
3 经非酶糖化作用后的胶原蛋白可吸附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并在吸附位置上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组织的慢性免疫性损害。
4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血管壁基质的广泛交联使基质胶原降解减少,而且AGEs与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刺激基质和细胞增生,结果导致细胞腔进行性狭窄,进而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
各种肾脏疾病一旦发展至CRF阶段,肾脏损害即迅速、进行性发展,因CRF时AGEs蓄积在体内,其致病作用明确,在原发肾脏病的基础上,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导致CRF进行性发展;再者由于AGEs的修饰活性,可能与CRF、HD时一些远期并发症如: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
Zimmermann3等研究发现,大多数透析患者存在炎症反应。
导致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增加的原因是过氧化应激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蓄积,AGEs前体羰基化合物不能被清除所致。
β2-M的AGEs修饰被认为是β2-M淀粉样变发病的重要因素。
氧化可以加速AGEs的产生,抗氧化也可以作为减少AGEs生成的治疗手段之一2 (Thorpe.SR et al.Drugs-Aging.1996;9(2):69~77)。
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不仅可阻断蛋白质的糖基化,且具有/清道夫0作用,清除蛋白质糖基化所产生的自由基。
80年代初筛选出来的氨基胍(aminouanidine,AG)则代表了一类能阻止AGEs形成的新型药物,虽其不能阻止Amadori产物的形成,但能阻止其重排形成AGEs,有效降低AGEs 的危害。
AGEs-血红蛋白作为体内长期(60d)血糖控制水平指标优于HbA1c。
体外实验证实AG可抑制可溶性血浆蛋白与胶原的交联,胶原自身的交联以及抑制由交联所致多阴离子蛋白聚糖与胶原纤维蛋白和基底膜的结合。
动物试验有防止糖尿病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的作用。
AG除具有阻止AGEs形成的作用外,尚能捕获醛基或过氧化脂质(LPO) AG。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一方面通过阻止AGE形成,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效地干扰了LDL的氧化修饰。
AG 还能预防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异常2323SannomiyaP,OliveiraMA,FortesZB.Aminoguanidineandthepreventionofleukocytedysfunctioni ndiabetesmellitus:adirectvitalmicro2scopicstudy.BrJPharmacol.1997,122:894最近,有学者针对AGEs在结缔组织与基质成份形成交链(Crosslinks),设计出了一种AGE 蛋白质交联阻断剂(N-phenacylthiayoliumbromide,PTB),能够将AGEs-BSA-胶原复合物中的BSA释放出来,并且能清除体内已形成的AGEs蛋白质交链2424VasanS,ZhangX,ZhangXini,etal.Anagentcleavingglucose-derivedproteincrosslinksintitroandin vivo.Nature.1996,382:276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清除了组织中的AGEs就能逆转其病理过程,但至少为寻找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分子量为11800D的低分子多肽,由100个氨基酸组成。
正常人每天产生大约50-100mg。
β2-MG主要由淋巴细胞等有核细胞合成,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管,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被上皮细胞重吸收,β2-MG95%由肾脏清除,在肾衰竭终末期其血浓度可较肾功能正常者升高60倍(Jurgen Floege,et al. β2- microglobulin-derived amyloidosis:An update. Kidney Int,2001,59(Suppl 78):s104-s171),即使在透析患者的血中也远高于正常值(5—10倍)。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中β2-MG升高。
另外,透析过程中水质不纯,内毒素穿过透析膜,激活淋巴细胞,促进β2-MG释放。
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也可激活淋巴细胞,促进β2-MG释放。
未修饰的β2-M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未修饰的β2-M也可以诱导β2-M 淀粉样物质沉积位点周围的炎症反应。
Migita等对体外培养的人滑膜细胞研究证实,β2-M 可促进特异性的环氧化物酶-2(COX-2)的mRNA转录和COX-2蛋白的形成。
与COX-1相比,COX-2能被前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刺激,并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
因此,未修饰的β2-M是通过COX-2调节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来增强炎症反应的。
AGE修饰的β2-M对炎症反应的影响:Miyata等研究发现,AGE修饰的β2-M对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具有化学趋化作用,并通过与他们的AGE受体结合,诱导前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产生和释放。
因此,AGE对β2-M的修饰作用似乎是细胞因子介导的局部炎症反应开始的关键步骤,细胞因子的作用进一步引起了基质降解,骨质吸收和骨囊肿形成。
Matsuo等发现在淀粉样物质周围的浸润性巨噬细胞和滑膜细胞中,各种类型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 TGF-β2, TGF-β3)及其特征性受体均有特异性表达。
在体外细胞培养试验中分别用未修饰的β2-M和AGE-β2-M可以诱导TNF-α、IL-1受体的拮抗物质以及巨噬细胞中TGF-β的表达,而未修饰的β2-M无此作用。